江苏基础教育基础较好,义务教育已经全面普及,高中阶段入学率84.8%。学前三年幼儿教育入园率也已经达到78%。将来,江苏一个高中毕业生到了十七八岁的时候,应该完整地接受15年的正规教育。因此,我们考虑把幼儿园教育也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千个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共15年的正规教育。我们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江苏基础教育未来发展,必将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实现“两个率先”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良好的基础,是江苏基础教育的优势。但是,江苏的基础教育从发展阶段性来看,与高等教育相比有不同的特点:出现了后普及时代。后普及时代的特点是:量的增长走到尽头,同时质的提升将是无限的。从宏观来看,后普及意味着面向每一个人,而每一个人的条件、个性、需求千差万别,人的多样化的差异性发展要求摆到了教育面前,对教育要求就高;从微观来看,后普及时代要求改变中国传统教育中的以知识为本的模式,真正转向以人的能力、人的素质为本的模式,注重提升人的素质。过去那种以知识掌握的好坏作为教育结果的评价标准已经不符合时代的需求,如今的评价标准是对人的素质的提升程度的评价。而我们这次高中课程改革的口号就是: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要求教育工作者以人为本,发展高质量的高中教育,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高中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这次高中课程改革有些什么特点
根据国家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小学课程改革包括六个方面的改革的综合,即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体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改革。我们要按照国家对课程改革的要求,正确认识新课程,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真正落实新课程的方案,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高中课改与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改相比,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课程结构的模块化。为什么实行模块化,为什么实行选修、必修制度?一句话,就是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在完成国家对高中学生基本素质的公共要求的学业基础上,同时满足每个学生对自己成长的特殊要求,模块教学是最好的实现这种可选择性教学的方式,用可选择的课程结构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需求。这是一个重大的改革,是先进理念的体现。此外,我国传统教育中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环节比较欠缺,例如在自然学科领域中重视科学素养,不太重视技术素养,这次在学习领域中开辟了技术领域,填补了一个领域的空白。过去没有技术课,现在专门开设技术课。今天我们面向新型工业化的时代,如果人才的技术素养不高的话,我们无法实现工业化的任务。
再就是如何解决提升人的能力,从知识为本转向能力为本,我们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关注知识的综合性、各科知识的联系性,学科的整体性。具体措施:一是在课程中寻找好的主题来组织教学,而不仅仅是知识体系的链接。如课改前历史课的老三样是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以及外国史,课改后改为经济史、政治史、文化史,选修课的主题有针对性,如中国历代改革史、20世纪战争与和平等等。二是开辟一些新型课程,如综合实践活动课,其主要构成是: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劳动与技术等等,而且学分很高,这都是针对我国传统教育中的不足而采取的措施。
(四)如何提升江苏课改的起点,把握课改的素质教育方向
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将高中阶段的发展从量的扩张、规模的扩大转到以提高质量、提高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内涵发展上采。在这种情况下,2005年是特殊的一年,是第10个五年计划和第11个五年计划的交汇期,也是本届政府执政的中期,是关键的时期。江苏高中教育应以课程改革为抓手,进一步实现高中教育的全面、均衡发展。
决定高中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能否按照原来的面目,走上素质教育的道路。所以,我们要创新制度,加强管理:
一是教学管理变静态为动态,实行模块结构的学分制;建立导师制,指导学生选修课程;实行管理手段现代化,课程》教室、教师、学生的管理都处于动态管理之中。
二是课程管理从集权走向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模式。目前国家建立了三级课程体系,即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其中,校本课程占了总课程的15%左右,这样,给学校留有一定的空间,增加地方、学校的选择性。
三是要跳出课改看课改。课改给学校发展带来了新机制。通过放权,给学校的自主发展带来了活力。承载这种机制的平台,就是校本建设:校本课程和资源开发、校本研究、校本师训、校本管理,形成了一个系列,为学校创设了巨大的创新发展平台。
(五)高中课改在江苏推开后,会遇到哪些新问题
首先,任何一次重大的变革,都要以思想观念的变革为先导。所以要对广大高中校长和教师进行一次普遍的培训,使广大教育工作者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校长是高中课程改革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操作者,教育行政部门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管理者。要培训校长,使校长们转变观念,按照现代教学理念来管理教学;对教师要进行一次普遍的培训,让广大高中教师明白课改中的具体要求,课改与传统教学有哪些不同,还要帮助他们学会收集教学中的典型案例,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使一线教师都能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设计教学案例,从而发展自己,提升自己,使师生共同创造成为现实。省教育厅非常重视高中课改的师资培训工作,省级培训将占一半培训量。
其次,专业的支持十分重要。课程改革一旦推开;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所以建立一批专业化的专家队伍十分紧迫。针对这一情况,江苏建立了21个专家研究小组并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同时,省教育厅还将抓好高中培训过程中的流动指导,建立巡视员制度,并要求各地组织好指导队伍,开展基层课改指导校校行,逐步实行城乡资源、地区资源的共享。另外,我们还要大力实施校本研究制度,使研究成为每一个教师的职业特征。通过专家的专业引领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以及课程改革的资源共享、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我们相信,江苏的高中课程改革一定会像初中小学的课程改革一样,不断向深层次推进,取得一定的实效。
二、专家给出江苏省2005年高中新课改指导性建议
进入2005年,江苏高中新课改迫在眉睫。在粗略了解了高中新课改的情况之后,不少人担心,那么多选修课,学生自由自主了,学校会不会乱了套?学生都选课了,传统的行政班分班模式还存在吗?如果不存在了,教室的卫生谁来打扫?集体活动是不是也不复存在了?针对大家的疑问,国家教育部有关专家通过在江苏举办的有关培训会,率先向江苏的教育管理者和部分中学校长们透露了相关的“参考答案”。
(一)学生自由选课谁来引导他们
与以往高中课程方案比较,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突出特点是,在注重基础性的同时,强调课程的多样化和选择性。这就意味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自由选择。但是否每个学生都有能力自由选择呢?有的学生犹豫不定,开始重点选修物理、化学等理科类模块,后来就可能改成选修文科类的;还有的学生看到好朋友选什么,自己也选一样的;也有学生考虑一些选科学分容易拿,就随意选择,等等。
专家分析,一般来讲,学生在选课上的主要问题表现在:所选科目(模块)与自己的预期发展方向不一致;所选内容随意、杂乱、平均分配学分;学生选课只考虑眼前兴趣,没有专业与长远规划;没有考虑基础学科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潜力、特点和基础等。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可能是:部分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畏难心理与急功近利思想,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如何容易获得学分;部分学生对自己认识不清楚等。
针对问题,专家的建议包括:重点地做好编写选课指导手册工作,确定选课指导老师制度以及建立选课咨询机构。
对导师制的运行,专家给出两种“参考答案”。学校选课指导老师的选定可以采取两种方案,一种是本年级教师指导本年级学生的方案,一种是全学校老师指导本年级学生的方案。
方案一的核心是学生入校以后,由本年级所有任课老师来担任学生的指导教师,每一位老师指导一定数量的学生。指导老师和学生一经确定,基本保持三年不变,即从入学到毕业。指导教师不再增加学生。
方案二是全校老师指导本年级学生。该方案指全校所有教师都当新入学学生的指导教师,也就是说,本年度新入学的学生都分配给全学校的老师来指导,下一年新生进来以后,又将学生相对平衡地分给各个指导教师。以后,依此类推。每一年每一个老师都要增加新学生来指导。每一学年教师和学生一经确定,基本保持不变。
上述两种方案都有优缺点,但方案一优势更明显,方案二实施起来最大的困难是指导老师太多,班主任协调起来非常困难,而一旦协调困难,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选课指导效果将大打折扣。学校既可以选用“参考答案”,也可以创造性地提出其他更好的指导方案。
(二)跨年级选课行政班是否要取消
新生入校后,学校按照一定的编班原则将学生编排成若干个班级,每个班级有班主任负责管理,这样的班级即为行政班,一般情况下高中三年行政班基本不变。在同样的地点学习同样的课程的同一批学生组成的班级,即教学班。传统意义上,我国高中的行政班就是教学班,二者是统一的。
高中新课程方案实施后,学生将按照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课,并允许学生跨年级选课和再次选修,学生的流动性增大,所以就遇到了一个新问题:在同一教学班内有来自同一年级但不同行政班的学生,也有来自不同年级的学生。这样原有意义上的班级将不复存在,行政班的传统意义淡化,甚至相应地年级概念也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教学班和行政班并存的班级模式。
同一行政班的学生在一起的时间相对减少了,行政班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专家认为,行政班的继续存在除了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外,它在学校日常管理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学校卫生区的打扫、各种竞赛活动等学校日常工作的开展需要有相对稳定的组织作为依托,教学班的临时性、松散性决定了它难以胜任学校的某些日常管理工作。因此,行政班仍然有存在的必要,所不同的是,与原有意义的班级的呈现形式和管理职能有了很大区别,与此同时,学校对行政班的管理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建议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如新生入校后可以随机编班,每个班级即为一个行政班。这样行政班的工作重心转到学生教育和日常管理上,学生的学习质量不作为行政班考核的主要内容;相对于教学班而言,行政班相对固定,一般情况下高中三年行政班学生大体保持不变;同一年入学的学生组成一个年级。规模较大的年级,学校可设立年级长。年级长直接对学校一级管理机构负责;学校应保持各年级年级长和各行政班班主任的相对固定,以保证学校各项管理的实施,也便于给学生学习与生活做出有效指导和管理;重视学生会、团组织在学生自我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以及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等方面的意义。
(第四节)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计划,自2005年秋季起,江苏省普通高中学校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和《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苏教基[2001)86号)精神,依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结合江苏省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江苏普通高中课程新体系,为建设教育强省、推进“两个率先”提供有力支撑。
(2)充分体现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即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充分体现时代要求,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核心,全面、准确地实施普通高中课程。
二、目标与任务
(1)结合江苏实际,创造性地实施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各科课程标准(实验),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努力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