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这么一句古语: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而困难就会在你躬行的时候,不断地冒出来。所以在你落实某一项具体任务时,等待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你必须做好接受和解决各种各样突发事件的准备。一个完美无缺的方案是不存在的,困难往往如同暗礁使你束手无策。真正的成功者并非一个从未遇到困难的人,相反,他肯定也曾从无数困难中走过,而他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成为一名众望所归的佼佼者,正是在于他能正确地看待困难,不是放弃,不是退缩,而是尽其所能地去创造解决困难的条件,扭转逆境,克服困难。
任何一项工作在落实中都会遇到很多困难,而当我们面对这些困难的时候,我们能逃避吗?当然不能。困难摆在前进的路上,是让我们运用智慧来克服的,我们只有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才能得到成长。不要对迎面而来的重重困难表示厌恶和恐怖,困难其实是上帝赐予我们的礼物,这份礼物只能接受并且需要细细去分析去琢磨,不要抱怨上天在故意整你,其实与困难同来的还有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你会发现当这个困难是你的囊中之物,跨下之骑时,你获得的远比那些安逸的同伴要多很多。
对于困难和逆境的名言也很多,法国作家圣西门曾经说过:“我的生活每况愈下,但它没有过错,因为我不仅没有跌到,反而始终斗志昂扬。也就是说,生活中的每一次下降,并没有使我退回到出发点。”从他的言论中可以看出生活的本身就是符合呈螺旋式上升的规律;生活中既有波峰也有波谷,但相信它的总趋势是呈线性上升的,困境与低谷无疑是生活或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可以说逆境中的你,才会成长得更快。巴尔扎克曾把逆境视为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逆境——这个参杂了困难、失败、苦难为一体的产物,才是对人才的真正筛选和锤炼。不同的人群在面对困难时,它所展现的“面孔”和“威力”是不一样的,它总是欺软怕硬,遇强则弱,遇弱则强。所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去处理困难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你是否能从这个上帝赐予的礼物中获得能量的关键。纵观人类的发展史,这一路走来,困难无数,但是正是由于人类的不服输才能演化成万灵之长,才有了如此灿烂的今天。
在实际的工作中也是相同的道理。落实过程的每一步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困难会接踵而来,我们要刻意地去与之战斗,去付诸于实际行动,去分析造成困难的原因,在这些活动中我们才能获得升华。
鲁冠球,中国万向集团总裁,曾在世界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统计的中国内地富豪榜中排名第四,这是一个彻彻底底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例子,我们可以想象从白手起家到如今拥有这么大的企业规模,这期间肯定是困难无数,但是这个顽强的企业家和他的集团究竟是以怎样的态度看待这些考验的呢。鲁冠球15岁时便已辍学,当了一个打铁的小学徒,3年的学徒生活使鲁冠球对机械农具非常熟悉、也使他对机械设备产生了二种特殊的情感。1969年他接管了宁围公社农机厂,这个所谓的农机修配厂其实只是一个只有84平方米破厂房的烂摊子,当时情况非常不乐观,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生产的万向节产品大量积压,没有销路,工厂有半年不能按时给职工发工资了。鲁冠球没有畏惧这些困难,他仔细分析了情况,对症下药,把对策落实于管理中。他组织30多名业务骨干,兵分几路,天南海北,到处探听汽车万向节的生产销售情况,周旋于各地汽车零配件公司之间,为产品找销路。1979年,他的一个铁匠铺开始转向汽车零部件生产。在30多年来的成长历程中,他和他的企业历经上千次失败,但是他也在在这些困难和失败中找到了宝贵的经验,创造了中国“跨国集团公司”。
当这样一个世界著名的企业家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时,说过这样一句话:“面对挫折和失望,我曾经独自徘徊在钱塘江畔。当时,看到那滚滚波涛,压在胸口的苦闷和失望一下子烟消云散,我对人生又充满了激情和希望。我不相信命运总是对我如此无情,而我承受苦闷和失望的心态,就是在记不清多少次的苦闷和失望中炼成的!”看来,这位成功的企业家正是在迎接困难和征服困难的过程中得到了的成长。当他接过那些烂摊子的时候,当他遇到一个又一个企业发展所必然出现的问题的时候,正是那种不惧困难,创造条件求生存的信念一直鼓舞着、支持着他的斗志。可见不被突来的困难所恐惧所折服,在落实工作的过程中寻求解决办法,这才是一个名成功的企业家所必备的素质。不要再天真地以为这些优良的素质是上天给那些成功人士的天赋,其实不然,这些素质和能力都是在解决困难的途中锤炼出来的!
海伦·凯勒的故事想必大家小时候都有耳闻,这个坚强的形象也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成为我们自幼年到如今一直以来所崇拜的偶像。她小时候也是一个活泼、健康、聪明的小女孩,但在她一岁零七个月的时候,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她得到了急性脑膜炎,她的性命虽然保住了,不过耳朵却听不到了,眼睛也看不到了,而且连说话的能力都受影响。海伦的爸爸为了让她能接受教育,请了沙丽文老师来家里教她,在沙丽文老师耐心的教导下,才让她慢慢地学会各种东西;等到海伦可以灵活地运用手语以后,她又使自己学着像正常人一样发音,最后她不但学会了说话,并且以非常优秀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作为一个身残志不残的代表,海伦常常在美国各地演讲,时常帮助身体残障的人,告诉他们作为残疾人,困难肯定是有的,可是困难无法阻挡他们成长进步的过程,他们也可以同样读书,同样学习,同样获得人生的光明。
我们可以看出,海伦·凯勒幼年的命运如此悲惨,但是她却没有因此而停止向上的脚步,她面对生活依然是持有积极上进的心态,而且,她深知自己的缺陷,她会比平常人更加努力。而这些努力和对逆境的无畏挑战,使她能在20世纪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全世界,成为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她是一个独特的坚强的生命个体,身体上的残疾完全使她和正常的幸福生活脱离,但是她没有为命运的不幸而抱怨、放弃。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她似乎就是这么一个奇迹。正如她自己所说:“我的身体虽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还是让我的心超脱我残疾的身体而走向社会吧,我将沉浸在无尽的喜悦中,去追求更加美好的人生!”海伦·凯勒的事迹至今听来依然让人热血沸腾,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只要有空·间就有路走。有条件,要好好利用,好好走下去;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继续走下去。也许苦难真的是上帝特意安排的吧,如果没有那些苦难的圻磨,伟人也许真的会减少一牛,只有那些挫折才会让勇士燃烧起奋斗的火花。工作中的我们也应该像这些勇士学习,他们不仅仅是我们年少时所崇拜的偶像,他们的精神更应该让如今已经走上岗位的我们来参拜和学习。
斯蒂芬·威廉·霍金这个名字你可能真的不太清楚,但是提到“黑洞”理论和“量子”学说,你就应该不会感到陌生了。斯蒂芬·威廉·霍金曾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是一个中枢神经残废者,由于肌肉严重衰退,从而失去了行动能力,手不能写字,话也讲不清楚,终生要靠轮椅生活着。可是他却能凭借一个小书架,一块小黑板,还有一个他以前的学生做助手,他最终在天文学的尖端领域——黑洞爆炸理论的研究中,通过对“黑洞”临界线特异性的分析,获得了震动关文界的重大成就,为此荣获了1980年度的爱因斯坦奖金。1985年霍金丧失落言能力,表达思想唯一的工具是一台电脑声音合成器。他用仅能活动的几个手指操纵一个特制的鼠标器在电脑屏幕上选择字母、单词来造句,然后通过电脑播放声音,为了合成一个小时的录音演讲要准备10天。如今,他已被人们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当代的爱因斯坦c他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论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其实,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我们无法想象到一个身体条件差到无法自理的人,要获得如此巨大的科学硕果,他的背后付出过多少努力。是的,上帝也许真的给予他一个超于常人的智慧,可是要是没有那种克服困难的执著,没有那种勇往直前的毅力,单单靠一个聪明的脑子也是不一定取得成功的。
我们常常会惊叹于那些有某些生理缺陷的“奇才”所创造的奇迹。其实,霍金的事迹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残疾的折磨和求生意愿的炽烈,有时候反而激发出人的特殊洞察力或特异才能。他们不仅仅是聪明的人,他们也知道,上帝在给了他们一个不完整的身躯的背后,一定也携带着更诱人的礼物,要善于发掘,善于去创造。相信只要人的精华——大脑依然蓬勃地活动着,就有无可限量的希望和创造力,就不存在不能克服的困难。悲观或者乐观,坚强或者懦弱,前进还是退却,依附还是自立,都是在一念之间的。这个伟人给我们留下的思考空间就是:对真正的伟人来说,不论他的生存条件如何,都不会自我磨灭自身潜藏的智能,不会自贬可能达到的人生高度。他会自我燃烧能量,他会锲而不舍地去克服一切困难,发掘自身才能的最佳生长点,扬长避短地、踏踏实实地朝着人生的最高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