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应当恐惧而恐惧者是正常的;应当恐惧而不恐惧者是英雄,我们平常所说的从容镇定、处变不惊,就是指的这个;不应当恐惧而恐惧者是孱头;不应当恐惧而不恐惧者也是正常的。
——季羡林
季老在《忆往述怀》一书中提出了自己对恐惧的看法,他认为恐惧就像是弹簧,你弱它就强,如果你在不该恐惧的时候恐惧就是懦弱的表现,而结果也是很不好的。
恐惧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人生来就有一种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感,这是无可避免的。但是,在应当恐惧时恐惧,再正常不过;而应当恐惧而不恐惧者就是那些从容镇定、处变不惊的英雄;而那些在不应当恐惧的时候恐惧的人则是孱头。
说起英雄,历史上的英雄数不胜数。项羽就是一个当恐而不恐的英雄,巨鹿之战中,面对着数量多于自己的敌军,可以说这个时候的恐惧是正常的,但是项羽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下令砸坏锅灶,凿沉木船,以此来激发自己和军队的士气。所有的士兵都明白此时已经没有了退路,于是一个个的潜能都被激发了出来,战场上项羽的士兵个个以一当十,抒写了一段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不朽传奇。据说,后来凡是有人要拜见项羽,都不敢正眼看他,俨然把他当做一个神来看待。这种超出常人的勇气,面对强大敌人和困难能够直面的人,的确称得上是英雄。项羽的行为颇有些“不自由毋宁死”的味道。
而与之相反的,在不该恐惧之时恐惧的典型例子,莫属晋朝的苻坚了。据《晋书》记载,苻坚带领军队抗击敌军之时,由于心里的恐惧,把山上的草木都当成了士兵,听到一点风的声音就害怕得不得了。这也就是他为后人留下的两个成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面对着压境的敌军,作为领导者理应振作,鼓舞士气,同仇敌忾,但是苻坚却并不具备一个大将的风采,自己首先泄气,甚至看到一草一木都害怕得不得了,这样的人就是所谓的孱头。
的确,我们作为正常人,有一些弱点,但是在某些不应当恐惧的情况下恐惧,就的确是贻笑大方了。
恐惧皆源自内心。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突然看了一部恐怖电影或者恐怖小说,那么在近一段时间内就会有一定的恐惧感,稍微有个风吹草动就有可能会害怕。但是,在平时我们不看这些电影或者小说时,就完全不会有这种感觉。其实,周围的事情都没有变化,唯一变化的就是你的心。
美国电视剧《迷失》中有一个镜头是这样的,面对着一个荒芜的小岛,孤立无援,人人都露出了恐惧的神情,但是主人公却依然有条不紊地组织着现场的秩序,试图拯救所有人。一位女士问主人公:“为什么你不害怕?你是如何做到的?”主人公回答道:“我并不是不恐惧,只是当恐惧来袭时,我就告诉自己,我只让它控制我5秒钟,5秒之后,我就不允许它再控制我。”这位主人公的话非常正确,恐惧完全源自内心,就像是弹簧,如果你示弱,那么它就会控制你,如果你足够强大,那么它就没办法控制你。
因此,面对恐惧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使恐惧无处寄附,用勇敢战胜恐惧。
何谓勇敢,勇敢就是面对一切困难都无所畏惧的一种态度。这是一种正规的解释,但是还有另一种勇敢。
有一位作家写道:小时候,有位叔叔是军队里的医生,而且是战地医生,参加过很多战役,经常冒着敌人的炮火就去搬伤员,做急救。村里的所有人都认为他是个勇敢的人,是个英雄。我甚至还对他特别崇拜。有一天,我问他:“叔叔,当你耳边响着的炮火声,穿过敌人的枪林弹雨,随时都有可能有生命的危险时,你难道就不害怕吗?”这位叔叔回答道:“不,我害怕极了,但是,我是医生,我觉得我应该去那么做,所以我就要去做。”这位作家最后写道:叔叔的回答让我重新认识了勇敢,勇敢并不是无所畏惧,而是有所畏惧依然选择前进。
的确,一个人如果天生就很强大,做任何事情都一帆风顺,那么他算不得英雄。但是,如果一个人会害怕,会受伤,仍然拼尽全力去做一件事情,那么他就是英雄。
看了上面的这些例子,再想想自己。自己是否会经常因为未知的困难而烦恼呢?是否会经常因为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而恐惧呢?这样的人和草木皆兵的苻坚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都是孱头。明天的困难还未到来,有必要恐惧和烦恼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外界的事物都没有改变,恐惧皆来自内心,只要敢于正视它,就能战胜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