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季羡林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这段话的意思是: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无法享受到;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无法摆脱它。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是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这是孔圣人的理财观,在我们的印象里,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义,不要利、欲。事实上并非如此,这段话就深刻反映了孔圣人对于利和欲的主张。而且,这些话不只是在古代,即使在21世纪,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季老就是一个对财取之有道之人。据各种信息汇总,他的银行存款只有100多万元人民币。但是他1995年以前的著作汇为《季羡林文集》,共24卷,800多万字,1996-2001年出版著作29种,此外,季老还担任《传世藏书》总编,为了编纂好此书,呕心沥血6年时间,后来,此书风靡一时,市场售价6.8万/套,当时这部书为传媒帝国的刘波赚了2个亿,可见此书之价值。而季老却从没有因为自己是主编就想从这本书中获利,他一心想到的是如何把这本书编纂好,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这就是君子爱财之道。
对于钱,没有谁会说不喜欢的,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君子对钱也是有需求的。而且取得钱财的方法有千万种,生活中,我们也听到过挪用公款、贪污腐败的例子。在当今社会经济大潮的冲刷之下,人们往往会在为还是不为之间徘徊。脑袋一热,就有可能造成千古之恨,白白葬送自己的大好前程。
原河北省国家税务局原局长李真为了在仕途上尽快腾飞,通过关系伪造了干部档案,在5年内频频升迁。随着职务的升迁,随之而来的还有不择手段的攫取,他曾利用职务之便,大肆索取,收受他人财物,折合人民币270万元。最终在他人的举报下被双规,继而被调查、逮捕,最终被判为死刑。
这个案件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为了钱而搭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黑心的利益不值得享受,黑心钱花起来,想必心里也不会舒服。人在身处贫寒之时往往能够立志进取,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境况,奋力拼搏。但是,一旦目标实现之后,贪婪的本性就占了上峰,贪婪就像是沼泽,一旦陷进去,就再也很难走出来。所以必须要在贪欲开始之前就制止,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要一块地里没有杂草,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庄稼。同样,想要排除心中的假恶丑,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真善美去占据内心。而大名鼎鼎的成龙先生就是这样做的。
成龙在刚开始进入娱乐圈,拍摄某一部电影时,突然有一个当时很有实力的电影公司找到了他,希望他出演另一部电影,这就意味着他要违约,推掉这一部电影,而且这个电影公司给了他一张支票,并且同意承担他的违约金。成龙当时不知所措,就拿着支票去找一位朋友,问他支票上究竟有多少钱。那位朋友告诉他:“是100万。”当时成龙都听得傻掉了,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这位朋友,并向他咨询该怎么做。那位朋友说了一句话:“你应该知道什么是合同,合同意味着承诺。我想你应该知道该怎么做。”成龙最终没有收下这张支票,继续着之前的合同。
可以想象,在当时那个年代,100万元是一笔多么巨大的数字,而且不仅仅是一笔钱,被大影视公司看中就意味着将来的路会更加好走。而且从现在的角度看来,违约是件很正常的事,但是那时的成龙却更重视自己的承诺,虽然他演电影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赚钱,但是这100万元却违背了他自己的原则,他没有因为钱的多寡而放弃原来的合同。他的这个行为虽然为很多人不解,但是正是他诚实守信的品质,使得他在电影圈里越走越远,一步一步走到了好莱坞的舞台上,成为了一名国际巨星。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作为华夏子孙,我们就应该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不做金钱的奴隶,不让金钱蒙蔽了自己的双眼,更不能蒙蔽了自己的内心,以道取之,是谓君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