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一个平凡的人,有了点名,感到高兴,是人之常情。但我只想说一句,我确实没有为了出名而去钻营。能够有点小名小利,自己也就满足了。
——季羡林
“大丈夫不耻穷困,而耻于令名不张。”人生如白驹过隙,哪个皇帝不希望自己被永远地载入史册,哪个将军不想要一战成名……爱名惜名,是人之常情。古希腊哲人曰:“天之生人,并非要人成为卑鄙低下的动物……他一开始便赋予了我们一种热情——对一切伟大的、高于我们一切的渴望。”
季老也是这样一个惜名的人,当他被北大仅仅当了一周副教授就被聘为正教授时,他写道:“这真是石破天惊,大大的出我意料。我这个当一周副教授的纪录,大概也可以进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了吧。说自己不高兴,那是谎言,那是矫情。”可见,大师也是会为名所动,为名高兴。但是他却从来没有为了得到正教授之位而有过什么猫腻,只是专心做自己的学问。相比之下,有很多人就选择了错误的方法来追求名利,比如说下面这两个人——卢藏和袁世凯。
琴棋书画无所不能的卢藏因为科举未成功,隐居终南山,借用隐士的地位沽名钓誉,虽然最终成功做官,但本性功利的他却攀权附贵,骄横放纵,被人讥讽为“随驾隐士”,即追逐名利的假隐士。
卢藏本可以通过自己的才华为后世留下一些优秀作品,但是一心追求功利的他却选择了投机取巧,采用终南捷径,最终成为世人的笑柄;
与卢藏相比,袁世凯采取了一种更加错误的做法,他本可以在民族危难之际成为民族英雄,成就一番伟业,但他却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复辟帝制,走上了与历史车轮方向相反的道路,这种“惜名”完全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和欲望,而他的最终结局则是遗臭万年。
一颗追“名”的心一旦注入“利”的血液,就失去了本来的颜色。追名本无错,何须利伴之。走进历史的长河,哪一位流芳千古的英雄不是经历过困苦呢?勾践战败后卧薪尝胆,十年的忍辱负重,十年的励精图治,凭借三千越甲吞并吴国,成就霸主之名;袁隆平十年如一日,在田间孜孜以求,不畏严寒酷暑,不惧蚊虫叮咬,最终发明了杂交水稻,将粮食产量翻了数倍,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绝世的英名背后必定是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无人可比的付出,而他们,在付出的同时,却从来没有考虑过功成之后的利益,而仅仅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纵观古今,惜名逐利之举最终不过是自取其辱,名誉反而受到了伤害。而专注于事的人则被载入史册。作为君子,如何才是正确的惜名呢?
君子惜名,不违道德。袁世凯此种违背道义的逆天行为终究是不得善终。作为君子,首先就要遵守最基本的道德。这既是操守,也是君子风范的体现。有很多人都希望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名震天下。我国南北朝的学者陆澄就是这样一个不违道德的惜名君子。
他熟读诗书而且德行高尚。在他赴京赶考之前,有一同乡的学者来找他,想和他一起作弊,以求取功名,但是陆澄拒绝了他,他说:“我要通过正当途径求取功名,实现梦想。”最后,他成功了,而那个同乡却没有在历史上留下任何痕迹。陆澄这种不违道德的惜名成就了他,这才是君子惜名之道。
惜名之人,除了不违道德,还应该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遵守自己的原则,姚明就是这样一个以国为贵的惜名君子。
姚明是一个代表着中国的名字。在国外的他已经不仅仅是个球员,他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中国。而他,也时刻记挂着自己的中国身份,从来没有做出过有违国体尊严的事情。丰田汽车曾经邀请姚明为他们做广告,广告费用丰厚,但是姚明断然拒绝了他们的要求,虽然休斯敦火箭队的主场就是丰田公司出资建设的,但是也没有改变姚明的决定。虽然这次广告能给姚明带来更多的日本fans,提高姚明的全球知名度,还能带给他一大笔经济收入,但是姚明知道自己身为中国人的责任,他放弃了金钱,放弃了在日本的知名度,但却收获了一个爱国之名。
陆澄和姚明的惜名之举令人佩服,但是季老的惜名方式却达到了一种境界。
季老一生“淡泊名利”,甚至不愿意让媒体称他为国学大师,但是他在国学方面取得的成就,所作出的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国学大师的头衔非他莫属,心中从来没有名利的他却成为无人能取代的国学大师。
纵观历史上留名之人,无不是通过长时间的坚守和超人的付出才得以永久留名。而这些留名的君子,都是专注于自己目标、坚持不懈的人。他们没有刻意地追求利,他们通过专注,赢取了名和利。成名之后,他们不为利益所动,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这便是名留青史、声传天下的成功之道。
作为现代人,我们更应该学习古人,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坚守着自己的内心,切勿贪图利益而破坏了我们本性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