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解不论大小,唯新是图。论文题目不怕小,就怕不新。我个人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只有这样,学术才能“日日新”,才能有进步。否则满篇陈言,东抄西抄,饾饤拼凑,尽是冷饭,虽洋洋数十甚至数百万言,除了浪费纸张、浪费读者的精力以外,还能有什么效益呢?
——季羡林
季老所讲创新是从学术角度来说的。创新是学术的生命,这毫无疑问。而从商业角度来说,这个论点更是毋庸置疑。
1983年,美国18岁大学新生迈克尔·戴尔开着一辆白色宝马去报道,这辆车是他卖报纸赚钱买的,而在车的后座上,则放着3台电脑。接下来,在得克萨斯大学不到1年的时间里,他凭借为同学们升级电脑的技能,积累了大量电脑知识,当然,还有一笔财富。
很快,这个跃跃欲试的年轻人想自立门户一试身手。于是,靠着“直销顾客”的信念,戴尔公司以1000美元的注册资金,在一间大学里成立了。
到1993年,戴尔公司已壮大为年销售量达20亿美元的电脑界“黑马”,成长率高达127%,但风驰电掣的发展也给28岁的迈克尔·戴尔带来了一系列的棘手问题。但戴尔活力充沛,他的天才创造力再次扭转局面,戴尔公司凭借“摒弃存货、倾听顾客需要、坚持直销”的三大黄金法则,成功战胜“瓶颈”,迎来真正的辉煌。
6年后,戴尔公司的年营业额超过190亿美元,每天通过网络售出价值逾1200万美元的电脑系统,迈克尔·戴尔成为《财富》500强企业总裁中最年轻的一位。戴尔公司每天在网络上的销售额超过1200万美元,而网络也已经成为商业主流的一部分。
很显然,商业模式的创新令戴尔快速成长为财富排行榜上的风云人物,也让戴尔品牌杀进PC产业当中,成为名副其实的“黑马”。但这并不意味着戴尔帝国就是PC行业里的常胜将军。因为在商业的丛林,是否常胜,并不是历史说了算。虽然戴尔以创新取胜,但如果不能持续地创新,它依然很容易就被击倒。
2010年戴尔公布报表显示(2010年7月前),戴尔本财季净利润为3.3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7.27亿美元相比,下滑了54%。戴尔正在面临公司个人电脑业务市场份额降低的困境。事实上,戴尔所有的业务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业绩下滑。当年,在PC市场攻城拔寨的“直营模式”已经不再是市场的灵丹妙药,尤其是在中国市场,戴尔内部高层流动之迅速,营销之混乱,已经成为业界公开的秘密。
当然,最新的消息是,戴尔旁敲侧击地表明要开发新的赢利增长模式,而不是仍旧迷信曾经制造过市场辉煌的直营模式。
创新,令一个品牌快速地崛起。在创新上不作为,又会令同样一个品牌迅速陨落。所以,中国人以前总讲的“一招鲜吃遍天”,现在已经不怎么奏效了,因为模仿很快就追在后面。这就像开心网的农场模式一样。开心模仿了别人,在国内火了一把,而现在国内社区网站都在模仿开心。所以,你能走多久?不是说你先走了,而是决定于你的创新储备有多少,你的创新能力有多强。
其实,现在谁都知道创新的重要性,是稀缺资源。所以李开复离开Google之后,搞了一个“创新工厂”,他们向全社会郑重宣布:“创新工厂将甄选最优秀的创业理念、创业者、工程师、把每一个创业环节进行最优匹配,同时提供资金、指导和后援,成为创业资源的最佳整合者。”并且,他们提出了自己的商业模式公式:(天使投资+创新产品)×规模化。换句话说,李开复是把“创新”当做一个正经的、高价的产品来运作的。这一点非常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