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个世界自古至今文化发展的情况来看,一个文化,不管在某一时间内发展得多么辉煌灿烂,如果故步自封,抱残守缺,又没有外来的新成分注入,结果必然会销声匿迹,成为夏天夜空中的流星。
——季羡林
季老在学术界提出“光通生气,博采众长”的观点,是针对当时文学界比较流行的所谓“比较文学”研究,很多学者随波逐流,随便从中国找一位作家,如鲁迅、曹雪芹、关汉卿等,然后再挑选一位国外作家,如托尔斯泰、莎士比亚、普希金等,然后就进行天马行空的非常随意的比较研究。
从概念上来说,的确非常流行,但读者看了这种学术研究往往不知所云,莫名其妙。所以,这些学术行为从表面上纵横中西,实际上却是闭门造车、异想天开。所以,季老提出做学问要“广通生气,博采众长”,不能关在屋子里坐井观天,臆想学术。对于做学术的人来说,不了解业界顶尖学术成果,就无从谈起学术研究,不开眼看世界学术现状,所做的学问研究难免坐井观天。
中国人都知道“坐井观天”这个成语,青蛙待在井底,就无法知晓大海的广博,做学术、做人、做事,如果做成了井底的一只青蛙,那只能成为他人的笑柄。
季老在谈“广通声气”的时候,就提到了我们近百年落后挨打的耻辱。从清末到民国再到共和国成立,中国人都在用血泪为自己的井底生活埋单。所以,范文澜先生在编写历史教材时,特别强调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这一角色的重要意义。
进入21世纪,我们称之为“地球村”,全球高度信息化。一件事情从发生到产生影响,可能只要几分钟乃至更短的时间。所以,历史上没有任何时代比我们现在更需要“广通声气”。很多人为了了解资讯,实时掌握发生在世界各地动态,每天都要花费数个小时浏览网站新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必须做到彻底地“广通声气”,而不能像林则徐一样,了解了敌人坚船利炮的同时,却又很奇怪地认为英国士兵膝盖不能弯曲毫无陆地作战能力。
马云,中国的创业英雄,电子商务英雄。
在开始时,马云也是芸芸众生,在某校以英语老师的身份混饭吃。但马云是个很活跃的人,他学生时期为了练习口语,就免费在外地为游客做英语翻译兼导游。杭州那样的地方,总有很多外国人慕名前来游玩,于是马云就有了很多接触外国人的机会。
可能马云同学的服务比较到位,有一年一个加拿大的家庭就邀请马云过去度暑假。马云便去了,于是他第一次了解到了互联网这个东西。可以说,正是这个机会,让马云成为最早接触互联网的那批中国人。
之后,马云开始做他人生的一个网络生意,然后才有之后的黄页和阿里巴巴公司。
从马云的案例可以看出,如果一个人能了解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东西,而这个东西刚好又是未来商业发展趋势,那就很可能拥有乘风破浪的机会。而且,开眼看世界,也是博采众长的基础。所谓“师夷长技以自强”,如果没有了解世界,你又如何“师夷长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