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孝惠三年汉匈之间的危机过去之后,汉朝在刘盈的手中又算是进入了较为平稳的发展时期。
但刘盈不是一个长寿的皇帝,他在位的时间满打满算也才只有七年的光阴,可以说是很短的了。而自孝惠三年之后直到刘盈逝世的孝惠七年,亦有许多重要的人物伴随着刘盈一同迈向死亡之途,他们是:曹参、樊哙、张良、刘肥等。这一集,我们就来细述这些人的最后的岁月。
曹参前面几章我们已经详细地介绍过了,他自接替萧何成为丞相之后开创了一种著名的治国之法,即“萧规曹随”之法,完全继承和维护前辈留下的方针政策,并且推行清静无为的“黄老之学”,帮助汉朝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但曹参这么做是对自己有所牺牲的。
他牺牲的是什么呢?那就是自己的身体。曹参无论在施政和待人方面,永远都少不了一样东西,那便是酒。每天办公,喝酒的时间永远比工作的时间多。别人来找自己说人情,也是以酒相待,将别人或者自己灌得不省人事,让这件人情事办不成,十分委婉的拒绝。这么一来的话,曹参在他任丞相的这三年时间里,几乎是酒不离身的。而酒这东西,小喝健身,大喝伤身,曹参每日如此大量的饮酒,久而久之自然对他的身体有所损伤。刘盈这么过早的去世,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他沉迷酒色的缘故。
所以酒这玩意儿,喝起来一定要有度,不能过量,因为这会给自己的身体造成不小的伤害。但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曹参的这种借酒法,并非是自愿而为的,他是为了自己政策方针的推行才去做的,酒很好地帮助了曹参将他这种清静无为的方式给贯彻执行了下去。
曹参当丞相只有三年的时间,在孝惠帝五年秋八月,也就是公元前189年,曹参在长安病逝。
孝惠六年,也就是公元前的188年,对大汉王朝而言不是一个好的年头,因为在这一年相继有许多重要的人物去世,并且皇帝刘盈在这一年,已经显示出了疾病的征兆。
在这一年中,因为丞相曹参的去世,吕雉又重新安排了丞相,不过这一回她安置了两个丞相,分为左右之分。吕雉按照刘邦的遗命,任命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左右丞相之制开创于春秋齐国的齐景公之手,后来战国秦朝沿用,西汉初年亦沿用这一制度,但文帝即位后便只设丞相一人了。
那么,左右丞相有什么区别吗?左丞相和右丞相谁的地位最高呢?
其实,秦汉时期左右丞相的职务都是一样的,总体而言并没有什么区别,但论起地位而言的话,这个时期的丞相还是以右丞相的地位更高一等,因为这是按照“右尊”的标准来看的。
中国古代分左右尊贵之说,但这个标准每个时期都有所不同。可在秦汉时期,朝中是以右为尊贵,所以右丞相和左丞相虽都为丞相,但实际上还是右丞相的地位更高一点。这也就是说,右丞相王陵的地位要高于左丞相陈平,陈平在诸事上还是要听从王陵的安排。
这个要求是刘邦的遗命,刘邦死前曾说曹参死后王陵可以接替丞相之位,并且附带说了可以一同重用周勃和陈平。周勃为人厚重老实,他对大汉忠心耿耿,大汉若后来遇到灾难,周勃可以奋起救汉。但周勃为人又没什么文化,忠厚有余但智谋不足,可以让陈平辅佐他。陈平为人计谋奇特,可以帮助周勃安稳大汉。
所以吕雉在安排了左右丞相之位之后,又任命了周勃为太尉。太尉一职是三公之一,三公分别指的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这三个职位是朝廷中权力最大地位最高的。丞相的职责是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的职责是负责监察百官,以及主持弹劾奏章之事;太尉的职务便是全军总司令,执掌全国军务。
此时的丞相是王陵和陈平、御史大夫是高帝朝留下来的赵尧,但太尉的位置一直空着,吕雉这次便顺水推舟将太尉的位置给了周勃,可以说是重用周勃了。
任命的事情结束之后,中央政府就接到了第一位重要人物逝世的消息,此人便是齐王刘肥。
刘肥此人虽没有什么本事,能坐上齐王之位靠的也全是他的老爸。但因为他的这个地位太重要了,故他的逝世也是很重大的一件事。
刘肥可以说是一个英年早逝的人,他在一个比较年轻的时间段死了,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抑郁症。自打上次他从吕雉的魔爪里逃出来之后,刘肥就一直抑郁不已,因为他将自己国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给了吕雉,这就好比从自己身上割下来了一块肉。
城阳郡的白白送了出去,并没有换来刘肥的安心,这倒不是因为吕雉没有放过他,而是刘肥自己的内心在作怪。刘肥是一个比较吝啬的人,别看他贵为天下最大的诸侯王,要钱有钱要地有地的,他为人还是非常的吝啬、小气,平常多拿些钱给别人都有些心有不甘,这回更别说将他的命根子土地拱手送人了!
回到齐国之后,刘肥看着大大缩水了的自己的国家,心中好不郁闷。他不明白为何自己要将这么一大块地拱手送出去,而且还亲口叫了自己的妹妹做老妈,这等的失利和丢脸究竟是因为什么?自己压根就没做错什么事啊!就算是自己的行为对皇帝不敬吧,那也是皇帝他自己要这么做的,怎么说来都和自己无关,怎么到最后能这么罚我呢?
于是刘肥就越想越不心甘,越想越窝囊,心中渐渐积累了一股怨气无处可发。他不敢将这股怨气直接朝吕雉去发,找别人来发吧又不解气,长此下来的刘肥便得了重度的抑郁症,整日的失眠和茶不思饭不想的,人迅速的消瘦了下来,原本一个肥肥胖胖的齐王,这下子就变得病怏怏的了。
其实刘肥的这种抑郁是完全不应该的,他的这种抑郁完全来自于他对自身小利丧失的不舍和抱怨,却完全没有看到他得到的更大的利益,那便是他的性命。
刘肥后来总在想为什么,但他却不明白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为什么。吕雉对他下手的理由可以是很多很多的,不单单只有刘肥对刘盈不敬这一条,关键还是在于吕雉要维护自家独尊最尊的地位,任何人不能前来挑战。这么一来的话,那这个问题就真的没有任何理由,也完全不必要去思考。真正对刘肥而言重要的是,是自己要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这个剩下的齐国,让它能够长期保留下去,而不是去在意他已经失去的东西。可惜刘肥不懂这个道理。
长期的抑郁渐渐剥夺掉了刘肥的健康,于是在孝惠六年,刘肥在齐国病逝。他死后获得的谥号是“齐悼惠王”,里面包含了一种人们对他一生这种吝啬的不值得和哀悼之意。刘肥的长子刘襄,继承了齐王的位置。
刘肥死后不久,第二个重要的人物去世的消息也传了过来,此人便是留侯张良。
张良自打刘邦登基之后便很少露面了,他并没有在朝中做官也没有接受刘邦厚重的赏赐,而是选择了在家闲置。刘邦在大封功臣之时,曾今十分豪爽地对张良说道:“子房先生可以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人口作为自己的封地!”这是一个天大的馅饼,封户不但多而且可以自己选择!如果张良接受的话,那封户最多的功臣就既不是萧何也不是曹参了,而是张良,但张良却拒绝了。
张良对刘邦说道:“臣要那么多的封户也没什么用,如果陛下真要给我的话,就请把留县封给我吧。”留县是什么地方?这里面是很有讲究的。留县便是刘邦和张良第一次见面的地方,张良放弃三万户的大头而选择这个不怎么样的留县,意思就是对刘邦说:“在我张良的眼中,荣华富贵不是最重要的,我和陛下之间的情谊是最重要的!”这让刘邦十分的开心,于是便立马将留县给了张良。
于是,既没有做官,也没有拿厚赏的张良便整日在家养老,他迷上了一种修生养气之法,整日在家是乐此不疲的“修炼”,不再过多的过问政事和天下事,顶多是作为备用顾问和刘邦聊聊天,说说话。所以,在刘邦的晚年大肆迫害功臣之时,张良是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他一直没有受到刘邦与吕雉的迫害。相反,他们反而十分的敬重张良。所以说,张良的这种舍大就小的行为,说成是他的一种自保的方法也一点不为过。
张良为人体弱多病,他的去世也可以说是尽天年而去,是有一个比较好的结局的。而张良在死时亦有一个比较神奇的传说,是将张良当年在桥上遇到的神秘老人在给了张良那本《太公兵法》之后,曾这样和他说道:“十三年后你到济北城之下,那里有一块黄色的石头,便是我!”果真后来十三年之后,张良随同刘邦路过济北城,在它的城下真的有一块黄色的石头,于是张良便将其带回了自己的家中供奉,并且死后将其和自己埋在了一起。
这个故事的真伪性不得而知,不过辨别它的真伪我认为并不是那么的重要,重要的是曾经有过张良这么一个传奇似的人物。
所以司马迁在写张良的列传之时,后面有一段十分有趣的评价,他这么说道:“当今世上有学问的人都说世界是没有鬼神的,但像留侯这般得到奇书的经历,实在是太奇怪了。但留侯的本事真的是非同一般,难怪高帝这样评价他:‘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也!’我曾经以为留侯是一个魁梧英俊的样貌,但当我看到他的画像之后,才发现原来张良长得和一个美丽的妇女差不多。难怪孔子曾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留侯本人也常说这话啊!”
张良死后,得谥号为“文成侯”,以彰显他在“文”方面的突出贡献,他的儿子刘不疑继承留侯的爵位。
刘肥和张良相继逝世之后,大汉的一代猛将樊哙也走到了自己生命的尽头。由于樊哙在晚年并无太多的事迹记载,故也无什么可以说的。但我对樊哙的死亡有一个个人的认识,那便是死的很幸运。
后来的吕氏作乱,给汉朝带来了不小的****,结果是吕氏家族被全部灭门,这里面也包括了樊哙的妻子吕媭和他们的儿子樊伉,可以说樊哙的家族是捎带着吕家一同被灭门了,樊哙的提前逝世让他少受了这份痛苦和耻辱(你想一个大汉的开国功臣被定义为反贼而灭门这是多么耻辱的一件事),樊哙的过早去世,替他保留了他开国功臣的尊严,让他得以继续在身后保留这个名号。
在孝惠六年这一年中,许多重要的人物相继地去世了,这不得不说是大汉的一个损失。但大汉最大的损失,现在才正要开始。由于刘盈长期的沉迷酒色以及抑郁万分,他的健康也在急转直下,以至于在这些重要人物去世的第二年便驾鹤西去!
皇帝的逝世将最高权力的宝座空了出来,而刘盈本人也因为过于年轻就去世,一切的身后事都没有安排,他的死就像一场突发的地震,一下子就将吕雉震入了深渊之中!
一场尔虞我诈的权力斗争即将拉开帷幕,而伴随着这场权力斗争谢幕的,则是中国历史上即将开创的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吕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