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厂办主任崔林
自从去年下半年,我们厂就开始准备与美国一家大公司合作的事宜。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厂里邀请美国公司派代表来我们这儿考察。可是我们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回国之后,美国公司就翻脸了,发来一份传真,说不与我们合作了。这真是让人匪夷所思。作为厂办主任,我也参加了接待工作,好像美国公司的代表并没有对我们的技术和设备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啊,而且,我们的招待也很热情周到。
那天,前来考察的美国公司老板在我们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企业的生产车间、技术中心等一些场所,对我们的设备、技术水平以及工人操作水平等,都表示了相当程度的认可,不停地直嚷“good”“good”,当时我们听着也都特别高兴。这怎么就毫无征兆地说不合作了呢?美国人怎么能这样出尔反尔呢?别说厂长挺郁闷,就连我们这些虾兵蟹将也觉得一肚子委屈没处诉。到底是为什么呢?厂长让发信函询问。
马上,美国就回信说明了。唉,我们怎么都没想到他们的拒绝理由是这样的。
为了表示我们对这次合作的重视,我们领导决定一定要设宴好好招待美方老板。宴会选在一家十分豪华的大酒楼,有20多位企业中层领导及市政府的官员前来坐陪。美方老板在回信中对这顿饭这样评价:“你们吃一顿饭都如此浪费。要把大笔的资金投入进去,我们如何能放心呢?”
看完信,厂长很懊悔,我们也都很懊悔。我们中国很多事情都是在饭桌上完成的,所以,我们准备丰盛的晚宴招待贵客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啊。错就错在我们没有考虑到双方的文化差异,理所当然地用我们的思维来办事,不知对方的感受。
可是,现在已经没法补救了,我们几个月的费时费力费钱的准备都白忙活了。
对文化差异一词,人们并不陌生。为什么西方的笑话,在中国笑不起来?为什么在中国广为传颂的传统美德“谦虚”,在西方则被认为是无能的表现?包括崔林他们厂之所以与美国公司合作失败的事,都可以归结为文化差异问题。
如何解决文化差异带来的误会呢?首先就要求你对对方的文化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不然就会出现沟通不畅。比如,美方代表认为崔林他们准备的那样一顿晚餐太浪费,如果他是中国人就不会有那样的想法了。
应该常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行事。古往今来,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马太福音》的“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的人们,都说着大意相同的话。
一个数字的误差,如果实施起来,带来的却是600万人民币的差额。所以,财务人员一定要小心加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