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文露
两年前,我刚刚从一所大学中文系毕业,满怀着对事业的憧憬,胸中充满了今日长缨在手,早日缚住苍龙的气概。在人才交流大会上我与一家中型日化企业签订了协议,到该企业的办公室工作。
前半年,我的工作特别出色。当时厂部给我制定的具体任务有两项:每月编发3期厂报并在市级以上新闻单位上稿4篇。在经过短暂的熟悉情况后,初出茅庐的我充分发挥了在大学时办校报的经验,很快进入了角色,下车间、跑市场、收集素材、制定选题、到新闻单位送稿、改稿,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月我一人就在市级新闻单位上稿4篇,第二个月又实现了该厂在省报上零的突破。成绩令我鼓舞,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几乎每月都要在市级新闻单位上稿十多篇。一时间,日化厂是电台里有声、电视里有影、报纸有名。
一时间我在厂里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备受关注与重视。半年之中得到了厂长的多次表扬,厂办主任也是对我喜爱有加,厂办的一些大的活动策划,一些重要材料的编写,都直接交由我来牵头组织进行。厂长的一些对外活动也经常点名让我参与。
可是事情并没有按这样的轨道发展下去。到了年底工作考评时,在厂办系统30名员工中,我的民意测评竟排在了第26位。现如今,我早已从这家企业黯然离开。回想当初的经历,我觉得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锋芒毕露、急于在事业上追求成功正是我败走麦城的原因。
工作上的高起点介入,使我陷入了只能进不能退的尴尬境界。由于我先期对厂里的宣传资源的过度开发,到后来竟出现了断档现象,新闻单位对我们厂的报道力度有所减弱。这时,厂办主任发话了,对我的工作进行了批评,说干工作要持之以恒,不能只有三天的热情。
经过前一阶段的运转我认识到,偶尔在市级以上新闻单位上稿时来个小高潮是有可能的,但想长期维持下去又是不可能的,得,自己把自己架到了二道梁上。所谓“高处不胜寒”,这种感觉我是深深体会到了。
工作上不能太“冒”了,得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慢慢积累“资本”、打牢根基,厚积而薄发,这样才能走得稳、走得远。如果一开始就把自己的积累开掘完全就会导致文露那样的问题,高起点的介入逼迫你只能一路上扬,如果有一天出现无以为继的局面,那么,立刻就会摔下来。
确保收支平衡才是正理,不管是什么,使用过度就意味着失去。
出差不拎行李,意味着要么是没有团队精神,不善合作;要么是很自私的人,没有责任感。这样的人怎么能当副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