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三十六计》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之事。后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
军事学家研究过,拂晓时分即早晨四点钟左右,是人睡眠到最深沉的一个时间段,在这一段时间内如果人被突然惊醒,他的意志力会最薄弱,因此上很多重大的军事总攻行动都会在这个时刻打响,就在现在,英勇无敌燕王殿下准备以极少数的兵力一举击破无数敌军,这可谓大好的事情。问题是我们伟大的燕王这边的兵力实在太少了,有多少人?仅三个!
对面是敌军的一支小股运粮队伍,——说是小股队伍,那是和真定城里藏着的数十万敌军而言的,其实和燕王这三个人来对比,人又显得多了去了。远望过去,已经看到十数米外,车马成行,旌旗林立,一眼看不到头,队伍蜿蜒了也有千米距离,其中有几个小头目正吆喝着人马,做出朝不远处的真定城勉强前进的样子。
但这支队伍行进的很慢,时不时的传过来争吵和叫骂的声音。朱棣脸上露出喜色,对两人说话:“敌众我寡,但他们是一群乌合之众,不足为惧,你俩敢不敢随我冲过去?”
“有何不敢?不过……”劝说的话自然是有的。
朱棣披挂在身,压骑赤焰火龙驹,手端一杆大铁枪,看了一眼身边的江灼江天遥,大将军张玉,语气极为平静的又问了一句:“两位,眼前就算是有敌兵千军万马,你们是怕,还是不怕?”
说实在的,这两位都经历过枪林剑雨,大仗也打过数十次,作为一名职业军人,早已经把生死置于了度外,但“不害怕”和“没把握”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现在这两人心里一点把握没有,江灼经的战阵就更少了,他心里其实是担心这个燕王一打起仗来,这么拼命的往前冲,万一出了点问题,那历史真就要重写,难道他真就是会一直这么幸运下去吗?自己还真是头一次感受到。
但,燕王都能那么勇,他两人,只不过是两个小兵,岂能就此表现的稍微有点胆怯?
“他娘的,”张玉往地上吐口唾沫,“俺大老张跟随燕王以来,打的可都是这么痛快的漂亮仗,其实我这一辈子真也就值了!”
“辽左江天遥,愿意保护殿下安全,直到南京!”说完这话江灼也感觉有一股激情在胸口翻涌,他对这个中年男人充满了信任和崇敬,连他自己也不相信。
“做男人就应该这样!哈哈哈哈……”朱棣仰天大笑,笑声里充满了无往不利的豪情,“左军张玉,右军江灼,中军朱棣,给我杀!驾!”
一马当先,朱棣拍马舞枪杀放敌阵,什么叫如入无人之地,这就是!张玉和江灼紧紧的跟在旁边,就看到朱棣以不低于60迈的马速,一枪一个,把拦路的武官挑翻,跃马往来于敌阵中,熟练的杀人、放火、制造混乱,一连三个来回,真可以用“勇冠三军”这个词来形容了。
江灼这才知道,原来三个人也可以把数千的敌兵打得溃不成军,就像赶一群鸭子一样,对方根本没有任何的抵抗能力。原来三个人杀死数千人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自己乱成一团,燕王这三个人组成的核心,就像一把大勺子,在搅动着这一锅粥,在越来越大的混乱漩涡中,他们自相践踏,自相残杀。
燕王的军队进展的速度实在太快了,取雄县、捉潘忠、夺漠州仅在一天之内,三战三捷,势如破竹。朝廷的数倍于燕军的兵力人越多反而越成了累赘,扫除眼前障碍的趋势,不亚于摧枯拉朽、如汤化雪,在这强大的震撼下,私下里那边的几乎每个人对燕军都有了一种恐惧症,这是一种短时间难以摆脱的心理障碍。
前些天,朱棣同样是亲自带着精锐骑兵百余人为先锋,连夜向鄚州进发。到了鄚州城下,朱棣非旦没有偷着进城,反叫这数百人在城下直接点起了灯火,举着火把围着城边骑马边大喊:“燕王殿下已经到了城下,尔等还不速速投降!”
城下的张玉等将官包括江灼都心惊肉跳,心说:“燕王实在胆子太大了,城上再空虚,怎么也得有万余军队吧,咱们就是再精锐,凭这二百人就想破城?”
张玉好不容易追上精神亢奋的朱棣,连呼带喘的提醒道:“殿下,我们虚张声势是不错,但您也不用亲自打着火把,还得防备敌军的冷箭呀!”
朱棣冷哼道:“谁敢对本王放冷箭,恐怕天底下还没有人呢!”
就连江灼也感觉燕王是在说大话时,只见朱棣已经抽弓搭箭在手,数百步外瞅准敌军大旗下为首的一员把总模样的将官,弓弦响处,只见那把总应声而倒,哽嗓咽喉多了一支雕翎羽箭。
“好!”论射箭江灼是内行,他深知这一箭在这个距离要达到如此的准确度,常人是根本不能想象的。原来燕王竟然有着如此高明的射术,自己还真是没看出来呢!
当年唐王李世民就曾经有着当世绝伦的射箭术,就凭借着他这般神奇的能力,在玄武门兵变中亲手射杀了他的政敌、亲大哥李建成,三弟李元吉,当皇帝的或许不用把武功练到什么登峰造极的境界,然而这似乎和这人的兴趣爱好、个人经历有关,但多一门手艺总会多一些自信,朱棣亦是如此。
朱棣的手艺似乎多得从不压身。
朱棣射杀一员将官,非但不隐藏踪迹,还令众人把火把给他挑得更高更亮,他在这数百先头部队中,高挑着“燕”字的大旗,也是在这拂晓的时分,在晨曦微暗的光线下,城下的流动的火把和隆隆的马蹄声,无疑像天上的雷霆一样,给城上的任何一个人,带来了难以堕胎的巨大精神压力。不多时,紧闭的城门被人打开了,里面数千人,在几名将官的带领下,规规矩矩的交了武器,选择了投降。
有人此后记载到:“燕王率极少兵力直捣敌营,守营官军悉数投降,人马辎重尽为燕军所得。”
对此有的历史学家感觉极不可思议,难道说几百人就能把数千的守军吓得直接投降吗?这里面到底藏着什么玄机?
朱棣带着三人不费力气的脱离了敌阵,张玉和江灼兴奋头还没过,嘞住战马的嘶缰,江灼问张玉:“张叔,我真没有想到敌军会是这样的不堪一击。仅我们三个人,竟然可以把一支数千人的队伍杀成惨败的战局,我真是开了眼了。”
“傻孩子,敌军不堪一击还只是一方面。孙子兵法云‘虚而实之,实而虚之’,打仗打得就是个虚实难辨,你知道咱们只有三个人,对方处于混乱之中,谁又能料到殿下会只带你我二人闯阵呢,还以为殿下带了千军万马了呢!看到了吧,殿下素来有的善战的威名,那真就是这样一刀一枪拼出来的!”
显然张玉对燕王的佩服之情,已经上升到了从理论上都五体投地的层次。
“三国时,武侯诸葛亮曾经据空城,吓退过司马仲达的雄兵,用的就是这个计策——空城之计,如今,咱们燕王反其道而行,成效也是那么显著呀!”江灼猜朱棣在打胜后大概也需要被拍马屁,于是破天荒的溜了一回须。
“有么?”张玉没看过《三国演义》,因为那本书在那时还没流行起来,而空城计这个故事又是罗贯中编造出来的,读过史书的张玉所以没听过这件事,于是有点含糊的答应着。
江灼也想到了这点,忙换话补救:“……汉代飞将李广,只身独退匈奴铁骑的故事,总是有史可闻的吧?”
“嗯!好!……”
远望着那已经被烧毁的粮食车辆,火光仍然闪动着,浓烟直冲西天,听着那边清楚的传过来阵阵惨叫和咒骂的声音,三个人都稍微的有了一丝的疲惫的感觉,毫无疑问,又一个战斗的奇迹被制造出来了,这件事情本来是值得高兴的,但两位随从听到燕王发出了一声叹息的声音。
“唉!”他悠悠的自言自语道,“耿炳文,真不知道你从前在战场上是怎样活下来的。其实,我宁愿你更聪明一些,那样的战争打起来才会更有意思。”
这次轮到张玉不解了,他悄悄的问江灼道:“难道殿下还嫌对手太软弱?”
“耿炳文善于守城,殿下是担心他会据城死守下去,如果耿炳文可以有更强大的本领,能和燕王来个城下决战,那我们这数万人的麻烦会少得多了。”
“哦!原来如此。”
通过几场极具规模的战斗,燕军已经拥有了强大的主动优势。万余骑兵成了朱棣手中的杀手武器。数日来,万马到处,尽皆披靡,朱棣的战略思想仍是乘胜夺袭,速战速决。
可是当他得知耿炳文分兵驻守到滹沱河两岸的时候,竟然突然放下了前进的步伐,还故意放下话去要各个击破,众人都不明白燕王这样做是为什么。
只有了解历史的江灼心里清楚:其实是想让对方把兵力聚集起来,好做个战略决战,把对手一举击破。
但无趣的事情也就在此:一切结局江灼都知道,仗打得再精彩,自己能有什么乐趣?接下来的结果也在他的意料之内:
燕军自白沟河西行,二十四日,到达无极县。离真定只有几十里的路。二十五日,来到真定附近。
当时官军果然正将军队调往北岸,从西门起扎营一直抵达西山,尚未立稳。朱棣又一次只带轻骑数十人,绕出城西,先击破两个官军营盘。这时耿炳文正从营中出来送客,等到他发觉了燕军,急忙退入城中,打算把桥吊起甩掉燕军,没想到桥索已被燕军砍断。燕军紧追不放,耿炳文差一点被抓住。
官军与燕军隔城相对,相距两百步之遥。官军在城上大骂燕军是叛匪,燕军在城下大骂上面的人是缩头乌龟,骂了个热闹。
正这时候,墙上一个军士应弦而毙,原来又是燕王的一箭。燕军齐声叫好,士气大振。而耿炳文则成了破门帘子——实在也挂不住了,无奈之下出城迎战,张玉、谭渊、朱能、马云等带众奋击。两军交战时,朱棣再带领一支人马绕出敌后,沿城墙夹击耿炳文军,冲乱了官军的阵线。
耿炳文败退。朱能与敢死军士三十余骑,追奔滹沱河东,耿炳文尚有数万人列阵而对,朱能奋勇大呼,冲入阵中,官军披靡。丘福等从另一面攻入子城,内城关闭,不得而进。耿炳文急奔回城,军士争相而入,城门很小,拥塞不前,许多人被践踏而死,不得已砍杀后面的人,城门才勉强关上。
可是被留在城外的官军中右副将军都督甯忠、左都督顾成、都指挥刘遂全都被俘。这一战官军弃甲而降的有三千余人,这次燕军改变了杀俘的做法,除两千人愿意留在燕军外,其余尽数遣散。
经此一战,再除去此前分守雄县、鄚州的军队,耿炳文军尚有十万之众,他的失败全因移营未稳而猝遇强敌。
面对危机,人的本能就是消极防御。而这世上,没有任何防御的措施比坚城高墙更让人有安全感了。于是,官军的主帅耿炳文众望所归的被寄予守城求安的重任。当然也是有人不服的,有人就说,本来你领着三十来万朝廷的队伍,目的就是要剿灭叛匪,你可倒好,到了这就知道龟缩在城里让人笑话,实在太让人失望了。
这是大部分少壮派军官的私下看法,因为队伍里很多的中上等军官都是世袭纲替来的,比不得他们的上辈经历过真正的刀枪箭雨,他们心目中,除了狂妄自大,就是之后的盲目自卑。实际上耿炳文的队伍也是太难带了,而朱棣不仅善于应时机变,活用兵法,而且善于用心理战去打败对手,自此两方面统帅的能力对比出来了,燕王全胜耿炳文,但结局是让朱棣恼火的:
最终耿炳文还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决定坚守不出。朱棣前后连攻了三日,城池一直没攻下,燕军无疑是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可是真定城却还是没有破,双方胜负实际上顶多是三七开,前进的路却被这位老将给堵死了,有些有识之士明白,燕王的前途其实依然难料。
燕王进退两难,江灼知道是这结果,无数次的解劝燕王,《三十六计》“走为上”,燕王最终选择了解围而去。
江灼这时候心里也萌生了退意。他心理上被燕王利用差点被杀的阴影难以抹去。他会在什么时候出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