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三十六计》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此计是说弱小的部队通过凭借某种因素,改变外部形态之后,自己阵容显得充实强大了,就象鸿雁长了羽毛丰满的翅膀一样。
其实朱棣是个人精,从后世留下的史实来推论其智商,那绝对能超过180,想要像一般的文学作品里的狗血情节那样,“见了江灼,三两句话过后,朱棣便将其视为天神下凡,恨不得把自己的老婆孩子都交给江灼保管”,这根本就不可能。
江灼说自己是张三丰徒弟,这事儿听起来更不靠谱,毕竟张三丰只是个传说,空口说白话这谁不会?但他就算还不知道“用兵有《孙子兵法》,策谋有《三十六计》”这句话,光是看两眼《三十六计》他也会惊呼这确实是本神书,这才是能打动朱棣的主要理由。
而《新华字典》朱棣只是觉得有远景,现在用处似乎还不大,但他从这本书也能看出眼前这个青年并非寻常之辈,他还不知道,这本书并未写完,现在只能算个草稿。要说谁能自己编写这本书,就算是文字学领域的专家,也未必有那个能力。江灼几个月前清醒过来之后,就想到了这个点子,因为这样一本字典出现在古代的作用,一定是不能估量的,起到从扫盲到科普的全面功效,都不亚于文艺复兴时的《大百科全书》。
于是他按拼音索引的办法制定了排版的方案——重点还就强在这里,因为这样的话,可以让就算是不怎么识字的文盲,也可以查到自己需要找的字,极为简单。当然,拼音的方案,在当时绝对是个新鲜东西,但江灼想到,这个方案才是这本书的精华所在,自己只要后期做好拼音方案的普及工作就可以了。这不难。
现在的版本,是他和他父亲江厚两位学者呕心沥血,也不过将这本书起了个头,数月的功夫也只是收集了数千最常用的汉字,释义还极不完整,正式的版本需要更多的时间补充完善,这自然是后话。
还有玉米种子的这个东西,也是很吸引朱棣的。作为一个有着远大人生理想的将来的帝王,一个中年人,朱棣怎么能不想有个捷径迅速改天换地?问题是就这几粒小小的种子真就有江灼吹的那么神奇吗?这有待具体考证,把种子种出来一切疑问就能解决了。但毫无疑问,江灼的思路确实是能够感动他的。
那么这样看来的话,这个二十不到的青年人,能一下子拿出这三样如此神奇的东西,他自称张三丰的徒弟倒真有这个可能性。这就加强了朱棣对江灼的好印象。至于借尸还魂于神武大帝,奉天靖难的提议,这都是很可行的,爱才如命的朱棣于是才完全放下了燕王的架子,诚恳的给江灼施了一个拱手大礼,一躬扫地,虚心请教道:“不知江先生有何良策教我,这个身处危难中的燕王解决眼下的困惑?”
“有门!”江灼为了能接近燕王,几乎就把他能拿出来的所有家底都拿出来了,一见有说服效果,他能不高兴吗?这可是他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啊。于是江灼尽量拿捏着火候,想象着古代贤士(比如说诸葛亮)接受君主邀请时的态度说:“臣不才,自幼苦读,只为将这一腔热血抛洒于大地,期盼有一天能追随一位明主,为其出谋划策,收取大漠,横扫四夷,一统华夏,百姓乐业,万载康宁,永创盛世!无奈当今天子只重视那些只会写几篇八股文章的腐儒,齐黄方孝儒之辈,他们只懂得劝主子争权夺势,令当今内惑于齐黄,外困于诸藩,策谋犹豫不能决,能领兵者皆是些碌碌之辈。以至于四土不宁,怡笑天下。要知道书生之辈,他们全不晓得兵穷势危,能者当居其位。看如今四海之内,能统率三军,远征万里的也只有殿下你一人。唉!殿下,您的事迹我何尝不曾知晓呢?十三年就藩于北平,北平是元朝都城,位置险要,此天子之地也!您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洪武二十三年初,您曾经亲统一支奇兵,出塞漠北,千里奔袭,雪夜包围了乃儿不花的营帐,却能隐忍而不发,只令观童前去收降,令胡人授首顿服,此等胆略四海之内何人能及?”
“哈哈哈……”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朱棣听了这番话何尝不对其口味?他仰天大笑,脸上、胡子上的污垢再厚,也掩盖不住那种有着极高雄才大略豪情,那笑声仿佛震动了天地,划开了宇宙,一刹那,江灼就感觉自己忽然渺小得不值一提一样,整个世界仿佛就是眼前这个刚才还疯疯颠颠的黑脸王爷的世界。他暗自里思考:“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王霸之气’吧?我今天算是服他了!”
“光有雄才远略又有何用?”朱棣果然不只是会听奉承话就能搞定的人,他还想看江灼的真实才学,他追问道,“先生还未教我解脱眼下困惑的求生之道呢?如今之势,我是有冤不能辩,有土不能守,有兵不能用,有国不能投,就连个小小的燕王府,也被布满了朝廷的眼线,就连自己的三个儿子,也被扣留在了南京,当成了人质,跋前疐后,动辄得咎,若非受迫如此,我堂堂一个亲王,焉能够在这大街之上装疯卖傻,躲灾避祸?先生就算是有一腔热情,恐怕也是要枉费心力喽!”
“哈哈哈……”这次却轮到江灼仰天大笑了。不过他比起方才燕王的那种豪放的爽朗大笑气势上差了好多,笑得都有点干笑的意味,惹得燕王不明所以。朱棣哪知道,这样的放声大笑却并不是江灼的擅长,江灼这招只是为了给自己在辩论的时候,调整一下节奏用的。但凡有什么难以控制的场面,他都用这种大笑稍微的掩盖一下,这招通常很管用。不过问题就来了,笑过之后,得给人家一个更完美的回答的,要不出丑的就是他江灼江天遥了。
幸好这次江灼脑瓜转过来了,笑罢,他已经把词儿想好了,他看着朱棣反问道:“我尊敬的燕王殿下,您可是在故意考我吗?”
“不不,我是在真心请教先生。”朱棣忙说。
“既然如此……”江灼的脑子继续飞快的运转,道,“那我请问您,您的胆略才华四海之内何人能及?既然如此,您又怎么会被眼下的这些区区小事所困惑?《史记.屈原列传》有云,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众人皆醉,如果您不想象屈原大夫那样,怀瑾握瑜,却又自令见放,最后落个自投汨罗江而死,那您自然会有反抗之策,想那道衍大师,是您的心腹之人,又是当世最有才华的大儒,他怎么会眼看着您受制于人呢?至于王府之中的那些武士,他们个个都有高超的武艺,又跟随燕王多年,南征北战,戎马倥偬,又怎么甘心自己忠心辅保的王爷功败垂成呢?那么大个燕王府,我想来应该可以挖个地道,埋藏点武器可能还不是太大的问题吧……”
“你胡说!”被揭穿老底的朱棣可谓凶光四现了。作为一个武术还不错的人,江灼的感知能力是很强的,他能明显的从朱棣的身体变化上感觉到这人立刻对他起了杀心。这最后一句话,确实就是燕王府最大的秘密了,现在江灼是仅凭着对史实的了解和自己的猜测,说了这话,挑明了这事儿,无疑江灼也是剑走的险锋,他知道这个秘密被揭穿之下,燕王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要么收买他,要么杀了他灭口,从此他自己也没有什么回头路可走了,只能忠心的跟着燕王造反了。
朱棣的眼光绕着江灼的身前身后走了两三圈。他悄悄的接近了刚才宝剑掉落的地方。猛然,他捡起宝剑,一个力劈华山,对准斜着坐在地上的江灼的脖子上就是一剑!
江灼稳稳的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的,好像就等着燕王的那一剑。
生死就在一瞬间。
剑自上而下,燕王用尽了全身的力量。而江灼一动也没动,眼睛也没看那砍过来的宝剑。宝剑是菜叶做的吗?不是,刚才砍砖头还冒火星子了呢?砍十个八个人的肉脖子肯定不会卷刃。是江灼有硬气功,刀枪不入吗?不是。咱们不是写武侠小说,或者神话、仙侠、鬼怪、玄幻。如果这一剑砍上的结果会是怎样?那燕王会被喷一身的血,而江灼的头会满地乱滚。也许会有一缕游魂重回地府,会穿越的江灼或者也得再找个朝代,重新托生。而这本大儒生就要提前结局了。
江灼根本没动,没躲,他根本就没想躲。虽然他能躲。他在赌。他知道这下子如果是赌输了,他就啥都没了。而他本来是可以不赌的,那他至少还可以游山玩水,著书立说,当个好好先生,但那不是他要的人生。他也知道这一剑根本就躲不过,也许来的这么早,运气实在是太好。好多赌博的人都会把赢来的巨大的筹码都再押注到一个点上,赢就一定会赢个大的。
《三十六计》里的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是说要想让自己看起来无比强大,就要让假的看起来是真的,就要把自己扮演成为一个无比忠心的人,毫无疑问,无论是《三十六计》还是《字典》还是玉米还是张三丰,这些东西还不能从根本上打动燕王,可毕竟是有很大的作用的,接下来自己又说出了所有内心中最诚恳的话,如果这一切都起不到作用的话……江灼是想到了《孙子兵法》里有一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话,为了能走自己想走的那条路,他的选择是:拼了。
他能活下来的把握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