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隱居云:小麥合湯皆完用之,熱家療也。作麵則溫,明穬麥亦當如此。今服食家啖麵,不及大穬麥,猶勝於米爾。
陳藏器云:麩,味甘,寒,無毒。和麵作餅,止泄痢,調中,去熱,健人。蒸熱袋盛,熨人馬冷。失腰腳,和醋蒸,抱所傷折處,止痛散血。人作麵,第三磨者涼,為近麩也。小麥,皮寒肉熱。又云:麥苗,味辛,寒,無毒。主酒疸目黃,消酒毒暴熱。麥苗上黑微名麥奴,主熱煩,解丹石,天行熱毒。又云:麵,味甘,溫。補虛,實人膚體,厚腸胃,強氣力,性擁熱,小動風氣。又云:女麯,一名囗子。按囗子與黃蒸不殊。黃蒸,溫補,消諸生物。北人以小麥,南人以粳米,皆六七月作之。蘇又云:磨破之,謂當完作之,亦呼為黃衣,塵綠者佳。
《外臺秘要方》:治痢,色白不消者,為末下方。好麵炒,右一味,搗篩煮米粥,內麵方寸匕。又云:此療法百行,師不救者。
《千金方》:治黃疸。取小麥苗,杵絞取汁,飲六七合,晝夜三四飲之,三四日便愈。
《經驗方》:治鼻衄。以冷水調麵漿,服之立差。
《兵部手集》:治嘔噦。麵、醋和作彈丸二三十個,以沸湯煮,別盛漿水二斗已來,彈丸湯內漉出於漿中,看外熱氣稍減,乘熱吞三兩個。噦定,即止吞餘者。加至七八丸尚未定,晚後飯前再作吞。
《衍義》曰:小麥,暴淋煎湯飲,為麵作糊。入藥水調,治人中暑。馬病肺卒熱,亦以水調灌愈。生嚼成筋,可以黏禽蟲。
大麥
味鹹,溫、微寒,無毒。主消渴,除熱,益氣調中。又云:令人多熱,為五穀長。蜜為之使。
陶隱居云:今稞麥,一名麰麥,似穬麥,惟皮薄爾。麰曰牟。
《唐本》注云:大麥出關中,即青稞麥是。形似小麥而大,皮厚,故謂大麥,殊不似穬麥也。大麥麵,平胃,止渴,消食,療脹。
禹錫云:按《藥性論》:云:大麥蘗,使,味甘,無毒。能消化宿食,破冷氣,去心腹脹滿。
陳士良云:大麥,補虛劣,壯血脈,益顏色,實五臟,思穀食。久食令人肥白,滑肌膚。為麵勝如麥,無躁熱。又云:蘗,微暖,久食消腎,不可多食。
《聖惠方》:治妊娠欲去胎。以麥蘗二兩,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分溫三服。
《兵部手集方》:治產後秘結膨脹不通轉,氣急,坐臥不安,供奉輔太初與崔家方。以麥蘗末一合,和酒服食,良久通轉。崔郎中云神效。
《衍義》曰:大麥,性平、涼,有人患纏喉風,食不能下,將此麵作稀糊,令咽之,既滑膩容易下咽,以助胃氣。三伏中,朝廷作麵,以賜臣下,作蘗造餳。
麯
味甘,大暖。療臟腑中風氣,調中下氣,開胃消宿食。主霍亂,心膈氣,痰逆,除煩,破癥結及補虛,去冷氣,除腸胃中塞,不下食,令人有顏色,六月作者良。陳久者入藥,用之當炒令香,六畜食米脹欲死者,煮麯汁灌之立消,落胎并下鬼胎。又,神麯,使,無毒。能化水穀宿食癥氣,健脾暖胃。
《千金方》:治產後運絕。麯末,水服方寸匕。不差,更服即差。又方:治小腹堅大如盤,胸中滿,能食而不消。麯末服方寸匕,日三。
《肘後方》:治赤白痢下,水穀食不消。以麯熬粟米粥,服方寸匕,日四五止。又方:妊娠卒胎動不安,成腰痛,胎轉搶心,下血不止。生麯半餅碎末,水和絞取汁,服三升。
蕎麥
味甘,平、寒,無毒。實腸胃,益氣力。久食動風,令人頭眩。和豬肉食之,患熱風,脫人眉鬚,雖動諸病,猶挫丹石,能煉五臟滓穢,續精神。作飯與丹石人食之良。其飯法可蒸,使氣餾於烈日中暴令口開,使舂取人作飯。葉作茹,食之下氣,利耳目,多食即微泄。燒其穰作灰,淋洗六畜瘡,并驢、馬躁蹄。新補。見陳藏器、孟詵、蕭炳、陳士良、《日華子》。
《圖經》曰:文具附小麥條下。
《丹房玉鏡》:源蕎麥灰煮粉霜。
《兵部手集方》:治小兒油丹赤腫。蕎麥麵、醋和傅之,良。
藊豆
味甘,微溫。主和中下氣。豆葉,主霍亂吐下不止。藊音扁。
《藥性論》云:白藊豆,亦可單用。主解一切草毒,生嚼及煎湯服,取效。
陶隱居云:人家種之於籬援,其莢蒸食甚美,無正用取其豆者。葉乃單行用之。患寒熱病者,不可食也。
《日華子》云:平,無毒。補五臟。葉傅蛇蟲咬。
禹錫云:按孟詵云:藊豆,療霍亂吐痢不止,末和醋服之,下氣。又,吐痢後轉筋,生搗葉七把,以少酢浸汁,服之立差。其豆如綠豆,餅食亦可。
《衍義》曰:藊豆,有黑、白、鵲三等,皆於豆脊方白路。白者治霍亂轉筋。
豉
味苦,寒,無毒。主傷寒,頭痛寒熱,瘴氣惡毒,煩躁滿悶,虛勞喘吸,兩腳疼冷。又殺六畜胎子諸毒。
《圖經》曰:文具附大豆黃卷條下。
陶隱居云:豉,食中之常用。春夏天氣不和,蒸炒以酒漬服之,至佳。依康伯法:先以醋酒搜蒸暴燥,以麻油和、又蒸暴之,凡三過,乃末椒、乾薑屑合和,以進食,勝今作油豉也。患腳人常將其酒浸,以滓傅腳皆差。好者出襄陽、錢塘,香美而濃,取中心者彌善。
陳藏器云:蒲州豉,味鹹,無毒。主解煩熱,熱毒,寒熱,虛勞,調中,發汗,通關節,殺腥氣,傷寒鼻塞。作法與諸豉不同,其味烈。陝州又有豉汁,經年不敗,大除煩熱,入藥并不如今之豉心,為無鹽故也。
《日華子》云:治中毒藥,蠱氣,瘧疾,骨蒸,并治犬咬。
孟詵云:豉,能治久盜汗患者,以一升微炒令香,清酒三升漬,滿三日取汁,冷暖任人服之,不差,須作三兩劑,即止。
《聖惠方》:治口舌生瘡,胸膈疼痛。用焦豉細末,含一宿便差。
《外臺秘要方》:治蟲刺螫人方。好豉心以足為限,但覺刺即熟嚼豉以傅之,少頃見豉中毛,即差。不見,又嚼傅之,晝夜勿絕,見毛為度。
《千金方》:治酒病。豉、蔥白各半升,水二升,煮取一升,頓服。又方:治被毆傷瘀血聚腹滿。豉一升,水三升,煮三沸,分服,不差再服。
《肘後方》:中緩風,四肢不收者。豉三升,水九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日二作。亦可酒漬飲之。
《葛氏方》:治重下,此即赤白痢也。熬豉令小焦,杵服一合,日三,無比。又,豉熬令焦,水一升,淋取汁冷服,冷則酒淋,日三服,有效。
《梅師方》:傷寒,汗出不解,已三四日,胸中悶吐方。豉一升,鹽一合,水四升,煎升半,分三服當吐。
《食醫心鏡方》:主風毒,腳膝攣急,骨節痛。豉心五升,九蒸九暴,以酒一斗取浸經宿,空心隨性緩飲之。
綠豆
味甘,寒,無毒。主丹毒,煩熱,風,藥石發動,熱氣奔豚,生研絞汁服。亦煮食,消腫,下氣,壓熱,解石。用之勿去皮,令人小壅,當是皮寒肉平。圓小綠者佳。又有稙豆,苗子相似,主霍亂吐下。取葉搗絞汁,和少醋溫服,子亦下氣也。稙音陟。
《日華子》云:綠豆,冷。益氣,除熱毒風,厚腸胃,作枕明目,治頭風頭痛。
禹錫云:按孟詵云:綠豆,平。諸食法:作餅炙,食之佳。謹按:補益,和五臟,安精神,行十二經脈,此最為良。今人食皆撻去皮,即有少擁氣。若愈病,須和皮,故不可去。又,研汁煮飲服之,治消渴。又,去浮風,益氣力,潤皮肉,可長食之。
雷公云:益氣明目,治頭風。
舂杵頭細糠
主卒噎。
陶隱居云:食卒噎不下,刮取含之即去,亦是舂搗義爾。天下事理,多有相影響如此也。自草部今移。
《聖惠方》:治膈氣,咽喉噎塞,飲食不下。用碓觜上細糠,蜜丸如彈子大,非時含一丸咽津。
穬麥
味甘,微寒,無毒。主輕身,除熱。久服令人多力健行,以作蘗,溫,消食和中。
陶隱居云:此是今馬所食者,性乃熱而云微寒,恐是作屑與合殼異也。服食家并食大、穬二麥,令人輕健。
《唐本》注云:穬麥性寒,陶云性熱,非也。復云:作屑與合殼異。此皆江東少有,故斟酌言。
白豆
平,無毒。補五臟,益中,助十二經脈,調中,暖腸胃。葉,利五臟,下氣。嫩者可作菜食,生食之亦佳,可常食。新補。見孟詵及《日華子》。
《孫真人食忌》:白豆,味鹹,腎之穀,腎病宜食,煞鬼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