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没亮,我就醒得双目炯炯,想到能够在扬州“为所欲为”了,就感到一阵莫名的兴奋。我赶紧起来梳洗了,头上戴上了那枚墨绿的扁方,淡施了脂粉,就来到前堂。这时大家陆续的都出来了,康熙帝也慢慢地踱了出来,大家聚在一起用过膳。我想着今天有一天的时间可以游玩,竟激动地食不下咽,慌张地扒了两口,就随着大家出门了。
昨天下午只看了扬州的一角,今天再见只觉繁华更甚。我乐不可支地东瞧瞧,西看看,十三阿哥唯恐我被人群挤散了,始终跟在我后面。
正当我逛到兴头上,前方的人群忽然都向一处靠拢,继而人群传来打骂声,和孩子的哭声,一众侍卫立马围住了康熙。十三阿哥牢牢地抓住我的手,我们都瞪大眼睛,不知前方出了何事。
人群聚拢得越来越大,受好奇心驱使,康熙命众侍卫挤进去,我们也随后跟着。圈子里跪着一个少妇,披头散发,低着头,怀里还搂着一个七八岁大的男孩,母子两个浑身瑟瑟发抖。旁边站着一对中年男女,那女的一手叉腰,另一手指着跪着的女子大声骂着。中年男人唉声叹气、愁眉苦脸地站在那儿。
康熙帝就问旁边的一个妇女:“这是怎么一回事啊?”那妇人也是个健谈的,看了我们一眼,滔滔不决地开口了:“啊呀,您老爷子听口音不是本地人吧?这简直是造孽呀。”话未说完,拍着胸脯直念“佛”。
我们只好耐下心来听她说,从她的话里我们知道了个大概。原来这站着的中年男女是一对夫妻,太太多年不能生养,又纳了一房妾,后来生了一个儿子,跪着的母子就是了。
结果大房有一天忽然发现这孩子长得不像他爹,于是就嚷嚷起来,最后就把这母子拖到大街上,让众人评理。如果这孩子真不是中年男人的,那么这个小妾就犯了通奸之罪,按族规是要沉塘的。
康熙帝也意识到这件事的严重性了,往前迈了几步,跨出人群,仔细地端详那孩子。那大房见人群中忽然钻出了一个老头子,走上前去欲推康熙,一边咋咋呼呼地嚷着:“你这老头老眼昏花的看得清吗?去去去,别挡着大家伙的眼睛。”
几个侍卫忙要上前,被康熙帝用眼色止住了。康熙帝反而朝那妇人笑笑:“这种事要么在家里解决,要么就去见官,大庭广众的,岂不知家丑不可外扬吗?”
那妇人圆眼一瞪,口无遮拦地骂道“我说你这瘟老头子是不是吃饱了撑的?跑到这儿来管闲事!家里的事老娘说了算,管你屁事!她做下了丑事,敢去见官吗?”说着手一指那小妾。小妾看来平时非常惧怕这位母老虎,只知呜呜咽咽地哭,一句也不敢分辨。
康熙听那泼妇说话无礼,气得青筋暴跳,却又无可奈何,总不能为了这点事就亮明身份吧。那泼妇越发得了意,向人群吆喝着:“大家伙来看看,这孩子的父母都是双眼皮,偏生这孩子就长了个单眼皮,这不是孽种是什么?”
四周的老百姓哪懂得什么科学,见那孩子果然如此,纷纷附和着那泼妇,还有人下死劲去啐那小妾的。眼见着事态越发严重,那中年男人搓着手直转圈,看来也是个“妻管严”。
我对这种现象不会感到惊讶的,因为现代的科学知识早已解释了。但是我要怎么向古人来解释这种科学呢。想着康熙帝天资聪颖,接触过很多西洋世面,应该能理解吧。眼见康熙帝也没了法子,我挣脱十三阿哥的手,轻轻走到他身边。
康熙诧异地看了我一眼,我悄悄对着他的耳朵说:“万岁爷,奴婢倒是知道这件事的蹊跷,不知当说不当说。”他点点头,我继续说下去:“奴婢以前看过一本古书,记载过这种现象。父母的眼睛都是隐性的,即使都是双眼皮,孩子也有可能是个单眼皮。万岁爷精通算学,奴婢给万岁爷打个比方:双眼皮的人可以用AA来表示,也可以用Aa来表示,如果父母两个都是双眼皮,但却是两个Aa,那么孩子就有可能遗传aa,就成了单眼皮。”
我尽量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述,康熙帝听完一眼不发,似是有所感触。过了一会,只见他眉头一松,大踏步走上前。那泼妇吃惊地看着这个老头子要干什么。只见康熙帝大喊一声:“摆朕的法驾来。”众人听见这个话,忙来到他身边,一名内侍举着皇帝的印信。四周的人俱都跪了下去,山呼万岁。
这事很快就惊动了地方官,带着兵丁赶来护驾。康熙帝坐在中间,和颜悦色地看了众人一眼,缓缓说道:“朕幼年曾听太医说过一个故事,也是这么一种情况。但是那家子人没有这样对待孩子,只是请了太医来诊断。这是医书上记载的事,没什么好奇怪的。有的父母身上没有显现的,却在孩子身上出现了,但不能就说孩子不是自己的。”
接着康熙帝走到中间,把那对母子扶了起来,拉起孩子的手说:“看看这孩子的骨架儿,耳朵、手,都像他的爹,所以这孩子是你的骨肉不用怀疑。”说着一指那中年男子,那男子自是喜不自胜,不停地磕头谢恩。那泼妇则跪在地上浑身颤抖,想必是吓得。
周围的老百姓听了皇帝的话,自是信服不疑。康熙帝平和地看着众人,转而又看向那中年妇女,那女人被看得身子矮了半截。大家以为之前这女人口出狂言,侮辱皇帝,肯定会受到惩罚,俱都屏息看着康熙帝。
哪知康熙帝并没动怒,只是威严地说道:“这种事不易拉到外面,闹得众人皆知。你作为掌家的人,更不能这么滥施威仪,回去好好过日子吧。”众人都长出了一口气,那妇人哭倒在地,连声感谢。
一天的好心情都被这事给搅黄了,康熙帝也不愿在此过多停留,决定第二天早上就返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