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18200000006

第6章 信

“原文”

凡出言 信为先 诈①与妄② 奚③可焉

“译文”

凡是开口讲话,首先要讲究信用,欺诈不实或花言巧语的话,是行不通的,不要去说。

“注释”

①诈:欺骗。

②妄:不切实际的言语。

③奚:何。

“评解”

“言而有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人讲话一定要真实,不真实就不信。讲话也要注重有没有真诚,人与人之间交往,最频繁的、最容易沟通的就是言语,最容易表达的就是言语,言语如果不能建立在互信这种基础上,人与人的交往就非常的虚伪、非常的虚假。

假如自己不守信,还要找一些借口,说些花言巧语,来掩饰自己的失信,那你的名声可能就会愈来愈差。

天有不测风云,很有可能你确实很想守信,但其中出现了一些状况让你无法实现诺言,这个时候就要坦诚布公,因为当对方真正了解了其中的原因,又了解你的诚意,也是会谅解你的。

“国学小百科”

古人的诚信

诚信是一种个人修养,又是一种道德行为。诚信既是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生存之基。它要求人们真实无妄、诚实无欺,也只有诚信,家庭才会和睦,社会才能和谐。诚信自古以来就备受中华民族推崇的一种人格境界。

人不要轻易向人承诺,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处理大事更要认真谨慎,若答应的事情就要一定办到,不可言而无信。孔子也多次谈到诚信的问题。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做人而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常识,背信弃义则为人所不齿。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要讲诚信,才有立足之地。如果执政者将诚信束之高阁,就会失去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人的言论应该以诚信为本。这里的诚信包括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也就是言论要与事实相符,言论要与行动相符,口里说的要与心里想的相符,不能口是心非。

关于诚信,管子说“非诚贾不得食于贾,非诚工不得食于工,非诚农不得食于农,非信士不得立于朝”(《管子·乘马》),大意是不论从事贾(商)、工、农、士哪一种行业,都要讲究诚信,否则,就不要以此谋生。

古人经商讲究“童叟无欺”,足见商家的诚信态度。管子的这几句话主要是告诫各种行业的人都要诚信责己,诚信待人,不自欺欺人。尤其最后一句强调为官者必须是诚信之士,不然就没有资格立足于朝廷。

“相关链接”

一诺千金

秦朝末年,楚国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这个人个性耿直,而且非常讲信用,只要他答应的事,就一定会努力做到,也因此他受到许多人的称赞,大家都很尊敬他。

他曾经在项羽的军中当过将领,而且率兵多次打败刘邦,所以当刘邦建立汉朝,当上皇帝的时候,便下令捉拿季布,并且宣布:凡是抓到季布的人,似黄金千两,藏匿他的人则遭到灭门三族的惩罚。

可是,季布为人正直而且时常行侠仗义,所以大家都想保护他。起初季布躲在好友的家中,过了一段时间,捉拿他的风声更紧了,他的朋友就把他的头发剃光,化装成奴隶和几十个家僮一起卖给了鲁国的朱家当劳工。

朱家主人很欣赏季布,于是专程去洛阳请刘邦的好朋友汝阴侯滕公向刘邦说情,希望能撤销追杀季布的通缉令,后来刘邦果真赦免了季布,而且还给了他一个官职。

有一个和季布同乡、名叫曹邱生的人,他一向喜欢和有权有势的朋友来往,于是就托人写介绍信给季布,希望能和季布认识、交朋友。可是季布一见到他就很反感,根本不想再理会曹邱生,但是他面对季布讨厌的神色,像是没发生什么事的继续说:“您也知道我们都是楚国人,人们常说‘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句话是我到处替您宣扬的结果,可是您为什么总是拒绝见我呢?季布听完曹邱生的话,非常高兴,顿时改变了态度,而将他当作上宾来招待。

季札挂剑

周代的季札,是吴国国君的公子。有一次,季札出使鲁国时经过了徐国,于是就去拜会徐君。徐君一见到季札,就被他的气质涵养所打动,内心感到非常地亲切。徐君默视着季札端庄得体的仪容与着装,突然,被他腰间的一把祥光闪动的佩剑,深深地吸引住了。在古时候,剑是一种装饰,也代表着一种礼仪。无论是士臣还是将相,身上通常都会佩戴着一把宝剑。

季札的这柄剑铸造得很有气魄,它的构思精审,造型温厚,几颗宝石镶嵌其中,典丽而又不失庄重。只有像延陵季子这般气质的人,才配得上这把剑。徐君虽然喜欢在心里,却不好意思表达出来,只是目光奕奕,不住地朝它观望。季札看在眼里,内心暗暗想道:等我办完事情之后,一定要回来将这把佩剑送给徐君。为了完成出使的使命,季札暂时还无法送他。

怎料世事无常,等到季札出使返回的时候,徐君却已经过世了。季子来到徐君的墓旁,内心有说不出的悲戚与感伤。他望着苍凉的天空,把那把长长的剑,挂在了树上,心中默默地祝祷着:“您虽然已经走了,我内心那曾有的许诺却常在。希望您的在天之灵,在向着这棵树遥遥而望之时,还会记得我佩着这把长长的剑,向你道别的那个时候。”他默默地对着墓碑躬身而拜,然后返身离去。

季札的随从非常疑惑地问他:徐君已经过世了,您将这把剑悬在这里,又有什么用呢?季子说:虽然他已经走了,但我的内心对他曾经有过承诺。徐君非常地喜欢这把剑,我心里想,回来之后,一定要将剑送给他。君子讲求的是诚信与道义,怎么能够因为他的过世,而背弃为人应有的信与义,违弃原本的初衷呢?

“延伸阅读”

诚信——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诚信就是以诚待人、实事求是、以信为本、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为人坦荡、诚恳处世、光明磊落。诚信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道德范畴。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是人与人相互信任的基础。

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誉,市无信不兴,以诚为本,以信为天,对别人诚,就是对自己信。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之风质朴醇厚,历史越悠久,诚信之气越光大华夏,充盈中华。它早已融入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成为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只有以诚来做人处世,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在事业上有所发展,才有光明的前途。

诚信与成功之间的关系,犹如山与水之间的关系。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仁者看来,山的厚重与坚韧象征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依靠,诚信就是山一般的品质。在智者看来,水的流动与冲力象征了人对自己的生活采取一种灵活与坚持的生活态度,成功就是对水一般品质的报偿。

正所谓是“人无信不立”,社会不能没有诚信,“诚信”是人们友好交往的必要条件,“诚信”同时也是实现成功的重要环节。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只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才能体现出个人的价值。你可以没有文凭或背景,但是你不能没有“诚信”,没有前者可能失去一次机会,而没有后者将失去周围一切机会,更不用谈如何成功。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无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家,哪个社会,什么阶层的人,诚信的人都是社会所称赞的。

“一个人可以失去财富,失去工作。但万万不可失去信誉。”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诚信那他就等于失去了朋友、失去了机会,失去了本可以属于他的东西。

无论是何人,在何时间,何工作岗位,只要拥有了诚信,就拥有了一半的成功。因为成功垂涎于具有诚信的人。

“原文”

话说多 不如少 惟①其是 勿佞②巧③

奸④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译文”

话多说不如少说,讲话应恰到好处,而不要讲那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冠冕堂皇的话。

奸诈取巧的语言,下流肮脏的话是无赖之徒粗俗的口气,都要避免不要去沾染。

“注释”

①惟:只是。

②佞:惯用于花言巧语献媚的人。

③巧:虚浮不实的话。

④奸:奸诈。

“评解”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所以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什么话可以说,什么话则不可以讲。往往是自己不经意的一句话,到最后惹出很大的麻烦,所以说话时就要特别注意。正所谓“言多必失”,讲话多说无益,一定要注意。

讲话要把握一个纲领,凡是无意义的话、不真实的话,恶毒的话不要讲。要讲好的话,讲真实的话,讲善良的话。不要讲一些是是非非、无关紧要的话,很容易得罪别人。“恶语伤人恨难消”,如果你用不好的言语去伤害别人,往往让他一生都觉得非常痛苦,很遗憾。

脏话、粗话不要讲,也不要给别人起不文雅的绰号。脏话如常挂在嘴上,时间长了,就会变成口头禅,不论什么场合都会不经意吐出,会给人留下没素质、没修养的坏印象,所以一定要改掉这样的坏毛病。

“国学小百科”

古代的讳称

在我国古代称谓中,有一种在全世界可谓独一无二的现象,就是为了尊重别人而用避讳的方法改变原有的称谓而形成一种新的称谓。

避讳之俗,最早见于春秋时的鲁国,但在整个先秦时期发展很慢。秦统一六国之后,避讳逐步被推广开来。从秦汉到唐宋,避讳的总趋势是愈来愈严,在宋代达到极盛。元代大幅度降温,明清时也讲避讳,但比较宽松。

避讳的方式很多,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改字法、空字省字法、缺笔法。

改字法,以同音字、同义字、近音字、近义字来代替应避讳之字,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第一次在全国正式实行统一的避讳。秦始皇名“政”,全国不得用“政”及其同音字。正月或改称“端月”,或改读音为“征”,这种读正月之“正”音为“征”的习俗,一直保持了下来。

空字省字法,在书写中遇到应避讳之字时,或空一格,或画一个方框,或干脆将此字省去。这种省字法用于人名,就成为一种讳称,极易使人产生误解,如杜佑《通典》卷中有这样的话:“大唐武德中,太宗围王充于东都”。这个“王充”,本指隋末唐初赫赫有名的王士充。唐代避太宗李世民之“世”字,或改写为“代”,或省去。

缺笔法,就是在写字刻书时遇到应避讳之字,不改不空,而将该字少写一笔两笔,表示自己并未直书该字,但又不影响读者对文义的理解。

“相关链接”

服子直言

战国时期,服子言谈举止特别讲究礼貌。有一天他去拜访一位朋友,主人对他非常客气,还邀请了许多朋友陪他一起游玩。有一位客人想趁机向服子请教问题。

服子很直率地说:“你有几个不足之处。”

客人一愣,说:“请讲。”

服子说:“恕我直言,你一见我就笑嘻嘻的,这是一种轻浮的表现,这是其一;第二,交谈中你不称我为老师,是不够尊敬我;第三,我们交情很浅,而你谈得很深,太随便了。”

终身受益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在他小的时候,有一次,他跟他姐姐在比剥核桃,结果都剥得很慢。他们家的仆人就跟他说,你用热水烫一烫就很好剥。司马光去拿热水来烫,刚好他的姐姐离开一段时间又回来,看他剥得好顺好快,就说:弟弟,你怎么这么厉害,谁教你的?司马光说,我自己学会的。

刚好他的父亲走过去,父亲当场就跟他说:有多少本事就说多少话,不是自己剥的绝对不能夸大。所以由于父亲在他第一次犯错就给予严厉的指责,使得后来司马光一生都非常坦荡,他也曾经讲过“平生所为之事,无有不可语人者”。

“延伸阅读”

如何打圆场

“打圆场”不是不着边际的奉承,也不是油腔滑调的诡辩,它是一种说话的艺术。认真学习并掌握这种艺术,注意在特定的场合中“察言观色”,适时得体地“打圆场”,能有效地摆脱尴尬和烦恼。

1.转移话题,缓解紧张气氛

在交际场合中,如果某个较为严肃、敏感的问题弄得交谈双方都很对立,甚至阻碍交谈正常顺利进行时,这时我们可以把话锋一转,用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来活跃气氛,转移双方的注意力,或者通过幽默的话语将严肃的话题淡化,使原来僵持的场面重新活跃起来,从而缓和尴尬的局面。

2.找个借口,不让对方难堪

有些人之所以在交际活动中陷入窘境,常常是因为他们在特定的场合做出了不合时宜或不合情理的事情,于是就进一步造成整个局面的尴尬和难堪。在这种情形下,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换一个角度或找一个借口,以合情合理的解释来证明对方有悖常理的举动在此情此景中是正当的、无可厚非的和合理的,这样一来,对方的尴尬解除了,正常的人际关系也能得以继续下去了。

3.善意曲解,假装糊涂

在交际活动中,交际的双方或第三者由于彼此言语之间造成误会,常常会说出一些让别人感到惊讶的话语,做出一些怪异的行为举止,从而导致尴尬和难堪场面的出现。为了缓解这种局面,我们可以采用故意“误会”的办法,装作不明白或故意不理睬他们言语行为的真实含义,而从善意的角度来做出有利于化解尴尬局面的解释,即对该事件加以善意的曲解,将局面朝有利缓解的方向引导转化。善意的曲解并不是单纯的和稀泥,而是弥补别人一时的疏忽,消解别人心中的误解和不快,保证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因而是一种很有效也很有必要的交际手段。

4.审时度势,让各方都满意

有时在某种场合中,当交际双方因彼此不满意对方的看法而争执不休时,很难说谁对谁错,作为调解者应该理解争执双方此时的心理和情绪,不要厚此薄彼,以免加深双方的差异,并对双方的优势和价值都予以肯定,在一定程度上来满足他们的的自我实现心理,在这个基础上,再拿出双方都能接受的建设性意见,这样就容易为双方所接受。

“打圆场”有别于“和稀泥”,它是从善意的角度出发,以特定的话语去缓和紧张气氛、调节人际关系的一种语言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有着积极的意义。

“原文”

见未真① 勿轻②言 知未的 勿轻传③

事非宜 勿轻诺④ 茍轻诺 进退错

“译文”

在还没有看到事情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时,不要轻易传播。

不合义理的事,不要去轻易答应,如果轻易答应,会使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注释”

①真:真相。

②轻:轻率。

③传:传播。

④诺:答应。

“评解”

人与人相处,会遇到很多问题,也会产生一些纠纷。而事情的真与假,善与恶,曲与直,并不能只听片面之言,正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所以任何事情都要三思而后行,不要道听途说,充当“传声筒”。

在弄清事实真相之前,不要随意散播出去。如果散播出去的话和事实不相符,就会引起误会,产生纠纷,造成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所以事情的大小,我们都要特别谨慎小心,千万不可以为所欲为。

在他人有求于己时,一定要量力而行,自己做不到的一定不要轻易的去答应。一个人说话做事都要守信用,若轻易许诺,可却没有办到,就会使自己陷入两难的境地。

“国学小百科”

古人的盟誓

盟誓,就是发誓,宣誓,亦称“盟约”、“盟契”、“盟要”、“盟载”等。这是我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盟誓要对自然神(如日月山川之类)或祖先神作出信守诺言的保证,并表示如果不遵守诺言,国家、氏族乃至后代都将降临各种灾难,无疑这些灾难都是最为严重和可怕的,因此也最有威慑力。盟誓对于盟誓者之所以有约束,首先是基于当时人们对神祗的普遍敬畏和极端迷信。

盟誓制度,是从原始的诅誓咒语分化出来而独立的,在我国源远流长,从萌芽到形成,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历程。古人盟誓主要有如下几种:

1、歃血为盟

歃血,口含牲畜血,以表示诚意。一说把牲畜血涂在嘴唇上,表示诚意。歃血为盟的仪式,多在有重大之举时进行。古人认为,神灵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可以明察是非曲直,谁违背盟约必将受到惩罚。

2、对天盟誓

誓与盟有区别,有语言相互约束表示不违背信约叫“誓”。《礼记·曲礼下》中说:“约信,曰誓。”举行这种仪式,不用杀生,歃血。而是要对天发。在古人看来,天是人们想象中的万事万物的主宰者,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天命”、“天意”是不可违背的。既然上天意志可以主宰一切,那么对天盟誓后,违约者必将受到上天的惩罚。

3、对物盟誓

这里的物是自然界中永恒不变或人力不可逆转之物,如山、海、江、河等。有个成语叫“海誓山盟”,其中的“誓”,就是“立誓”、“发誓”之意。

4、断物为盟

所谓断物为盟是以折(砍)断某物起誓的方式,有折箭、折棍、断发、断指等多种类型。发誓时断物,一是表示决心,二是以此为见证。

“相关链接”

道听途说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人名曰艾子,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个爱说空话的人。

这个爱说空话的人向艾子说:“有一户人家的一只鸭一次下了100个蛋。”

“这不可能!”艾子说。

爱说空话的人说:“是两只鸭子一次下了100个蛋。”

艾子说:“这也不可能。”

爱说空话的人又说:“大概是3只鸭子吧。”

艾子还是不信。

爱说空话的人便一次又一次地增加鸭子的数目,一直加到10只。

艾子便说:“你把鸭蛋的数目减少一些不行吗?”

爱说空话的人说:“那不行!宁增不减。”

这个爱说空话的人又向艾子说:“上个月,天上掉下一块肉,有10丈宽,10丈长。”

艾子听了说:“哪有这事,不可能的。”

爱说空话的人又说:“那大概有20丈长吧。”

艾子忍不住问道:“世上哪有10丈长、10丈宽的肉呢?还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掉到什么地方?你见过吗?你刚才说的鸭子又是哪一家的?”

这个爱说空话的人说:“我是从街上听来的。”

孔子评价说:“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意思是:从道途中听了没有根据的话而乱传,是很不道德的。

曾子杀猪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他为人诚实,说话算数,即使对孩子也是如此。

一天,曾子的妻子去赶集,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她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一会儿就回来。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吗?我回来以后杀了猪就给你做。”这话倒也灵验。她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妈妈一个人远去。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捉猪的声音。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大,说道:“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

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母亲的话。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他了。”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

苏东坡改诗

大文学家苏东坡常到丞相府去拜访王安石。有一次,苏东坡去王安石的书房乌斋去找王安石,王安石不在,苏东坡见乌斋台桌上摆着一首只写两句尚未写完的诗:“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苏东坡看了又看,心生疑惑,觉得明月怎能在枝头叫呢?黄狗又怎么会在花心上卧呢?以为不妥。于是提笔一改,将诗句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王安石回来后,对苏轼改他的诗极为不满,就将他贬到合浦。

苏东坡到合浦后,一天,他出室外散步,见一群小孩子围在一堆花丛前猛喊:“黄狗罗罗,黑狗罗罗,快出来呀?罗罗罗,罗罗罗。”苏东坡出于好奇心,走过去问小孩喊什么,小孩说,我们叫虫子快点出来,好捉它。苏东坡凑近花前一看,见有几条黄色、黑色像芝麻大的小虫在花蕊里蠕动。又问小孩说这是什么虫?小孩说:黄狗虫,黑狗虫。苏东坡离开花丛, 来到一棵榕树下,正碰到树上一阵清脆的鸟叫声,问旁人,这是什么鸟叫?旁人答道:这叫明月鸟。此刻苏东坡才恍然大悟,知自己错改了王安石的诗。

还有一次,苏东坡去拜访王安石。当苏东坡来到相府时,王安石正在睡觉,他被管家徐伦引到王安石的东书房用茶。徐伦走后,苏东坡见四壁书橱关闭有锁,书桌上只有笔砚,更无余物。他打开砚匣,看到是一方绿色端砚,甚有神采。砚池内余墨未干,方欲掩盖,忽见砚匣下露出纸角儿。取出一看,原来是两句未完的诗稿,认得是王丞相写的《咏菊》诗。

苏东坡暗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当年我曾在京为官时,老太师下笔数千言,不假思索。三年后,也就不同了。这首诗才写两句,不曾终韵,看来已是江郎才尽。苏东坡拿起来念了一遍: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笑这两句诗是乱道,他认为一年四季,风各有名:春天为和风,夏天为薰风,秋天为金风,冬天为朔风。这诗首句说西风,西方属金,金风行秋令也。那金风一起,梧叶飘黄,群芳零落。第二句说的黄花即菊花。此花开于深秋,其性属火,敢与秋霜鏖战,最能耐久。随你老来焦干枯烂,并不落瓣。说个“吹落黄花满地金”岂不错误了?

苏东坡兴之所发,不能自己,举笔舐墨,依韵续诗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然后他就离去了。不久以后,他因事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秋天到了,他院子里的菊花落了一地的花瓣,只见满地铺金,枝上全无一朵,惊得苏东坡目瞪口呆,半响无语,他这才知道原来还真有在秋天开败的菊花。后来,苏东坡为乱改菊花诗的事,专程到京,向王安石“负荆请罪”,认错道歉。

“延伸阅读”

如何对待流言蜚语

人生于世,难免会被他人评论,或受到别人的表扬与赞美,或遭到他人的批评与讽刺,甚至还会遭到谣言的诽谤与中伤。正所谓“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如果遭到流言蜚语的攻击,我们又该如何对待呢?

一、正视自我

谣言诽谤的生命力貌似很强,其实并没有多少力量,也很短命。我们需要辩解的时候可以辩解,无法辩解的时候,干脆不用理它。有时你不去搭理它,它就会迅速销声匿迹。

明智的人会把仇恨的萌芽抑制在心底里,把别人的背后攻击当作面明镜,视为座警钟,真正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改造自我,完善自我,重塑自我,直面人生。

寒山和尚曾问拾得和尚:“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之乎?”

拾得说:“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高僧大德在遇到谣言诽谤时,可以做到“闻过则喜”、“闻谤不嗔”,甚至有“我闻毁谤如饮甘霖”的达观之论,值得我们效仿。

二、大度宽容

流言蜚语,大都经过众口流播,针尖大的一个眼,夸张成天大的一个洞。事实上,有些纯属虚构,捕风捉影,自己根本没有别人攻击的那些问题,所以要正确认识谣言诽谤,正确对待谣言诽谤,这既是公众人物的基本功,也应该是普通人提高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理智一点,达观一点,宽容一点,大度一点,我们将会炼就笑傲江湖、笑傲人生的金刚不坏之身。我们没有必要为一些不中听的话耿耿于怀,更无须为此争个鱼死网破。

三、事实说话

听到流言蜚语,我们应该加以分析,识别哪些只是人们对自己不满的宣泄,哪些是别有用心造谣中伤,试图达到某种目的,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如果属于前一种,可以置若罔闻,让它不了了之。如果属于后一种,就很有必要认真对待了。现实社会中,真理被看成谬误,谬误被人奉为真理的事时有发生。莫须有的罪名,会编造得天衣无缝,很难揭露澄清。即使你有充足的理由,认认真真地去辩解,别人也会误认为你心里肯定有鬼。如果让事实说话,谣言则会不攻自破。

“原文”

凡道①字 重②且舒③ 勿急疾 勿模糊

彼④说长 此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译文”

谈吐说话要稳重而且舒畅 ,不要说得太快太急,更不要说得模糊不清。

遇到在谈论别人是非好坏情况时,听听就算了,如果与己无关就不必多管。

“注释”

①道:说。

②重:稳重。

③舒:缓慢。

④彼:对方。

⑤此:跟“彼”相对,这。

“评解”

在与人沟通时,说话一定要吐字清楚、明白,对方也会听得清楚明白,而且说话要有重点,不要啰嗦了一堆,但还没有说明白,这样听的人会很着急,尤其是重要的事情,更要说得有条理。说话不能急躁,否则会落下重点或语无伦次,造成“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在人们谈论一些是是非非的事情时,自己不要去参与评论,更不要去传播这些流言蜚语,一定要远离是非之地。当听到一些是非、诋毁、污蔑他人的话时,听过以后也不要把这些话放在心里,更不要再对他人提起,事情本就与己无关,若闲着没事把这些是非对他人讲,不仅会害他人,也会把自己卷入是非之中。

“国学小百科”

中国古代的礼乐文化

《礼记·乐记》中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因此,“礼”是根据一个人的德与位所形成的本分与职责的不同,是要求每个位置之上的人各敬其业,这是使一个团体和国家,乃至天下,能够有条不紊的关键所在,它不是强制性的接受,而是靠人们的自觉遵守和公众舆论的监督,当自觉遵守和舆论监督无效的时候,才会动用“政刑”的手段予以制裁。

孔子在提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时候,不是强制人们接受,因为孔子既不是君王,也不是官长,孔子只是站在仁者的立场,告诉人们,怎样才能使社会和谐稳定,从而使人们更能保障自己的安居乐业的正常生活。

“德”是潜存于人心,是理想的美好品性,但它的内涵很抽象,没有明确的重心。有国有家者的“德”,应该体现在国政、家政和自己的言语举止中。人非圣贤,德性不会与生俱来,需要经过砥砺和涵养才会逐步形成。为了便于人们修养德性,孔子把周代相传的冠、婚、丧、祭、飨、射、朝、聘等礼仪,改造成为一套道德行为的规范,统称为“礼”。使人们在揖让进退之际,增益其德。如能久习而成性,则庶几乎近于德。因此,礼的功能,从大处而言,是要推行仁政;从小处而言,是要造就德性充盈的君子。

礼之所以合理,正如《礼记》所说“礼缘人情而作”,它是基于人情而制定的。儒家从人本主义出发,提出治理人民的前提是尊重人性。人性是天赋予的自然属性,理应得到尊重。人性的流露,表现为喜、怒、哀、乐之情。只有充分注意到人民的好恶之情,社会才能长治久安。但是,这并不等于说人性可以不受制约,可以纵情放任,那样无异于将人类等同于动物。

人的好恶之情的缺乏或者过度,同样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儒家认为,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在于,人有思维能力,能够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只有健康的情感,才是社会和谐、进步的保证。人的情感应该与天道(大自然)一样,处在阴阳和谐的“至中”境界。但是人性不能自发企及于至中之地,因此需要礼(各种仪式节文)来引导人性,使之合于天道,这是儒家礼治主义的根本要旨之所在。儒家所提倡的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五伦,无一不根于人性。

儒家认为,与民同乐,才是真正的乐。只有君子能懂得乐。君子审声而知音,审音而知乐,审乐而知政,治国之道尽在其中。礼乐皆得,谓之有德,所以古人说:“乐者德之华也。”

“相关链接”

触龙说赵太后

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急忙进攻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要求用长安君做人质,才肯出兵援助,赵太后不肯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公开对左右近臣说:“有谁敢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我一定唾他一脸!”

左师官触龙希望进见太后,太后气冲冲地等着他。触龙来到宫中,慢慢地向前走,到了太后跟前谢罪说:“我脚上有毛病,竟不能快步走。好久都没见您了,我怕您玉体欠安,所以想来看望您。”

太后说:“我全靠坐辇走动。”触龙问:“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吃点稀粥罢了。”触龙说:“我近来很不想吃东西,自己却勉强走走,每天走上三四里,就慢慢地稍微增加点食欲,身上也比较舒适了。”太后说:“我做不到。”太后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些。

触龙又说:“老臣的儿子舒祺年岁最小,不成器得很,而我已经衰老了,心里很怜爱他,希望他能充当一名卫士,来保卫王宫。我特冒死来向您禀告。”太后说:“可以。年龄多大了?”触龙说:“十五岁了。虽然还小,希望趁我还没入土就托付给您。”太后说:“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触龙说:“比妇女还厉害。”太后笑着说:“妇女才格外疼爱小儿子。”触龙回答说:“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就超过了疼爱长安君。”太后说:“您错了!不像疼爱长安君那样厉害。”

触龙说:“我私下认为您对燕后的爱怜超过了对长安君。”太后道:“您说错了,我对燕后的爱远远赶不上对长安君啊!”触龙说:“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就必须为他考虑长远的利益。您把燕后嫁出去的时候,拉着她为她哭泣,不让她走,想着她远嫁,您十分悲伤,那情景够伤心的了。燕后走了,您不是不想念她。可是祭祀时为她祝福,说:‘千万别让她回来。’您这样做难道不是为她考虑长远利益、希望她有子孙能相继为燕王吗?”太后说:“是这样。”

触龙问太后:“从现在的赵王上推三代,直到赵氏从大夫封为国君为止,历代赵国国君的子孙受封为侯的人,他们的后嗣继承其封爵的,还有存在的吗?”太后答道:“没有。”触龙又问:“不光是赵国,其他诸侯国君的被封侯的子孙,他们的后人还有在的吗?”赵太后说:“我没听说过。”

触龙说:“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降临到自己头上,祸患来得晚的就降临到子孙头上。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这是因为他们地位高而没有功勋,俸禄丰厚而没有劳绩,占有的珍宝却太多了啊!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珍宝,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有朝一日您不在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身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认为您疼爱他不如疼爱燕后。”

太后终于被触龙说服了,于是为长安君准备了上百辆车子,到齐国作人质。齐国派兵解了赵国之围。

三年不窥园

董仲舒自幼就异常勤奋,不仅读起书来经常废寝忘食,而且从舍不得休息。其父董太公看了十分心疼,就决定在后宅修筑一个花园,以便让董仲舒读书读累了的时候,到花园里歇息散心。

第一年,董太公派人去南方学习考察了花园的建筑艺术之后,就一边准备砖瓦木料,一边破土动工,并很快就初具规模。花园里阳光明媚,绿草如茵,鸟语花香,蜂飞蝶舞。

姐姐多次邀请董仲舒去园里游玩,但他手里捧书,只是摇摇头,然后继续看书。第二年,小花园建起了假山。邻居、亲戚的孩子都纷纷爬到假山上玩。小伙伴招呼董仲舒:“快来玩呀!”但他动也不动,仍然再研究诗文,头也顾不上抬一抬。第三年,后花园建成了。亲戚朋友们纷纷携儿带女前来观赏,都夸董家花园建得精致漂亮。父母叫董仲舒陪他们去玩一会,他只是点点头,仍低头学习。中秋晚上,董仲舒全家在花园中边吃月饼边赏月,可就是不见董仲舒的踪影。

董仲舒后来成为著名的思想家,这和他专心学习,不为杂事所累的精神是分不开的。他对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的延续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延伸阅读”

有助孩子成功的说话语气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成功的家教与父母的言语表达息息相关。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说话的语气,将对孩子的情商、智商、气质、修养产生深刻久远的影响。下面介绍几种有助于孩子成功的说话语气,以便于家长能够和子女正确地交流。

1.充分的肯定、信任

孩子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和肯定,孩子得到了父母的信任和肯定,就会信心十足,作父母的千万不要打击孩子做事的热情,不然就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伤害,令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自信。

2.尊重、商量的语气

当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和看法时,作父母的不要认为孩子是故意跟你作对,而加以粗暴地反对,这样做只能增长孩子的逆反心理。应态度平和,用尊重的语气和孩子讲话,这样孩子就比较乐于接受。

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语气,让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千万不要用命令的口气,否则,孩子听你责备,心里就会产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开心的。当不赞成孩子做什么的时候,应解释原因,说明道理,并使孩子理解。

3.赞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都有表现欲,发现孩子的优点用赞赏的语气加以肯定,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那他会继续努力。

4.鼓励的语气

当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评责备,而应帮助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再次尝试,直到成功。若一味地批评责备,就会打击孩子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气。

“原文”

见人善① 即思②齐③ 纵④去远 以渐跻⑤

见人恶⑥ 即内省⑦ 有则改 无加警⑧

“译文”

看见他人的优点行为,要立刻想到学习看齐的念头,即使目前能力相差很远,只要下定决心肯努力就会逐渐赶上。

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的行为,要反省自己,看自己是否也有这些过错或缺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注释”

①善:善行,好的行为。

②思:思考,想。

③齐:同样,一样。

④纵:纵然。

⑤跻:上升。

⑥恶:音è,不好的行为。

⑦省:音xǐng,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

⑧警:使人注意。

“评解”

当看到别人的善行时,对这样的行为要发自内心地去赞美,不要去鄙视、去嘲讽,更不要有嫉妒的心理。看到他人善良的一面,就应该引以为榜样,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努力去做。当看到别人的过失、错误时,首先要自我反省是否有类似的行为,如果有就要立刻改正,若没有,就要勉励自己,引以为戒。

“国学小百科”

古人自我修养的方法

1、反省

最早见于《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荀子《劝学》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反省之法最常见的叫“内视反听”。《史记商君列传》:“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

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休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陶渊明:“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2、撰铭

在自己常用的器物上刻写文字以自勉。

有镜铭:“见尔前,虑尔后。”盘铭:《礼记大学》记载,“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砚铭:如朱熹的“宁详勿略,宁近勿远,宁下勿高,宁拙勿巧”;文天祥的“紫之衣兮绵绵,玉之带兮卷卷,中之藏兮渊渊,外之泽日宣。呜呼!磨尔心之坚兮,寿吾文之传兮”。

衣铭:《礼记》载有这样一则:“桑蚕苦,女工难,得新娟故后必寒。”

棺铭:如清末民初著名翻译家林纾的“读书则生,不则入棺。”

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更是千古名篇。

3、悬联

在堂、室等处悬挂对联,朝观夕看,自省自勉。

南宋诗人陆游筑有书巢,悬联曰:“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明代抗倭英雄邓子龙也有这样的一副书斋联:“月斜诗梦瘦;风散墨花香。”

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书斋联曰:“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清代禁烟名臣林则徐性情易怒,故在书房挂上“制怒”的条幅以自警,并悬一联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4、咏物

战国末期楚国诗人屈原以橘自喻:“受命不迁,生面国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唐代诗人王昌龄以冰自喻:“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宋朝抗金名臣李纲以病牛自喻:“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盘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

南宋抗元名臣文天祥以磁针自喻:“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明代于谦以石灰自喻:“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以竹自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用物

成语有“韦弦之佩”、“佩韦自缓”和“佩弦自急”。韦,熟牛皮;弦,弓弦。《韩非子观行》记载:“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之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

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资治通鉴》,“以圆木为警枕,少睡则枕转而觉,乃起读书。”

宋仁宗时曾任枢密使的赵概,“少笃学自力”,对自己要求甚严。他备有一盒白豆,一盒黑豆,一只空盒,做了好事或学业有长进,就在空盒中投一粒白豆,反之则投黑豆,借以自勉。

“相关链接”

有功应受禄

子贡和子路是孔子的两个学生。子贡是大商人,常常到其它的国家去做生意。鲁国有一个法律规定,就是在其它的国家,发现鲁国人被卖到那个国家当奴隶,这个时候你可以花钱把我们的同胞赎回来,国家再以同样的赎金还给你。子贡就在别的国家做生意时就把本国的人赎了回来,后来官府要给他钱,因为子贡非常有钱,便没有要。结果这个消息传出去,人们就说:子贡好清高!你看连钱都不收。

这件事传到了孔子那里,孔子就跟子贡说:你这样做不恰当。孔子分析说:现在鲁国人,穷人占大部分,有钱人占极少数。假如你今天赎人不拿钱,那其它很穷的人到了其它国家看到自己的国人,他又想到说人家子贡都不拿钱,那我赎回去拿钱好像就比他矮一截了。可是我不拿钱,我可能生活都有困难。所以他救人的时候就会有顾虑、会有迟疑。假如一百个人当中有一个因为迟疑没有赎人,那一个人的背后可能又是一个家庭,他可能有妻子、有孩子。所以因为一个人没赎回来,那我们就有过失!因此你这么做可能就有人因为这样而不能回到自己的国家。

子路有一天刚好走在路上,遇到一个人掉进了水里面快要淹死了。子路非常正义,马上就伸手相助,就跳到水里把他救起来。这个人非常感谢子路的救命之恩,高兴得把他的牛牵给子路,说:这个牛送给你。子路也很欢喜就把牛牵走了。一般的人觉得子贡不受赎金是优,子路做了好事还牵着牛走,好像比较劣一等。但是孔子看到子路,就对子路说:你这样做是对的,往后一定有更多的人看到别人危急都会奋不顾身去救人,因为他们都会体会到善有善报。

“延伸阅读”

如何自我完善

自我完善, 实际上是在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使人生达到了相当完满的境界。那应该如何去做呢?

1.要正确地实事求是地接纳自己,并对自己有全面的认识

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与不完善的地方。每个人的容貌、体型、生理特点以及父母的职业、身世地位等家庭与社会背景是无法选择的,甚至是很难改变的。在现实生活中,个人的发展和前途,也不总是由个人的主观意志把握和决定。因此,人首先要面对这个严峻的现实,不必为碰到了不好的遭遇而灰心丧气;其次要相信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全面而正确的自我认知是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基础。自我认知是从多方位建立的,既有自己的认识与评价,也有他人的评价。我们不妨自己认真仔细地想一想,用尽量多的形容词描述自己,要忠实于自己的内心。

2.客观地自我评价,寻找自身的优点与不足

一个人首先要能接纳自己,喜欢自己,欣赏自己,体会自我的独特性。其次是理智与客观地对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冷静地看待得与失。在生活中注重自我,关注自己的成功,并将优势积累,每个人身上都有着无数的闪光点,重点在于寻找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并将其更好的发挥。

3.积极地自我提升

提高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对自我完成某项工作的期望与预期。期望值是一个相对值,对自己和环境的期望要适合自己的能力及环境的客观情况。当人们期望自己成功时,他必然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并且当面临挑战性任务时,会表现出更强的坚持力,从而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但如果过高地期待自己,不切实际苛求环境,都会损害自己,造成失望乃至绝望,这就要求自身必须确立合理的需要和理想,把理想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一个人的能力是由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发展共同决定的。每个人的能力都有一定限度,都具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以我们要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观的评价,在学习和工作中都要付出最大的努力,但不要对自己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

4.关注自我成长

这是一个自我改造、自我塑造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社会实践。孤立的自我是没有意义的, 也无所谓价值。自我, 只有在实践中, 才能获得衡量自身价值的社会标准, 才能显现出自身的弱点和完善的方向。自我, 只有按照社会进步的需要去完善, 才有积极的意义。

5.加强道德修养

在人际交往中, 我们应该自觉格守人们公认的有益社会进步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这就是讲道德。道德, 也是一种社会巨大的凝聚力量。一个讲道德的人, 必然是高尚的人;不断增加道德修养, 会使人格充满魅力, 会使自我更加完善。

“原文”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①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②戚③

“译文”

任何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哪里不如他人的地方,应该自我督促努力赶上。

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可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担心、自卑。

“注释”

①砺:自勉。

②生:产生。

③戚:忧愁、悲哀。

“评解”

做人最重要的要有德行,有德行的人,能以德服众。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懂得如何去包容别人、去欣赏别人的才华。一个人若只有才,而无德,那他的才也只能是平庸之才,永远无法提升到至高的境界。

在学习上、在为人处事上要有上进心、攀比心,但在穿着和饮食上千万不可有这样的心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一个人从小就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因为物质享受是个无底洞,人只有降低自己的欲望,懂得珍惜,才会知足常乐。

“国学小百科”

古代服饰的代称

中国古人被严格的纲常约束,礼节繁多,仅仅在穿衣戴帽上就五花八门,而中国人又习惯以衣帽取人,衣着打扮常常不止是一个人的个人代号,往往还是他的社会代号。

古代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服饰,人们因以不同服饰的名称来作为不同阶层的人的代称。

乌纱帽:自南朝刘宋以来,乌纱帽便在民间流行,无论官民,不分贫富,都戴乌纱帽。至明初,乌纱帽成为官员专用的帽子。虽然清时已将官员戴的乌纱帽改为红缨帽,但人们仍习惯于将乌纱帽作为官员的代称。

簪缨: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旧因以为做官者之称。如:簪缨世族(世代做高官之家)。

搢绅:亦作“缙绅”、“荐绅”,搢为插,绅为大带。旧时高级官吏的装束,亦用为官宦的代称。

黄裳:黄色表示尊贵,穿黄裳意味着臣居尊位,因而黄裳成了将做君主的太子的别称。

珠履:缀有明珠的鞋子。《史记·春申君列传》:“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因而珠履成了豪门宾客的代称。

纨袴:亦作“纨绔”。古代贵家子弟所穿的细绢裤,引申以称富贵人家的子弟。

青衿:亦作“青襟”。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旧因以指读书人。

布衣:即平民。古时普通人在八九十岁以前只能穿麻衣,这些普通人叫“布衣”。

青衣:古时地位低下者所穿的服装。婢女亦多穿青衣,后因用为婢女的代称。

巾帼: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作为妇女的代称。如:巾帼英雄。

裙钗:古代妇女的服饰,因用为妇女的代称。

此外,还以“麻衣”作为赶试举子的代称,以“绅衿”作为地方绅士和在学的人的合称,以“褐”(褐夫)作为贫苦人的代称。军人则以“同袍”相称,并以“袍泽之谊”作为相互之间的友谊之称,等等。

“相关链接”

李斯妒贤

春秋战国,在秦国有一个宰相叫李斯,他无德有才,所以看到有才华的人他很嫉妒。

秦王十分喜爱韩非的才华。韩非和李斯是同学,他继承了荀子的学说,并在此基础上,把慎到的“势”,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结合起来,并加以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君主专制理论。

韩非是战国末期的一位大思想家,学问比李斯大得多。韩非说话口吃,不善辩说,但善于著述。韩非回到韩国以后,看到韩国太弱,多次上书献策,但都未能被采纳。于是,韩非发愤著书,先后写出《孤愤》、《五蠹》(dǜ)、《说难》等著作。他的书传到秦国,由于讲的都是“尊主安国”的理论,秦王非常赞赏韩非的才华,并说:“我要是能见到此人,和他交往,死而无恨。”不久,因秦国攻韩,韩王不得不起用韩非,并派他出使秦国。

秦王很喜欢韩非,但还没有决定是否留用。李斯知道韩非的本事比自己大,害怕秦王重用他,对自己的前途不利,就向秦王讲韩非的坏话。他说:“韩非是韩王的同族,大王要消灭各国,韩非爱韩不爱秦,这是人之常情。如果大王决定不用韩非,把他放走,对我们不利,不如把他杀掉。”秦王轻信李斯的话,把韩非抓起来。

根据秦国法令的规定,狱中的囚犯无权上书申辩。韩非到秦国以后,又得罪了姚贾。姚贾为秦国立过功,深得秦王的重用,被任命为上卿。韩非却向秦王说,姚贾出身不高贵,当过大盗,在赵国做官时被赶跑了,认为用这样的人是很不应该的,使得秦王很扫兴。事后秦王又向姚贾问起韩非,姚贾当然不会讲韩非的好话。在李斯和姚贾的串通下,韩非没有办法,只好吃了李斯送来的毒药,自杀而死。

李斯不止陷害韩非,还陷害读书人,所以建议秦始皇焚书坑儒,把历代很多圣贤的教诲一并都烧毁了。

阮咸晒衣

阮咸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年轻的时候家里并不富裕,吃的穿的都很平常,可是他在有钱人面前却泰然自若,一点也不自卑。

当时有个风俗,就是每年七月初七,各家都要把自家的箱子打开,把箱子中的衣服拿到太阳下面晾晒。据说这样衣服不会被虫子咬。

这一天,许多人家都在晒衣服,阮咸也把自己的衣服拿出来晾晒,这些人见阮咸晾晒自己的旧衣服,都来观看。但阮咸一点也不在意,他认为,富贵不是可以夸耀的资本,贫寒也不是耻辱之事,人活着关键在于他的德行和学识。

“延伸阅读”

将勤俭进行到底

成由勤俭败由奢是自古以来不变的真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整体勤俭节约,那么它就会繁荣昌盛。反之大肆挥霍浪费,就会颓废衰败。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春秋时期厉行节约的晏婴到“一钱太守”刘宠,从一代名将魏征到民主革命家孙中山,都为我们留下了一份份忧苦劳民、勤劳天下的珍贵遗产,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鞠躬尽瘁,艰苦朴素的光辉事迹,更是彪炳千秋,中华民族正是具有这种精神,才能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曾盖过打了73块补丁的毛巾被,穿过镶有59块补丁的睡衣;周恩来总理一生节俭,住则陋室,食则少肉,邓颖超为他挑灯补衣的故事,更是妇孺皆知;董必武要求“每花一分钱,都要想到解放区人民的艰苦生活,想到敌占区人民逃荒要饭的惨景”。我们牢记伟人文韬武略和缔造江山的丰功伟绩,更不能忘记他们艰苦朴素的优良品德。

勤俭节约不仅是对待人生的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美德。我们不但在艰苦的日子里勤俭节约,在安逸的日子里同样要勤俭节约,这将决定着我们能否立业、守业,乃至成大业。

现如今,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也大大地提高,腰包鼓了,感觉自己不同往日了,开始学会了享受,学会了奢侈,攀比之心也随之增长,更有些人家境并不是很富裕,也跟别人比阔斗富,奢华之风悄悄滋长。一件名牌衣服穿了几次,觉得跟不上形势就丢掉不要了,一桌饭菜少则几百多则上千、上万,吃了几口就走人了。在这些人看来,自己很有钱,很阔绰,这点钱算不了什么,当他们看到那些生活简朴,一粒米都不舍得丢掉、一件衣服穿了又穿的人,在他们眼中认为是“小气”、“吝啬”、“清贫”。

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和过去比有了改善,但还有很多人很贫穷。一个人的富不代表什么,只有全世界的人都能吃饱穿暖,像一家人一样和谐相处,才是最大的幸福。所以我们自己富裕了,不要只知道一味地独自享受,把钱都浪费在不必要的开销上面。如果能够把一部分钱钱用在公益、慈善事业上,为自己、会后人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这要比把钱浪费在酒桌上、麻将上、舞厅里有意义得多。

勤俭不是小气,而是一种美德,更是人的一种素质!我们应该把这种美德、这种素质继续下去、发扬下去!

“原文”

闻过怒① 闻誉②乐 损③友来 益友却④

闻誉恐⑤ 闻过欣 直谅⑥士 渐相亲

“译文”

当听见别人说自己的过错就生气,称赞就欢喜高兴,这样不好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真正的良朋益友就会渐渐疏远你,不敢和你在一起。

反之,若听到别人赞赏自己的话要先自我反省,不得意忘形,生怕自己没有这些优点,只是空有虚名,并为此继续努力;当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过错时,不仅不生气,还能够欢喜接受,那么正直诚实的人就会喜欢和自己亲近了。

“注释”

①怒:恼怒、生气

②誉:称赞。

③损:不好的。

④却:退却

⑤恐:害怕。

⑥谅:谅解、原谅。

“评解”

当在与人相处时,会常常听到一些赞扬自己或指出自己缺点、过失的话,在听到这些话,第一反应是什么呢?听到赞扬、表扬自己的话,会喜形于色,很开心、很高兴,反之听到指责自己、批评自己的话时,就会马上表现出不高兴的神情。

如果不能接受朋友的规劝,那你的朋友、好朋友以后就不会再指出你的不错误,渐渐地就会远离你而去。此时那些不良的“朋友”会乘虚而入,投你所好,讲一些好听的话,你喜欢听的话,用来欺骗你、诱惑你、蛊惑你,而你每天都在听些花言巧语,在欲望里头贪求,最后,自己潦倒,祸害来临,都不知道。所以,朋友当中的交往,一定要谨慎小心。

在听到赞美自己的话时,要抱着战战兢兢的态度,要反省一下,这些赞美的话、夸奖的话是不是和自己所做的相符,看自己做的是不是有他人说的那样好,如果做的没有那么好,就要继续努力,如做的很好,也不要有骄傲的态度。

如果听到或看到别人批评或指责自己哪里做的不对、有什么缺点和不足时,要虚心接受,勇于面对,加以改正,并感激他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只有如此你的缺点和不足才会慢慢减少,你的良师益友也会不断地增加。

“国学小百科”

古人的交友原则

我国古人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注意交友,《论语·季氏篇》中记录了孔子对于交友的损益原则。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所谓益者三友,就是友直,友谅,友多闻。?

所谓友直,就是这个朋友为人要正直,坦荡,刚正不阿。在这个世界上能顶天立地的,这是一种好朋友。因为他的人格也在影响你的人格,让你向他一样,做个正直、坦荡,刚正不阿的人。

所谓友谅,也就是宽容朋友的过错。其实,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世界上是最深沉的一种美德。当一个人一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某种伤害的时候,过分的指责、责怪,不如用博大的胸怀来宽容他。所以,有一个好的朋友,他会给自己内心,增加自省的力量。宽容的朋友,不会使自己堕落,更不会放纵自己,反而会让自己从他人的内心包容上,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

友多闻就是多交有才学的、知识面广、社会阅历多的朋友,当自己感到犹豫彷徨,有所踌躇的时候,到朋友那里去,以他的广见博识,为你做一个参考,帮你做出选择。所以,交一个多闻的朋友,就像打开一本辞典,总能从他人的经验中为自己获得一个借鉴系统。

所谓损者三友,就是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这是损者三友。

首先是友便辟,这种朋友指的是专门喜欢谄媚逢迎,溜须拍马的人。这种人特别会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细心体会你的心情,以免违逆了你的心意。

和这种人交朋友,你会感到特别舒服,愉快。但是,好话听多了,马屁拍得舒心了,头脑就该发昏了,自我就会恶性膨胀,盲目自大,目中无人,失去了基本的自省能力,那离招致灾难也就不远了。

第二种叫友善柔,这种人是典型的“两面派”。他们当着你的面往往会打扮出一副善良面孔,永远是和颜悦色,满面春风,恭维你,奉承你,比那些没有企图的人可能要高好几十倍。但是,在背后呢,会传播谣言,恶意诽谤,说你的坏话,败坏你的人格。你若当面质问他的时候,他又会矢口否认,装出一副老好人受委屈的样子。

第三种叫友便佞。便佞,指的就是言过其实、夸夸其谈的人,光会说,其他什么都不会的人。这种人生就一副伶牙俐齿,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没有他不懂得的道理,说起话来,夸夸其谈,滔滔不绝,气势逼人,不由得人不相信。可实际上呢,除了一张好嘴,别的什么都不会。

“相关链接”

千载一鹗

张千载,字毅甫,号一鹗,是南宋庐陵人,他年轻时就与文天祥是好朋友。文天祥后来官位显赫,位至丞相。文天祥的朋友都想借助于他的权势来捞取私利。但张千载多次被文天祥推举出来做官,他却故意避让,始终都不肯出仕。

文天祥抗元被抓后,即将大难临头,张千载却义无反顾地站出来救助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北方关入大牢中后,张千载便住到了大牢的附近,每天给文天祥供送饮食,这样一直三年时间没有间断。期间还冒险将文天祥在狱中写的诗文传带出来。

文天祥遇害的当天,张千载冒着杀头的危险偷藏了文天祥的尸首,然后安葬。后经多方打探得知文天祥夫人的下落后,又历尽艰险,将文天祥的头发、牙齿,及其生前的文稿等送到了文天祥夫人的手中。

后来人们便把朋友之间重情重义的生死之交,称为“生死交情,千载一鹗。”

魏征直谏

唐朝的贞观年间是比较兴盛的时期。这一段时期,边境安定,生产发展,文化发达,唐诗至今仍是我国诗歌的最高峰。唐太宗李世民最善于听取大臣们的建议,但是有时由于大臣的言语过于尖锐,他也有十分生气的时候。唐太宗与魏征既是君臣,又是朋友。没有唐太宗的贤明大度,就不会有魏征的忠直;而没有魏征的忠直,唐太宗就少了一面文治武功的镜鉴。二人相互衬托,相辅相成。

当初,魏征是唐太宗对手的部下,是唐太宗的爱材之心,才使魏征有了发挥才干的平台。他不仅帮唐太宗制定了“偃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治国方针,也时时刻刻修正着唐太宗的谬误。他为唐太宗讲解了“民可载舟,又可覆舟”、“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治国道理,也常常犯颜直谏。

有一次,太宗从外边回来往寝室里边走边说:“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我一定要把他杀了!”长孙皇后问他在生谁的气,太宗气愤地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天天在朝廷上当面指责我的不是,还当面顶撞我,气死我了。”长孙皇后听到后,马上换上朝服,走到太宗面前礼拜说:“恭喜皇上,贺喜皇上。有明主出现,臣子才敢直谏。”太宗听完后,怒气逐渐消了。

从贞观初到贞观十七年魏征病故为止,魏征谏奏的事,有史藉可考的就达二百多项,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和皇帝私生活等,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以致在魏征死后,唐太宗极为伤感地对众臣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今魏征逝,一鉴亡矣。”也这正是由于有魏征这样正直的大臣和长孙皇后的贤明,才有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

苏东坡与佛印

宋朝大文豪苏东坡,他跟佛印禅师是好朋友,两个人常常会互相切磋学问。有一天刚好苏东坡觉得他的境界很好,连“八风”都不能影响他的清净心,于是就写了一首诗:“稽首天外天,佛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写完后觉得很高兴,就派人把这一首诗送给了佛印禅师。

结果佛印禅师看完,就在信上写了一个“屁”字,让来人给苏东坡拿回去。苏东坡原来期待佛印禅师大大称赞他一番。结果看了之后,他非常生气,就赶快赶到佛印住的地方,可一到他寺院门口门是关着的,看到佛印禅师在门口贴了两行字:“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苏东坡一看很惭愧,同时也觉得自己的修行真的还不够,就悻悻地离开了。

“延伸阅读”

如何对待恶语

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所谓恶语是指那些肮脏污秽、奚落挖苦、刻薄侮辱一类的语言。这些语言是极不文明极不礼貌的。如果在社交活动中口出恶语,不但伤害他人的感情,而且有损自身形象,会成为不受欢迎之人。

一句粗野污秽的话,可导致一场轩然大波;而一句诚实、有礼貌的语言,可止息一场不愉快的争吵。健康的语言是文雅朴实、优美动听的,它起到促进团结、激励人奋进、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积极作用。粗野污秽的语言是令人讨厌的,它会破坏团结、败坏社会风气、腐蚀人们灵魂。

在社交说动中,为避免恶语出现,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从自身做起,避免伤及他人

每个人都应从我做起,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注意语言美,充分认识到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伤害和侮辱他人的同时也贬低了自己。那么,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出现恶语伤人之事了。

2.临时回避,给对方冷静思考的机会

有时,在对方脾气一触即发,可能会以恶语伤害自己时,最好采取回避的方式,使对方找不到发泄的对象,使其逐步消火。这虽然是对对方的一种妥协,但可证明自身的修养,也给对方以冷静思考的机会,这对双方都很有利。

3.及时沟通,以消除彼此之间的矛盾

对有些人来讲,恶语有时很难避免,这就要分析其中的原因,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事情发生或有苗头之后,双方及时坐下来沟通,交流思想,借以消除双方的误解或矛盾,避免恶语的再度出现。

“原文”

无心非①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②

过能改 归③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④

“译文”

不是有心故意犯的错误,称为过错;若是明知故犯的,有意为之,便是罪恶。

知错能改,错误自然会慢慢地减少消失,如果故意掩盖过错,那就是错上加错了。

“注释”

①非:错误。

②恶:罪恶

③归:归属、归附。

④辜:罪、错误。

“评解”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要看你所犯的错误是有心的还是无意的,若是无心所犯的错误,自己知道错了,并及时改正,别人会原谅你、谅解你;倘若明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是不对的,可却还去做,那这个错误就变成罪过了,如果此时再文过饰非,别人怎么会原谅呢?

人一生最难得的就是能清清白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所以有了过失不要怕,要及时的改过。同时我们看到别人有过失,我们也要怀着宽恕的心来对待。尤其是别人无心的过错,我们要原谅他,千万不要得理不饶人。

“国学小百科”

国之四维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两千七百年前振兴齐国,成就霸业的一代英才管仲的千古名言。

管仲认为“礼”就是不能越出应有的节度,即思想行为不能超出贵族等级制的道德规范;“义”,就是自己不推荐自己,即使自己的思想行为符合统治阶级的道德标准;“廉”,就是不隐瞒自己的缺点错误,即廉洁不贪;“耻”就是不与不正派的人在一起,即要知羞耻。他认为“礼、义、廉、耻”与法相比,比法更为重要,把它们认作支撑国家大厦的四根柱子。

“礼”是国家的制度规范。有了礼,人们就知道行为的节限。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哪些违反了国家的制度规范,超越和破坏国家制度规范。

“义”在管仲这里主要是指政治伦理标准。国家任用官员,都有一定的机制和办法,既有科举考中的,也有推荐的,也有提拔的。在行政工作中,应当是各守其位,各负其责,而不应超越职权。

“廉”是官员的政治品质。除了自己要具备这方面的政治道德品质之外,还包括不容忍别人去行贿受贿、贪赃枉法、图谋私利。

“耻”是官员和国民的道德感。耻,也就是一种羞耻之心,即知好知坏、知善知恶、知是知非的道德良心,即不肯跟着别人做恶事的那种内心信念和最后的心理防线。

在四者之中,耻尤为要,儒家创始人首先认为,“耻,乃人禽之别也”,在如此认识的前提下,又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治国之道。民若“无耻”,政与刑再多、再重,也难以抑制犯罪率的攀升。然而,一旦国民能够“有耻”和“自律”,就会自觉自愿地按照社会规范和法律,调整自己的行为,社会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和谐。

“相关链接”

卫懿公好鹤

卫懿公是卫惠公的儿子,名赤,世称公子赤。他爱好养鹤,如痴如迷,不恤国政。不论是苑囿还是宫庭,到处有丹顶白胸的仙鹤昂首阔步。许多人投其所好,纷纷进献仙鹤,以求重赏。

卫懿公把鹤编队起名,由专人训练它们鸣叫,训练和乐舞蹈。他还把鹤封有品位,供给俸禄,上等的供给与大夫一样的俸粮,养鹤训鹤的人也均加官进爵。每逢出游,其鹤也分班随从,前呼后拥,有的鹤还乘有豪华的轿车。为了养鹤,每年耗费大量的资财,为此向老百姓加派粮款,民众饥寒交迫,怨声载道。

卫懿公喜欢高贵典雅的仙鹤,本来无可厚非,但因此而荒废朝政,不问民情,横征暴敛,就难免要遭来灾祸。周惠王十七年(前660)冬,北狄(今大同一带)人聚两万骑兵向南进犯,直逼朝歌。

卫懿公正欲载鹤出游,听到敌军压境的消息,惊恐万状,急忙下令招兵抵抗。老百姓纷纷躲藏起来,不肯充军。众大臣说:“君主启用一种东西,就足以抵御狄兵了,那里用得着我们!”懿公问“什么东西?”众人齐声说:“鹤”。懿公说:“鹤怎么能打仗御敌呢?”众人说:“鹤既然不能打仗,没有什么用处,为什么君主给鹤加封供俸,而不顾老百姓死活呢?”

懿公悔恨交加,落下眼泪,说:“我知道自己的错了。”命令把鹤都赶散,朝中大臣们都亲自分头到老百姓中间讲述懿公悔过之意,才有一些人聚集到招兵旗下。懿公把玉块交给大夫石祁子,委托他与大夫宁速守城,懿公亲自披挂带领将士北上迎战,发誓不战胜狄人,决不回朝歌城。但毕竟军心不齐,缺乏战斗力,到了荧泽(朝歌北)又中了北狄的埋伏,很快就全军覆没,卫懿公也被砍成肉泥。

负荆请罪

赵国大将廉颇是驰骋沙场的老将,为赵国立了赫赫的战功,但他却瞧不起文官蔺相如,认为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巴,而他却出生入死,所以心里不服气。结果常常在路上,廉颇就故意要跟蔺相如的车碰在一起,但是蔺相如每次发现这个将军的车来了就绕道离开,不跟他有摩擦;有时候廉颇去找蔺相如,蔺相如也称身体不适加以拒绝。

蔺相如的这些仆人,他的家人就很不高兴,然后对蔺相如说:“你怎么这么胆小,怎么这样委曲求全呢。”蔺相如就对他这些家人解释:“今天秦国这么大的国家,为什么不敢来打我们赵国?原因就是因为赵国有廉颇将军还有我,才能够让秦国不敢轻举妄动。我个人的面子、个人的羞耻是小,假如因为我跟大将军廉颇起了冲突,而让国家受到危难,这是国家之耻,那我就很难向国家、向历史交代。所以应该忍辱负重。”

结果这段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中,这个将军虽然火气大了一点,但是也都是知书达理之人。所以听完之后很惭愧,他说:“我都是逞一时之气,宰相却是能为国着想。”于是廉颇脱去上衣,背负荆条去请罪,以示他的诚心。到了蔺相如家,蔺相如一听是廉颇将军来了,也快步冲出来,赶快把老将军扶起来。两个人从此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延伸阅读”

正确对待人生中的错误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十全十美的人和事物是不存在的,没有缺点的从不犯错的人是没有的。关键是如何对待自己的错误。有的人正视它,有的人掩盖它,有的人回避它,有的人忽略它。而只有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才会不断进步。

我们都希望塑造光辉的自我,而诚实是医治错误的药方,悔过自信的行动是一剂良药。二者紧密结合,才能使人不断前进,不断的完善自己。

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去面对,有些人把所犯的错误当成了个人前进的动力,因为“错”能使人牢牢地记住,以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而对那些不敢去正视错误的人却是一种打击,从而渐渐的落后。

反省是改正错误的前提,如果我们不知道反省,只会把责任推给别人,然后怨天尤人,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或者没有被公平对待,拥有这样的态度,不可能成就伟大的事情。事实上,许多成功人士都是在错误中反思,从错误中成长,从大错到小错,从小错到辉煌,他们之所以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态度”,他们能够勇于去承担别人不愿意承担的问题,他们总是能解决别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没有人愿意做的事,他们总能主动去做,而且不求任何的回报,许多人以为这些人是傻瓜,而这是短视的想法。

犯错误既然不可避免,何不从容、勇敢去面对。既然是错误就肯定跟正确有距离,为了缩短这段距离就必须付出更多的辛劳和努力,为了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就必须有对应的预防纠正措施,从而靠近成功。正所谓小错不断,大错才能杜绝;反之小错不出,一出就犯大错。

没有正确的态度和观念则会自我束缚,自我压制,从而错过了发现发展的机会。没有正确的错误分析则会与既定目标越来越远。

给自己一面心灵的镜子,时时为自己照一照,提醒自己,让自己有先知先觉,及时发现自己的短处。人难免会有过失,但只要及时发现,从而下定决心及时改正,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人生的道路才会走得踏实,一帆风顺。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2)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中国物质文明史

    中国物质文明史

    本书以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为线索,撷取北京直立人遗址、河姆渡文化遗址、良渚文化遗址、安阳殷墟、先秦钱币、秦始皇陵、马王堆汉墓、四大佛教石窟、宋代官窑、明清紫禁城等留存于地上和地下的著名文化遗存,以点涉面,以史带论,就中国的远古人类、史前文化、古代玉器、古代青铜器、古代钱币、古代墓葬、古代纺织与服饰、古代佛教艺术、古代陶瓷、古代建筑等独特的物质文化展开较系统的介绍和探讨,内容涉及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宗教学、艺术学、农学、钱币学、矿物学、冶金技术、纺织技术、陶瓷工艺、建筑工程等众多学科领域。
  • 古寺之谜

    古寺之谜

    悬空寺作为现存唯一的三教合一的寺庙为什么能悬而不坠?“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的说法古已有之。这种说法是否准确?博大精深的少林武学究竟源自何方?布达拉宫这一世界屋脊上的“白宫”最初是为女人而建?杭州灵隐寺中是否有那位传说中的济公?雍亲王的府邸被乾隆改成了喇嘛庙,是出于孝心还是另有目的?法门寺何以能使整个大唐帝国疯狂,它的地宫中埋藏了怎样的天机?千年古寺,衍生无限传说:匪夷所思的佛像传奇,珍贵无比的佛家法器,趣味浓郁的佛国典故,神奇诡秘的佛教传说。让我们走进奇妙的世界,探索中国二十座著名古寺。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俄罗斯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俄罗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宝藏新探博览

    宝藏新探博览

    宝藏,代表着数之不尽的财富,是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字眼。因为这两个字,从古至今,无数人前赴后继,不顾一切的想去接近它,即使丧失生命。冒险者们喜欢它,因为它能带来财富;各国政府喜欢它,因为它能研究考证历史疑团;普通大众更喜欢它,它可以传递着知识并且饱含着传奇。准备好了么?来探险揭秘。
热门推荐
  • 男人帮续集

    男人帮续集

    书全艾米小白小敏永邦米奇他们三个将何去何从敬请期待
  • 遇上校草当男友:丫头,你别拽

    遇上校草当男友:丫头,你别拽

    一个清秀俊美的美男子出现在圣蓝高中的门前,苏雨萱见美男子眉宇之间流荡着温雅的神采,着实有一番俊逸出尘、飘逸若定,浑身散发着高贵清雅、器宇不凡的气度。虽没有云毅那样逼人的勃勃英姿、刚毅柔情,却在举止之间,掩不住那一份自然散发的雍容矜贵的气度。那个美男旁边还有两个帅哥,一个墨蓝色的碎发被风吹乱,却添了几分不羁。菱角分明的轮廓、深邃绝美的眼、粉红的薄唇、肤如凝脂。另一个唇角挂着浅浅的笑意,一双透澈明亮的双眸蕴着无穷的吸引力,挺拔的鼻梁,星剑的眉,看似柔弱的身体却为他增了几分书生气息...苏雨萱不禁打了个冷战“我这是在犯花痴么。”“NO,NO,NO,我来这可不是看帅哥了。”苏雨萱撇了撇帅哥,小声的说“切,不就是脸嫩了点吗?头发搞的个性点吗?有那么帅吗?切,就是小白脸一个!”(作者:雨萱,你确定是你心里的想法?苏雨萱:才不是呢,在新学校,给人的感觉就要不同!作者:好吧。--)
  • 花为谁开墨少的蜜宠甜心

    花为谁开墨少的蜜宠甜心

    听说叶璇背后有金主?听说叶璇背后的金主不简单?小剧场一:“小璇璇,怎么样?有了我是不是拥有了全世界?”某人不知廉耻道。“…………”小剧场二:“我不在乎你有多少红粉知己,但我希望在这段关系里面的时候,你只有我一个!”叶璇冷声道。“呵,你以为你是什么?也配跟我谈条件?”墨少不削的眼神扫描了对面。“我当然是墨少的甜心啊!不过,我希望墨少能保持我这种优良传统。”叶璇甜笑道。小剧场三:“小璇璇,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女人!”墨少霸气道。“你确定我是你的女人,而不是你是我的男人吗?”叶璇气定神闲道。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刚好少年时

    刚好少年时

    表面清冷内心偏执黑化少年×武力值爆表撒娇属性少女文案:从一开始沾染上你,就不打算放手。爱是彼此的事,对吧?
  • 哑枭

    哑枭

    《圣经》说:“当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一个哑巴能做些什么?就算你家庭富足生活安定,但这陪伴你一辈子的残疾必将让你一辈子活在别人的冷嘲热讽下,不公正的待遇将永远伴随着你,从白日到梦魇。而在虚拟的世界里,又是否能够人人平等?看一个哑巴如何在游戏世界中找到自我,一步步走向属于自己的枭雄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了了二三事

    了了二三事

    青春就是很奇怪啊,明明日子过得平平淡淡,但在离去的时候,却收拾出一大筐回忆。
  • 春节

    春节

    春节,俗称新年,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为悠久、内涵最为丰富、庆贺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几千年的岁月长河中,赤县神州的亿万子孙,从呀呀学语,就巴望过年,到耄耋高龄,仍难忘贺岁。一年复一年,谁曾不过年?说起新年的掌故和风俗,人人都能津津有味地来上一段。剥一句旧时的名言:中华儿女,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他都可以凭春节的风俗和记忆,给自己找到同胞。
  • 吾皇驾到,独宠仙妻

    吾皇驾到,独宠仙妻

    机缘巧合之下陶菀菀发现自己家楼下胡同里那条又黑又窄的巷子通往另一个不同时空的世界。那里每个人都穿着古代的衣服,总有超出她认知的事情发生。还没搞清楚发生什么事情的陶菀菀,莫名其妙地卷入了一场街头争斗。最危急的时候一翩翩似天神的男子出现在她面前并称呼她为“娘子”。他将她救走,然后带她来到了巍峨的皇宫。目瞪口呆的陶菀菀莫名其妙就成了这个国家的皇后。“你……你是不是认错人了?”男子眼波似海,注视着她:“你化成灰我也认得。”然后陶菀菀开始在皇宫里过起了相公无限宠爱的养猪生活。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她便发现了一个问题:她亲爱的相公从来都不和她一起过夜。这一点陶菀菀特别困惑。有了困惑就要寻找答案,谁知在一个夜晚,她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随后,她又重新找到了连接着两个世界的通道。没有任何预兆地,一场腥风血雨正缓缓而来。*陶菀菀搅着手指仍有些踌躇:“我怕我认错别人的老公当老公。”钟离墨:“上辈子和这辈子你都是我的,只是上辈子因为误会被我们浪费了,这辈子我绝对会把你看得死死的,不仅这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你都逃不掉!”陶菀菀撇嘴,这辈子不只被你看得死死的,还被你吃得死死的。*钟离小朋友伸出肉肉的小手拉了拉陶菀菀的衣服:“娘亲,你和爹地是怎么在一起的?”钟离墨替陶菀菀答道:“追女孩子要看得准下手狠。你娘她吃软不吃硬,所以就需要把她宠到天上去,最后除了我,别人都上不去,所以才有了你。”陶菀菀埋汰道:“真不明白你这无赖是怎么拯救苍生的。”钟离墨:“上辈子我为了族人而负你,这辈子整个天下在我看来都算不了什么,我只为不负你,拯救苍生也是为了你。”*本文甜文,穿越文,仙侠文。动动手指加入书架收藏啦~~~另有现代文一篇,讲述的是偶像男神和一呆萌医学研究生的故事:《沐沐很幸福》http://novel.hongxiu.com/a/1357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