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叙叙的又说了些闲话,二姨娘的贴身丫头青莲就来禀报摆饭了。
二姨娘见大家也都在,便道:“叫你妈多做些汤水,今儿这雨下的大,闷得慌,大家伙儿都是口干舌渴的。”
青莲是厨房管事章妈妈的闺女儿,所以这青莲一般得闲的时候,都回来替她的母亲传饭。此刻听了二姨娘的话,只回道:“妈妈今日正是给煮了些绿豆汤,配了几个清淡的菜。”
那四姨娘闻言,抱怨了一声:“清淡,清淡,已经清淡一个多月了,还清淡,我都快忘记那肉是什么味儿的了。”自从老爷子走后,就是吃素宴,如今这还是吃清淡的,说出去人家还不相信,这杜家怎么说来也是算是个地主家,却连一月不知肉味了。
巧云知道她们这些被爹爹在的时候就宠坏了的女人,定然是日日吃不了这青菜白萝卜的,可是这才只是个开始而已,想到今年定然是颗粒无收,到时候怕是吃大米也是件艰难的事情了。而且现在已经快要芒种了,地里的庄家已经给打坏了,也指望不了什么了,天里就更不要提了。只觉得这望天吃饭真是件难事,还必须有些修养,若不然她真的好想骂这天,这都是什么季节了,地里的玉米豆子都长出来一尺多高了才下冰雹,若是早些下的话,那些天里的秧苗也罢,地里的庄家也罢,都还小,即便是打了的话,还能乘着谷雨的时候窜长,可是现在已经芒种了,长出来也是不成器了。
不过这还好,那些种果子的才是倒霉的,好端端的果子就这么被冰雹打了那才叫可惜。
眼下见四姨娘这般不知道好歹的,便也顾及不了自己是个姑娘的身份,站起身来,只道:“嫌弃这清淡素菜的,就都知足了吧,按理你们是要给爹爹守节三五年的,我也没有要求你们如此,如今吃这素的是逼不得已,也权当是我给爹爹守孝,你们给爹爹敬一份心意罢了。”
二姨娘当即瞅了那四姨娘一眼,姑娘是最有理由要求她们守节的,不过姑娘既然没有提起来的话,大家就装聋作哑的好,何况眼下就算是姑娘老爷子给姑娘另外藏得钱财,那也得细细的算计着来使,要是两三顿就给吃了,这往后的一年可吃个什么,大家又都是贫困人家出生的,总不可能回去吃娘家的么?何况这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谁有脸回家去吃爹妈的呢。
众位姨娘里,大家都是以这二姨娘和三姨娘为首的,三姨娘的嘴巴厉害不饶人,那二姨娘识的懂的多,所以此刻四姨娘叫二姨娘这么一望,便不在吱声了。
只是这一顿饭吃的十分的沉闷,大家的心里各有自己的事情担忧着。
晚饭过后,那青莲得了二姨娘的允许,便跟着她的母亲收拾碗筷去厨房里洗,巧云这里一肚子的担忧,唤着阿碧也回了自己的院子,不过主仆两日都在担心田里的事情,所以便将东厢房里男子的事情忘记了。
而回到屋子里,也因为害怕叫人看见原先换下来的那身沾了血的衣裳,所以各自在脱下来的时候就藏好了,此刻进到屋子里来,也没瞧见,便将这件事情彻底的忘记了。
巧云因为下午睡了些时间,所以眼下也没有睡意,加上心里还在担忧田地,更是无心睡眠,阿碧见此,也不敢单独去睡,便这么掌着灯与她坐在厢房里。
“阿碧,你说这地里的豆苗要不要都给拔了,这样的话,还能拿来喂喂牲口,若是过段时间,怕叶子都给落光了。”这么被冰雹打了,花都剩不下一朵来,还能指望接豆子么?
阿碧点点头,“是啊,而且那什么现在多少还接着一些嫩豆角,反正也都被打断打折了的,还不如把豆苗都拔了,把豆角摘下来,吃不完的就用热水涮一下,放在太阳底下晒干了,冬天还能煮汤吃。”
巧云的脑子里几乎所有的记忆都是在的,所以自己对这庄家田地的事情也不陌生,此刻便想道:“这样的话,把豆苗拔了,那些玉米便留着在看看,不过这样一来,地里倒是显得空旷,正好在种上荞,一勾一勾的洒着,到时候也有个秩序,收玉米的时候不会踩着。”
“姑娘这个注意好的很,咱们乡里的虽然不爱这荞,不过那大城里的富贵人家就爱吃是什么荞饭,做什么荞酥吃,说不定这个荞比玉米谷子好卖的多呢。”阿碧听见巧云的注意,觉得十分的好,如此一来,就算是那玉米长得不好,那地里还有荞撑着,而且这荞也好侍弄,不必去锄草,只要种的时候悉心些,搭配好灰草,就会长得旺。
都说这人活着,定然是要有个幻想才是,如今巧云也正是在幻想着这荞给力,真的能卖给好价钱,这样的话自己就不必在
担忧明年的生计问题了。不过这地里的事情是解决了,只是这田里呢?天里除了种禾苗还能种什么呀?想到此处,不禁又是一阵郁结。
那阿碧见此,知道她心里又在担忧田里,只是这田里比不得地里,种了一样还能种一样,除了稻谷,自己还真的想不出来种些个什么。便也只能是宽慰着姑娘道:“姑娘,你也甭担忧,什么事情都得慢慢的来。”
巧云又何尝不知道呢,叹了一口气,“你今晚给我准备好蓑衣斗笠,明日雨小些的时候,我去看看,有多少田坎垮了的,心里有个数,也能先算算要多少桩子,要多少天的工程才能完成。”而且那几十亩的田地里,就有十七八亩的田,十一亩的良田在田坝里,七亩多的梯田在山腰样,那梯田估计都是要从新修筑的吧。如此,那岂不是要个把月的时间才能整顿好么?而且还是算每日五个工程的。
不过想到此处,巧云的心里也有些疑问。
这杜家虽然不是那些大地主,但是这陈家村五十多亩的田地,杜家就有个三分之二,按理说来,这些年的收入都不是很差,佃户们上缴的租子跟着粮食也不少,那怎么爹爹才存了这么点银子,而且杜家来这里,加上自己这一代也已经是三代了,自己就不相信他们一直是寅年吃卯年的,何况这么多的土地,就是在多出五个姨娘来,也是养得起的,只是家里仓库里的粮食却不过是够吃一年的罢了,像是算计好了的一样,不多也不少。
看来自己还需把那些账本仔仔细细的查看一番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