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着师贞,「书」称克诘;武备之道,当与文治并崇。国家偃武修文,德威遐播:墩台壁垒,巩盘石于千年;貔虎熊罴,靖风烟于万里。凡以固疆圉、辑民人,薄海内外有备无患矣。而以台湾为东南数省藩篱,规制尤宜严密:更班拨戍,赏赉频加;水陆戎军,屯云集鹢。其所以讲习于无事之时、防范于太平之日者,制称盛焉。岂曰山海敉宁,遽谓兵不必备哉!志兵制。
康熙六十年,兵部奏准:『澎湖系台湾咽喉紧要适中之地,移台湾总兵驻澎湖,陆路改设副将』。金门总兵黄英奏言:『澎湖为台湾之门户,今将台湾总兵移改澎湖,台湾设立副将,与水师彼此接应;遥度形势尽善之谋,无大于此』。巡台御史黄叔璥折奏略云:『臣阅地势轻重,澎湖虽称三十六岛居于台、厦之中,究皆一坏之土,错落弹丸。除妈宫、八罩略有人烟,余悉冷落荒屿。原设副将,尽堪防守。兹台湾南北延袤二千余里,村庄、番社、闾井,户口不下百余万。丛山深林,最易藏奸,非总兵不足以资弹压。况安平水师及南、北路副、参各员,与台湾副将职位不相上下,有事势必各怀己见,非如总兵可行调度。今若将总兵设在澎湖与台湾悬隔,往来船只俱候风时;台湾水、陆各营倘有紧急事机,不能朝发夕至。是澎湖固台湾之门户,而台湾实澎湖之腹心,形势重于澎湖,关系沿海各省要害。请将总兵仍设台湾,庶得居重驭轻之道,以造海宇无疆之福』。时水师提督姚堂亦疏陈请,得奉俞允,仍照旧制驻札。
雍正十一年,福建总督郝玉麟等会奏,为敬陈台湾善后事宜等事;经部议覆,奉旨『依议。钦此』钦遵。『查府治为全台心腹,原设兵丁,实在不敷。府治准添设城守一营,参将一员、守备二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兵一千名。内将六百七十名分防镇标南、北两路之旧社各汛,更三百三十名留防府库、仓狱等项。其镇标原拨南、北路之大湾等塘兵五十八名,亦改归各路派拨;而镇标三营之兵全数撤回府治,以资弹压。至南路地方广阔、民居稠密,原设各汛不足以资防范,将驻札山猪毛口之守备改为下淡水都司佥书,再添设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兵五百名,合原额设兵共一千五百名。内都司一员、把总一员、兵三百名驻札山猪毛口,堵截生番兼防阿里港等汛;千总一员带兵一百五十名防守万丹。划定淡水溪为界,溪西属千、把汛地,溪东归都司管辖;而都司仍听南路营参将管辖。以参将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一员配兵五百名仍驻凤山县治,守备一员、把总一员配兵二百五十名仍驻凤弹,分防下埤头等处。其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兵二百五十名分汛防守游巡,南路地方得以声援联络。又北路地方番社众多,稽察宜严,官兵分防不足以资防范,参将准其改为副将。再添设都司一员、守备一员、千总四员、把总八员、兵一千二百八十名,合原额设共二千四百名,分为中、左、右三营。以都司为中军,原设守备与添设守备分左、右二营。以左营守备一员、把总二员、兵四百五十名驻札诸罗县治,千总一员带兵一百名分防斗六门等汛,把总一员带兵五十名分防竹脚寮及南北投等处。其笨港、盐水港二汛改归陆路,以千总一员带兵一百五十名分防笨港,把总一员带兵六十名分防盐水港。将原防台协水师兵丁撤回,其海口炮台水汛仍归台协管辖。副将带领千总一员、把总三员、兵五百四十名驻剳彰化县治,以中营都司一员、把总一员带兵二百五十名驻札猫雾捒,千总一员带兵一百名分防蓬山等汛,仍不时在各汛游巡。右营守备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兵五百名与同知同驻竹堑,弹压中港、后垄等处,令各千、把总带兵分防其淡水营。以上俱归上淡水营管辖,照旧拨兵防守。再,安平地方,潮水易长,土松难筑炮台;仿照鹿耳门之式,设立炮架七座,以资捍卫。城内酌量起盖仓廒,贮粟三万石,交与该营收管;每年砻米给兵,以免赴府支领之劳。拨给护卫道员兵二十四名,知府拨兵二十名,台同知拨兵十五名,淡同知拨兵二十四名,台、凤、诸、彰四县各拨兵二十名,并令查缉匪盗、赌博。其拨给兵丁,各拨管队一名管领,听候操演差遣,三月一换。如各兵技勇精熟,该管武员一体拔用;倘有生事不法,即听文员究处。至移驻罗汉门、笨港县丞二员,各给民壮八名;巡检四员,各给民壮四名;县丞移驻万丹,一体拨给。计留民壮四十名,其余裁革。合计道、府、同知、知县、县丞、巡检共革退民壮五百三十六名;除猫雾捒、竹堑两处巡检民壮共一百二十名拨给草地不计外,共节省工食银二千九百二十七两、共米二百一十六石。又,台湾一陆共兵一万二千六百余名,较之内地总兵所辖,官兵既多;而台地幅镇统计水囗〈巾肙〉辽阔,澎湖又隔大洋,其总兵若非稍异内地,未足扬威海外。除一切营寨仍照旧例外,应将该总兵照山西、陕西沿边之例,改为挂印总兵,将关防给用方印,以重声威。此台湾营制更定之由也』。
台湾镇标中、左、右三营:挂印总兵官一员,驻札台湾府城内。
中营:中军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步战守兵九百一十名(内地按班拨戍,饷有定额),驻防台湾府中路口。
左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内一员,雍正十一年添设)、把总四员(内一员,雍正十一年添设)、步战守兵九百三十名,驻防台湾府北路口。
右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步战守兵九百三十名,驻防台湾府南路口。
台湾城守营左、右二军(雍正十一年添设):参将一员,驻防台湾府城。
左军: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步战守兵五百名(内地按班拨戍,饷有定额)。
一、驻防台湾府治把总一员、兵一百四十名。
一、驻防岗山汛兼辖山头、山腰、山尾、狗囗〈勹外云内〉昆、南安店等塘守备一员、把总一员、兵一百八十名。
一、分防罗汉门汛兼辖猴洞口汛千总一员、兵八十名。
一、拨防康蓬林汛、大湖、半路竹等塘兵五十名。
一、拨防盐水埔汛、港岗、角带围、濑口、涂墼埕等塘兵五十名。
右军: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步战守兵五百名(内地按班拨戍,饷有定额)。
一、驻防台湾府治千总一员、兵一百九十名。
一、驻防下加冬汛兼辖哆啰嘓汛、乌山头、八桨溪、急水溪、铁线桥等塘守备一员、把总一员、兵一百三十三名。
一、拨防佳里兴汛、茅港尾、水堀头、茇仔林等塘兵二十七名。
一、分防加溜湾汛兼辖溪边、木栅、柴头港、水仔尾等塘把总一员、兵五十名。
一、拨防大穆降汛茑松、小桥等塘兵五十名。
一、拨防旧社汛大湾、嵌下等塘兵五十名。
南路营:参将一员、都司一员(雍正十一年添设)、守备一员、千总三员(内一员,雍正十一年添设)、把总六员(内二员,雍正十一年添设)、步战守兵原额、新添共一千五百名(内地按班拨戍,饷有定额。原一千名,雍正十一年添五百名)。
一、驻防凤山县汛参将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一员、兵五百名。
一、驻札凤弹分防下埤头等汛守备一员、把总一员、兵二百五十名。
一、分防下淡水驻札山猪毛口堵截生番兼防阿里港等汛都司一员、把总一员、兵三百名。
一、分防新园等汛千总一员、兵一百五十名。
一、防守万丹等汛把总一员、兵五十名。
一、分汛防守游巡南路地方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兵二百五十名。
北路营(原一营,雍正十一年分中、左、右三营):副将一员(雍正十一年改设)。中军:都司一员、守备二员、千总六员(内四员,雍正十一年添设)、把总十二员(内八员,雍正十一年添设)、步战守兵原额、新添共二千四百名(内地按班拨戍,饷有定额。原一千一百二十名,雍正十一年添一千二百八十名)。
一、驻札彰化县治副将一员、都司一员、把总三员、兵五百四十名。
一、驻札猫雾捒汛千总一员、兵一百六十五名。
一、分防南、北投汛千总一员、兵八十五名。
一、分防蓬山等汛兼游巡牛骂、沙辘、大肚等处把总一员、兵一百名。
一、驻札诸罗县治左营守备一员、把总二员、兵四百七十名。
一、分防斗六门等汛千总一员、兵一百名。
一、分防石榴班汛把总一员、兵三十名。
一、分防笨港汛千总一员、兵一百五十名。
一、分防盐水港把总一员、兵六十名。
一、驻札竹堑右营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兵五百名。
一、分防中港把总一员、兵五十名。
一、分防后垄千总一员、兵一百名。
一、分防南崁、淡水等汛把总一员、兵五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