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记:《我叫小强》涉及历史人物简介
(按出场顺序)
1、唐伯虎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
三十岁时进京会试,涉会试泄题案而被革黜,妻子改嫁,一生坎坷。后游历名山大川,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
早年随沈周、周臣学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
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
唐寅的作品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
2、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字希哲,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称“祝京兆”,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自幼聪慧过人。弘治五年(1492)中举,后久试不第。正德九年(1514),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转任为应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
祝允明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与唐寅意气相投,遭际与共。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頫,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熳。
3、文征明又作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慕名相聘,托病不赴。正德末年以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旋即便致仕归乡。四方人士求诗文书画者,络绎道路。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卒,年九十岁。有《甫田集》。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门画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4、何炌江夏人,以进士任吴县知县,即于1513年忧去。
5、朱宸濠(1479-1520),为初代宁王朱权的第四代继承人,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宁康王朱觐钧庶子,出生于南昌祖籍安徽凤阳。初封上高王。因宁康王没有嫡子,于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袭封宁王。正德二年,宸濠先后贿赂太监刘瑾及佞臣钱宁、伶人臧贤等人,恢复宁王一系已裁撤的护卫,畜养亡命,随意杀逐幽禁地方文武官员和无罪百姓,强夺官民田产动以万计,并劫掠商贾,窝藏盗贼,密谋起兵。又企图以己子入嗣武宗,取得皇位。太监张忠、御史萧淮等先后告发宸濠之罪行,武宗因下旨收其护卫,令其归还所夺之田。宸濠得知消息后,于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四日借口明武宗正德帝荒淫无道,集兵号十万造反,杀巡抚孙燧、江西按察副使许逵,革正德年号,以李士实、刘养正为左、右丞相,以王纶为兵部尚书,集众号称十万,并发檄各地,指斥朝廷。略九江、破南康,出江西,率舟师下江,攻安庆。四十三天之后,朱宸濠大败,与诸子、兄弟一起为王守仁所俘,押送南京,交给张永。明武宗先放再抓,最后废为庶人,伏诛,除其封国。
6、正德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年10月27日-公元1521年4月20日),汉族,明朝第十位皇帝,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在位期间年号正德,后世称为正德帝或明武宗。
朱厚照从小机智聪颖,喜欢骑射。即位后史书上出现两极评价,一方说他处事刚毅果断,批答奏章,决定国家重大事件。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宁王之乱,大败蒙古小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而且,他在位时臣下仍有不少贤才,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位帝王治下总体上仍有可称道之处。应州大捷大败鞑靼军,立下了一战功。在应州一战中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还亲手杀敌一人,极大地鼓舞了明军士气。所以说他又是一个好的将领。另一方面说他为政期间荒淫无道,国力衰微,一生贪杯、尚武、无赖,喜好玩乐。以往很多人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但武宗虽嬉游玩乐,却也有抵御边寇之功,不至于朝廷亡乱,如果有孝宗的制节谨度,则为明君。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于豹房,享年三十一岁,在位十六年,庙号武宗,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葬于康陵。
7、魏良辅(1489-1566),字师召,号此斋,晚年号尚泉、上泉,又号玉峰,新建(今江西南昌)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历官工部、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广西按察司副使。嘉靖三十一年(1552)擢山东左布政使,三年后致仕,流寓于江苏太仓。为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戏曲革新家,昆曲(南曲)始祖。对昆山腔的艺术发展有突出贡献,被后人奉为“昆曲之祖”、在曲艺界更有“曲圣”之称。
8、魏良弼(1492一1575)明理学家、教育家,字师说,一作师悦,号水洲,新建(今属江西南昌)人。嘉靖二年进士。授松阳(今属浙江)知县,后历官刑科给事中、礼科都给事中、太常少卿。因直谏,屡遭廷杖,然言之愈激。居家在丹陵书院讲学达四十二年之久,深得乡人尊重。以其告诫以教家人。受学于王守仁,与钱德洪、陈九川、刘邦采、罗洪先、邹守益等往复论学,联集讲会,阐扬王学。隆庆初,进太常寺少卿,致仕。卒后,追谥忠简。著有《水洲文集》,后人撰有《魏水洲先生行略》。其弟魏良政、魏良器、魏良贵亦是江右王门重要学者。
9、王阳明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10、娄妃(?—1519),名素珍,上饶信州区人,明代女诗人、书法家,博学多才且颇有政治见地。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宁王朱权五世孙朱宸濠的正妃。其祖乃CD训导、理学家娄谅(1422—1491),字克贞,号一斋,后人誉之为“名儒高足,心学前驱”,主要著作有《日录》40卷、《三礼订讹》40卷,其中《春秋本意》12篇为名著,皆失;其父娄性,字原善,号野亭,明成化十七年(1481)进士,官至郎中,撰写过《白鹿洞院田记》。
娄妃色美而工词章,性贤明,晓大义。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欲反,娄妃多次泣谏劝阻,曾写《题樵人图》诗一首:“妇语夫兮夫转听,采樵须知担头轻。昨宵再过苍苔滑,莫向苍苔险处行!”后宁王反叛,被巡抚南赣都御史王守仁(即王阳明)平定,朱宸濠被擒,于槛车中泣曰:“昔纣用妇人言亡天下,我以不用妇人言亡其国,今悔恨何及!”朱宸濠事败,后在狱中,“每饭必别具馔祀之,言及,辄叹曰:“负此贤妇也!”娄妃亦投江自殉。临死前,她将无限的悲哀留在自己用血泪写成的《西江绝笔》之中:“画虎屠龙叹旧图,血书才了凤眼枯。迄今十丈鄱湖水,流尽当年泪点无。”
11、李士实,明朝人,字若虚,南昌人,一作丰城(今江西丰城)人。成化二年(一四六六)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郎中,出任按察副使提学浙江。累擢山东左布政使,正德中为右都御史,进右副都御史,召任刑部侍郎。弘治五年(1492)十月以右都御史巡抚郧阳。弘治六年十一月召还理南京都察院事,正德七年七月改京师都察院。正德八年十一月十三日致仕,正德十四年七月二十五日卒。
工诗,善画。书瘦、险、丑、怪,而一时声甚著。
12、俞谏(?—1524),字良佐,明桐庐孝泉乡(今富春江镇俞赵)人。弘治三年(1490)登进士,授山东长清知县。吏部考评,誉为“东藩第一令”。寻擢升南京监察御史,奉命整治四川军务,“严明不苛,尽除积弊”。
13、戴宣,时任江西都指挥使,因与宁王有隙,被宁王杖毙。
14、火者亚三,生卒年与籍贯均不详。据文献分析,其原籍为粤、闽籍的可能性最大,其非南洋巨贾,亦不是回回商人,只是一名久居南洋的华侨,通晓葡语并结识葡人(葡萄牙人在东南亚的存在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而后机缘巧合下,作为葡萄牙人的一个翻译,参与到了中葡历史中间来。曾宠信于正德帝,正德帝死后,以汉奸罪下狱处死。
15、郑巘,生卒不详,时任南昌知府,被宁王幽囚。
16、江彬(?-1521),北直隶宣府(今河北宣化)人。初为蔚州卫指挥佥事,非有他能,惟倔强勇悍。后通过钱宁受到明武宗召见,以健能被留,出入豹房,与武宗同起卧。同时,进毡幄,导巡幸,取悦武宗。由此恃宠擅权,统领镇军。正德十二年(1517)进封平虏伯,正德十四年提督东厂兼锦衣卫,权势大张,任情倾陷廷臣,大肆贪污受贿,培植私党,重用家人。正德十六年三月江彬出逃,三月十八日在北安门被擒下狱,京城内外官民拍手称快。籍其家,得黄金七十柜,每柜一千五百两、银二千二百柜,金银杂首饰一千五百箱,其他珍宝不可胜计。与江彬同时被捕下狱者还有神周、李琮二人。同年六月初八日,江彬及其四子和神、李二人,皆斩首弃市。
17、朱宸兴王府家臣,江彬被诛后,擢升锦衣卫都指挥使。
18、王伦宁王之乱时被宁王奉兵部尚书,宁王兵败伏诛。
19、江溥(1447—1509),字纪源,明代安徽旌德江村人。明成化丙午(公元1486年)科举人。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进士,官授河南淆川县教渝,任职不久返乡。去世后二十余年,被朝廷追赠为顺天府推官。其子江文昌为一代孝子。
20、王宠(1494年--1533年),中国明代书法家。字履仁、履吉,号雅宜山人,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为邑诸生,贡入太学。王宠博学多才,工篆刻,善山水、花鸟,他的诗文在当时声誉很高,而尤以书名噪一时,书善小楷,行草尤为精妙。为明代中叶著名的书法家。著有《雅宜山人集》,传世书迹有《诗册》、《杂诗卷》、《千字文》、《古诗十九首》、《李白古风诗卷》等。
21、王鏊(1450年9月22日—1524年4月14日),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其为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名臣、文学家。自幼随父读书,聪颖异常,八岁能读经史,十二岁能作诗,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1475年)进士。授翰林编修,明孝宗时历侍讲学士、日讲官、吏部右侍郎等职。唐寅拜其门下。
正德元年(1506年),任吏部左侍郎,与吏部尚书韩文等请明武宗诛刘瑾等“八虎”,但事败未成。同年,因廷臣荐,入阁拜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次年,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王鏊在任上尽力保护受刘瑾迫害之人,屡次劝谏刘瑾,终因无法挽救时局而辞官归乡。此后家居十六年,终不复出。嘉靖三年(1524年)卒,年七十五,世宗为其辍朝一日,赠太傅,谥文恪,世称“王文恪”。王守仁赞其为“完人”,唐寅曾赠联称其“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
22、李经生卒不详,时任吴县知县间,与唐寅有交往。
23、周臣(1460–1535),字舜卿,号东村,中国明代职业画家。吴(今江苏苏州)人。他生活在成化至嘉靖年间,生卒年不详。字舜卿,号东村,吴(今江苏苏州)人,生年不详,卒于明世宗嘉靖十四年(即1535年)。擅长画人物和山水,画法严整工细。他有两个学生特别著名,一个唐寅,另一个仇英,唐寅、仇英青出于蓝,风格上极为接近,但当时名气已超过老师。
24、仇英(约1494年-1552年)字实父,号十洲,中国明代画家,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苏州。生年不详,考订约生于弘治甲寅(一四九四年),卒于嘉靖壬子(一五五二年)秋冬之际。吴门四家之一。擅画人物,尤长仕女,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对象,或圆转流美,或劲丽艳爽。偶作花鸟,亦明丽有致。与沈周、文征明、唐寅并称为“明四家”。
25、文彭(1498—1573)字寿承,号三桥,别号渔阳子、三桥居士、国子先生,长洲(今江苏苏州)。文徵明长子。以明经廷试第一,授秀水训导。官国子监博士。工书画,尤精篆刻,能诗,有《博士诗集》。
26、文嘉(1501~1583),字休承,号文水,明湖广衡山人,系籍长州(今江苏苏州)。文徵明仲子。吴门派代表画家。初为乌程训导,后为和州学正。能诗,工书,小楷清劲,亦善行书。精于鉴别古书画,工石刻,为明一代之冠。画得徵明一体,善画山水,笔法清脆,颇近倪瓒,着色山水具幽澹之致,间仿王蒙皴染,亦颇秀润,兼作花卉。明人王世贞评:“其书不能如兄,而画得待诏(文徵明)一体。”詹景凤亦云:“嘉小楷轻清劲爽,宛如瘦鹤,稍大便疏散不结束,径寸行书亦然,皆不逮父。”
27、杨继盛(1516年6月16日-1555年),明代著名谏臣。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杨继盛登进士第,初任南京吏部主事,师从南京吏部尚书韩邦奇。后官兵部员外郎。因上疏弹劾仇鸾开马市之议,被贬为狄道典史。其后被起用为诸城知县,迁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调兵部武选司员外郎。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上疏力劾严嵩“五奸十大罪”,遭诬陷下狱。在狱中备经拷打,终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遇害,年四十。明穆宗即位后,以杨继盛为直谏诸臣之首,追赠太常少卿,谥号“忠愍”,世称“杨忠愍”。后人以其故宅改庙以奉,尊为城隍。有《杨忠愍文集》。
28、高玠生卒不详,时任长洲知县。
29、徐赞生卒不详,浙江永康人,正德十一年以监察御史升任苏州知府,食河南参政俸,寻升江西参政,云南按察使,都察院左检都御史,工部右侍郎。在苏州期间与唐寅有交往。
30、徐朝咨徐赞胞弟。唐寅送徐朝咨归乡作《金华序》。
31、陈淳(1484-1543),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甫,号白阳,又号白阳山人。少年作画以元人为法,深受水墨写意的影响。他的写生画,一花半叶,淡墨欹毫,自有疏斜历乱之致。
32、吴仕明代江苏宜兴人,约公元1526年前后在世,字克学,一字颐山,号拳石,宜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世宗嘉靖五年前后在世。正德九年(公元一五一四年)进士。官终四川布改司参政。仕所为诗文,有颐山私稿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亦为紫砂工艺大家。与吴门文征明、祝允明、唐寅等均有交往。
33、彦九郎史书无考,应为日本出使明朝使臣一员。唐寅曾作《赠日本友人彦九郎作别》诗:“彦九郎还日本,作诗践之,座间走笔,甚不工也。萍踪两度到中华,归国凭将涉历夸。剑佩丁年朝帝扆,星辰午夜拂仙槎。骊歌送别三年客,鲸海遄征万里家。此行倘有重来便,烦折琅玕一朵花。”
34、唐胄(1471~1539),字平侯,号西洲。明代琼山府城东厢攀丹村(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国兴街道攀丹村)人。明弘治十一年(1498)乡试第二名,弘治十五年(1502)会试夺魁,中进士,曾授户部广西司主事。不久,因父丧归家守孝。十七年(1504年)丧服期满,时宦官刘瑾擅权,因称病谢绝返京任职被罢免。正德五年(1510年)刘瑾伏诛后,被朝廷复留用,又目睹朝政腐败而无意当官,以母老乞终养。居家20年,致力搜集地方文史,撰铭刊书,编成著名的《琼台志》20卷、《琼州三祠录》3卷。还创建养优书院,教育后学。
35、王艮(1483~1541),原名王银,明代哲学家,生于成化十九年六月十六日(1483年7月20日)。卒于嘉靖二十年十二月八日(1541年1月2日)。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安丰)人,人称王泰州。起初投入王守仁门下只为求生,后经王守仁点化转而治学,并创立传承阳明心学的泰州学派。初名银,王守仁替他改名为艮,字汝止,号心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