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每个孩子都是满脑子问号的精灵,在他们的世界中充满了疑问,他们总有着问不完的问题,大问题、小问题、简单的问题、深奥的问题、幽默的问题、无聊的问题。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的提问有时让他们很惊讶,有时让他们很惊喜,有时孩子的提问总会冲出自己的思
考范围,不知如何作答。那么,要怎样巧妙回答孩子的问题呢?
正如俄国哲学家别林斯基所说:“对儿童的问题应该简短地、耐心地、严肃地回答他们,不要哄他们、欺骗他们,要用适合他们理解程度的话向他们解释。当他们问到他们不应该知道的问题时,要巧妙地避开他们的问题,而不要挫伤孩子的求知欲。”由此可见,父母只有了解和把握孩子的心理特点,巧妙回答孩子的问题,才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使孩子的思维碰撞出更多纯真的火花,也才能使孩子更愿意听父母的话。
小菲今年3岁了,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女孩。一天,妈妈正在卧室里看书,小菲一个人坐在客厅的地板上看《葫芦娃传奇》。看动画片是小菲最喜欢的一件事,她聚精会神地看着,有时还会自言自语,自己扮演其中的角色,嘴里嘟囔着动画片里的台词,玩得不亦乐乎。突然,她对着正在看书的妈妈说:“妈妈,我是怎么来的?”
妈妈走到小菲身边,与小菲一起坐在地板上,摸了摸小菲的脑袋,说:“妈妈真的好高兴,咱们家小菲长大了。现在让妈妈告诉你,你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的。”
妈妈拉着小菲的小手说:“3年前,妈妈和你爸爸非常相爱,生活得很幸福,我们希望有一个可爱的小宝贝来分享我们的快乐。于是,爸爸送给了妈妈一颗种子,这颗种子在妈妈的肚子里孕育了280天,终于长成了一个可爱的小宝贝。”
小菲的眼睛里充满了好奇,惊奇地问:“妈妈,那个小宝贝是我吗?”
妈妈微笑着注视着小菲,说:“对极了,妈妈肚子里的小宝贝,就是你!”
小菲叹了口气说:“妈妈,爸爸给你的种子不好,怎么那么长时间才长大啊。”“你看!”她指着动画片里老爷爷,“那葫芦娃的种子多好,才几天就长大了!等我长大了,我一定给你一颗最好的种子,放在妈妈肚子里,很快我就有好多弟弟妹妹了……”妈妈笑着对小菲说:“好啊,妈妈等着你长大!”
故事里的妈妈做得很好,她懂得运用巧妙的方法,根据孩子的年龄回答孩子的问题,而不是随意、简短的回答。这样不但保护了孩子的求知欲,而且也拉近了感情距离。
要知道孩子的问题远非父母想象的那么简单,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对各种事物都有浓厚的兴趣,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追求和对新鲜事物的探索,他们向父母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是认为父母无所不知。因此,父母一定要认真巧妙地回答孩子的问题,让孩子理解和接受。如果方法不当,很可能会挫伤孩子提问的积极性,当然也可能使孩子不愿再听父母的话。
爱心指导巧妙回答问题的方法
1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父母可以利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帮助孩子理解。例如,孩子问:“为什么小树不吃饭呢?”父母可以把小树比作孩子,告诉孩子:“小树吃的是充足的水和化肥,还有阳光的照射,这些就是它的饭。只要有了这些,小树就会像你一样茁壮成长。”
2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如果一时间回答不上来,也不要胡编乱造,要坦然对待,真诚作答。有时孩子会提出一些深奥的问题,如“地球为什么会转动?”“为什么小鸡会从蛋壳中出来?”对待科学性比较强的问题,父母不可轻易地给出答案。可以和孩子一起通过查阅书籍、网络,或咨询相关专家,来解决孩子心中的疑惑。相信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孩子也会慢慢掌握更多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方法。
3如果遇到一些不便回答的问题,父母不妨用幽默的方法告诉孩子,巧妙地转移话题,等到适当的时候再告诉孩子。幽默,不仅能体现父母对生活的乐观,而且也体现
了一种人生的智慧。不可用粗暴的口气训斥孩子,或是用随意的一句话把孩子打发了。例如,当孩子问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妈妈随便一说:“你是妈妈从垃圾箱里捡来的……”这样的回答只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他会认为
自己不是父母的孩子,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所以对于这样的问题,父母的回答一定要简单明了,不要模棱两可,让孩子胡思乱想。
4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问一些有关是非的问题,例如,电视中好人、坏人的区别等等。对于这样的问题,父母必须不折不扣地给孩子讲解清楚,帮助孩子分清善恶是非。当然,也要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结合孩子的接受能力,告诉孩子什么事情是对的,什么事情是错的,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经常向孩子请教问题
中国有句古话:“教学相长”,意思就是人要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如果在教中感到自身有不足,遇到了问题,就要去学习,从而在学习中亦有所得,提高教育质量。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妨经常向孩子请教问题。一方面,孩子要将知识传授给父母,一知半解绝对不可行,他就必须得把过去被动所学的知识根据自己的需要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合,这样才能教会父母。这有助于孩子更为深刻地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将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牢固。另一方面,孩子在解答家长问题的过程中,会倍感自豪,在成就感的鼓舞下,会更加愿意。此外,父母的谦虚态度也会赢得孩子的好感,从而拉近了亲子之间的距离,这样,孩子也就会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
一位母亲曾讲述过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
那是一个初春,天气还不是很暖和,母亲为了工作需要,必须每天晚上参加计算机的学习。刚开始,计算机老师讲得很慢,但是由于母亲对以前学的英语知识忘得所剩无几了,所以感到很困难,母亲有些打退堂鼓。
这时,母亲想起了正在读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女儿从一年级就开始学英语了,基础还不错,刚好是现成的老师。但是母亲转念一想:“如果让孩子当我的老师,就得一切听孩子的,那我以后还能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吗?”于是,满脸愁容的母亲把这件事告诉了丈夫,丈夫说:“这样的机会很难得啊,刚好可以让你和女儿多一点沟通,当你以合格的成绩完成学业时,女儿该多有成就感啊,这样你更能在孩子的心中树立起妈妈积极进取的形象。”丈夫的一番话点醒了妻子。结果,不仅母亲学会了计算机,女儿的英语水平也大大提高了。
故事中丈夫的一席话告诉我们:父母也有不如孩子的地方,当你遇到不懂的东西时,就应该虚心向孩子请教,善于学习。向孩子请教,拜孩子为师,实际上是父母教育孩子的一种好方法。一方面,父母听孩子讲自己已经了解的知识,能够让孩子再思考一次,而且在孩子没想到的地方,父母还可以提问的方式指点孩子;另一方面,对于父母并不了解的知识,真正诚心实意地向孩子学习,同时也增进了父母与孩子的沟通。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的最高意境就是培养出值得你崇拜的学生。”
父母向孩子学习,首先体现了父母民主意识,尊重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例如,当你尊重孩子的特殊兴趣和爱好,让他将自己学到的、发现的东西告诉你时,他会非常乐意的,正如小时候他问你“为什么”,你会认真地解答他提出的问题一样。如果你的孩子对天文学感兴趣,让他指出某一行星的位置;如果你的孩子喜欢观赏鸟类,当你们一起旅游时,你可以叫他告诉你某些鸟类的名称。孩子在父母的称赞和肯定中,看到了自己的能力,会感受到一种满足和鼓舞,这种满足和鼓舞便是孩子主动学习的一种动力。
爱心指导父母如何向孩子请教
1家长要学会使用恰当的语言,“虚心”向孩子学习,以免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这时家长最好说“这个问题还是没搞明白,你看能不能想个办法让我弄清楚呢?”“这个问题我没有你学得好,你能帮我讲讲吗?”等启发孩子去思考如何更清晰地表达和更准确地演示。
2父母应该经常向孩子请教问题,遇到问题不要不懂装懂,要以平等的心,与孩子一同学习。在向孩子请教时,父母应抱有虚心好学的态度,真正做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人,把求知当作一种人生需求,这本身对孩子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和影响。
3对于孩子在教授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家长不要当场打断孩子,责备孩子,说一些伤害孩子自尊的话,如“自己都没搞明白还教别人,自己先弄清楚吧!”“你把话说清楚啊,怎么说得乱七八糟的呢?”“你这个小老师,简直是误人子弟。”家长应该在孩子下课后,提出自己的建议,或者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办,和孩子讨论一下如何改进孩子的授课质量。提建议时,一定要记得先肯定,再提出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