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父母讲孩子能听懂的话,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和语言特点,慢慢与孩子进行交流,才能使孩子听懂父母的话。
讲孩子能听懂的话
只有父母讲孩子能听懂的话,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和语言特点,慢慢与孩子进行交流,才能使孩子听懂父母的话。
有时候,父母想放下架子,和孩子说说知心话,结果却发现自己说的话,孩子根本听不懂,这让许多家长很不理解。其实,这并不奇怪,孩子毕竟年龄小,语言能力并不完备,理解能力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孩子的认识水平和认同标准与成人有很大区别……这些都会使孩子听不懂家长的话。
有关心理学专家指出,孩子在具有了关于周围世界的认知后,他的理解能力会受到所学知识的影响,也就是在孩子理解别人说的话之前,孩子并不顾及一句话的句子结构和实际内容,也不是根据成人的思维回答问题,而只是根据他自己对人或事物之间固定关系的理解,做出主观的、预期的回答。
圆圆今年3岁,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父母对她宠爱有加,但是圆圆有些任性,这让爸爸妈妈非常头疼。无论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只要爸爸妈妈不答应,圆圆就会哭闹不停,直到爸爸妈妈向她妥协,她才高高兴兴地去做事。
有一天,爸爸的一位同事到家里做客,吃饭前圆圆吵着要吃雪糕,而妈妈告诉她不可以,因为昨天圆圆有点感冒,如果空着肚子吃雪糕,感冒会更严重。然而,无论妈妈怎么说,圆圆就是执拗地站在冰箱旁边,又哭又闹地缠着妈妈。坐在一旁的爸爸无奈地对朋友说:“圆圆都是被我们惯的,一点儿也不听话,真没办法。”朋友笑笑说:“我比较有小孩子缘儿,我家孩子特别听我的话,让我来哄哄圆圆吧。”朋友走到孩子身边,蹲下身子,看着圆圆,开始苦口婆心地给圆圆讲道理,告诉她生病了不能吃雪糕,吃了感冒会加重,后来虽然圆圆安静下来了,但是还是不听大人的劝,还是站在冰箱前。朋友感觉成效不大,无奈地冲着爸爸笑了笑,后来他把圆圆抱起来,圆圆刚想打开冰箱,朋友又对圆圆说:“幼儿园老师说了,小朋友生病的时候不可以吃雪糕,要不然会把病菌传染到雪糕上的。”圆圆听了这句话,似乎想起了什么,歪着脑袋,看着朋友,问道:“那我什么时候可以吃啊?”朋友笑着说:“等你病好了,就可以吃了。”圆圆似懂非懂地看了爸爸一眼,爸爸赶紧点头示意。
这时圆圆冲着妈妈喊:“妈妈,我不吃雪糕了,我要吃饭。”妈妈说:“好,真是个乖孩子。”于是,这场风波终于停止了。
之所以圆圆后来不再哭闹,是因为朋友用孩子世界里的话语方式和圆圆交流,最后使自己的观点得到了圆圆的理解和认可。小孩子并不了解感冒的原理,也不会理解为什么感冒后就不能吃雪糕,但是他们知道生病了是会传染的,所以当朋友告诉孩子,生病了会把病菌传染给雪糕后,孩子自然也就听懂了大人说的话,这样她就会按照大人所说的去做了。
在日常生活中,也许家长会常常碰见这样的事发生,因为家长常常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孩子,而当孩子出乎意料地回答家长提出的问题时,父母才会恍然大悟。要知道你告诉孩子“一定要多吃点有营养的食物,这样你才会健康”,而孩子根本不懂你说的“有营养的食物”是什么,所以当你与孩子交谈时,你一定要讲他们能听懂的话。当父母在对孩子说话时,必须明白:亲子沟通的关键不是父母说了什么,而是孩子听懂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此外,值得父母注意的是,父母要说孩子能听懂的话,并不等于父母始终像孩子一样说话。实际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理解力的不断提高,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也在提高,父母们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适时地提高对话的语言层次。
爱心指导说孩子的语言
1父母在和孩子进行交流时,要试着运用他们的语言。当孩子开始说话时,声调较慢,而且重复比较多,实词多虚词少,修饰词和代词也较少,大多数为简单句。年龄稍大些的孩子较多使用祈使句、疑问句,而较少用复杂句、陈述句。
2父母对孩子说话时,一定要让孩子看着你,并用比较慢的语速对孩子说话,可以说一些具有比喻、拟人的话语,这样更有助于孩子的理解。例如,当你想让孩子收拾玩具时,你可以这样对孩子说:“把玩具收起来吧,你看你的玩具都找不到家了。”
3当父母想让孩子理解“老师像妈妈”这种思维跳跃比较大的话语时,一定要形象地引导孩子一步步去认识,例如,你可以把妈妈和老师的头像放在一起,让孩子比较它们的头发长短、眼睛大小等有什么不同,然后用语言启发孩子,“妈妈和老师哪些地
方比较像?”还可以询问孩子“妈妈和老师是不是对小朋友一样好?”这样的话语都可以引导孩子进一步理解父母所说的话,同时也能锻炼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4当父母发现孩子的语言能力有所增强时,一定要对孩子讲一些比较复杂的语言让孩子理解,这样可以让孩子的语言逻辑逐渐成熟,但不能操之过急,以免干扰孩子的语言正常发展。
善用爱的语言
中国人历来是以含蓄为美,不善于用语言直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尤其在与孩子对话的时候。例如,当孩子勇敢地克服困难时,许多父母只会对孩子说“继续努力”,而不会说“孩子,你真棒”。其实,父母并不是不爱孩子,只是不善于使用表达爱的语言。但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如果不用语言表达对孩子的支持、鼓励和爱,那么孩子又怎能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呢?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时候都可以用爱的语言与孩子对话。当孩子临上学前,父母可以对孩子叮嘱;当孩子快乐地过“六一”儿童节时,父母可以说一句祝福的话;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可以说一些鼓励的话;当孩子睡觉时,父母可以说一句温馨的语言等等。这些都能充分地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当孩子体会到被这些爱所包围的幸福时,自然也会用爱来回敬父母,听父母的话,做父母的乖孩子。
一天,查理回到家时,和往常一样,拿了一张报纸,端着咖啡,正在浏览着报纸。8岁的儿子突然对查理说:“爸爸,我爱你!”
之后,漫长的几秒钟里,查理愣愣地站在那里,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他想:是该点点头,还是语气和善地“嗯”一声呢?他竟然有些迟钝地不知所措,最后查理看着儿子,问道:“你想说什么?有什么事吗?”
儿子笑了起来,向屋外跑去。查理又把儿子叫回来,问他怎么回事。儿子笑着说:“这是我们老师要求我们回家做的一个实验,你明天去问问老师,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到了第二天,查理真的去了孩子的学校,问了孩子的老师。老师告诉查理,她只是想通过这个实验了解一下父母在对孩子情感表达方面的一些情况,结果发现,大多数父母的反应和查理一样。后来,这位老师还告诉查理,她的父亲一辈子也没有对她说过这句“我爱你”。
忽然,查理发现:这些在生活中打拼的父母,或许用在自己情感上的精力实在太少了,久而久之,也就不会表达自己的感情了。父母们应该知道,孩子不仅需要桌上的食物和衣柜里的衣服,还需要父母对他们说一声“爱”!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好像自己的父亲也从来没有对他说过这句话。
就在那天晚上,当查理走进孩子的房间,准备向孩子说晚安时,查理用一种深深的、富有慈爱的声音对孩子说:“晚安,亲爱的,我也爱你!”
孩子的脸上突然出现惊讶和感动的表情,查理看着孩子,一种说不出的酸涩涌上心头。查理暗自想:“早知道如此,我会天天这样对你说的。”
可见,父母对孩子的爱真的需要说出来。只有父母善于使用爱的语言,让孩子知道他们的爱,才能唤起孩子的爱。
一位教育家说过:“世上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很多父母往往在内心因孩子某方面的优秀而骄傲,但口头上却总是不愿意表达出来。实际上,孩子非常需要父母经常对他们说出“你真棒”、“太好了”、“你一定能行”这样充满爱、鼓励和认同的语言。
因此,在对孩子的教育上,父母应该善于使用爱的语言。从今天开始,如果父母能够直接用语言向孩子表达爱,那么批评就会减少,孩子就会从父母的语言信息中分享到爱的心境。试想,如果父母做到这些,孩子还会不听话、与父母对抗、无理取闹或者不尊重父母吗?
爱心指导善于用爱的语言与孩子对话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