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902800000029

第29章 汉代的知识分子(2)

在与宦官的较量中,窦武与党人们占有压倒性优势:党人居朝廷的文武要职,控制着首都地区的军队和禁卫军;宦官弄权多年,作恶多端,积怨甚深,而党人们得到舆论的支持;皇帝为窦氏所立,对窦武有好感,又来自外藩,与宦官没有联系。但结果却是党人们的惨败,这只能证明他们的无能。

从当年年初,窦武与陈蕃就开始做人事部署,要诛杀曹节、王甫等宦官的舆论已经造得“天下雄俊”都知道了,可是直到五月才找了两名中常侍开刀,又拖到八月才准备逮捕曹节、王甫。在这样的对手面前,即使不出现窦章奏章泄漏的偶然事件,宦官们也会有充分的对抗时机,无怪乎能在一夜之间反败为胜。窦武迟迟不动手的主要原因是他过于重视女儿窦太后的作用,必定要等待太后的同意,偏偏这位女主在曹节、王甫的奉承下,对他们十分信任,一直不批准将他们法办。可以想象,即使窦武的奏章送到了太后手中,她也未必会立即采取行动。窦武既没有将太后与宦官隔离,也没有对太后与小皇帝实行保护,结果让宦官轻易地劫持,成了他们假传圣旨的工具。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上了逮捕曹节等的奏章后,窦武安心地回家休假了,而由党人指挥的禁卫军事先居然毫无准备,临时召集的数千军人不堪一击。

这一系列错误的步骤当然不是窦武一个人的责任,但恰恰暴露了党人们的致命弱点:志大才疏,言行脱节。他们是言论的巨人,却是行动的矮子;他们追求的与其说是政治斗争的胜利,还不如说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就拿党人的另一位领袖、这次行动的具体策划者陈蕃来说。他的嫉恶如仇、直言极谏、临危不惧、不计私利(如多次冒死营救受迫害者,拒不接受封邑)不愧是道德的典范,而政治技巧和斗争策略却乏善可陈。陈蕃少年时的一件事曾传为佳话,正好说明了他从小就存在的片面性。他15岁时独居一室,父亲的朋友来看他时,见屋子里又脏又乱,就问:“客人来了,小朋友为什么不打扫一下?”他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其实,扫除天下与打扫屋子是并行不悖的,能打扫屋子的人未必就不能扫除天下。相反,连屋子都不愿扫或扫不干净的人,又怎能扫除天下?不幸的是,陈蕃这样的人在党人中并非少数。

党人们的嫉恶如仇,如果只是见于言论,即使过分一些也不至于有严重后果,但不少人是实权在握的官员,当然要付诸行动。而这些措施往往失去理智,以毒攻毒,或者违反了当时的法律,不仅无谓地激化了矛盾,而且授人以柄。像李膺不顾赦令已经颁布,杀了张成之子;岑晊为了让太守成瑨立威,拿不法富商张汛开刀。在赦令下达后不仅仍然杀了张汛,还杀了他的“宗族宾客”二百余人;贾彪当县长时,为了制止穷人杀婴,规定对杀婴者与杀人犯一样定罪;窦武的奏章中不仅建议杀曹节、王甫,还计划将其他宦官一网打尽;如此之类,都已超过了理性的限度,将中间势力推向敌方,当然会把自己置于绝境。联系到一些党人的矫揉造作,我们不能不怀疑这些极端做法有哗众取宠的动机。

党人们的名士架子在相互标榜中越摆越大,并且被认为是理所当然,公然用之于官场政坛。范滂出任陈蕃的下属,按照公务礼节晋见,陈蕃没有加以制止,范滂竟表示愤慨,马上扔掉官笏辞职。陈蕃向他道歉,也没有使他回心转意。范滂连与陈蕃都无法共事,并且只是为了君主出游毫无道理又微不足道的原因,又怎么能实现自己的“澄清天下之志”呢?其他党人也往往在官方征召时多次推辞,摆足架子(最后大多还是当了官),或者当了官后动不动就挂冠而去。显然他们考虑更多的是自己的声望,而不是社会的需要和其他人的利益。正因为如此,张俭依靠自己的“名行”,在逃亡中“望门投止”,让素不相识的人为他提供救援,却不顾许多人因他而被杀,“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的严重后果,心安理得地在塞外避过风险,晚年还“不得已”接受曹操的征召,以84岁高龄寿终正寝。

在这场政治迫害中,党人的另一位领袖、与李膺齐名并备受赞誉的郭太(林宗)却能安然无恙,继续闭门教授上千弟子,看来似乎是奇迹,其实倒很说明问题。郭太虽然“名震京师”,但他认为汉朝已到了“天之所废,不可支也”的程度,拒绝出仕。他有自己的见解,但不发表“危言核论”,不对宦官作无谓的刺激。窦武等被杀后,他“哭于野,恸”,表达了自己极度的悲哀,却没有与朝廷作公开的对抗。《后汉书》列传中还记录了不少生动的事例,突出地说明了他待人接物的原则性与灵活性,在奖掖引导士人时,也不排斥有缺点错误的人。可见,清浊善恶并不像多数党人说的那样绝对,对宦官和邪恶势力也不必事事对着干,更没有必要作无谓的挑战。李膺等的供词曾牵涉到不少宦官子弟,并引起宦官的恐慌,说明宦官们也不是不想巴结党人。如果像郭太一样处理得当,至少可以起到分化作用。可惜的是,像郭太这样的人在党人中实在太少了。

党锢案前后的事实,说明早在1800年前就存在着权力与舆论、政治与道德的对立和分离。郭太这样的一介布衣,回乡时到黄河边送行的士大夫有车数千辆,而只有李膺有资格与他坐同一条渡船,其他人只能像对神仙一样仰望。被朝廷罢官、逮捕或杀害的官员和士人会赢得舆论广泛的同情和支持,受迫害越重声望越高。被释放的党人尽管尚在管制之中,还是受到家乡士大夫数千辆车的欢迎。对被朝廷通缉的党人,不惜弃官,不顾被满门抄斩并株连宗族而加以保护的也大有人在。这就是说,政治权力可以剥夺士人的官职、财产、自由以至生命,可以对他们肆意侮辱或施加刑罚,但却无法左右舆论,更不能改变士人们的信仰。士人乃至社会对是非好恶的评判,已经不是简单地屈从于政治权力,而是根据自己或本阶层独立的标准。这显示了古代知识分子人格的尊严、道德的感召力和对自身价值的追求,与那种政治权力完全控制舆论,政治标准就等于道德评判的社会相比,无疑是一种进步。但是这种进步的作用是相当有限的,因为在封建专制体制之下,知识分子永远无法解决两个矛盾:保持独立人格与服从皇权,实现自身价值与参与政治。

自从秦始皇建立君主集权的专制体制,并为汉朝所进一步巩固,又有了董仲舒等人的“天人合一”理论,皇帝和皇权已成为天意的体现,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诽谤皇帝就等于谋反大逆,是够得上杀头、腰斩、族诛的罪行。汉武帝时还增加了一条“腹诽”(在心里说坏话)罪,更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了。因为再能言善辩的知识分子,大概也无法证明自己心里没有说过皇帝的坏话。批评皇帝的唯一根据是“天意”,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判断皇帝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天意,往往在于皇帝是否愿意接受批评。所以党人们也罢,其他士人也罢,无论他们有多高的声望、多广的影响、多大的胆量,批评或评价的对象是不能包括皇帝在内的。所以,对善恶是非、合法非法、忠奸贤愚的评判,一旦由皇帝表态,知识分子就不能也不敢再有议论了,因为不仅法律不允许,就是连发展了的儒家理论中也找不到这样做的根据。面对邪恶势力的各种倒行逆施,正直的士人会义无反顾地斗争,甚至可以将荣辱生死置之度外,因为他们相信这是奸臣所为,皇帝最多是受了蒙骗。但一旦证明这真是皇帝的旨意,或者皇帝亲自做了裁决,即便这是皇帝被欺骗或被劫持下作出的决定,士人们就失去了一切抵抗的余地。或许有人依然保持了自己的思想,但不可能再有言论或行动,还有什么独立人格可言?

在党人中,范滂的死是最光明磊落的。在第一次被捕时,他与同案被押在黄门北寺狱,狱吏让犯人祭皋陶。范滂带头拒绝:“皋陶是贤人,也是古代的直臣。他要是知道我无罪,必定会代我向天申诉。如果我真的有罪,祭他又有何益?”狱吏要进行拷打,他见同案大多体弱有病,就要求从他开始,与同郡袁忠争着挨打。第二次逮捕党人的诏书下达时,督邮吴导来到县里,抱着诏书,在宾馆闭门痛哭。范滂闻讯后,知道一定是为了他,就主动到县监狱投案。县令郭揖大惊,他立即扔下印绶,准备与范滂一起逃跑,说:“天下如此大,先生为什么要到这里来?”范滂说:“我死了祸害才能停止,怎么敢以我的罪连累您,又让老母流离失所呢?”他既没有像张俭那样不顾别人的死活,千方百计地逃亡;也不像有些人那样自杀;而是从容诀别亲人,拒绝别人的营救,主动投案,接受一切刑罚。表面看来,在独立人格与皇权发生冲突时,范滂已经无条件地服从了皇权,心平如镜,视死如归。但他给儿子的遗言,却透露了内心激烈的冲突和深切的悲哀:“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坏事干不得,好事又不能做;自己做了还可以心安理得,总不能让儿子也这样做,这岂止是范滂个人的悲剧?古往今来,又有多少知识分子不得不面对这样永远无法两全的痛苦抉择!

知识分子多少有点知识,这是他们的幸运,也是他们的不幸。有了知识,就想有运用的机会,就不会满足于有饭吃,有衣穿,有妻室儿女,这就是所谓实现自身价值。但汉代的知识分子能学的、能干的事实在少得可怜。除了天文、历法以外,其他的科学技术几乎都是“医卜星相”、“百工”的贱业,法律、经济和管理也大多是吏胥的专利,琴棋书画之类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业余爱好,知识分子能做的只有读书和做官。在皇权垄断一切的社会,要实现自身的价值,除了做官就别无他途。可是做了官就只能服从法律和上司,就绝对避不开现实政治。嫉恶如仇会有党人那样的下场;洁身自好或许能做到,却会因此而一事无成;同流合污又有违初衷,而且不齿于士林;急流勇退倒也干脆,但原来的理想也随之成为泡影。

不过,对绝大多数知识分子来说,更大的不幸是他们连做这两种选择的机会都没有。东汉后期在全国五六千万人口中,县以上官员和贵族的定额是10万。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世袭或变相世袭的,留给士人竞争的职位更少。而光太学生就有3万,全国的知识分子估计有数十万。隋唐以后,读书人还能应科举考试,多少有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东汉时实行的却是荐举制,士人得由地方官逐级推荐,或由官员聘任,或由朝廷征召,都得在学问和品行上有知名度。对大多数出身平民、家境贫寒的士人来说,要靠学问出众而成名难乎其难,品行上达到“孝廉”或名士的水平倒相对容易一些,而投靠名士,推波助澜,扬清激恶,党同伐异,臧否人物,更不失为一条捷径。如会稽阳羡(今江苏宜兴市)人许武已经被举为孝廉,因为两个弟弟许晏、许普没有什么特长,想让他们成名。于是向他们提出三兄弟分家。将家产分为三份后,许武自己取了最肥的田、最大的住宅、最得力的奴婢,而两个弟弟分到的都比他差得多。于是舆论哗然,一致称赞弟弟克己谦让,批评许武贪婪,许晏、许普因此都获得地方上的举荐,成为孝廉。这时,许武将宗族亲戚请来,哭着告诉大家:“我当哥哥的不成器,先窃据了声誉和地位。两位弟弟年长了,却还轮不到荣华富贵,所以我提出分家,自己揽一个恶名。现在我替他们管理的财产已经增值三倍,全部分给弟弟,我一点也不留。”他因此受到全郡的一致赞扬,名声大振,以后官至长乐少府。这样的曲线求名,似乎已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但按照正常的途径,这两位弟弟大概绝对不可能当上孝廉,而那些世家大族的子弟,再卑鄙无耻、愚昧无知,也照样能得到举荐,甚至位至公卿,那最应该受到指责的就不是许武了。“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似鸡。”这类名实之间完全矛盾的现象发生在东汉末年,和党人们风流显赫于一时一样,都不是偶然的。

生在乱世的知识分子有更多建功立业的机会,多少有选择主子的自由,成功了就是王侯将相,失败了也咎由自取,至少过了一下实现自身价值的瘾。秦汉之际的郦食其,虽然最后被扔进了油锅,但他毕竟为汉朝的建立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在历史上留下了他的事迹,因此至死不悔。生在治世的知识分子可以安享圣君贤臣的恩泽,循着科举的阶梯往上爬,碰到“稽古右文”的皇帝,还有机会参加国家大型文化项目,不但无衣食之忧,还能捞个一官半职。可惜中国历史上大多是不治不乱之世,就像党人们所处的时代那样,知识分子就只能挤在成名和做官的独木桥上了。从这一角度,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司马迁会忍受腐刑的奇耻大辱,而不是一死了之,要不他怎能写成《史记》?东汉末年的蔡邕是在董卓威逼下才出仕的,但在董卓被杀后居然会表现出对他的同情,原因就在于董卓对他的尊重和为他编撰汉史提供了条件。所以他临死还要哀求王允,愿意接受黥面(在面上刺字)、刖足(砍去脚)的刑罚,留他一命,以便编完汉史。另一方面,一些人不惜以生命(甚至全家和亲友们的生命)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代价。党锢案中不乏自投罗网的人,还有的人根本没有列入党人名单,竟主动要求补入。他们当然知道这样做的后果,但在精神上却找到了满意的归宿。明朝皇帝以廷杖对付敢提意见的官员,常常有人被当场打死,被视为对士大夫莫大的侮辱。对这样的待遇,天下士人竟会“羡之若登仙”,甚至会有人主动争取。

今天的知识分子或许无法理解,但这是千百年来的事实。而《后汉书·党锢列传》就是其中的第一篇实录。

同类推荐
  • 大唐南皇

    大唐南皇

    李贞睁开了眼睛,发现自己睡回了一千多年前的大唐,附身在了那个和他同名同姓的大唐越王身上。成了千古一帝李世民的儿子?这是好事儿啊,谁不知道李世民时期是中华民族最强盛的时期之一?这个年代,绝对是所有穿越客的最佳选择。再说了,咱可是堂堂大唐亲王,这辈子算是衣食无忧了,不但衣食无忧.......嘎嘎嘎......但是,貌似咱的下场不是太好来着。于是,为了建功立业,同时也是为了保命(这个是重点),李贞这只扑棱蛾子决定扇动他那小翅膀,十分作死的开始改变历史。
  • 三国之鬼神吕布

    三国之鬼神吕布

    当赤胆忠心反被弃之如糟糠,吕布发誓绝不在屈居人下,得到一切想要的东西,击溃所有碍事的敌人。丁原、董卓、曹操、袁绍、刘备、袁术,群雄逐鹿,为的就是登上那铸造在尸骨和鲜血之上的无上王座。
  • 皇宫情殇

    皇宫情殇

    《皇宫情殇》是国内第一部突出皇家情感悲剧的图书、“妒火”燃烧的皇宫、剥夺他人情感的皇家“试婚”、皇帝和女人们的裸泳馆、中国古代最早的红灯区、皇帝的难言之隐和断袖之癖、丑恶的性贿赂和性奏疏、“采阴补阳”的火骗术、让你更深层次地认识封建社会。
  • 森蚺在行动

    森蚺在行动

    一支正在演习的中国连队被意外的送到了1938年的抗日战场,他们利用特殊的身份做为掩护,在抗日战场上打击敌人的指挥系统,他们利用各种地形攻击日军,在他们大有收获的同时他们也牺牲了很多队员,但是他们从未停止对日寇的打击,“只要日本人在中国一天,我们就绝不会放过他们,森蚺敢死队誓死抗日。我们怕死但是我们更怕到我们死的时候侵略者还在侵我国土,杀我国民,所以我们不能死!”绿色信号弹划破了黑色的夜空,当日军看到森蚺的标致颜色时,心里不仅仅是害怕了……,日军指挥官都曾告诉部下,如果看到绿色信号弹就把你们的头缩起来,他们的狙击手最爱你们的脑袋。满身鲜血的梅津美治郎对自已说:“不将森蚺敢死队除掉,我梅津枉为帝国军人!”森蚺在行动,你准备好了吗?
  • 史记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史记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史记》名列二十四史之首,是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通史,为纪传体史书的创始。《史记》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其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余字。内容浩繁,艺术精湛。因其在史学和文学两大领域的卓越成就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为了帮助青年朋友学习历史、增长智慧,《史记鉴赏》选取了包括述事、人物、议论、典故在内的章节予以注释、翻译,鉴赏精辟,深入浅出。文白对照,译文精微,详而不繁,阅读方便。
热门推荐
  • 若梓的日常生活实录

    若梓的日常生活实录

    我叫林若梓,从小我的爸爸妈妈就告诉我,我是一个很普通的孩子。我也始终这样确信着,每天和自己的青梅竹马发小聊天打炮。再看看班里那群聊着什么我昨天又杀了多少多少鬼,我在校区抓了一个剑齿虎的中二少年少女们,我无比庆幸自己的成熟和正常直到那一天,一个黑色的小……小龙猫?找到了我,我才发现他们好像说的都是真的本书又名《周围只有我是正常人》《我的日常系生活出了大问题》《原本的中二少年少女其实是真大佬?!》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疯狂班级

    疯狂班级

    此书籍介绍了某竞赛班童鞋班级中的奇闻异事。anybody(所有人)都有超能力。(温馨提示:本小说纯属虚构。另外偶尔出现凑字数的分界线请大家直接跳过)
  • 红之石的入侵

    红之石的入侵

    联邦与王国争霸之际,却不想另一方势力已经在暗中虎视眈眈,意图毁灭全部。
  • 英雄故事

    英雄故事

    讲述关于英雄的故事,真的是英雄吗?好吧,也许是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总裁止步,追妻请排队

    总裁止步,追妻请排队

    住进他家的那天,他冷眼看她,“你想要什么?”嫁给你,成为你的合法妻子。”她说。他冷笑,“在我这里,只有情人,没有妻子。”和他在一起之后,红毯,代言,影后,她站在了鲜花和掌声中央,却也渐渐迷失了自己。她以为那是爱情,可遍体凌伤才知道,自己不过是一个替代品。这个世界没有人是真的救世主。可她不知道,他步步后退舍身赴死,只是为了不让她死。
  • 梦醒嫁了个书生

    梦醒嫁了个书生

    话说李家村最近出了一件家家户户茶前饭后都在议论的事情。洛家傻女儿嫁给村里出名的李夫子。说起这李夫子,相貌是仪表堂堂、温文儒雅,村里未出阁的姑娘让媒婆上门说亲都被拒绝了。再说这洛家三女儿,五岁不小心从阁楼摔下。头磕在石头上后,便成了傻子,村里的人都叫她傻妞。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屎壳郎想上天。八竿子打不到一块的两个人居然成亲了。村里上门说过亲的人家坐不住了,这脸是丢到地缝了。抄起家伙就要到这李夫子家里要个说法。开门的是傻妞,她一开口,众人惊了.......
  • 长命决之三生错爱

    长命决之三生错爱

    一场和亲,将她带到他的身旁。一眼万年,让他深陷她心。是爱还是不爱,是伤害还是保护,是阴谋还是不得已?坎坷过后的他们能否执手偕老?而他又能否治愈和挽回她千疮百孔的心?她又是否会原谅并再次的深爱。五十禁军二十暗卫,只为护森严深宫中一方别院。百人斩杀血流成河,只为护那一人周全安好。
  • 苍蓝之怒

    苍蓝之怒

    斯卡尔纳的雨季打开了魔力潮汐的序曲,新的纪元即将开启,领主与暴民之间的乱战,王国的崩塌,魔物的侵袭,被时间抹去了痕迹的先民即将回归,这是一个混乱而又崭新的时代,这是英雄的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