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大臣魏征说:“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只要夫妻、父子和兄弟之间以诚相待,诚实守信,就能和睦相处,达到“家和万事兴”的目的。若家人彼此缺乏忠诚、互不信任,家庭便会逐渐崩溃。
一、让孩子赢在诚信的起跑线上
诚实是一个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东西。——(英国)乔叟
父母们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么人生的起跑线是什么呢?明礼诚信、老老实实地做人,才是真正的人生起跑线。
几年前,美国一所学校的多名学生在完成生物作业时抄录了某网站提供的一些材料,任课老师就毫不客气地判这些学生的生物课为零分。这位老师说,第一天上课她就和学生订下协议并由家长签字认可,协议说,所有布置的作业都必须完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欺骗或剽窃将导致课程失败。支持她的老师们说,教育学生成为一名诚实的公民比通过一门课程更加重要。所以,选择一个能当国王的人不难,难的是选一个诚实的人。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诚信的习惯,不喜欢孩子撒谎。但是,许多孩子却是说的一个样,做的另一个样;当面一个样,背后另一个样。面对孩子的这种行为,许多父母是既生气又着急,对孩子来回训斥甚至是惩罚,但是,这种方法有时却促使孩子更擅长于撒谎了。
其实孩子的这种不诚信的行为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由后天的某种需要引起的,比如为了满足吃的需要、玩的需要甚至是为了逃避受批评、受惩罚。从心理学来看,儿童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道德意识决定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又反过来体现着道德意识。但是,由于儿童认识水平跟不上道德行为,常常会造成认识和行为的脱节。许多孩子明知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但由于意志力薄弱、自制力不强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造成他们说话不算数,答应人家的事却又不做。
孩子是否诚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教育。对于孩子经常出现言行不一、不履行诺言的行为,家长应该多从儿童的认识发展上来找原因。不要把孩子的这种行为看成是道德败坏而打骂孩子。如果父母从小就注意对孩子进行诚信的教育,孩子是可以养成诚信的习惯的。
在诚实教育上,很多家长都有自己的方法。例如,培养孩子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说谎话,作业和考试要求真实,不抄袭、不作弊等。
某报在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之前,做了一项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父母们认为,入世后家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教育好子女。只有15%的父母和17%的孩子认为,入世后,诚信和社会责任感比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更重要。这就是说,还有绝大多数的父母和孩子没有意识到诚信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这确实值得我们反省。
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没有责任感,在社会的竞争中,他的心态是扭曲的,很难在竞争中取胜。也许更多的是“一锤子买卖”,他会在“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过程中被淘汰出局。
记得德国有一句谚语:“一两重的真诚,其值等于一吨重的聪明。”中国也有句古话:“人无信不立。”我国古代思想家对“诚信”非常重视,认为“不诚无物”,也就是说任何存在物,都是在“确实如此”的情况下,才可能是他(它)自己,才能让别人(物)相信。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一个人要想让别人信任你,首先你应该是一个真诚而守信用的人,否则是不会持久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几个孩子在玩军事游戏。其中一个男孩当哨兵,他接到了长官的命令,“看守”公园的大门。也许是其他孩子忘了这里还有一个“哨兵”,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园里没有一个孩子了,可这个小哨兵却还依然站在公园门口。一位作家看到了,他让小男孩回家,可他很认真地对作家说,没有接到长官的命令不能离开。作家叫来了一名路过的上尉,让他走到小男孩的面前,对小男孩命令,他可以下岗了。小男孩郑重地接受了上尉对他的命令,放心地离开了他的岗位。
小男孩儿的倔犟和坚持看起来似乎有些幼稚,但在这个孩子身上体现的对于责任的这种坚守和对于诺言的坚守是很多成年人无法做到的。
诚信宣言: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孩子是家庭的价值体现。没有一种教育不是双向作用的。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员首先要做到自我诚信,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诚信氛围,能使每一个家庭成员从中获得收益。
二、诚信的父母才能培养出诚信的孩子
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淮南子》
作为成人,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月前,老板说要给你加薪,为此你兴奋、期待,并以二十倍的热情努力工作着,但是至今,你的工资分文未涨。而作为父母,你也一定做过这样的事:孩子想要买一架遥控飞机,你当时答应了,可是最终这个承诺你都迟迟没有兑现。作为前者,你郁闷,生气,甚至可能丧失工作热情;可是,作为后者,你是否想过孩子在想什么?
不要以为孩子受到的伤害比你要小,也不要以为孩子面对失信时的承受力比你要大,更不要忘记孩子有样学样,将来他所做的事有可能就是你的翻版。因此,虽然承诺是每个人都常做的事,可是对孩子,如果自问不能言必信,行必果,就不要轻易承诺。
“没这么严重吧?孩子哪会记得这些?”很多父母对此不以为然。那么,心理学家的调查会让你很震惊:只要是孩子喜欢的东西,包括电视节目、书本、玩具以及父母的郊游承诺,孩子起码可以牢记半年以上。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在北京、上海等六省市进行了一个针对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现状与期望的调查,结果显示,43.8%的小学生和43.6%的中学生最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最不满父母说话不算数。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安抚孩子一时的情绪,随口许下诺言事后却抛到脑后的家长更是比比皆是。也许你并不是存心,可当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失望时,父母在他们心中就会变成“狼来了”,不仅不再信任父母了,父母对他的教育,恐怕他也无法再接受。
自古问题出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终身老师,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成长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行为举止。
在一个农贸市场,有一位妇女带着一个年约10岁的男孩在旁边的鱼档买鱼。当时,那档主一时疏忽,多找了5块钱给那位妇女,刚巧被男孩发现了,他正要出言提醒,那妇女却连忙把钱塞进口袋,将男孩拉到一边,悄悄说:“别做声,待会儿我把多出的钱买雪糕给你吃。”这位母亲如此教导孩子,岂不是把孩子推上不讲诚信的歪路。
为人父母,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德、智、体全面发展,长大后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但是,有的人并没有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像上述那位母亲那样,其结果会如何?
父母应该是孩子的榜样,希望自己的孩子思想品德好,家长首先就得要求自己在孩子面前做出好样子来,言传和身教应该统一起来。
据媒体报道,山东淄博有一个学生因为父亲的“考试成绩能进前三,就给买一双运动鞋”的承诺没有兑现,就闹到派出所要求更名不再认这个“老爸”了。此类父子之间出现诚信危机的消息最近屡屡见诸媒体。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究竟应该怎样看待父子之间出现诚信危机?面对父子间的诚信危机,父母应该做什么?
应该看到一点:两代人之间存在着不信任的因素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因为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两代人。经验、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代沟”差异使双方产生猜疑,因此引起一些“不信任感”是世之常理。但主要的原因在于父母。首先是做父母的不能对孩子信守承诺。他们往往超越条件的许可对子女进行承诺,而此类承诺很少能够兑现。孩子们莫不希望做父母的“说话算数”,但是我们给孩子们的那些不能兑现的承诺,只是在向孩子传递着“承诺可以不信守”的信息,这个明显的道德漏洞只能让天真的孩子们对家长产生信任危机。
诚为百行之源,不诚无物。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父母诚实可信的人格力量能让孩子濡化之中将信守承诺当做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成为其人格力量的一部分。儒家的曾子对孩子的教育就以“言必信,行必果”而闻名于世。
据《韩非子》记载,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出门,儿子要跟着一起去。她觉得孩子跟着很不方便,想让孩子留在家里,于是对儿子说:“好儿子,你别哭,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给你炖肉吃。”儿子听说有肉吃,就答应留在家里。曾子把这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当曾子的妻子回到家时,看到曾子正在磨刀,就问曾子磨刀做什么。曾子说:“杀猪给儿子炖肉吃。”妻子说:“那只是说说哄孩子高兴的,怎么能当真呢?”
曾子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如果父母说话不算数,孩子长大后就不会讲信用。”于是,曾子与妻子一起把猪杀了,给儿子做了香喷喷的炖肉吃。
父母的这种诚信行为直接感染了儿子。一天晚上,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简向外跑。曾子问他去做什么,儿子回答:“我从朋友那里借竹简时说好要今天还的。虽然现在很晚了,但再晚也要还给他,我不能言而无信呀!”曾子看着儿子跑出门,会心地笑了。
可见曾子对孩子教育是成功的。可令人遗憾的是,现在我们有很多做父母的面对已经出现的信任危机,不是认真反思在自己的行为中出现的道德漏洞,反而认为是“孩子不听话”,甚至会闪出“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念头,在这里诚实可信的人格力量不见了。诚信宣言:
父母诚实守信的言行将会使子女产生信任感。但凡承诺的事一定要兑现,而且严格信守时间、条件和结果。父母的诚信在子女心目中要牢固树立一种“崇尚感”。使父母言而有信的言行成为感悟子女的“砝码”。
三、夫妻互信,家庭和谐之道
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西晋)杨泉
曾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女贼入室偷窃,正要得手,女主人外出归来。女贼来不及逃走,干脆大大方方地坐在客厅沙发上,来了人便反客为主,质问女主人:“你是谁?”在女主人惊愕之时,又荡笑着追问道:“哈,我知道了。你是这家男主人另一个相好吧?”女主人一听,马上气得犯晕,操起东西就追打女贼,赶她滚。女贼得手轻松逃脱后,打电话回来奚落女主人说:“我用这招已多次得手了,怪事呀,世上竟然有这么多傻女人不相信自己的丈夫!”女主人恍然大悟,继而羞愧不已。是啊,丈夫平日也只是在外应酬多点而已,也没干啥出格的事啊,自己咋就在关键时候不相信自己的丈夫了呢?
这就是夫妻之间缺少诚信闹出的笑话。
当今时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工作竞争空前激烈,越来越多的夫妻因忙于应付各种琐事而疏忽了交流,夫妻成了“周末夫妻”,小家成了“家窠家庭”,亲昵成了“煲电话粥”。过去夫唱妇随的空间距离被拉大了,尽管情在爱也在,双方却平添了一丝隐忧:他(她)不在我身边时,都干了些啥呢?
夫妻生活的盲区,迫使双方需要一种诚信。上面只是妻子怀疑丈夫的例子,倘若一个女人在外面闯,男人犯疑心病跟踪、死缠活磨、最终没事整出事来的例子更多。
至于夫妻之间的诚信,那是维系双方感情的底线,是维持家庭和谐幸福至关重要的因素。而家庭又是社会的细胞,如果夫妻之间失去诚信,细胞受到细菌侵蚀,家庭飘摇破碎,那社会肌体还怎么健康稳定?
在南方某城市一个华灯初上的夜晚,一个衣冠楚楚的中年男人,一只胳膊挽着一位妖艳女士,一只手握着手机在打电话,声音颇为响亮:“喂,是老婆啊?哎,亲爱的我跟你说,晚饭你自己吃吧,我现在正陪客户呢,还不定几点回去,晚上别等我了哈!”最后还煞有介事地冲话筒狠狠地“波”了一声,不知道电话那头的女人能不能糊里糊涂地被“波”得心花怒放,实在是滑稽得可以。生活中有许多男人,往往洋洋自得地陶醉于自己游刃有余地穿梭在家中“红旗”和家外“彩旗”之间的顶尖本领,岂不知,诸如此类的谎言,是扼杀夫妻之间诚信最锐利的武器!事情一旦败露,一个温馨的家庭就可能马上陷于地动山摇、妻离子散的困境。其实,夫妻之间的诚信,靠的是自觉,是责任,是那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精神的深入骨髓。夫妻之间的诚信,对于维护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责任重大。
在人世间,最亲近的关系,莫过于夫妻。夫妻两个人都是从不同的家庭走到一个屋檐下,为家务,为孩子,为经济,为亲友,甚至为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在认识和处理上必然会存在差异、分歧和矛盾。互相信任是夫妻间关系最重要的原则。夫妻之间如果没有了信任,互相猜疑,家庭的气氛肯定是阴霾不断。有的在事业上成功的男人,在外应酬很多,时间一长,本来非常信任他的妻子就有些疑惑了,总觉得他是在找理由去和别的女人约会,于是经常悄悄地翻男人的钱包,偷偷地去电信局查男人的手机都打给谁了,有时候还尾随男人看他在外到底去什么地方,对男人的行动刨根问底,搞的自己的丈夫不胜其烦,结果最后在外真的喜欢上了别的女人。最后俩人终于反目,好好的一个家庭毁在猜疑的毒瘤里。
有一则寓言故事,大意是这样的:一对鸟儿夫妻,在一棵树上建了一个小家,在林中过起了幸福的生活,夫妻二人形影不离,夫唱妇随,好一番感人景象。
秋天到了,夫妻二人为寂寥的冬季准备着、忙碌着,他们眼看就要用果仁将窝边的一个小树洞装满了,这样,在整个寒冷的冬天,它们都不用为吃的发愁了。
它们原本都是出双入对觅食的,这一天因雌鸟身患小疾,雄鸟只好只身去远些的地方多采些果仁,不知是路途遥远,还是鸟儿一时迷路,也许想多采些吃食,雄鸟好几天才回到家。它先去树洞将打来的食儿放好,再去看它的爱人,不料,它大吃一惊,它走时还近乎满着的果仁,现在少了至少有三分之一!不是说好了,等冬天最困难的时候,我们夫妻分享的吗?现在我出差觅食就只走了不过几天,你就自己独吞了?这还有什么同甘共苦可言!
气急败坏的雄鸟回到窝中,不容分说,不听辩解,冲着雌鸟的头部就是一顿猛啄,直到雌鸟头部鲜血淋漓还不解气,直至将曾经深爱的雌鸟啄得一命呜呼方肯住嘴,也方解气!
雄鸟自以为报复了雌鸟。虽失去了爱人,但活得理直气壮!直到有一天,一场秋雨来袭。雨后的雄鸟去洞中取食果仁,他惊得目瞪口呆!果仁又是将将要满的一小树洞。原来,在他发现果仁少了时,是由于风干失水体积变小所至,现在果仁被秋雨浸湿涨发,又回到了原来的模样!雄鸟在瑟瑟秋风中,心里后悔到了极点。但已经无可追回……从寓言中我们不难看出:夫妻能过下去的先决条件是信任,这是过下去的首要的平台;夫妻信任关系要经得起考验,不能稍有变更,首先就想到是对方的不忠;如真的有过不去的事了,不妨弄个水落石出、真相大白再做冷静决策也不迟,不要做追悔莫及之事为佳吧。
诚信宣言:
夫妻间贵在情深意笃、相互恩爱信任。这样,丈夫在外,怀揣忠妻之志;妻子在家,守身如玉。夫诚妻信,也就没有什么可操心虑肠的了。
四、家“信”才能万事和
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周敦颐
《周子全书·通书·诚下》持家讲诚信。家和万事兴,家败难为人。古人甚是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家与国、家与业放在同一重要位置,充分体现了家庭的重要性。对家人的诚信,既是我国传统道德的反映,也是当代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对上辈要尊重、孝敬,不能视为“负担”;对亲属要讲原则、识大体、顾大局,不能感情用事;对子女要言传身教,严管重教,不能过分溺爱。一个家庭需要和睦相处,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姐妹之间,妯娌之间,要和乐,要团结,要谅解,互帮互学,有商有量,共同进步,共同提高。这样,才能家业兴旺。
作为社会的细胞,家庭的诚信建设应视家庭成员具体情况,因时因人而异。在和睦的前提下,对于一些容易引起误会又非原则性的问题,要懂得善意地说谎,来他个善意的谎言。这样可以避免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会,维护家庭的和谐与稳定。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夫妻闹矛盾,其实并非是因为什么原则性的问题而起,往往都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而起。如果对家庭成员的性格、学识、处世态度等因素而有所考虑,有针对性地艺术地处理好这些问题,不但不影响事情的功效,而且还会增进家庭的和谐。试想,一对新婚夫妻,丈夫此时偏要硬着头皮吃着因妻子手艺不佳烹饪的难咽菜肴,边吃边赞,假装吃得津津有味,妻子即使知道你说的是谎言,也会乐意接受的。
再如对丈夫买来的颜色和款式不适合自己心理的衣服,假如妻子说了实话,两个人都不开心,丈夫还会感到很尴尬,一句谎言,就避免了不快的感觉,使夫妻之间充满了浪漫的温馨。
中国传统道德认为,夫妻间要恪守诚信,是家庭关系的基石。“夫妻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周易、序钋)。诚信道德对夫妻关系和睦与稳定的作用,是有积极意义的。古人云:“贫贱之交不可弃,糟糠之妻不下堂”。诚信对夫妻双方有同等的要求,夫妇之间要互帮互助、同甘共苦、同舟共济、相敬如宾、相濡以沫、和和睦睦、白头偕老。在历史上,夫妻间恪守诚信,互敬互爱的动人故事不胜枚举。众所周知的诸葛亮“少有逸群之才,莫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亮有妻黄氏”“发黄而黑、才能独优,亮不嫌丑陋”(《三国志》)。他将别人的讥笑置之度外,与妻以诚相待,相敬如宾,二者堪称夫妇诚信的楷模。
夫妻间若不讲诚信,家庭就不会和睦。魏晋傅玄说:“夫不信以遇妇,妇不信以承夫”,则“夫妇相疑于室矣”。陆九渊说:“夫妇不立于忠则乖”。魏征说:“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这就是说,夫妇间不讲诚信,就会互相猜疑,同床异梦,貌合神离,直至家庭破裂。
家庭中的父子关系,兄弟关系等离开诚信也不会和睦。“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父不信以教子,子不信以事父”,则“父子相疑于家”,“兄弟而不忠信则伤”。
今观国人,更加关注婚姻质量,追求美满感情生活,若感情确实破裂,难以为继,只好中止婚姻。理性地说,这样对当事者双方都有益。然而,也不排除某些人“富贵思淫逸”、纵欲享乐主义膨胀,个人主义泛滥、金钱至上肆虐,于是“包二奶”,“包二爷”,卖淫嫖娼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他们背叛了花前月下的“海誓山盟”,丢弃了诚信道德以及应尽的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此外,子女不赡养老人,兄弟反目等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也与丢掉诚信道德有关。因此,重温传统家庭诚信美德,对于家庭和睦稳定,不无借鉴价值。
诚信宣言:
家庭诚信于夫妻而言,可以融洽关系增进感情,于子女而言,可以启蒙思想规矩言行,于父母同胞而言,可以维系和谐友好的家庭氛围。
五、邻里相处,明礼诚信
推人以诚,则不言而信矣。王通《文中子·周公》
邻里关系,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人际关系。俗话说:“行要好伴,住要好邻。”“隔邻居,不隔心。”邻里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接触十分频繁,处理好邻里关系,做到互敬、互信、互助、互让,和睦相处,不仅有利于各自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使大家过得愉快,有利于各家的生活幸福,而且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如今居住在城市的居民大都会感觉到,邻居之间住的近了,心却远了,下班回家后,防盗门一关,“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邻居是何人”。像“我帮你家搬煤气罐,你给我家送几个新蒸的馒头”这样其乐融融的邻里和谐场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在楼道里见了面如同路人,看到小偷撬门还以为邻居忘了带钥匙呢。更有甚者,为了一棵树、一堵墙、一袋垃圾等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发误会,使邻里关系变得紧张。可以想象,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还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充分享受生活的快乐吗?
邻里之间要互相信任,不要猜疑。无端猜疑往往会引起邻里之间发生矛盾,也给自己带来烦恼和苦闷。因此,要切忌无端猜疑。比如家里少了东西,听到些什么,先要搞清楚,不要随意怀疑和轻易责怪邻居。
有一年春节,李小姐家来了不少外地亲友,家里住不下,想住娘家,可走动不太方便,住酒店呢又少了一家人相处的热闹。邻居知道后,就主动发出“邀请函”:“就住我们家吧,正好我们过年要回老家。”就这样,在过年前,邻居就把钥匙交到了李小姐手中。
这份热情和信任,李小姐自然是倍加珍惜。春节期间不仅买来鲜花把邻居家里装点得春意盎然,而且处处保持整洁,在邻居回家之前,还把房屋仔细打扫了一番。
其实,邻里关系需要用心经营。像李小姐的邻居那样,主动去沟通和相互信任,这样邻里关系就不会冷漠了。
邻里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础,邻里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邻里和谐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创建和谐、有序、健康、融洽的邻里关系,不仅能使我们心情愉快,为我们的生活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营造氛围,构筑基础,可是我们身边的邻里关系却有些不尽如人意。
信任是建立良好社会关系的前提,也是社会得以健康运转的基石。其实,建立信任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困难,有时只是邻里之间的一个真诚的眼神、关怀的手势、会心的微笑,和谐也会在一声声问候和一次次关心中茁壮成长。和谐的邻里关系是建立在信任的平台之上的,只有相互之间充分信任,真诚交流才能实现,而且随着这种交流的不断增加,信任的程度也会逐步提高。
诚信宣言:
“千金难买好厝边,有难还需邻里帮”,邻里间以邻为亲,见面问个好,有事叫一声,互帮互助,一团和睦,真是其乐融融,其居也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