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行一些名词,比如“哈日”、“哈韩”等等,乍一听好像挺别扭,实际上,就是对韩国、日本的偶像明星进行追捧、模仿、跟风。跟风在中国,是一种特别普遍的现象,这不像欧美,欧美国家的人,各个都愿意特立独行、与众不同,而中国人,则忙于跟风,唯恐自己跟不上这一波的风潮。
跟风到底是好是坏?庄子早就告诉过我们,而且说得十分有趣。庄子讲了一个故事,就是关于跟风的:
燕国寿陵地方的人,走路的样子八字朝外,摇摆蹒跚,十分难看。当地有个土生土长的小伙子,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态相当优美,就跋山涉水前去学习。小伙子风尘仆仆来到赵国首都邯郸。果然,只见繁华大街上,人人走路的姿势都十分优雅,一抬手一举足,都显示着高贵的风度。小伙子自惭形秽,连忙跟着行人模仿起来。学了几天,越走越别扭。小伙子想,一定是因为自己的恶习太深了,不彻底抛弃自己的老步法,肯定学不好新姿势。于是,这位小伙子从头学起,每迈出一步都要仔细推敲下一步的动作,一摆手、一扭腰都要认真计算尺寸。他虽然废寝忘食地学,还是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反倒把自己原来的走路样子也忘了个精光。当他要回燕国的时候,手足无措,只好在地上爬着回去。
这个故事,就是著名的成语“邯郸学步”。这就是庄子对跟风者的嘲笑。然而,中国人的跟风思维却一直沿袭至今,而且好像还没有停下去的意思。
跟风思维,是一种经验主义,或者说,是一种缺乏创新的状态下,人们对新事物的模仿与追捧。跟风思维的本质,不是变好,而是变得不坏,是消极的、缺乏创意的。当有风可跟的时候,千人一面,都朝着风潮的方向学习,而一旦没有明确的可跟之风,人们就会马上懈怠下来,无所适从。
跟风的弊端很多,已经不必我来一一列举,有人已经对它口诛笔伐了:
在扬州,有个比杭州西湖小而细的湖,精明的扬州人给它起名瘦西湖。一个瘦字,把它的优点、缺点和特点尽囊其中,一下子提升了它的知名度。幸亏全国其他湖泊没有像扬州人那样仿西湖起名,否则,可能出现胖西湖、小西湖等带有西湖字眼的名字,那祖国大地可就一片西湖了。这就叫跟风。在西湖的名字上,我们没有出现跟风现象。
跟风现象很普遍,不论是物质领域,精神领域,还是文化领域甚至是政治领域,跟风就像家常便饭一样。农民种庄稼,跟风;拍电视电影,跟风;妇女穿衣服,跟风;官场上说什么话、搞什么活动,也跟风。
人为什么要跟风?因为“风”乍起,“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的人,从这“风”源看到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希望所在。因此,一定要跟上。跟上,就能捞到好处。前几年,太原市一夜间炸鸡店遍布,接着又是什么麻花店。结果始作俑者赚了大把钞票,而那些不分析市场,不冷静思考,就蜂拥而上的人却赔得痛心疾首。在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致富户的农村,由于缺乏信息,这种跟风现象尤为普及。谁家种什么,收成好,其他人家就群起效尤。种小麦,就全种小麦;种棉花,就全种棉花;栽果树,就全栽果树。个别不跟风的,反而被讥讽为死脑筋,跟不上形势。
跟风,是传统思维与现代市场经济的畸形结合。中国封建社会特别长,封建的伦理纲常,皇权神圣,使中国人不仅养成了一种良好的服从意识、服从习惯,而且把这种服从与愚忠紧密结合,形成了盲从。普通的老百姓尚好说。而在精神领域、文化领域,一些有头有脑、有胆有识的知识分子,本应该特立独行的,为中华民族的腾飞献计献策,为老百姓起导向作用,但跟风的劲头不亚于普通人。美国人斯宾塞·约翰逊的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在我国发行不久,就衍生了一堆“土奶酪”。什么我能动谁的奶酪我要动谁的奶酪等十多本书,甚至有霸气十足的谁敢动我的奶酪,还有虽不直呼奶酪但也与奶酪有关的书,让我们置身于一个“奶酪世界”之中。这种跟风已经不是跟风,而是老百姓说的跟屁虫。这比起普通百姓物质领域的跟风,可恶、可憎!像红楼梦第三十回写到宝玉看见一个无名女孩也在葬花时,所发的感慨那样:“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了。不但不为新奇,而且更是可厌。”一窝蜂地仿效别人,只恐落下个邯郸学步的结果:“未曾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这无异于扼杀刚刚兴起的中国市场经济的文化事业。
跟风与模仿不同。模仿是在暂时没有创新的情况下,仍然要积极奋进的一种表现,它虽然是效仿别人,但不盲目。它是对自身的条件进行研判后,选择、确定模仿对象的,它一般能够为模仿者带来利益。跟风是盲目,是失去自主思维的盲动,因此,跟风很少能为跟风者带来什么利益。
(王景平:盲目跟风要不得,发表于(山西经济日报))
上面的文章,已经从很多方面对跟风提出了根本性的批评,不过,跟风现象还是随处可见。对跟风,如果只是作心理方面和行动方面的分析,还远远不够,要做的,就是找出跟风的根源——跟风者,缺乏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理念。
今年九月,有一篇尖锐的IT评论,就是抨击IT界跟风现象的,此文虽然过激,但对跟风的批判态度,却是十分可贵的:
继神州签约本届超女冠军李宇春之后,又有消息说TCL已经签下了张靓颖,好记星签下了何洁,据说身价均超过了7位数。
而联想也不甘人后,在本届超女精英被别的IT企业疯抢殆尽后,联想将脑筋动到了上届超女的身上,签约了虽只在上届比赛获得第三名,却最出风头的张含韵。一时之间,今日往昔的超女们成了IT企业眼里的“香饽饽”,大家疯狂“抢购”,其痴迷的程度令“玉米”、“凉粉”们瞠目其后、自叹弗如。
不过,超女们的魅力真可以让这些企业的付出得到满意的回报吗?超女们的魅力真可以历久不衰,维持这些品牌吗?
不可否认,超级女生的成功成就了“蒙牛”与它的“酸酸乳”,“蒙牛”用三千万元的市场推广费用就获得了花上亿广告费都营造不出的广告效应。但笔者以为这只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外之得,投资超女的最佳时机已经飘逝,其他跟风企业的“邯郸学步”只能在超女潮流退去之后归于寂静,几百万的费用也只能是白白打了“水漂”。
君不闻湖南卫视已经打算在明年停止超女的比赛,而“蒙牛”的总裁也曾说过如果他当初知道“蒙牛”赞助“超级女生”的事情,他是断断不会同意的。
湖南卫视之所以打算停办超女并不是不想接着赚那大把、大把的“银子”,而是他们明白,超女比赛已经在今年达到了极致,就算再办下去,也不会再有什么更好的效果,往届超女的昙花一现会让人们趋于理智,超级女生这个节目也会随之沉沦。与其如此,不如自己打住,既维持了自己节目的光辉形象,博得了激流勇退的贤明,又可以将有限的精力再放到别的什么好点子上,同时避免了虎头蛇尾的尴尬。
而“蒙牛”总裁的话则更是一语道出了他的观点,可能在“蒙牛”总裁看来,超级女生压根就是一个愚弄自己、愚弄大众的噱头,这种节目即算成功也不会长久,更何况大多数的这种节目并不会有什么好的下场。超级女生也只是托天保佑,取得了如此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已。
依笔者来看,超级女生会象以前的模特大赛、选美大赛之类的节目一样,在观众厌烦了一成不变的赛制、味同嚼蜡的赛程、蜂拥而至良莠不齐的大量跟风等类似节目之后,沉于流俗。而超女大赛制造的超级女生们,除了个别的幸运儿之外,其他的也会被逐渐淡忘。
笔者认为,之所以最近众多的IT企业纷纷签约超女,除了有一种借超女“东风”扬企业品牌的心态外,最重要的是这些IT企业已经习惯了一种“唱对台戏”的竞争心态。在这些企业看来,竞争对手有的,我就一定要有,竞争对手没有的,我也要有。所以,在一个企业签约超女后,这种病态的心理就会让别的企业把类似的策划放上老总的案头。而这种病态的心理也会最终导致此次签约超女风潮的“完败”。
除非这些签约超女的IT企业有从IT转型娱乐的想法,那样,凭他们雄厚的资金实力,要捧红个把有潜力的娱乐新人还是绰绰有余的。不过,如果这些IT企业真有这种想法,大可以自己挖掘嘛,为什么还要花个几百万捧天娱的臭脚、闻天娱的臭屁呢?
希望IT企业这种病态的竞争心理不要再升级了,因为,没有几个中国的IT企业拥有随随便便就拿几千万甚至几亿打“水漂”的实力。
中国的IT企业,你们好自为之吧!
(木土:(IT企业将“完败”超级女生,出自天极网)
话说得有点过分,但是对缺乏自身发展意识与创新意识者的批判,绝对是每一个反对跟风,热爱创新思维的人所能接受的。
跟风不是模仿,跟风不是时尚,跟风也不是红火。跟风,只是用来掩饰自己底气不足、缺乏创新的遮羞布,要根除跟风,就要先从跟风思维上入手,让没有创新因素的、缺乏个人思路的跟风思维被创新思维所取代。思维之外,努力拓展自己的思维广度与深度,寻找创新的契机,是跟风思维无法立足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