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43400000001

第1章

凡欲开发经题。先作三门分别。后乃随文解释。言三门者。第一举宗摄教旨归。第二知教旨归第三正释戒经题目。言举宗摄教者。圣教虽众略有三种。一修多罗藏。二毗尼藏。三阿毗达磨藏。言修陀罗者。所谓诸经。言毗尼者。谓诸戒律。言阿毗昙者。即是诸论。今此戒本三藏之中。乃是第二毗尼藏摄。言知教旨归者。此戒所言为以义通论兼诠定惠。故四分律云。何名增戒学。所谓增戒增心增惠。是名增戒学。良以止作俱戒故尔。今以宗求唯戒学分别。就此戒学两料简第一受戒法门。第随戒行相。言受戒者。创发要期。断恶修善。建志成就。纳法在心目之为受。言随戒者。受兴于前持心后起义顺受体说之为随。就受随二门各开为两。谓受门二者。为障戒法有为不能孤起。藉因托缘然后方发。故明能发之缘。既有其缘必有所得故。次第二所发戒体。言受缘者。寔以位阶圣凡报殊男女托缘不同。四分律辨五种受戒。一曰善来。二称上法。三名三归。四曰八教。五曰羯磨。斯之五名备如常释。第二言受体者。撮要而论不出二种。一曰作戒。二无作戒。言作戒者。方便身口造趣营为。称之为作。二无作者。一发续现四心三性始末。恒有不藉缘。辩字曰无作。斯之二种俱有悬防。同称为戒。若也作戒以色为体。言无作戒非色非心第二次辩随戒二门者。第一专精不犯。第二犯已能悔。言专精者。上行之流。一往顺教恶离善行。称曰专精。但持有二。一明止持。二明作持。言止持者。念智舍等谨护身囗造诸恶。称之为止。止而无违顺受之洁故曰止持。言作持者。奉顺圣教。作法作事对事作法。称之为作。作而顺受故号作持。第二犯已能悔者。不谨之人放纵身口违禁兴过。不修善行污本所受。名之为犯。惭愧追谢还令复本。亦名为持。虽非一往善成然亦毁而还复。第二白法故名犯。已能忏悔持。然犯有二。一者作犯。现违圣教广造诸过。称为作犯。二者止犯。不准教奉修止而有违。故名止犯。对斯二犯悔而还复。并称为持。上来已辨教之宗旨。其唯受随若无其受则行无所起。以有受故众行得生。若无随行便有戒羸等失。以有随故令受光洁。故地持云。此二种戒摄受无量诸余净戒。是故须受随二法就受门中广释缘体。先明受缘。后辩受体。言受缘者。八门解义。第一释名。第二解义总别。第三能秉教人师徒位别。第四教所被者。圣凡不等。第五藉缘多少。第六辨此诸缘发戒时节。第七受持顿渐。第八校量胜劣第一释名者。诸部立名多少不定。或立四受言无上法。或立六受取律中八比丘内。自称比丘。是自誓受戒不然之义。今约四分定立五受。言五受者。谓善来.上法.三归.八敬.羯磨等是。言善来者。此人宿殖妙因道根深。后闻佛说法契。谓初果深厌生死悕求出家。佛言。善来比丘即发戒品故曰善来。亦可此等诸人深厌生死悕求出家。佛命善来即发具足故曰善来。言上法者。性定之理超出相。有物莫能加故称上法。无欲迦叶修道进德。惑尽解满会增上法而发具戒。故曰上法。亦可尽无生智起出学表会而得戒故曰上法。故母经中建立善根上受具足。言三归者。此等诸人未感如来玄悟见道。但说托小圣诸阿罗汉等。以为良缘之深厌三有悕求出家。母云。诸罗汉等教令剃头染衣。凭仗三宝归依心成即发具足。故曰三归。之名三语。言八敬者。佛抑女人不听在道。波阇闻之生厌离。遂自剃头倚立只桓。阿难见已为其三请。如来遥宣敬法。阿难传授。爱道闻之。尊斯八法作奉行之意即发具足。故曰八敬。言羯磨者。斯等人辈要假强缘。扶彼弱因方能发戒缘。彼僧众羯磨言下而发戒品隐其能秉就所秉彰名。故曰羯磨受戒。此五受法得名有四。善来体境。善谓行者求戒心。来是圣教。故惑可赞叹受名有心受戒。佛言善来故尔。上法从境又可当体受。受名建立。善根上受具足故。谓尽无生智归敬二受。约境就心。羯磨从教。亦可功德。谓名辩事故第二总别。四受是别。羯磨是总。以从远缘彰名。或四或六。而羯磨统收故说为总问。羯磨受戒既有四缘。何故独彰羯磨。余不彰名者何。一释云。从余缘彰名乃有多种。今且隐别就通以彰名羯磨。何足为妨第三秉人多论判言。见谛自得。余六从他。彼对七受释故。今类彼论以判此五远而言之。尽从佛受。以佛出世有是法故。若以义推。上法得戒名为自受。余之四种是从他得。云何上法名为自受。论云。以根本而言。由佛说法得证无漏发于具足。名从佛受。以义而推。自以尽智明明现前而得具戒。又名自得不从他受。故心论云。若法者佛五比丘受师等。若尔何故论云从他教得。答。此据远因而说。善来八敬是佛所秉名从佛受。三归羯磨弟子所是从弟子言敬下得第四所被分别。四分律辨善来受戒局在圣位。故律中云。见法得法得果证已去得无漏解。厌心出家。至顺之极。方应善来发具足戒。内凡已还想心所闻。非至顺之极。故阙不度。又上法受者。要第四果以其或尽解满故尔。三归八敬内凡已上。是以多论此二受法不羸不舍。故知内凡已去。言羯磨受者。始兴为凡。一兴已后三人通被。如涅槃经净行梵志得初果。已羯磨为受。四分律中莲花色尼亦同此例第五藉缘多少。善来受戒具。四缘得一证初果。文言。见法得法已前有出家善心。文言。欲于如来法中修梵行故三假对佛形。文云。前白佛言。四假佛教。谓圣命善来上法受戒具三缘发。一假佛教授。如见论说。二有祈戒心。是以余文罗汉沙弥无出家意故。但得其果明须有心。三得无漏空解。谓尽智现前即得具戒。三语受戒亦具三缘。一假弟子形对法罗汉。二假弟子教。谓受三归言辞无缺。三归依心成领前归依故能得戒。八敬受戒具四缘发。一假佛八敬之教。二假弟子形。三弟子教。谓口宣八敬四奉行之意故。爱道自陈。我等顶受。羯磨受戒具足四缘。如律所说。一僧数满足缘。二教法成就缘。三结界成就缘。四身无遮难缘。若具此四是大比丘得成戒本。犯戒之人四中若阙非大比丘。顺此四方成比丘问。善来等受以心为缘。羯磨一受何故不尔答。羯磨非不有心。以假外缘作法。从强以辨故没因名。又可羯磨四心俱得。恐滥不辨心缘。又准母论。四以心为缘。羯磨一受虽文不列。要亦须心故。律文眠睡狂等不得戒故第六得戒时节。善来受者。唱善来竟即发具足。故律云。乃至得尽。若原上法受戒尽智现前时得。以小乘分齐罗汉梵行已立。自然戒净故更不从他受戒问。此上法得者得作无作不答。以非作法但得无作问。既非作戒。何因得发无作戒者答。以非学为故无其作。以道力故得无作戒。三归受戒第三语竟即发具戒。八敬受戒说第八讫即得戒品。羯磨一受羯磨竟便发具戒。诸论大同第七受舍渐顿。先明受渐顿。羯磨一受亦渐亦顿。余之四受顿而非渐。渐顿如何。羯磨渐顿先受五戒次受十戒。后受具戒。是名为渐。若不受五十。直受具戒得三种戒。说之为顿问。若一时受得三种戒者。何须渐受答。染习佛法必须次第。先受五戒以自调伏。信乐渐增。次受十戒善心转深。次受具戒。如是次第得佛法味。好乐坚固可退败不失次第不破威仪。如游大海渐渐深入。一时受者既失次第又彼威仪。故须渐受问。一时顿受得三戒者。其无作体为一为三答。但发具戒一无作体更无余二无作之体若尔便是一戒如何言三答。比丘受得防杀无作。与沙弥俗人同戒者。其实体一。是以多论家据其体。望三人始终位别言得三戒。理实无三问。所以知但一无三答。即此论文解次第受中。俗人下品五戒。次中品心受沙弥戒前五戒。仍本下品。五戒外发方为中品。上品心受具本前二品。仍犹下中五十外发始为上品。据斯二验次第渐受。三时心别同戒无作不发三。岂况一人时受者而得有三。故知渐次望位别作三。非体有三亦可。心论云。一切因一切支得三戒者。三时渐受。受既时别。重发无作有三体故。若论顿受。受既一时。方可名为望位为三非体有三次解舍之渐顿。若望四受受舍俱顿。羯磨舍受并含渐顿。为但羯磨一受。受制局渐舍兼渐顿问。羯磨顿受既得三戒。舍时云何答。义含渐顿。若也要心三戒俱舍则顿失三。是名顿舍。若言我作沙弥但舍具戒。言作优婆塞者又舍十戒。又言我三归人方舍五戒名为渐顿问。受之与舍俱顿并渐。或以渐受顿舍。此三可尔。若本顿受但得具戒。一无作体云何渐舍。若得渐舍便成三体。如何言一答。比丘一时受防杀。无作通沙弥俗人共有防非。是故舍时要心舍。具不舍十戒。若与沙弥戒同随心则在。故律文言。我作沙弥以十对五义亦同尔。故言。我作优婆塞。是以论说据体通三人共用义。故望位说三。非体有三。如此释时顿受渐舍义亦无防。故多六譬如树叶。夏青黄冬时则白。岂体有殊。随时异故树叶色异。而始终一叶。戒亦如是。常是一戒随位异。是以羯磨一受。受舍俱顿并渐。善来等四唯顿非渐。以无作法舍故第八优劣如多论说。若就灾患有无。四受是胜。羯磨为劣。若取任持佛法利益宽长。羯磨一胜。余四受劣。言四胜一劣者。羯磨受者内实凡夫。福得浅薄感得此戒。多诸灾患容有厌上忻下。奉持心劣。令戒有羸。余四受法内凡已去。理解心中受得斯戒。持心坚固。肥而不羸。二者羯磨凡夫容有不乐道法舍本所受。余四受法乐道情殷理无退舍。三者羯磨容有转为二形。余四受法复无此变。四者羯磨受人或起邪见断舍善根。余四理解不断善根。羯磨一受或有上四故称为劣。余四受法无前过非。是以名胜。此对始兴。若圣人受亦是其胜。言一胜四劣者。羯磨一受乃具六义。一是时长。谓通现未。二安遍三方。除郁单曰报兼男女。四位该凡圣。五所被无数。六多坐作法。以斯诸义佛法始终。以白四羯磨为宗本。能继续三宝作无边利益。有任持之功莫大羯磨。故说为胜。余四受中善来一受终尽双林。自外三受中间即止。又局阎浮不该余二。凡圣位差报局男女。对前六义互各阙少。绍继功征故称四劣。发戒缘竟第二次辨受体。于中四门料简。第一释名出体二戒先后。第二受随同异。第三辨发戒缘。第四所发多少第一言释名者。戒相虽众义要二种。一曰作戒。二无作戒。先释别名作与无作。次解通名所目之戒。言作者谓方便身口起动造作。称之为作。故心论云。作者身动方便。言无作者身动灭已与余识俱彼法随生。名为无作。如善受戒。秽污无记心现在前善戒随生。恶戒亦尔。次释通名戒者。此作无作俱有悬防。咸称为戒。依善生经通有五名。一名为制。制断一切诸不善故名之为戒。又名迮隘。虽有诸恶性不容受故名戒。又名清凉。遮热烦恼令不入故。又名为上。能上天堂至无上道。又名学。调伏心智故名戒。此之五咸是义用释名。是故从用立名。称之为戒。然于五中迮隘清凉是义名。余三用名问。何故得知有作无作答。诸论广明二种戒体。一如心论。第三羯磨刹那作及无作根本业道。又云。身口作前二有对。身口无作俱不可见无对。二多论云。初念戒有身口教及无教。第二念唯有无教无有有教。十住毗婆娑云。律义善根有其二种。一者有作。二者无作。作者是色无作非色非心。以斯文故明知戒有二种问。何须作无作者答。若无其作无作无所从生。若无无作不可一形防非。故须两戒此位言耳。如上法得戒。以道力故得无作戒次辨戒体。若依多论。作无作戒并是色法为体。此义可谓六种分别。一有为无为分别。二戒俱是有为法聚非三无为故。第二有为中三聚分别。作无作戒并色法为体。心及四相不相应法。是其戒因故。论云作及无作假色。是分别色阴。******聚中三色分别。一可见有对色。谓五根四坐。三不可见无对色。谓法入中无作。若言作戒前二色收。无作戒者******摄故。伽心二论云。身作可见有对。口作不可见有对。身口无作俱不可见无对。论其身作前二色中唯色入摄。口作戒者是声入收。非余八色其二无作并法入摄。此作无作俱是色阴。第四就色声中报方便分别。色虽通报及方便。然身作是方便非报。故心论云。作者身动身方便。口作唯方便。以声非报法故。身口二无作非报非方便。第五三性分别。身口色声是善非余两。故心论云。以清净心动身口名善作等。即向初色有二十种。前十二唯无记。后八高下长短方圆正不正。通三性局取善边。身作戒体。三声之中谓除第二因。不受四大声如风零等。唯无记故。就初因受四大声。第三因俱声。此二通三性中亦取善声边为口作体。泛论身口无作通于二性。今论戒故是善性摄。第六始终分别。此善作中通于终始不取始。谓始从请师终至羯磨。未竟要心。未熟善而非戒。第三羯磨一刹那。须要其心满思愿成就善。而是戒故局取终。然依得宗无作之戒。定用非色非心为体。作戒者取文不定。或有取文色心为体。故论文言。业者非直音声。要以心力助成。故知身业亦名以心力助成。明知二业色入为体。又引论文以心为体。是故论言。离心无思无身口业。故知二业用心为体。又假色为身口业体。故论云。身口业依止。四大意业依心。若身口业非四大为体。性者意业依心亦不应。以心为体然意业依心故。即说意业用心为体。故知身业以四大动为业。业无别体。即用四大作体。口业者四大相系于中出声。声成音曲有所表彰。以为字句为口作业。业无别体。用声作体。是以论云。是法名声性。法入所摄。故以远从四大即声成。故用声为体。身业近依四大故。即用所依止为体。次明二戒先后。依心论说。似一时得故文言。第三一念作无作根本业道。又多云。初念戒者教无教后次第生。第二念戒但有无教无有有教。故知一时然无作。三时有非戒者。一者因时无作。但是作俱是非全戒体。二身是果时无作。无作有二。一是作俱。二是形俱。形俱一种方是戒体。三谓果后唯局形俱。此是戒体。以其果时有形俱故明一时得。若依此宗。以先后发。故实云。问。齐何名为无作。答。第二念须名为无作。以作戒为初念故。名无作为第二念。唯羯磨竟所有无作是兹戒体。前二时中位是能俱所摄。又善生经方便心异作时心异众缘和合得名为作。以作因缘发生无作。作已过去唯有无作。其心虽在恶无记中。本所作业不名漏失授。斯次辨明先后发。第二受随同异昔解受随义一。譬如一楯能择众敌为破斯义。故立此受随二法并作无作。先解无作有其七种。一道共无作。二定共无作。三形俱。四要期。如日夜及处中要期等。五随业无作。如随戒无作及处中随作业发者。是六事无作如塔寺桥船等。事在时念念发无作等。七随用无作。即前事在有人用时复发无作者。是就此七中形俱定受要期通二。余五定随次辨同异。受随无作同义有三。谓名体义。异便有六。第一受中无作义均一品。随中无作乃有优劣。言受中无作一品者。若本上品心受所发无作心增上故。戒亦上品。或容犯罪。或终至罗汉更无增减。以其酬本一品心故。中下心受义亦同然。三品各定故。言义均一品。随中无作多品不定故优劣。对五篇辨此优劣者。若就根条初胜乃至五劣。若自分胜进五胜乃初劣。即应五篇次第之义。又可一一篇一一戒心有增微。事别不等即有九品之持。故随无作有斯阶降。第二总别受中无作发心。总断一切恶意。于生非数顿得律仪。故称为总。随行无作次第渐成不可顿起。故名为别。第三悬对受中无作悬有防非。未即有行。随中无作对事防非。行成皎洁问。悬未有非对即随行受有何用答。若无其受随不成。随以共成一治故。第四长短。受是形俱。说以为长。随行无作从修行发非形俱。故目之为短。第五有无者受中无作通三体唯善。随无作者体非二性亦不通两。此据克性分别。受随俱善。余二并狭。今约有无通不通。受是形具。通在余二性中。故说为宽。随是作俱。等局善性中。所以言狭。此就一心自作为言。若先后心及以教人。余二性中随亦通有如教相所诠。犯不犯中亦同此狭。故犯行中无不犯行。若通就先后心及教人。犯行中亦有不犯行。此即受随俱宽。作解者然须约以为三。若局善性俱狭。受随同善性故。若随人等俱宽。以分通三性故。若以自作随行对受分别。方有宽狭。此准多论有四五不同。若实依论不别宽狭长短。然后受中无作定是长宽。随无作者具于二种。以道无作宽长尔。第六受是根本随是根条次解二作同异。同义有五。谓名体义。宽狭长短等不同有四。一一品多品。二总别。三亦悬对。四根条。比说可知。既有此殊。岂同昔解受随义第三辨发戒缘者。若依萨婆多。别解脱戒唯约见在。以过未非众生故。若准得宗。发戒之时不在过未心。得戒以非众生故。现在相续心中发戒。以是众生然受戒时。要须三世境上所有之恶皆作断意方能发戒。还防三世境上非。所以然者。过去之境能生恶心故。论云。如人供养过去所尊是亦得福。律仪亦尔。未来之境亦生恶心故。须普缘总作断意方能发戒。又若过未不发戒者。三世诸佛戒不齐等。以其诸佛戒品齐等故。三世以发戒也问。戒防未非。毗尼殄已起。何故得言缘三世境发。还防三世非也答。境虽过去非非过去等。以斯义故犹防未起非。是以须尔第四发戒多少。诸戒虽众不过二种。谓作无作。作已还去唯有无作。一形相续。此无作戒乃有多品。以所防之恶既有无量。戒宁是一。故多论云。于一切众生数非众生数而发律仪。言于众生数者。上至非相下至阿鼻。可杀可诳不可诳等。一一众生乃至如来。就根本而言不过有身口七恶。三因缘故。一贪故起七。二嗔故起七三痴故起七。三七二十一恶。对防此恶受戒之时。谓从无贪等三善根心各得身口七枝。合二十一种戒善。乃至三千大千一一众生皆亦如是。若十戒五戒得十二种戒。故心多二论于一切众生一切时戒不断。或二十一种故。经云。众生无边戒亦戒边。若非众生数。乃至草木生种大地非法衣食等及一一罪处本受戒时第一章

同类推荐
  • 谷风之什

    谷风之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坐禅三昧法门经

    坐禅三昧法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求治管见

    求治管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洞玄灵宝自然斋仪

    洞玄灵宝自然斋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南亭

    南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孤独的人才懂月

    孤独的人才懂月

    随手留记来自灵感,来自内心。来自经历过的事情,书写半残废的人生
  • 语文教学的趣味歇后语设计(上)

    语文教学的趣味歇后语设计(上)

    语文教学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在此情况下,怎样从语文教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语文教师探索的问题。根据广大青年学生好奇、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充分利用语文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搞活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诸天变异系统

    诸天变异系统

    穿越诸天,点人人变异,摸鬼鬼抽筋。韩笑说:小伙计你不要怕,让我摸你一下可好?
  • 明明是我先喜欢你的

    明明是我先喜欢你的

    某一天,莫诗与卿尘谈到了谁先爱上对方这个话题莫诗“是我先喜欢你的,我小学没毕业就喜欢上你了”卿尘把莫诗轻轻地揽在怀里“诗诗,这次你肯定比不过我,我幼儿园没毕业就开始喜欢你了”
  • 张徬晚

    张徬晚

    。故事从田野开始和大多数的人生一样走过乡野走过镇上走过县城有过亲情渴望爱情得到又失去的友情碰过骗子遭遇过背叛
  • 明歌曼舞

    明歌曼舞

    有着影视传媒巨头——风林集团二公子的身份,林峰却甘愿只做个狗仔。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神秘女孩明明。“我能和你住在一起吗?”两人认识的第二天,明明问。又一个偶然机会,他遇到了当红女星白小曼。鲜有人知,白小曼光鲜亮丽的背后,有着多少还堪回首的过去……
  • 无敌绝色之假面校花

    无敌绝色之假面校花

    两手各提着一只装满水的大水桶,脚上缠着负重五十公斤的沙袋。苏暖暖,一个练武奇才,从乡村小妹变成帮派帮主的逆袭过程。一切发展顺利美满,只是。。。。“历奭修,我想你不会忘记,我已经有男朋友了。”苏暖暖心里暗骂脸上洋溢着笑容。历奭修露出一个嗜血的笑容:“离开他,否则我会杀了他。”“再说那个小子知道你真实的一面吗?你们根本不适合。暖暖,只有我,可以保护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琉璃阙

    琉璃阙

    皇朝玉氏江山,开朝三百年,设四境封王守护天家,传百年世族繁华人间。至第十九代世孙--玉恒为东宫太子时,却已然是皇族子嗣凋零,朝堂权臣霸政,四境窥视皇权,江山风雨飘摇。处此危境,皇朝太子与东越,西琅,南召,北溟四王族,或联盟,或设局,演尽各样权术之争。且看天下谁属。
  • 圣迦柅忿怒金刚童子菩萨成就仪轨经之二

    圣迦柅忿怒金刚童子菩萨成就仪轨经之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