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在和别人说话时,会感到令人生气,或者感到空虚。当自己的心情或说话的内容无法取得对方的理解时,一定会有那样的感觉,但除此之外,如果听的一方心不在焉,或者装出一副认真在听的样子,这种情况更让人生气。对于人类来说,最严重的欺负别人的方法就是无视他的存在了。
当一个母亲拼命地和丈夫说关于子女入学考试的问题时,如果丈夫似听非听,那她一定会非常生气;或者丈夫只说了像“这次的入学考试太难了”之类的评论性的话,妻子就会觉得“你到底在说谁的入学考试啊”。因为同样对于子女的入学考试,父亲和母亲的关心程度有所不同。如果听的一方关心程度太弱,那么说的一方说下去的欲望也会降低。
如果你无法和说话的对方产生同感,就会变得像评论家一样。评论家只发表合乎道理的评论,即使当着对方的面也只说正确的理论,但有时候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有时候做某件事时由于错过了时机导致失败,于是会被别人斥责为什么不早点采取行动。而反过来,如果急于求成导致失败,别人又会说你为什么不考虑充分。他们总是觉得自己是对的,自己感觉不到痛苦,却要把痛苦强加在别人身上。因此,只会说正确理论,你就变成了评论家或者旁观者。
就因为这个原因,那些只会说正确理论的人总会让人产生不信赖感。为什么呢?就因为他们总是不停地说着道理,而自己什么也不会做。一旦轮到自己做了,就像刚才说的那样,即使按理论去做还是会失败,而失败了也会被别人指责的,什么都不做,是避免失败的最好方法。
不管对方说什么,其中一定有他的道理。能够很好地聆听别人、理解别人的人,不仅仅关注对的事,还能理解别人的弱点和不对的一面。也就是说他们和评论家、专说道理的人不同,他们能够承认和理解对方的弱点以及错误的一面。正如人类总会有弱点一样,要触及人类内心的深处,就必然会触及人类的阴暗面。
因此,一个善于倾听的人,首先就不能有像评论家一样的态度。而且听的一方必须面对这样的情况,就是有时候你必须要听。任何一个组织或者一种体制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如果总是把不好的事推到其他人身上,这个组织很快就会破裂。
关心和参与对方的谈话还意味着要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情节:
王亮下班回到家,他的太太李梅就开始告诉他隔壁的太太是怎么样的不像话,怎么样的放肆。
“今天她又把自己家的垃圾扫到我们家这里来了,还偷偷地翻我们家倒了什么垃圾,还和附近的人说我的坏话……”
这时,隔壁的太太来了。她对李梅说:“明天一起去百货商店看看减价商品吧?”
此时王亮想,刚才李梅说了她这么多坏话,所以当然不会和她一起去的。可没想到李梅竟然一脸高兴地答应说:“好的,我们一起去。”
然后等隔壁的太太一走,李梅马上又开始不停地抱怨。
王亮开始纳闷:“明明那么讨厌她,为什么还这么高兴地和她一起去百货商店呢?”
李梅马上反驳道:“虽然我讨厌她,可如果我拒绝了她,又不知道会被她说些什么了。别忘了这是交际应酬。”
王亮一时冲动,便说:“既然如此,就不要那样说别人的坏话。”
这时李梅开始伤心、委屈地哭诉:“不正是因为你是我丈夫我才说的吗?如果谁也不能听我说,憋在心里多难受啊!”
王亮的困惑在于忘记了一点,即他没有站在李梅的角度去理解。其实王亮自己也有过这样的情况,一个令人讨厌的上司打电话来约你下星期天一起打球,难道王亮会不高兴地答应吗?
来看另一个情节:
妻子:“为什么每天都出去喝酒,而且总是喝到不省人事。”
丈夫:“这是工作,我也没有办法啊。”
妻子:反正你什么都说是工作。打高尔夫球也是工作,打麻将也是工作,喝酒又是工作。你的工作真不错啊。
丈夫:“跟你说什么你都不懂,男人有男人的交际应酬。好了,好了,快睡吧!”就因为不了解对方的心情,所以最后往往导致夫妻关系恶化。
如果你和太太互相交换一下立场,就能体会对方的心情。如果客观地来看这段对话。可以说两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作为一个妻子当然希望丈夫能够体谅自己,所以丈夫很有必要去理解妻子,而反过来,丈夫在外面喝酒、打麻将、打高尔夫球有时也确实是工作必需的,妻子如能体谅到丈夫的难处,那么她们的态度也自然会发生改变。
要做到以友善的心情理解对方的心情。为了不失去你的家人、朋友等对自己非常重要的人,就首先要做到经常把理解对方放在心上。
§§第七章 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把话说得滴水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