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契诃夫和女作家阿维诺娃之间曾经发生过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这是他们终生友谊中的一段小插曲。
阿维诺娃是一位幸福的妻子,并是有3个孩子的母亲,而她却倾心于尚未结婚、年轻的契诃夫。一天,她通过《俄罗斯思想》杂志主编转交给契诃夫一个精致的包裹。契诃夫惊讶地打开,一个漂亮的小盒子出现在眼前,盒子里装着一个小巧玲珑的金表坠子,它的样式是一本书的模型,封面上工整地写着《安东·契诃夫小说集》。他翻来覆去地看,又发现背面也有一行小字:第267页第6行和第7行。他机敏地按此暗示,翻到那一页,原来是契诃夫的小说《邻居》一文中的一句话:“要是你什么时候需要我的生命,来,拿去就是了。”
这是一句再明显不过的爱情表白了。契诃夫想到了阿维诺娃柔美的容貌,丰富的感情和杰出的才华……然而,他却把这份贵重的礼品珍藏了起来,开始冷静的思考:她爱他,她的感情闸门已经向他开放;他了解她的矛盾和痛苦。这时,如果他俩都各自向对方迈进一步,那么,她的家庭就必然走向分裂。作家是塑造人们灵魂的人,他应该具有更高尚的情操,他捧给人们的应该是美丽的心灵和典范的形象……然而他是喜欢阿维诺娃的,他需要她的友谊。于是,他给阿维诺娃回复了一封热情洋溢、却又充满理智的信。在信中,他坦率地指出她的作品中的缺点,并真诚地希望她的作品源源不断地问世。从此,他对她的访问减少了。
男女之间的感情,自古以来就常是剪不断、理还乱。一对恋人要好的时候常常眼中只有对方,连对方的错误也爱进去,可是分手的时候却恨不得对方马上从地球上消失。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我们可以跟他(或她)好聚好散呢?
感情的事因人而异,爱得深、爱得浅,只有自己最明白,旁人实无权置喙,而且每人处理感情的方式也不同,有的喜欢快刀斩乱麻,有的喜欢藕断丝连。但要分手的时候,最好能采取一些技巧,使之能够分得理智平顺一点,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后遗症。
一个男学生一直要请一位女生看电影。她对他没意思,不想去,于是回答他:“你这么忙,怎么会有空呢?”可是,那个男学生却认为自己“还有机会”,而不认为是“被拒绝”。在这种情况之下,男的还是不断花时间去约这个女学生,几经尝试,终于了解自己没希望之后,他说不定还会反过来责怪这个女学生让他浪费了这么多时间呢!
另一个女学生的处理方法就比较好。她跟男朋友分手了,男朋友把过去几年来同她合照的照片,按时间顺序挑出几十张,然后一天一封信、一张照片,试图挽回女孩的心。女孩很感动,打电话告诉男孩:“你这样做我很感动,不过我必须向你坦白,这样是没有用的……我真的很抱歉。”女孩在电话中也哭了,但她却成功地让男孩得到了明确的讯息。
你可以爱对方而不接受对方,但必须去分享他的感受,去了解他的感情和一片苦心。谈判上有一句话说:“记住,要不断去同意对方,直到对方同意我们为止。”这句话的关键就在把“行为”和“感受”分开,同意他的感受,但不同意他的行为。因为要去同意他的感受,所以男女朋友分手的时候,最好别分得太快。
有的男女喜欢在分手后把话说绝了,不见面、不打电话、不写信。就希望分手的一方而言,能这样洒脱自然干净利落,可是就被“甩”的一方而言,从“有”到“无”,会一下子跌落到失望的谷底。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可以考虑用渐进式的分手法。
电话还是可以打,但次数可以减少,话题可以逐渐变得只限于日常生活而不再浓情蜜意。比如有的情侣习惯每天晚上9点通电话,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今天一方忽然叫另一方以后不必打了,他一下子怎么适应得过来?所以只能从次数和话题上改变。写信也是一样,不必把对方的信一股脑儿都退回去,只要把次数减少就可以。见面也未尝不可,但最好找白天一个人多、而且比较明亮、宽敞的地方见面。
男女朋友在分手时因为经常都缺少理性,甚至有人会歇斯底里地捶胸顿足,自杀或杀人,所以分手谈判不可能会一次了结。它一定是渐进式的“淡出”。当然,在这时候一定要把握住分寸,别一不小心把对方的期待给升高了。所以见面的场地以及肢体语言,都必须特别留意。如果分手的一方有位大姐,而这个大姐对方也认识,她也可以出面,打电话安慰一下对方。大姐以第3者姿态出面,可以发挥安抚、开导的角色,并且接受对方的倾吐,让他发泄一下。
§§第十章 仪容与服饰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