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前面从事网络行业的李想、戴志康等人不同,1975年出生的彭小峰,从白手起家干起,于1997年3月建立了苏州柳新集团,直至2006年2月一直担任集团首席执行官,使柳新集团成为了亚洲领先的从事个人劳保用品的企业。2005年7月,他注册成立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2007年6月1日,赛维LDK成功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上市,成为中国企业历史上在美国单一发行最大的一次IPO。
彭小峰是胡润百富榜上白手起家的最年轻的亿万富豪。2007年,32岁的他以400亿身家排名百富榜第六,是中国能源行业的首富。事实上,30岁之前他已身家过亿,不过,30岁这一年,他舍弃了从事已久的传统制造业,改行从事在外人看来是高科技的太阳能发电行业。舍命一搏,而立之年的彭小峰梦想让自己的企业有朝一日能与微软、英特尔齐名。
1.首次创业的学习路
少年的彭小峰似乎没有彰显出特别的特质,尽管他对数字敏感,以数学满分考取中专,但他的中学数学老师王丽峰这样回忆他,“他很内向,沉默寡言,如果不是他今天的成就,我几乎记不得他”。
1993年,彭小峰18岁,中专毕业,被学校分配到家乡江西吉安,在吉安市外贸进出口公司做了一名业务员,从事劳保手套出口。凭着不错的英语,第二年,他就获得了去欧美市场考察的机会。
“我谈生意都不带计算器,但我报的价一定是最准的”,如何与外国人沟通,如何做产品报价,他慢慢累积经验。他不像其他业务员那样口若悬河,而是每次做足功课,通过合理算账说服对方。
1997年,彭小峰决定扔掉铁饭碗,依靠之前在江西吉安外贸进出口公司3年的工作积累,从老客户手中获得的订单,带着2万元来到苏州做进出口代理。短短数月后,他从贸易转向实业,创立了苏州柳新集团,在苏州自己生产手套,并一路从针织手套、化工手套、各种材料手套,扩展到各种服装、眼镜、口罩……
在原始积累的岁月里,彭小峰买不到火车票,就买站台票,拿张报纸铺在过道上。出去谈生意时,也是住几个人一间的房间,有时为了省钱,就打地铺。
“当时,市场上有一种伸缩性极强的化纤‘魔术手套’就是我们最早生产出来的。”彭小峰说,那时,他雇用有经验的技工做产品研发,开始是做各种材质的手套,后来做安全眼镜、防雾眼镜,再到防静电安全鞋、反光背心等等。
2004年,创业7年后,苏州柳新实业公司已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劳保用品生产企业,彭小峰旗下企业出口额超过10亿元,员工达万人。“我从18岁开始做贸易,到今天,我用了13年时间。”彭小峰当时说。
“创业,一定要从门槛进入低、资金需求小的行业介入,因为这样比较容易,”彭小峰这样介绍自己的经验,“李嘉诚开始是做塑料花,王永庆开始卖大米,成功之后再介入难度大的行业。”
彭小峰认为,创业过程中重要的是积累经验,在这一过程中,反光背心由畅销到挤压的教训让彭小峰一辈子都忘不了。
2002年,彭小峰出差去欧洲,他了解到欧洲正在酝酿修改交通安全法——将反光背心列为汽车随车标准配备,以保障驾驶人夜间下车巡视车辆等情况时的安全。
获知这一消息后,彭小峰让工厂立即做好了生产准备。“当时立即想到这个市场非常大。”善于抓住市场机会的彭小峰说。
2004年,欧洲的意大利、西班牙率先实施这一要求,国内其他企业尚未有所反应,彭小峰的货已经开始销售,迅速占领30%的市场份额。当年,彭小峰的公司年出口额达到了10亿元。然而,好景不长,随后,彭小峰工厂里的反光背心开始积压,售价越来越便宜,逐渐从40美元/件~50美元/件降低到后来的10美元/件,并花费了3年多时间才将库存全部售出。仅仅这一个产品,就积压了大量资金,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开始没想到这产品只有在汽车突发情况下才需要,而且每个汽车一辈子可能只要配一件”。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没完没了,”回忆当初创业的挫折经历,彭小峰说:“无论如何,经验的积累是慢慢沉淀的,无论成败都是学习。”
2.开创新行业
又是一次欧洲出差机会,彭小峰了解到,欧洲当时正在对太阳能发电立法,关于新能源的讨论越来越多。一次,一位客户跟他聊起家里马上要安装太阳能光伏装置,德国正在推行太阳能新条例,彭小峰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新兴行业。
这一年,彭小峰还不到30岁,在他眼里,劳保产品再做下去空间有限,而太阳能市场则前景无限。这与反光背心的教训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当时刚做反光背心时,彭小峰就一直关心欧洲的立法,了解到欧洲正对太阳能发电方面进行立法,当时他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发展到无限大的机会,这也正是自己要找的可以做一辈子的项目。
2004年前后,彭小峰把苏州工厂交给父母打理,一个人开始为期两年的对太阳能行业的市场调研。
“静下心来了解这个行业的方方面面,”彭小峰说,“也了解了应该找谁来帮助自己一起完成这个事业。”
2005年7月,带着3亿元的原始资本,彭小峰进军太阳能,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当地政府从江西信托公司借款3亿,以助其投身光伏产业,并且,提供他全年每度0.4元低价电。
当时,谁也没料到,3年时间,彭小峰的个人财富不仅升至近百倍,赛维也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多晶硅片厂。
外界认为,彭小峰赛维的成功在于执行力和卓越的整合能力。
创立赛维时,他没有带旧部,而是满世界挖专业人才。从赛维的管理团队中可以看出,原任阿特斯太阳能商业执行总裁,曾在太阳能电池设备制造商GT-SOLAR公司和保定天威英利担任高管的佟兴雪,成为赛维的总裁;时任国泰君安证券管理董事的邵永刚,被任命为赛维的高级副总裁,负责投资银行业务;有15年以上贸易公司管理经验的朱良保为常务副总裁;在美工作20余年,曾任美国多家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的赖坤生,则成为赛维首席财务官。“没一个好请的,都很牛的,特别难请”,说到组建目前这支国际化的团队,彭小峰颇有感触。
这些人都被彭小峰请到江西新余这个小城,“到赛维,就是想做些有挑战的事情。”佟兴雪说,之所以过来看重的是彭小峰的实在,和光伏产业无限发展的前景。
光伏行业以规模取胜,动辄达百亿投资,投入越高,壁垒越高。反之,则将被淘汰。目前,国内涉足最多的光伏环节在于太阳能电池部分,彭小峰选择的是上端硅片环节,当时在国内,这尚是空白。
给出这个主意的,正是彭小峰的团队,这些在光伏、投资银行、上市公司、贸易等各领域老到的职业经理人们,帮助彭小峰从硅片生产瓶颈、投资规模计算、产业布局、政策角度进行梳理。
法国NPEA亚洲投资基金创始人及首席合伙人王刚这样评价彭小峰:彭小峰可以看五年。他之前做了很多功课,对太阳能行业非常熟悉。其次,他很有眼光,当年做产业终端的太阳能电池有很多,但是他选择进军上游产业链。
迄今,关于彭小峰2005年创办江西赛维的故事,无论是其本身舍弃劳动密集型产业改道高科技,还是将行业高手悉数笼络到江西新余,往往被冠以奇迹、神话之类的标签。
可以说,当时新余市政府为彭小峰提供了很大的扶持——从低电价到借给他2个亿,其实这也是双方互相选择的过程。
2005年春节刚过,在江西吉安老家过完年的彭小峰赶回苏州参加商业谈判,但在新余境内因雪天路滑,开的宝马车与一辆大卡车刮蹭。有一面之缘的新余市经济开发区区委书记吴建华帮其找车,彭小峰赶回苏州谈判。新余政府官员的亲商、高效给彭小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几个月后,彭小峰扩大劳保产品规模,做出了到新余投资的决策,成立了目前与赛维LDK一墙之隔的柳新工业园,而他正筹划的太阳能产业准备放到苏州。
不过,新余市领导知道这个打算后,时任新余市市长的汪德和与彭小峰进行了半小时会谈,汪德和期望彭小峰能把太阳能产业放在新余。
彭小峰说自己选择苏州,人才、融资、配套都有优势;但新余没有,如果自己要来政府就得满足自己三个条件——资金、人才和电力供应。
彭小峰是这样考虑的:譬如资金,自己的劳保厂在苏州,融资容易;而且苏州对太阳能产业有认识,而在新余毫无资产的彭小峰一谈到太阳能,很多银行都以为是生产热水器的。
新余市政府答应了这三个条件。不过,2亿元,对当时新余市的财政来说不是小数目。2004年全年,新余市财政总收入不过18亿元左右。
“这笔钱我们在上市前都还了,不仅还钱了,还还了利息,利息比银行贷款还高。”彭小峰这样解释这笔借款的后续故事。
最终,这个冒险的故事成了互利双赢的美谈。迄今,新余成为江西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当时,赛维的发展正好契合光伏业起飞的步伐,2006年4月,赛维投产,当年,赛维多晶硅片销售额达9.5亿元。2007年6月4日,赛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开创了中国企业在美国单一发行最大的一次IPO,融资总额高达4.69亿美元。江西赛维创造了一连串奇迹。
“私募完成的时间比计划晚了一天,上市完成的时间比计划早了一天”,这是对江西赛维有科学规划的彭小峰津津乐道的事情。
赛维的发展离不开彭小峰的个人魅力。尽管从事这种砸钱的行业,彭小峰有着所有白手起家创业者的特质,简朴、节约,总裁办公室里铺着复合地板,白天不让开走廊的灯,出差常用泡面果腹,他把省下的钱,用于引进设备、技术和人才。
他也是一个果断、大胆的人。当年连公司厂房都没盖完时,彭小峰断然决定和全球多晶硅炉设备的龙头企业——GT Solar签订3300万美元的设备订单。GT Solar的设备制造需要周期,这意味着,两年内,赛维的其他竞争对手在生产多晶硅的关键设备上,无法与之竞争。GT Solar在该领域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达九成。
不仅如此,彭小峰招募的国际化团队为企业的发展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时,全国各地的风投似乎都知道了精明的彭小峰的太阳能发电发展计划,大批风险投资汇集江西。邵永刚成为引入私募的主要负责人。
“每天每分钟都要使出12分的精力,”邵永刚说道,“白天、晚上都在跟私募博弈。”从最初接触的60家私募,在5到7个月时间里,谈到只保留下3家。
邵永刚觉得自己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分三次引入巨额资金后,彭小峰在江西赛维的股权仍然保持在70%以上,而行业因引入私募导致控股权丧失的情况并不鲜见。
2006年7月,NBP亚洲投资等基金对赛维进行首轮1500万美元的投资;9月,又作为主要投资人,联合十几家私募基金进行了第二轮投资,金额4800万美元;12月,NBP再次作为主要投资商,联合鼎晖注资2250万美元。
江西赛维甚至跟私募签署了对赌协议:“我们承诺,若2006年利润低于3000万美元,我们就赔偿股份。”
2006年,赛维净利润超过3000万美元,随后,获得资金支持的赛维飞速发展,国内外主要的下游厂商成为赛维客户。
回顾自己的创业,彭小峰说到,在江西赛维,还没做过让自己懊恼的决定。而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同资金来源一样,所有的人才、技术、市场都是在一个国际化的平台上规划运作。彭小峰评价自己的公司:“只不过制造基地在中国,其他都是国际化的,资金总部在美国、战略投资在上海,主要市场在国外,人才也是国际化的。而我的时间,是三分之一在国外,三分之一在江西,剩余的在全国各地跑。”
2008年,彭小峰个人财富从三年前的3亿元,飙升至270亿元,列胡润百富榜第四位,成为中国能源业首富,赛维也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多晶硅片厂。赛维公司的快速成长,也被业内称作“LDK速度”。
3.顺势而为,逆市上扬
2008年下半年,金融风暴来袭,9月19日,在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的4天后,赛维在美国增发了480万股美国存托股份(ADS),20分钟完成增发,原定募资1.5亿美元,在投资者追捧下,增加到2亿。
随即,欧元大幅下跌,许多以欧元结算出口的光伏企业损失惨重。由于有出口贸易经验,赛维早就做了货币调节部署。公司的合同主要以人民币和美元定价,即使在欧洲市场的交易,也多以美元计算。公司的资金外汇比率大约30%为人民币订单,60%为美元,欧元定价只有10%,而这些欧元也可以在设备采购时用出去。
2009年,在大环境不景气的时候,彭小峰致力于上游硅料和下游电池组件、光伏工程的拓展,选择以增发、引进战略投资者、拓展产业链,作为能量储备。9月5日,赛维LDK万吨级高纯硅项目成功投产,标志着中国企业突破了世界万吨级高纯硅技术壁垒,打破了长久以来的行业封锁和产业瓶颈。
12月14日,赛维与比利时的Enfinity公司签订了50兆瓦电池组件的供货协议。
16日,赛维与GRP合作,预计在2010年,在欧洲开发建设总计100兆瓦光伏电站,LDK将负责光伏电站的工程技术、采购、施工以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17日,赛维和VMS投资集团公司,就投资LDK硅料厂业务签订了指导性条约。投资人同意以5000万美元到8000万美元认购一家将会由LDK硅料业务所组成的开曼公司优先可转换的股票,有关公司估计市值约为13亿美元到16.5亿美元。
18日,赛维以每股7美元增发1652万股美国存托股(ADS),增发收益最高为1.3亿美元。如果承销商就此次发行决定行使超配售选择权,那么将额外招股247.8万股美国存托股。除了支付到期的短期债务,剩余的资金将用于公司多晶硅工厂建设,以及电池组件业务的扩展。
这一系列的动作,为彭小峰布局产业链,加大能量储备,提供了保障。如此看来,虽然赛维LDK经历了市场波动和金融危机,但公司的市场份额并没有减少,反而获得增加,并且成功完成商业模式的转型,有效拓展了下游组件和光伏工程市场。
“金融危机是暂时的,能源危机是永久的,”彭小峰喜欢这样说,“未来的机遇一定要远远多于我们曾经面对的困难,随着平价上网目标的接近,低碳经济发展的机遇,都预示着光伏行业发展的春天清晰可见。”
彭小峰认为这是个非常年轻的行业,也是最有希望的行业。年轻是一种优势,也是一个在未来需要不断完善的特征,优秀的企业需要在应对这些挑战中不断获得成长。
金点箴言
1.我天资不是最好,但是比较勤奋,人家工作8小时,我工作12小时。
2.创业需要很多硬性条件,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专注和勤奋,专注一个产业,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无论选择什么项目,都要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3.我出生于农村,知道赚取一分一厘的辛苦,体会过创造财富的艰辛,所以在花每一分钱的时候,也是非常节俭的。我在意的不是金钱的金额,而是实际提供的使用价值,财富是我达到理想的工具。
4.做劳保用品做了七八年后,整个产业也比较成熟了,基本上没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我当时不到30岁,凭借创立苏州柳新集团成功的经历积累了一些经验和资金,我迫切需要一个更大的平台来做事业。
5.赛维的成功不能说是我一个人的成功,也是赛维整个团队及全体员工的成功。多年来,江西省委、省政府,新余市委、市政府,开发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及新余人民给外来投资者创造了诚信、优质、高效的投资环境;各级职能部门为赛维LDK提供了全天候、全方位的“保姆式的服务”,使赛维LDK无后顾之忧,专心发展。
6.我不是从零开始,几年创业,从决策到资金乃至管理都已经不是从零开始,我是站在一个高度上,是有基础的,这与白手起家是不一样的。假如我们有机会再去开创另一个企业,时间更短也有可能。
7.我对财富也没有多大的概念,它对我的意义已经不是很大了。只不过是一个实现自己工作、想法、目标和愿景的手段,实际上就是一个工具而已。
8.任何一个行业一个企业都有来自不同层面的各种各样的竞争对手,有广义的有狭义的。狭义的竞争就是在太阳能这个市场上,广义上甚至包括风能、煤炭都是我们的竞争对手。这既是坏事儿也是好事儿,正是因为有竞争对手才能促进企业发展。我想没有百事可乐,可口可乐也不能做得这么好。
9.我相信在中国也能产生像微软、IBM这样的世界级科技企业,我相信赛维在朝这个方向走,整合全球的资源,唯有不断地快速反应,这需要很多的精力,现在我能跑得动,但到一定年纪的时候,工作节奏和身体都不允许的时候,我相信有人能把它带到更高的平台上,那时我来做慈善的话,是非常好的。企业家最好的归宿就是慈善,没有其它更好的了。
10.实际上赛维的发展并不是神话,只是在成功之前做了很好的功课准备,有很好的执行团队,又遇到了一个很好的资本市场机会。
成功秘诀
严谨的作风
理科出身的彭小峰做事严谨,在他笔下,每天记载着他的目标和规划。他总是能将阶段性的目标分解得极具操作性,业内传言他的计划精确到每一天,但是彭小峰自己认为没有那么夸张,不过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时刻一定是有规划的。而一个目标做好后,看看哪些是关键点,自己控制着,再找有执行力的人来把握节奏即可。这种规划让彭小峰化繁为简,举重若轻。
不断地学习
“两年的时间,读个大专也该毕业了”。对于在陌生的光伏行业,两年做成新能源首富的惊叹,彭小峰不以为然,认为自己从2003年到2005年潜心研究这一产业,成为半个专家一点也不稀奇。可塑性是彭小峰最重视的素质,只要可塑性强,学什么专业不重要,有什么经验也不重要,没有什么做不成的。
彭小峰承认隔行确实如隔山,但要把自己变成任何一个领域的专家,两年足够了,学习能力可塑性对人来说很重要,“如果具备这样的素质,你去做生意也会成功。”彭小峰说。
当然对于管理一个企业来讲,还是需要一定的运营管理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只要你有过一次经验就可以了。因为无论是卖劳保用品,还是生产硅片,都是管理一个企业,都可以通用。
事前规划
“先要筹划好,我们是全球的公司,设备人才技术都要是最好的”。为此,彭小峰首先搭建起一个阵容豪华的高层技术和财务团队,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
GT-SOLAR公司亚太地区商业总经理佟兴雪被彭小峰挖来做赛维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在生产硅片的决策上佟兴雪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朱良保,拥有15年以上的生产、贸易公司管理经验,现任赛维常务副总裁。
彭小峰挖人并不完全依靠高薪,而是要找到一些有共同志向的人。邵永刚时任国泰君安证券管理董事,负责投资银行业务,彭小峰给他放PPT,一五一十讲自己的规划,邵永刚的感觉是“多年来没见过这么心动的案子”。
产业的选择
“没有可能做成世界第一的产业我们不做”,这是彭小峰的原则。选择多晶硅产业,让赛维一下子站到了世界的最前列,“因为这个行业发展不过三四年时间。”
“很快赛维就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多晶硅公司,这是马上就要实现的事情。”彭小峰轻松地回忆,“一开始我们就是朝着世界最大做的,当我们一个员工也没有时,我就对坐在桌子对面的未来员工们说我们要做世界最大的,他们就听听而已,现在都信了,这个目标可能比计划还要提前。”现在赛维是亚洲最大的。赛维目前的市场份额为10%,虽然是最大的,但不是绝对领先,要达到绝对领先,至少要占到20%以上。
因为这份专注,赛维的订单已经签到2018年,订金已经收了近10亿美金了:“他们喜欢我们的东西,一般与我们合作的公司,都是世界级行业顶尖大企业,如GE、BP、夏普等,对我们的产品质量、发展潜力、技术力量都要有非常充分的信心,他们才肯付钱。目前我们得到的订单是最多的,因为我们最大,我们最好,我们就想做英特尔,现在绝对份额还有很大差距,所以我们要做绝对份额第一。”
链接
问:光伏作为江西省重点发展产业,经历国际金融危机洗礼后,产业受到什么影响,应对措施与行业未来规划又如何?
彭: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任何行业和企业都将不可避免受到影响,但对于基本面良好、有独特竞争力的企业反而是发展的契机。
国际金融危机出现后,有实力的光伏企业订单较为稳定,原因在于,光伏电站为保证发电效率常与供应商签订25年到30年的质保期,一些小型的光伏生产商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而失去订单,而世界级、有规模效应的企业可以吸引更多的订单。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外国政府可能不会再对光伏行业进行补贴,光伏市场可能面临萎缩,这种想法不是很全面。金融危机更重要的影响是快速挤掉了行业之前的泡沫,尤其是带来了所有与光伏产品有关的原料产品的下降,比如硅料、钢材、水泥、设备等等,尤其是硅料的价格。
由于原料成本的快速下降,使得光伏制造成本的下降速度超过了原有的预期,目前已经进入了一元时代,加上环保等因素考虑,已可以与常规能源竞争。而一旦光伏行业能和常规能源竞争,光伏产品的市场将是“无限大”。
光伏产业正处于大规模应用的商业临界点,赛维LDK将以世界级最优化的多晶硅生产、世界最大的硅片产能,取得绝对的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同时致力于光伏应用系统开发,不仅使得赛维LDK的市场地位得以巩固,竞争优势得以发扬,并将最终促进行业整体水平的发展和提升,确保光伏发电成本得以大幅降低,最终实现与常规能源发电的竞争,全力发展低碳经济,为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问:光伏是不是像部分媒体及一些业界说的那样确实已过剩?
彭:我不赞同过剩这种说法,恰恰相反,我觉得优质产品产能供不应求。能源危机是长期的,而国际金融危机只是暂时的,这点我们必须要明确。
2009年,各太阳能厂均控制资本支出,几乎没有新增产能投产,且太阳能厂致力于控制库存,也将使明年市场需求远超乎预期,而落后产能原本就会自然淘汰,研发和技术的加速将进一步淘汰落后技术和产能,优质多晶硅、硅片等太阳能产品将供不应求。
问:你每天工作状态是什么样?
彭:每天都不一样。今天早上8点接待了几个世界500强企业的老总,国内还有一家很大企业的老总在外面等着呢。现在在接受你的采访,中午要陪一家日本企业老板吃饭。下午,要处理一些文件,还要开几个会。晚上,要去车间看看,可能在12点左右。
问:现在有很多企业都在进入光伏产业,你怎么看?
彭:目前光伏行业还很小。中国出现这种现象十分可喜,说明这个产业在升级。将来有更多资本、人才和企业投入到这个行业,对这个行业是好事情。从目前来说,这个行业从业人员太多了,而是不是太少了。虽然这两年有很多金融资本进入,但这个行业还是在早期发展阶段。
问:很多专家说多晶硅项目投资过热,你怎么看?
彭: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看:一是目前确实国内很多企业在上或想上多晶硅项目。但一些企业只知道多晶硅好卖、价格很好,但是具体市场、技术和资金在哪里根本不知道,就开始上马,这样的话十分可怕。
未来几年,如果硅料成本降低和技术瓶颈问题得到解决的话,多晶硅的发电成本完全可以降低到2元以下。那么在很多国家的太阳能发电可以实现上网,需求量会很大。
从市场的角度讲,我认为不是过热,用先进技术来生产多晶硅的项目是越多越好。但用淘汰技术生产的,高耗能并有污染的项目一窝蜂而上,可能会出现像施总讲的过热现象。
问:你说国内大多数多晶硅技术还没有突破,那么赛维在技术和污染这两方面解决了吗?
彭: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现在一些企业上马,也有采用国外技术的,但只是局部的技术。赛维采用的是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彻底解决了污染问题,实现了内循环,而且能耗很低。跟国际同行比,我们的技术也是先进的。赛维起步时就要从技术和规模上与国际水平同步,甚至超过他们。
我们的1.5万吨硅料项目是世界上单体最大的项目,而且技术也是最先进的。国内很多企业讲也讲万吨级,但都是以若干个千吨级不断叠加后达到的。日后还会有麻烦,因为整体规模没有达到万吨级。我们相信我们的1.5万吨硅料项目投产的话,会解决多晶硅产业中国与世界一直以来不能接轨的状况,把差距缩短几十年。
问:有人预测光伏产业的泡沫即将破灭?
彭:我不太赞成这个观点。我认为将来光伏产业需求量会很大,按照预测,未来的3到5年内,全球需要20万吨硅材料。中国企业如果生产成本能降低到20到30美元以下,比煤炭发电成本便宜,将来就有发展。
问:光伏产业“两头在外”,你怎么保证你1.5万吨硅料项目的原材料来源?
彭:一般的项目原料来源是个麻烦问题。我们硅的原料来源是金属硅。而金属硅在中国产量很大,占世界一半,一直不缺少,还在出口。我们把金属硅加工成粉,然后和氯气、氢气反应,做TCS(四氯化硅),然后再做成高纯硅,最后做硅片。TCS这块我们自己在配套建厂,如果你规模小的话,就不划算。成本能控制在每公斤30美元以下,说明你能和世界先进技术接轨,因为最终还是看成本。我们能控制在20到30美元以下。
问:20美元成本反映到电价上是多少钱?
彭:每度电大概是美元5到8分钱。目前,在0.13到0.18美元以下的成本,就有很多国家开始用太阳能发电。
问:你认为目前LDK的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彭:还是人,人这一块。我们两年半已经有8000多人,马上达到上万人。像大型的上万人的国有企业,这样规模需要大致10年左右。很少有企业在这么短时间做到这个规模。
问:你最看中员工的哪一点?
彭:勤奋和可塑性。
问:我知道你们一直希望员工学习华为,学什么?
彭:华为作为国内的大企业,一直有国际视野。
(资料来源:《财富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