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志康,时任康盛创想CEO,是目前国内最流行的网络社区软件Discuz!的创始人。Discuz!由戴志康在2001年开发,后来以“个人免费+企业收费”的模式在互联网上流传。2005年底Discuz!软件全部免费,转向服务。
至今,国内已经有30多万个社区论坛采用Discuz!社区软件,这一数字占国内社区论坛总量的一半以上。2006年6月,Discuz!社区软件获得“中国十大软件自主创新产品奖”。7月,康盛世纪更是获得了世界著名风险投资基金——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的青睐,实现了首轮数百万美元的融资,这是国内第一家获得风险投资的网络社区软件公司,风险投资的进入为康盛创想今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康盛创想完全进入互联网行业,开始新的规模发展。
戴志康,上大学时挣到了自己的第一个50万,他年仅25岁时就在中关村拥有一家年营业额达500万的公司,成为“80后”网络新贵中又一颗耀眼的新星。
1.校园时代搞创业
戴志康1981年生于大庆,2000年之前,他一直在大庆。外公和父母都是大庆石油学院的老师,由着他使性子,只要不是错事,就不惜代价支持。小时候的他就酷爱计算机,还在上小学时没事就去鼓捣家里的电脑,从286到586,他把家里的电脑一次次的升级,编程的本领也越来越高。家里支持他自学。1996年,他连续发表了15篇文章,每篇都针对一个计算机问题,几千块钱的稿费是他第一份收入。那时候天天钻研到深夜,他不由长叹挣钱真不容易。
2000年他报考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的通信专业。戴志康想,自己精通计算机,如果再把通信搞熟,毕业后一定是抢手的人才。可进了大学后,他又十分失望。在戴志康那里,老师应该有人格魅力,比如雷厉风行、眼界宽广。学校里遇到的老师,说话做事总是慢腾腾,在黑板上写几个字要花两三分钟,字还没写完,下面已经开始说话聊天了。戴志康觉得这样的效率不能使自己获益,“浪费我的时间”。那年学校里举办创业大赛,戴志康看见的“都是些八股文似的材料”,最后连“一帮纯属为比赛而创业、毫无创业素质的人”都获了奖,他只能感叹。
戴志康把同学分成两类,一类是书呆子,好好上课,考研读博;一类就天天打网络游戏,没日没夜,打到疯狂。他跟这两类都没共同语言。戴志康喜欢自学,对考试的东西不感兴趣。偶尔也打网络游戏,但打过之后有自责感,就戒了。
那时候互联网火起来了,戴志康通过互联网认识外面的世界,他对把陌生人联系在一起的网络社区有了兴趣,他想开发一套能自动生成社区的软件,让即使不懂技术的人也能管理,如果有人在自己设计的社区里聊天和认识朋友,应该是一件特有成就的事情。“我觉得这种东西做起来很有意思,而且将来也好找工作呀”。
抱着这种想法,2001年9月,戴志康搬出了学校,在外面找到一间月租300元的房子,开始了每天15个小时的工作,捣腾自己的想法。这是一段“过街老鼠”般的生活:一间危房、地板踩着嘎吱响,塑料纸代替了楼道里的玻璃窗,哈尔滨冬天的刺骨寒气天天往里灌;整栋楼最勤快的活物也就一只野猫,常常把半夜回家的他吓得半死。这三年,旷课,不参加考试,缺席学校大会、“非典”时期不回宿舍,学校没少给警告和处分。三次纪律处分,15门考试没过,这是戴志康大学4年的成绩单。
不过,在得到这些“奖励”的后三年中,戴志康倒很充实。因为戴志康还是抓住了网络社区这根救命稻草。互联网是他当时连通外界的惟一通道,社区里有在学校找不到的、遍及天南海北的“聊得来的朋友”,很快“芝麻开门”。
软件设计好了,他取一个名字叫“Discuz!”就挂在网上,免费给人用。戴志康的如意算盘是,做这种软件,可以让千千万万的用户使用,将来去找工作的时候,可以跟别人说:这个东西是我做的!这样就很容易找到一个工作。
起初,这个软件是免费的,在积累了相当数量的用户,又跟其他的同类软件产品进行对比之后,戴志康决定要对这个软件进行收费。
“我觉得我的产品在一些关键性的指标,比如速度、安全、负载能力和人性化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同类产品,而他们的产品都是收费的,为什么我的不能收费?”
可收费给戴志康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烦恼,网上对他一片谩骂声讨,论坛上、社区里出现很多帖子,说戴志康是个骗子,他的软件就是垃圾、狗屎。有一阵,戴志康连网都不敢上。
当时,一个软件卖五百块钱,卖了将近半年,一个也没卖出去。戴志康横下一条心:“你买、我搞,你不买、我照样搞,照样收费。”500元没人买,就改收1000元,还没人买,就改成2000元!直到今天戴志康也不太明白当时为什么那么做,“反正咱是正经八百做事的,谁怕谁啊!”戴志康回忆说。
2002年,一个香港人发Email给戴志康说:你的软件挺好,但要进一步定制,你干不干?本来是找香港一家公司做,说好一个月做出来,付5000元,结果做到一半人都跑了。但戴志康告诉他,一周就能做完,收你2000元好了。结果第五天就交货了,香港人觉得挺神奇,一高兴就多给了1000元。
2002年秋天,戴志康去邮局取回了香港人汇来的3000元人民币,这是他第一份打工收入。“立刻存起来,用来生蛋”。最令戴志康高兴的是,香港人说,“发现你们大陆人是最聪明的,香港人才懒”。
经历这次磨难后,戴志康的收费计划开始奏效了,“我们当时考虑,那种比较大的论坛,用了其他软件之后负载上不去,不稳定也不安全,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转机在2003年7月出现,开始有人零零散散地来买。10月,戴志康推出新版本,加入新的功能和技术,容纳能力是同类产品的好几倍。结果从这以后,Discuz!就进入高速轨道,销售平均每个月增加30%。戴志康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到毕业时,他有了50万元。
戴志康一度只抱着一个单纯想法:做出好东西证明自己,找到一份好工作。但如果按部就班地混张大学文凭,那就是“菜鸟”,月薪1500元。到2003年末,一个老板给他30万年薪,这已经大大超出他当初的设想了。不过戴志康还是拒绝了,他尝到了给自己打工的甜头。谁叫互联网这么神奇呢?
“当时我也非常心动,不过想一想,如果去了就要把现在所有的事情都放弃,我觉得这个事情就像我自己的一个孩子一样,是没有办法割舍的。所以不管外面的诱惑多大,我觉得也没有办法动摇。”
就在戴志康出生前的几年,哈佛大学的本科生盖茨中途休学,创办了微软。戴志康3岁那年,另一个辍学创业的美国男孩创立了戴尔。十多年后,20岁的中国青年戴志康也走上了这条路。
揣着自己赚来的第一桶金,戴志康来到北京,创办了康盛创想科技有限公司。在跑了几十个部门,盖了五十几个公章之后,公司开张了。
2.从收费变免费,盈利模式的创新
一直到2004年,Discuz!的所有事情,开发、销售、支持、运营,都是戴志康一个人。常常是一边接电话一边写代码,没花过一分钱的所谓“推广费用”,更别说打折和促销之类的花销了。因为第一个人买了之后,就到处说好,第二个人听着去买了,跟着说好,这就传开了。在网上发帖子比到大街上贴海报简单得多也快得多,而且对于一个互联网产品,潜在客户肯定都在网上,这就是所谓的“零成本”营销。
其实,在2003年,戴志康来过一次北京,当时一个朋友出资跟他合伙,朋友的思路是要搞渠道,像传统软件那样铺货。可在外面跑了一天又一天,不仅没有成效,反而在这上面花费很大精力后,产品就没功夫研发了。没两个月戴志康就刹了车,又只身回到哈尔滨,从此对口碑营销矢志不渝。现在再次来北京扩张,戴志康仍延续专注于产品的思路。几乎没有推广,所有客户都是自己找上门来。
到现在,戴志康仍然把自己的公司定性为技术型公司,他认为只有把技术做专做精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我经常跟程序员说,你会十样东西也不如精通一样东西。做一件事情要非常专注、投入,哪怕一个时期只做一个事情,做到最好、最精通、最深入,做到这个领域的一流高手,或者把自己的产品做成这个行业最顶尖的产品,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经过两年的发展,公司从最初的几个人扩张到六十多人,其中80%都是程序员,产品份额也在业界市场内占到了50%,2005年的营业额达到了500万元。
2005年,Discuz!成为社区软件领域的老大。就在公司发展顺风顺水的时候,戴志康又做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和他前几年将免费软件变成付费软件相反,他决定将已经收费多年的产品全部免费。
戴志康将公司主打的BBS零件Discuz!进行了全面免费,只在定制、技术支持等服务方面收取费用来维持公司基本的运营成本。
“这是我好几年来的一个理想,我本来想做一个大众化的、很普及的东西,现在产品免费后,原先想用但没钱买的这些人,就可以使用这个软件,我的用户群就可以急速上涨,这些人里面比如说有1%的人做大了,那我的收入也会水涨船高,我们未来的赢利模式都建立在这个庞大的用户基数上”。
免费之后,几乎每天都有1000多个网站安装Discuz!,现在的有效用户已经达到了30万左右,在中国70万个网站中Discuz!的占有率已达到了40%左右。
戴志康算了一笔账,中国现在一千个网站有600个网站是BBS的,也就是说BBS占了整个中国网站的60%、70%,“我相信我们提供这个解决方案将来比率会更高一些,我们估计是在80%,就是说中国有7、8万社区会成为我们的用户,我认为这个市场前景还是不错的”。
从收费到免费,意味着公司盈利模式的改变,从原来的单纯卖产品盈利转向靠提供产品的服务支持盈利。“我们不是要先赚你的钱,然后再为你提供服务,而是先为你提供服务,等你做大了我们再来赚你的钱”。
戴志康盘算着,卖软件能赚的钱总是有限的,就像水龙头,卖一个就用三年,而提供服务的收入是无穷无尽的,就像水龙头里流出来的水。
也是这一年,盖茨在微软做了一次大调整,开始执行“NET”战略。由过去从产品销售中获取收入逐步过渡到从提供服务上获取收入。同时,以Google为代表的网络新贵获得了空前的成功,金山CEO雷军把它们的成功总结为:以产品为核心,依靠互联网的口碑营销,软件免费而服务收费,或者服务免费而靠广告盈利的新模式。
戴志康没见过雷军,也不认为小小Discuz!是跟在大佬身后模仿每一步。互联网本身的力量无形中推着它们往前走,只要有胆量跳进来,就能感受到。
由于康盛创想(Comsenz)在中国LAMP领域的影响力,以及在互联网社区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2006年上半年,康盛创想获得了国际著名风险投资商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注资;2006年6月,康盛创想的Discuz!社区论坛软件,在第四届“软交会”上荣获“中国软件十大自主创新产品奖”;同年8月,康盛创想被美国著名风险投资杂志Red Herring评选为未上市的“2006年亚洲百强科技创新企业”。
2008年3月,康盛创想正式公布,公司于2007年7月完成了第二轮融资。本轮的投资者为晨兴创投(Morningside Ventures),红杉资本中国基金(Sequoia Capital China)和谷歌(Google)。其中,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也是康盛创想的首轮投资者。
至此,康盛创想建立了一整套以UCenter为核心的社交网站开放式平台,包含了UCenter Home、Discuz!、Supe Site、ECShop和SupeV等被用户广泛使用的社区产品。
经过七年的发展,康盛创想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社区平台和服务提供商。截至2008年3月,康盛创想的社区平台已覆盖了超过56万个独立网站,Discuz等产品已成为中国互联网社区网站的应用标准,引领着中国互联网的社区化、社交化潮流。
戴志康表示,公司将继续在互联网社区领域中专注于技术和平台的创新,持续致力于为用户创造价值,并在原有业务基础之上,以UCenter为核心构建新型社区平台应用,以满足用户更深层次的需求。
3.不一样的态度与思维
抽中南海香烟、吃大食堂,穿件高中时代的显得又小又旧的运动服,头发时常蓬松而翘起。也许只有看到他坐上那辆银灰色的宝马,在办公室里用灼人的眼光打量下属,或者跟VC大佬对坐谈判的时候,你才发现戴志康不是个郁闷的小青年。
在三年内迅速积累起财富还是小事,可贵的是他的颠覆性思维和与其年龄极不相衬的老练。在谈及当时创建产品免费的新业务模式时,“我本来就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没有,最次的结果也就是再一次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没有。不过……”戴志康转了转锐利的眼光、压低了招牌式的调侃嗓音:“这种可能性非常小。”
管理公司与做技术不一样,但戴志康做得也很出色。
戴志康有着敏锐的洞察力,随便瞄一张网页,只要眼角扫到个陌生的应用,就一定把它弄明白。看什么东西都特别慢,只要眼生,就先把这个东西想明白。去朋友公司,人家怎么跟员工谈话,内容和目的是什么,在一旁用心听;谈话效果怎么样,隔几天打电话去追着问。有员工最近态度不好,要找他来谈;谈之前想好,到底是针对他的性格、价值观、还是物质利益去谈,谈的过程中注意其表现,眼睛一眨、嘴角一动,就知道对方内心怎样活动。这样活得累,大部分时间都在想别人是怎么想的。但积聚多了,点就连成面,在平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就随时用到了。
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决断。23岁那年,要买辆车的念头一天早上突然冒出来,第三天,就把车开回了家。24岁打算换辆车,第四天,他开着银灰色的宝马上路了。后来在海淀置办了一套大房子,看房子可比看车复杂,可从有这个念想到拿到钥匙,不过10天。2005年1月,他第一次把闷在心里、思前想后近半年的决定告诉手下:“我决定产品完全免费,你们讨论怎样执行吧。”
决断需要威信做后盾。“我比较独断和固执,说完了就要执行,所以威信极为重要”。新员工,一定要让他先认同自己。大多员工是搞技术的,要在技术上树立威信。戴志康是社区软件方面的“一流高手”,一旦发现员工有不懂,就马上从头到尾讲一遍,从不吝啬把最好的想法、最先进的技术告诉他们。他清楚以后搞管理的时间会越来越多,如果很长时间不搞技术,就会落伍;落伍了,以前的那些经验就没有什么可骄傲的。所以就趁还没有太落伍的时候把所有东西告诉大家,既树立了威信,也传承了经验。
学习也是不可或缺的。管理和财务上,戴志康随时碰到问题随时学习,去网上搜,或者买书看。什么样的问题都遇到过,招聘的技巧、赏罚的技巧,怎么开会、怎么树立威信,怎么建立制度、怎么使制度执行下去。要应付不同性格的人,有些人喜欢激励,有些喜欢成就感,有些喜欢生活上有保障,有些喜欢教给点技能。现在员工也不多,都是经过筛选和磨合过的,有共同价值观,有天然的凝聚力。
在戴志康眼里,执着是最重要的创业素质,执着是贯穿始终的原动力。执着可不是为了一个明显看得到的希望而奋斗,而是“为了一个一直都看不到前途的事情干上三年”。
让戴志康感觉到麻烦的就是人。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人总可以把机器搞定。戴志康说,技术上没有他搞不定的,难的是与人沟通,如何花更多精力去培养、提高员工。最痛苦的也是招人,要大规模扩张,人是第一位的。以前是出不起好价钱,现在是出得起好价钱,找好的人还是要费大量的时间。戴志康现在整天都在招人。从公开招聘渠道里来的都不理想,还得从认识的群体里去淘。“相马”是个费时费力的活儿,见了十个也不见得碰上一个。
不管怎样,从当初做好自己,到今天成为一个好管理者,戴志康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完成了角色的转变。
金点箴言
1.不花小钱,出手就买大件。决断了就不去改变,犯错了也不后悔。
2.每个人都期望得到关注,这是本性。最近忽然感到,想被采访,甚至一天可以做一个,其他什么事情都不用干了,这时候才觉得,要慎重。你要知道你来这地方是干什么的,什么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3.很多人,尤其是成功人士,基于多年的商业上的判断,形成了思维定势。生意就像赌注,小赌几次成了,难免飘飘欲仙,但谁能保证将来?生意上的东西,拿到生活中也未必适用。“成功人士”的思维惯性,往往使得他们生活的很不幸,因为心里已经没了那种当一个普通人的渴望。
4.花着投资商的钱,一张一张开支票、批费用的时候,真是令人感慨良多。千万别忘了那都是用你无数宝贵的权力、股份换来的,清醒一点,没有什么比把企业锻造的坚实更重要的了。
5.失败了无非是一无所有,回到过去的穷困生活而已,我输的起。人生就在不停地战斗,一无所有的经历反倒使人更容易义无反顾,并笑到最后。我认为为了一些非致命的事情,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的人,做不了什么大事情。
6.人都会形成圈子,并把圈子中的习气认为是正常合理的,自己圈子以外的东西,大多嗤之以鼻。把自己封锁在一个小圈子中,久而久之只有两种可能:配料、环境得当就变成一瓶酒,浓郁而干烈;或慢慢霉变并习惯,进入到一个肮脏和迂腐的世界。
7.不要太自我。当然,你可以很有天分,很自信,但是还是要有那种能够去改变,也能够被改变的能力。这种年龄,应该保持一个比较好的可塑性。
8.我是一个做了决定就不会去改变的人,执着不是为了一个看得见的目标奋斗了三年,那不叫我心中的执着,我心中的执着是为了一个看不见目标的事情奋斗三年。
9.年轻意味着你有更多的时间去补救过错,但反过来讲,市场竞争不会因为你年轻就宽容你,你犯错误别人不犯,你可能就死掉了。
10.在老到什么都干不了的时候,能有足够多的经历用来回忆。
11.未来很多风险都是不可预期的,没有什么一帆风顺的人,那只是一个美好的祝愿,但是我觉得人活着就是为了迎接这个挑战,接受这些挑战,并且战胜它,这是我觉得我活着最大的意义和价值。
成功秘诀
作为后创业比较成功的典范,戴志康有很多同龄人享受不到的荣华。回望目己能够成功的经验,他有独到的见解。
兴趣是创业最坚实的准备
戴志康和朋友一同搞编程,那时月薪就达到了几万元。在没有商业计划书,没有市场分析,戴志康仅凭自己对电脑编程的狂热爱好和赚来的五十万元,就创办了康盛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规模的逐步扩大,用户逐渐增多,使用软件的用户在全球达到四十万家。让每一个在论坛交流的用户之间都建立起点对点的连接,让每一位用户能够在里得到更广泛的关注,更好地去秀自己。这是戴志康的兴趣,也是他的事业。
改变盈利模式,不注重形式
康盛创想宣布从软件销售模式向服务模式转型,成为中国互联网社区软件领域第一家完全免费及开源的企业。这一举动吸引了风险投资商红杉基金百万元注资。康盛创想正以雄厚的技术研发实力为后盾,向中国互联网产业输出了源源不断的“社区动力”,帮助每个网站建立自己的社区。
在中国这样的社会环境里,戴志康很清楚靠卖软件存活是十分艰难的。所以,干脆为个人用户提供免费下载服务,四十万的用户里总会有30%偏要付费的用户,卖服务而不是卖技术,成为戴志康盈利的新模式。
戴志康对员工并没有过多形式上的培训,只有来自各个地方的员工相互间对技术真诚的交流。“当一些人和你喜欢干同样事情的时候,你不需要什么管理,他们自然就会为他们热爱的事情拼命”。从创业到现在,康盛创想的人员流失基本上为零。一向是制度打破者的戴志康,希望自己用文化,精神去管理员工,能够带领大家创造一些新的管理模式,而不仅是局限于某些条条框框。
多元化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戴志康仅用了不到五年时间就在核心社区软件的内核上开发、研究推出开源门户网站、个人空间软件系统和社区门户软件系统。
戴志康还引入官方培训课程,并结合国内企业用人需求,推出培训认证体系,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与普及技术,这是一套使用跨平台的语言和两数据库构建的社区门户解决方案包。这又是一项大胆的尝试。
目前,国内做社区软件的公司寥寥无几,全球也不过十几家而已。国内能够与康盛创想抗衡的企业基本上是没有的。但不能因为没有,就满足于现状。技术和服务是康盛创想最大的核心竞争力。互联网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行业,今天不知道明天将发生什么。戴志康明白,只有自己一刻不停地向前奔跑,才能将竞争者远远地甩在后面。
链接
戴志康谈自己创业中遇到的几个槛
第一个槛,我当时觉得特痛苦,因为我在学校里面本来是一个挺好的学生,我还当学习委员。我真正开始创业的时候放弃了很多东西,因为我这个人做一件事情比较投入,而且我只能干一件事情——是要一个大学的文凭?还是要做自己的事情?在现在看来,我觉得真的没有什么,反倒我现在说你没有大学文凭更容易出名。但是当时不是这么想的,因为当时看不见的因素太多了。
我费了半天劲考了一个大学,一个学期挂五门,我们学校是挂了六门就开除了。你每天在想到底是得到这个好还是得到那个好,这是我当时特困惑的事情。我那个时候上大一,我把三年都浪费了,我拿到文凭也不是很受用。我其实拿到大学毕业证了,很多媒体说我没有毕业,其实我毕业了,但是绝对不是考毕业的。我们在大四的时候所有挂的课再重新考一遍,反正费了半天劲考大学了,就考一遍吧。我走访了很多老师家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我说我没有打游戏,我做的是有意义的事情。感动了一大批老师,于是我就拿到了毕业证。
第二个槛,我们公司在成立三五个月的时候招员工招不到,没有钱。当时我自己拿了三五十万,但是这个钱在北京不算什么,当时租在很偏远的民房里面,挺受打击的。从什么地方找来一个人,我打一个电话说你来面试一下吧。当时我是在一个特别小、特别黑的小屋子里,50、60平米,而且是民宅,特别老的楼,因为便宜。我穿一个大裤衩,穿一个拖鞋,有时候光膀子或者穿一个背心。面试的人会在开门的第一瞬间说你这是公司吗?这个人根本连面试的机会都不给你扭头就走掉。有的小姑娘还会说骗子。我连着8个月没有招到人。我也是合理合法成立的公司,连招人的机会都不给你。要钱没有钱,租一个写字楼几个月就把钱花完了,最后我第一个员工还是从我大学的同学里面找的,起码知根知底,他知道我不会骗他。招到第一个员工的时候,极其痛苦,黑色了8个月。
第三个槛,我们在成立一年左右的时间,服务器遭攻击,在中国有很多所谓的比较黑的手段,也是游走在一些法律的边缘。他为什么攻击我们的服务器呢?因为我们卖社区软件的时候,里面有一个社区的虚拟主机的服务,你买了我的软件,可以租我的空间,我就赚点钱。有一个人来跟我谈合作,说你这儿不要做了,我们合作。这个人挺横,所以我就没有跟他合作。因为他是某地机房的管理员,他就每天发来东西把我们堵满了。我们被攻击了5个月,每天接的电话都是退款,每天上网看的全都是骂你。我们通过网站做服务的,你网站要是挂了的话,就惨了。很多的网站寄存在你这个地方,他们访问不了也很急。我赚的钱都花了,也没有办法赔给他们。我们创始的五六个人,每天都在接电话,别的什么都干不下去,我们在机房里睡了一个多月,一开始希望通过技术的手段解决。机房都赶我们走,我们都成过街老鼠了。当时最快乐的事情是中午正吃饭呢,突然有一个人一喊能访问了,我们马上把筷子扔了,然后就跑过去看。我国的法律也不知道哪一条哪一句是保护这个,我们也打不起官司。这五个月是非常痛苦的五个月。
第四个槛,还有五个月,我们的Discuz!一开始是免费的,中间经历过一段收费的过程。我当时创业的动机很简单,我总要比大学同学强。因为我原来是同学会的,我听说谁又找了一个年薪5万的工作,大家非常的羡慕,感觉鲜花掌声都来了。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东西。所以当时的目标就是找一个年薪10万的工作。我当时想怎么能够年薪10万呢?上一个研究生,上完了也就是那么点,我还不愿意上学。要不就是大学自己做一点东西,将来找工作的时候,我学习是不好,但是我做的东西有那么多人用,就容易找到一个年薪10万的工作。做Discuz!最开始的原因就是为了找工作。等到大三的时候,年薪30万的工作也来了,让我十分的诧异。是不是你做的这个事真的有人认可了?感觉很舒服,但是回过头来,我是怎么实现这个商业价值的,每天花十几个小时给人做服务。
我在哈尔滨装了两个电话,一个是销售,一个是客服,两个都是我。一天上好几个QQ,一个叫客服1,一个叫客服2,一个叫客服3.最后我练成了一个特别神奇的能力,就是一边接电话一边写程序。我每天把最费脑子的活在早上完成,写一些程序,体力活一般在接电话的时候完成。在2003年的时候我感觉这样实在是太累了,又想用户服务好,又想软件开发好。我那个时候还想招一个小弟,一个月给他500块钱,让他给我干,相当于收一个学徒。我也没钱啊,一个月就500块钱的生活费,吃饭吃掉300多,租一个房子300多,每个月还有200多块钱的赤字。我就把这个定一个价,我想把这个软件商业化,在中国这个决定蛮草率的。在中国,一个免费的东西变成收费的,绝对不可容忍,但是收费的东西说免费了,有人叫好,但是不会像骂你的那么多。
整个的过程中,大概从2003年初到2003年底,不仅一分钱没有赚到,我每天上网,那论坛上全是骂你的。后来我跟同事说,当你被骂,骂到涉及到你的名誉权、肖像权、人格、道德观、价值观,当你被骂到这种程度的时候,你发现你一定要成功了因为我当时确实被骂到这个程度。“你这个白眼狼,骗我们用,等我们用上马上收费”。下面跟一个,“你掉钱眼里去了”。一楼还能看,二楼不能看了,第三楼简直要呕吐了。我们也是一个勤奋的人,法律上讲,我自己做的东西我付出劳动了,我愿意定多少钱都可以,但是违背了市场的规律也是很痛苦的。
第五个槛,我认为我最为黑暗的就是在2003年那一年,你每天活在质疑声中,你自己都不知道在做什么事情。最后这个事情是怎么改变的呢?我发现中国人指望他从软件里面掏钱确实不容易,我以前还挺能写作文的,我写作文还发表过。我奋笔疾书了几篇,中国用户版权意识之怪现状,后来发现也没有用。那个时候就当学习英语,我把那些东西翻译成英文的,我找了几个老外的朋友,跟他们聊天还能学一些英文,翻译得不对还能请教他们。一个朋友当时是在国外的一个用户,我说你帮我把它拿到北美去卖一卖,反正我卖得也很便宜,一百美金、两百美金都可以。真正的销售收入是在海外市场打开的。Discuz!这个产品在我国香港、澳门以及美国、加拿大、英国都有卖,而且我们当时第一批几十万的收入里,有60%~80%是国外的用户卖出来的,我就当赚老外的钱贴补国内的亏空而已。
当一个创业者每天受到的心灵压抑和挑战是挺大的。我当时一点高兴的事情就是看论坛里面一屏都是骂的,突然有一个声音在说,我发现Discuz!这个版本做得还是不错的。现在的孩子都生活在蜜罐里面,我就觉得我生活在酱缸里面,又臭又苦,偶尔看到一点希望的时候心里还是蛮高兴的。
(资料来源:搜狐IT《博客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