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仔细研究,摸清对方底细
俗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成语虽然出自兵法,但在现实生活中却被广泛应用。在社交场合,此话同样适用。舌场如战场,要想在唇枪舌战中取得胜利,就必须做到知己知彼,摸清对方的底细。如果不精心准备,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无的放矢,肯定会败下阵来。
人各不同,人各有志,这就决定了人的思维方式、观念愿望各不相同。所以,在进行说理时一定要通过多种渠道来了解对方的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如果不在事前做足准备工作,摸不清对方的底细就善自出手,很容易犯策略上的错误。所以,在说理前一定要了解对方的情况,仔细研究对方的背景、性格、经历、爱好等,为自己的说理做好准备。
首先要了解对方是什么性格的人。不同性格的人要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如性格外向的人可以跟她侃侃而谈,不需顾虑太多;对性格内向的人则要注意语气的委婉,做好循循善诱的功夫;对性格急躁的人不可以硬碰硬,要心平气和、耐心地进行劝服。只有掌握了对方的性格特征,才能按照对方的性格对症下药,找到好的谈话方式。
其次要了解对方的长处与短处。一个人的长处往往是他最津津乐道的,也是他最熟悉的领域。所以,对方往往很愿意与别人谈他最善长的领域。只要把握好对方的优点,在谈话时肯定能和他谈到一起。但是,虽然你知道了对方的好处,也了解对方的短处,在谈话时千万不要揭对方的短,因为每个人都有虚荣心,愿意听别人的溢美之词,一旦你揭了他的短,他就会觉得自己的面子和尊严受到了损害,对方很容易恼羞成怒,两人的交谈氛围就会被破坏,甚至引起不必要的冲突,这样理就没有继续说下去的机会了。
另外,在谈话时如果能从对方的兴趣爱好入手,也往往会引发一场愉快的交谈。比如对方喜欢旅游,你就要多了解一些有关旅游的知识;如果对方喜欢绘画,你也要多了解一些有关这方面的艺术作品;而对方的经历、背景、奋斗史往往也能激起对方对往昔的回忆。比如有的人靠白手起家,你就要对他的发家史、奋斗史有所了解;如果一个人出过国留过学,你也要相应地准备一些材料,比如多谈对方在外国的坎坷经历、成功经验等。
一个人形成自己的观点肯定不是偶然的,他必定有自己认为应该坚守的理由。这个时候你就要仔细分析他为什么会持有这种立场,是什么原因在左右他的决定?他做出这种决定的时候处在一种什么情绪之下?也就是要了解他对事物形成看法的思想动态和情绪,这对于你成功说服对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千万不要打无准备之仗,因为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在有所行动前一定要悉心研究,最终找出有针对性的说理方式。只有知己知彼,针对不同的对手采取不同的谈话技巧,才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二、揣摩对方需求和目标
换位思考,顾名思义就是换个立场看问题,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也就是常说的设身处地的思考模式,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虽然了解他人的内心很难,但如果我们学会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把自己假想成对方,多问几个“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做”,就会设身处地地感受到对方的所思所想,估摸到对方的需求,也就会找到说服对方的方法。一旦探测到对方的心理状态,那么掌握对方的心理世界,进而驾驭对方就不会是件难事了。
古往今来,纵观中西,都把换位思考当作是基本的道德教谕。在东方,孔子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诲;而在西方的《马太福音》里,则宣扬“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人”的道德规范。
在生活中,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有很多好处。商人如果能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考虑他们的需求,就会不断赢利;老师如果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讲课就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行人和司机如果都能为对方着想,遵守交通规则,交通事故就会大大减少;在人际交往中更需要换位思考。经常看到有些人,总以为自己的办法是最好的,不愿再尝试其他途径与方法,也不愿意听取别人的建议,结果走入了死胡同。或者他们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总为自己的立场忙活,很少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结果由于不能想对方所想,急对方所急,到头来还是空忙一场,得不到对方的认同。所以,一个好的说理者要学会换位思考,跳出“当局者迷”的怪圈,从“旁观者”的角度清醒审视自己的方法,从多个角度综合考虑问题,这样就比较容易说服对方。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群体里,我们每天都需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而换位思考的思维就像一座桥梁成功地沟通你我他。
通过换位思考,可以了解别人的心理需求,感受到他人的情绪,从而找到更好的交谈方式;通过换位思考,可以揣摩到对方的心理,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通过换位思考,可以让我们欣赏到他人优点,并给予对方真诚的鼓励,使团队和谐高效;通过换位思考,领导者可以得到下属的拥护;通过换位思考,下属可以得到上级的器重。
在说理的过程中,说理者还要善于察言观色,从对方说出的话中揣摩出对方的真实意图。但是千万不要盲从对方说的话,因为有时对方说的话或提出的问题与他的真实意图相左,如果你不加思考就答“是”或“不是”,很容易掉入对方的圈套中去;同时,说理者自己也要善于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以便适时加以改变。因为说话过程中一开始就把自己的打算和盘托出,待弄清对方真正意图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时,就很难改变你的说法去迎合对方。
三、找到合适的话题
若要衡量一次交谈效果的好坏,首先从双方交谈的话题入手。好的话题可以让双方愉快深入地沟通,不好的话题则可能使交谈无法持续下去,直接影响交谈的结果。所以,在交际中,对每一次交谈的话题都应该精心选择,不能随心所欲张口就来。
通常,一个有技巧的说理者在正确的时机找到合适的话题,并以一个合适的角度切入进去,这样就容易创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谈话气氛,驱走因不熟悉带来的陌生感,使交谈得以深入下去。跟自己熟悉的人交谈,由于彼此熟悉,自然不用发愁有没有话题,会不会冷场的问题。但是交际场合里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是你认识的人,你就不可避免地要同陌生人打交道。由于双方素不相识、互不了解,如果找不到合适的问题,抓不住对方的兴趣点,交谈起来就会很困难。因此,找对合适的话题、激起对方的谈话欲望,在交谈中学会没话找话的本领,就显得非常重要。
那么,怎样去挖掘一个好话题呢?找到合适的话题后从哪个角度切入进去呢?一般情况下,以下几个话题容易引起大家的谈话兴趣:谈话者引以为骄傲的地方;与谈话者利益攸关的话题;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耸人听闻的奇闻秩事;刚出现的新奇话题;比较敏感、保密的话题;对方切身经历的家长里短的话题等。从这些话题入手,往往都会得到比较热烈的回应。
多数情况下,从对方得意的事情说起总是错不了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得意之处,它代表了自己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往往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找到对方最得意的事情,肯定他,赞扬他,并适时表示出你对对方的钦佩,总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后果。至于对方得意的事情究竟有多大价值,那就不需要你考虑了,因为你引起别人说话的欲望的目的已经达到。如果你能找到对方的兴奋点,谈话时紧紧围绕着这个兴奋点选择话题,你就不用再发愁没有话可说的尴尬了。
聪明的说理者在寻找话题时往往怀着对对方的关切之情进行交谈,经常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人人都需要关怀和帮助,因此关心对方也是个永远受欢迎的话题。例如在与病人谈话时仔细询问对方的身体状况,宽慰病人的心或者把治病强身作为话题,病人体会到你的关切之情就很愿意敞开心扉,与你交谈;同家长谈如何教育子女,如何让孩子出好的学习成绩,往往能打开家长的话匣子;同家庭妇女谈如何安排生活、享受生活,往往也能得到很好的回应。
当然,选择话题除了要注意对方的需求外,还要小心避开对方的“禁区”,不要不知深浅,咬着对方的隐私、缺陷不放;也要避开可能引起对方伤感或误解的话题,否则轻则破坏谈话气氛,重则伤感情,甚至搞得关系破裂,话题难以为继。选择话题还要同场合、情境相协调。不协调的话题不但大煞风景,而且还有可能损害人际关系。
四、细节决定成败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细节决定成败。语言表达的成功与否,与一些细节问题关系密切。在与别人交谈时,或许双方谈性正浓,但你一个不经意的表情,一个习惯性的手势,或是一句口头禅,都有可能让本来轻松愉快的谈话氛围变得压抑不堪,对方就失掉了继续谈下去的兴趣。所以说话时一定要关注细节,改掉一些会让你失分的细微动作或言词。
说话时不要过多地使用肢体语言。在谈话时,为了加重语气,增强说服效果,人们经常在说话时带着肢体动作。在需要的时候这些肢体动作是必要的,它可以引起别人的注意。但是过多的肢体动作往往会适得其反。比如说话时晃脑袋、动身体,或是手舞足蹈、脚来回摆动等,这些动作是很不得体的,给别人的印象往往是轻浮、浅薄、胆怯、不踏实。如果别人通过这些细微的动作认定你是这样的人,你说起理对方怎么可能信服?所以,肢体动作该用时则用,不该用时就不要用。
说话时一定要简洁明了,去除一切繁词赘语。在说理时尽量避免使用华丽的词藻来过多地修饰你的语言。口头语与书面语是不同的。书面语你一时看不懂可以反复地看,仔细地看,但是口头语是冲口而出的东西,你说过之后如果别人记不住,你也不可能反复地说。所以说话一定要易懂,过多的繁长句子一方面使人听起来费力,对方在听不懂的情况下往往就会转移注意力,你就达不到说理的效果;另一方面,你过多地使用华丽的词藻,有卖弄才华之嫌,别人会认为你华而不实。因此,在说理时一定要简明扼要,只要能把道理说清,即使句子简单、通俗,也不影响表达效果。1936年10月19日邹韬奋先生在公祭鲁迅先生大会上,只作了一句话的演讲:“今天天色不早,就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一句话就把该说的说明白了,还节省了听众的时间。
尽量避免口头禅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问题。当你在谈话中过多地使用口头禅时,就会给人留下喋喋不休的感觉。所以与你想表达的东西豪无瓜葛的口头禅还是少用为妙。另外,说话时还要尽量避免粗俗不雅的字眼。脏字随便出口的人,别人会认为他的学识品格低下,不屑与之交谈。太专业的词汇也尽量少用。如果你面对的不是一个学者,不是一个领域里的专家,不是去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而只是一个普通人,就不要总是用太深奥的词语,否则别人会听不懂你在说什么,影响你的表达。
细节改变命运,决定成败。因此说话办事都要留心细节,把握好分寸。仔细观察对方的细节,才能发现机会,并紧抓机会。所以,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处处事事留心,日积月累,养成注重细节的好习惯。在交谈中,细节可以从记住对方的名字开始,也可以从对方的一举一动开始。
有理说得清,不仅要敢说,有的说,还要会说。会不会说,直接关系到你的成败。有时候,情通才能理达,有时候,说理要把握策略。如果缺乏说话的技巧,你的说理可能被人当成说教,亦或是驴唇不对马嘴,自然入不了对方的法眼,说不到对方的心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