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勤学多练,增添语言魅力
一、多读书,丰富言辞
一个人才能的大小,首先取决于他自身知识的多寡、深浅和完善程度。同样,一个人的口才好坏,也与他的学识是否广博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让人信服的说理者,必须能够旁征博引,言之有物,一语中的。这就要求你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
书籍,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口才的魅力深深扎根于知识的土壤中。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它鉴证了人类的历史发展脉络,记录了古往今来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过:“所有我认识的伟大的领导人,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们都是伟大的读书者。”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不断扩大知识面,才能讲起话来思如泉涌,滔滔不绝,才能功成名就,闻名遐迩。所以,要想在讲话中施展自己的语言魅力,就要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勤学笃志,不耻下问,持之以恒地积累知识,这样才能有渊博的学问和广博的见识,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大学者无不以有口才和知识渊博而著称。林肯在葛底斯堡的演说闻名于世,它的全文已经被刻在一块钢板上并被陈列在牛津大学的图书馆。演说稿结尾的句子“要使我们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长存于世”已经成为文字的典范。事实上,这个句子不是由林肯独创的。早在几年前,林肯的律师合伙人赫司登曾送给他一本巴克尔的演说全集。林肯读完这本书后记下了书中的这句话:“民主就是直接自治,由全民治理,它属于全体人民,并由全体人民分享。”林肯把这句话进行加工之后用在了葛底斯堡演说中,取得了巨大成功。
前苏联著名电影导演阿马格·洛柏里,在听完瓦西利耶维奇一篇出色的演讲后惊叹道:“我不明白,我简直感到极为惊讶。我整天没有离开您一步。您做这篇报告之前并没有做过任何准备啊?”瓦西利耶维奇十分严肃地回答说:“我一生都在为这篇报告做准备。”如果没有丰厚的知识储备,在讲话的过程中就会捉襟见肘,漏洞百出。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只要平时多读书,读好书,就会获得丰富的词汇,自己演说和讲话时,优美的语言就会脱口而出,不召自来。因此,我们要潜心苦读,勤记善想,揣摩寻味,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尝到醇香厚味。
所以,只有对各个领域的知识诸如历史、地理、经济、文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等兼收并蓄,才能厚积薄发,从容应对各种场面,才能使自己的讲话深入到每一位听众的心中。没有深厚的积累和素养,没有长期的实践和磨砺,就不可能做出高水平的讲话。
二、用心体验生活,积累说话素材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明了获取知识的来源:一是靠广泛涉猎,博览群书;二是靠丰富阅历,见多识广。言语是以生活为内容的,有生活,有实践经验,才有谈话的内容。所以,要想有好的口才,就必须用心体验生活,积累说话素材。
一个高水平的讲话者是靠平时日积月累练就的,而不是一时匆忙拼凑所能达到的。很多即兴讲话看起来是临场发挥,实际上,讲话的人就是因为在平常的生活中善于积累说话素材,并持之以恒,才能够临场即兴发挥,侃侃而谈。所以即兴讲话,往往是检验一个人知识程度和生活阅历的尺度。在当今的信息社会,知识、信息更新的很快,即使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会在不断丰富和更新的知识海洋中感到自己学识的贫乏。所以,我们必须处处留心生活,在生活中磨炼自己的语言技巧。
知识积累除了读万卷书外,还要行万里路。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就要求我们多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增长真知灼见。媒体可以说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所以,经常听广播、看电视、看报纸、看杂志等,都可以增长见识、积累知识、拓展思维。而且这些活动在闲暇时候就可以做,不需要你专门拿出时间专注地干这些。另外要注意搜集并积累警句、谚语。最好能用一个笔记本,把一些好句子、一些趣事、警句、谚语一一记下来或剪贴下来;在听别人的演讲或别人的谈话时,要牢记别人说过的精彩句子或警句、谚语,并在心中重复。就这样一点点地积累,久而久之,你谈话的素材、资料就越来越多,说起话来也就越来越条理清楚,出口成章。
多出去旅游,游览名胜古迹也是一个积累说话素材的好方法。我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着丰富的知识。多到各地走走,一来可以劳逸结合,二来可以借机学习各地的民俗、人文和地理,因为各地都有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历史古迹和自然风光,这些东西如果你不去接触了解,也许一辈子也不会知道。
再就是要勤学好问。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遇到某些领域里比自己知识丰富的人,一定要虚心请教,抓住一切机会丰富自己的知识。同时也要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时的敏锐性,并增强想像力与敏感性。对于新鲜事物,一定要保持一颗好奇心去了解和体验,这样才不会落伍,当别人谈论起这些新潮流、新事物时你就不会显得孤陋寡闻。
说话是一门艺术,所能表达的内容包罗万象,如果只在技巧上下功夫,而忽略了自身素质的培养和说话知识的积累,只能是舍本逐末,徙有一副空架子。
三、说理要有条理
在叙说事理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层次清晰,条理分明,千万不要面面俱到,芝麻西瓜一起抓。事实上,在现代社会中,没有人愿意听你长篇大论,滔滔不绝,所以你必须在说话时言简意赅,一针见血,善于抓住重点。
首先在说话时一定注意先后的逻辑性,哪些在前哪些在后,哪些是重点,哪些是细枝末节,材料如何组织排列,中心如何突出,都要安排得合理恰当。要做到中心明确,言之有物,集中主题,避免多主题或分散主题。在关键的环节要说得尽可能详细,其他不必要的地方一语带过即可。说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那样你会很累。当然,自己要有明确的观点,还要根据不同的场合说出确定说话的中心主旨。
春秋时期,晋国和秦国联合包围了郑国的都城,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受郑文公的委派,见了秦穆公,说:“秦、晋两国联合围攻郑国都城,郑国人知道自己死定了。如果灭掉郑国能够对您有好处,您劳师动众自然还值得。但是,隔着晋国的大片疆土来把远方的郑国作为贵国的边疆,您会懂得这是不大好办的。何必帮助灭掉郑国来便宜您的邻邦?邻邦的版图扩张,就是贵国的实力削弱啊。如果能够保留下郑国,作为您东方通道上的接待站,这对您也并没有害处。再说,那个晋国,哪里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等它在东方向郑国开拓了疆土,就会再向西去搞扩张。如果不去损害贵国,它又好向哪里去夺取土地!像这样损害贵国的来养肥晋国的做法,您要多考虑啊!”秦穆公听了打心底同意,就跟郑国定了和约。晋国看到这种情况,也就撤兵回国了。
这段话说得非常有条理,也有明确的中心,烛之武紧紧围绕灭郑对秦国没有好处这一中心来说理,这就突出了问题的关键。他一开头就表明自己是为秦国的利益来做说客的,这就消除了对方的戒心;接着从地理位置分析灭郑对秦有害,存郑对秦有益;最后指明晋国才是秦国的潜在敌人。这番话说得有条有理,使人一听就信服。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最终说服了秦穆公。
所以,不管你碰到的事情多么复杂棘手,不管它里面包含了多么深奥的思想,你一定要学会概括和抽象,从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这些理性认识就是事物的本质,你要善于抓住它,才能提纲挈领,一通百通。
“言不在多,达意则灵”,我们在说理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冗词赘语,面面俱到,否则就会词不达意,对方根本就不知道你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这样的说话效果说了还不如不说。所以,讲话一定要简练有力,直奔主题,条理清晰,层层推进,逻辑性强,这样才能清楚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对方自然就会心领神会,你就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达到说理的目的。
四、说理要说出风格
培养独树一帜的说话风格,你的说话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你之所以为你,就是因为你与众不同。所以,你说话一定要体现出你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样才会显示出你的魅力,吸引对方,让别人记住你。树立自己独特的说话风格,用你铸造起来的说话魅力引起别人的注意,你就更容易得到别人的信服。
说话的风格因人而异,所以表现形式就多种多样。如果你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那么你可以打造干净利落的说话风格;如果你是一个沉默、不善言谈的人,你可以展现你惜字如金的魅力,培养话少但精的说话风格;如果你是一个生性开朗、热情有活力的人,你就要打造出笑口常开、热力四射的说话风格;如果你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你可以打造出机智幽默的说话风格。如此等等,不一一列举。打造自己的说话风格,最重要的是从自身的优势出发,扬长避短。这就要求你首先必须充分认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气质、风度、知识、认识、性格、爱好、音色、音量、语调语气都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估。一个人气质和风度虽然与五官、身材、服饰有关,反映在一个人的音容笑貌及举手投足之中,但从本质上来看,却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学识的外在表现,与人生活的环境、经历、教育类型和程度、社会地位等密不可分。由于人各不相同,在谈话时就会表现出或活泼,或文静,或快言快语,或思维敏捷,或沉稳持重等各种风格。比如一说起倪萍,人们就会想到她善于煽情的说话风格,一说起赵忠祥,人们头脑中就会浮现出他平和的语言风格,而一想起周星驰,人们自然把其定位为无厘头的说话风格。
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一向以睿智、从容、机敏、人性化的主持见长。从20年前的《正大综艺》节目脱颖而出之后她便成为知识女性的代名词,在主持界闯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在凤凰卫视主持节目期间,杨澜曾被要求向港台腔靠近,但对主持有自己见解的杨澜断然否决了,继续保持了自己的说话风格,以历史、文化的视角,在电视传媒界占有一席之地。
所以,说理说出风格,对你的成功与否关系重大。因为你说话的风格,不仅仅反映出你词汇的积累量和使用词汇的方式方法,更反映出你的生活阅历、对人生的态度和个人的修养。在谈话的时候,表现出自己的风格是上策,但要努力发展你自己的独特风格,而不是去发展别人的独特风格。也许刚开始你建立自己说话风格的时候,可能会寻找一些自己欣赏的人物作为楷模,鹦鹉学舌,从模仿开始。但模仿并不是你最终的目的,即使你模仿的再好,也不能突出你的本色,弄不好还给人弄虚作假的感觉,这样就很难得到别人的信服。因此,你要给自己不断充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在实践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最终创立自己独特的说话风格。然后再通过你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让对方感受到你的个性化的语言,个性化的举止,你就很容易被人记住。
五、练就得体的体态语
体态语一般包括姿势语、手势语和神态语,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容易感染别人。在人们的彼此交流中,言语交谈固然重要,但人的体态、肢体动作,比如眼神、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动作等,也是沟通时必不可少的辅助性动作。不要小看这些行为语言,它们虽然不如说话那么直观,但它对于交往的成败和言谈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讲话者,其体态语必定会与言语配合得天衣无逢,非常默契,现场表现得也必定合乎时宜,落落大方。如果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只有嘴在动,身体的其他部位都是静止的,只会显得拘谨呆板,他说出来的话即使再有理也引不起听众的兴趣。所以,你在与人讲话时,不仅仅要用口,还要学会使用眼神、面部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来帮助你更好地把你想要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几乎每一种体态、每种动作都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反映着一个人的文化修养与内心世界。
1.手势
手势在口语交谈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们常说手是人的第二张面孔。在不同的场合,不同手势有各自特定的含义。比如说两人会面,一般会先握手。握手有力,给人热情、友好、处事果断的感觉;握手无力,给人敷衍、冷漠、漫不经心、没有魄力的感觉。谈话时如果双手背后,常表现出自信、思考;如果安慰或鼓励别人时,可以拍拍别人的肩。这些手势,往往能加强语言力量,丰富语言。
当然,手势语也不能滥用,要适可而止。有些小动作如在谈话时摸鼻子、挠头发、把手指关节弄得吱吱作响等,会损害自我形象,影响表达效果。所以一定要改掉这些不良习惯。
2.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体态语中,眼神的交流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般说来,在谈话中,目光正视对方的前额,表现的是一种严肃、庄重、平和的态度;目光仰视,表示思索、盘算;目光注视对方双眼与嘴部之间的三角区,是一种较亲切的交往的态度;目光捉摸不定,不敢正视对方,常常是胆怯、害羞,或内心有隐秘的表现;目光斜视,则表示一种轻蔑、鄙视的态度;目光移向别处,可能表现出厌恶或拒绝;注视时瞳孔放大,常常表现出爱和兴奋等。
眼神最能反映你心中的细微情绪。如果眼神不适宜,必然会影响交流,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对眼睛的训练,在交谈中注意眼神交流的运用。
3.面部表情
面部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神态和情感,最能吸引对方的注意。因为你的情绪、气质、态度都写在脸上,你未开口说话时别人就会捕捉到一定的信息。人的表情千变万化而又十分微妙,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情感和传递信息。
眉毛上耸,常表现惊讶、欣喜或害怕;单眉上扬,表现询问、不解;皱眉头则表示不同意、反感、烦恼或是强忍愤怒;脸上泛红晕一般表示羞涩或激动;脸上发青发白则表示生气、或受到惊吓;嘴角上翘,常表现乐观、豁达,好交;嘴角向下,则常表现悲观、不满或固执;嘴唇撅着则表示生气、不满等。
4.肢体动作
肢体动作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人的身体动作也可以表现人的心态是充满信心,还是不安、恐惧;是专注倾听,还是兴趣不大。良好的身体姿态能给人以美好的印象,增强双方交谈的效果。
社交场合中不要偏倚一侧站立或斜靠门站立,这会给人一种漫不经心、吊儿郎当的感觉;讲话时要挺胸,表现出自信;说话时不要左晃右晃,斜肩弓背,挪来挪去;坐在座位上与人交谈时身体稍稍前倾,表现出你的专注。
体态语只是支持、辅助有声语言,加强有声语言的力度,增强有声语言的效果。但这并不是说在交际中体态语无足轻重,虽然体态语是辅助的,但它的作用却是不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