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那些去照相馆合影的男女,其表情,都是千篇一律的拘谨和不安。他们坐在镜头前,紧张地盯着面前的照相师傅,表情比身后布置的虚假布景还要虚假。那时照相师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靠近点,靠近点”,对他来说,让两个人“靠近点”,远比修理一辆汽车要困难得多。在那时,跟自己的爱人在照相机的镜头前面“靠近点”,是一件多么让人难为情和痛苦的事情。
大街上更是如此。你别想看到一对手拉手的夫妻或者青年男女。他们小心翼翼地保持着固定的距离,却奔向同一个目的地。那时满大街都是“一米线”,你根本不可能分辩街上的行人中哪些是夫妻,哪些是陌生人。只要迈出家门,距离必须拉开,在那时,这是一种做人的最基本素质和处事的最基本原则。当然有胆大的,不安份的,黑暗中,偷偷拉了手,却多是拉一根手指,回到家,心“怦怦”跳上半天,似乎刚刚做了一件天理不容的坏事。
先结婚后恋爱是那时的婚姻常态,不擅长表达甚至不允许表达更是那时的婚姻常态,所以,我常常纳闷那时的夫妻到底靠什么来维系他们天长日久的感情。——因为相比现在,那时的劳燕分飞之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后来我想,或许一开始离得远一些,或许在公共场合怩捏作态,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两个人身体离得远,心或许就会近一些,彼此的渴望或许就会多一些,毕竟,这是一种互补。一下子读不懂对方,可以慢慢来懂,心的距离于是越来越近。“婚姻是酒,需要品。”现在太多人们,喜欢把这句话挂在嘴上;那时多数夫妻,才能够理解这句话的真正涵义。
现在,满大街都是勾肩搭背的男女,好像,离开这种夸张的表达,就走不了路,就不足以证明“我爱你”。逢一起合影或者作秀,更不必等摄影师说出那句“靠近点,靠近点”了。往往快门还没按下,两个人早已经粘到一起,其状难舍难分。身体的距离与心的距离或许并不一定成反比,但一个事实是,我们的确见到了太多的劳燕分飞甚至反目成仇。而正是他们,曾经表现得那么恩爱和亲密。在镜头前,在街上,在各种公众场合。
想对所有的夫妻和恋人们说:“靠近点,再靠近点。”我指的不仅是你们的身体,还有你们彼此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