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癣
由致病性真菌寄生在人体平滑皮肤上(除手、足、毛发、甲板及阴股部以外的皮肤)所引起的浅表性皮肤真菌感染,统称为体癣。中医称之为“圆癣”、“金钱癣”。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体癣主要由浅部真菌所引发,发病可由于患者直接接触或接触患者污染的澡盆、浴巾等引起。更可由患者原有的手癣、足癣、甲癣等蔓延而来。发病与机体抵抗力有关。
(二)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成人,好发于温热季节,面颈、躯干等处皮肤为好发部位,皮损初起为红丘疹,逐渐形成钱币型红斑,其边缘多见丘疹、丘疱疹、脓疱、结痂、鳞屑等,边缘清楚,常隆起呈堤状。皮损渐向四周蔓延,可形成环形或多环形。病灶中央常倾向自愈。
(三)治疗
1.西医治疗
(1)内治
一般不需内治,对于全身泛发性体癣,可适当内服短程斯皮仁诺、特比萘芬等抗真菌制剂。
(2)外治
可外用复方水杨酸酊剂、复方苯甲酸软膏、复方雷琐辛涂剂、克霉唑软膏、丁克软膏等。
2.中医治疗
(1)内治
一般不需内治,当病情较重,出现湿热、热毒证时,治宜清热解毒利湿,可用龙胆泻肝汤和五味消毒饮加减。
(2)外治
①土槿皮酊外涂患处。
②皮肤软膏或华佗膏外涂。
③白及调醋外擦。
④生半夏或生南星1枚,醋磨汁,涂搽。
(3)针灸
可在外用抗真菌制剂的同时,皮损区梅花针扣刺。
(四)预防与调护
1.积极治疗原发的手足癣、甲癣等。
2.尽量避免与其他患者以及患病的动物如狗、猫等接触。
3.避免接触患者用过的浴盆、毛巾等。
(五)审美评价
皮肤上发生红斑、丘疹严重破坏了皮肤的光滑之美,体癣具有传染性,破坏了皮肤的洁净之美。临床治愈后要求恢复皮肤的光滑、洁净之美,皮损完全消退。
二、股癣
凡由致病性真菌侵犯腹股沟内侧所致环状或半环状皮损者称为股癣,实际是体癣在阴股部位的特殊型。中医称“阴癣”。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主要由浅部真菌所引发,发病可由于直接接触患者或接触患者污染的澡盆、浴巾等引起。更可由患者原有的手足癣、体癣、甲癣等蔓延而来。本病在温热潮湿的季节易发生,男性多汗者易发生。
(二)临床表现
常发生于阴囊对侧的大腿内侧,单侧或双侧,多呈环状或半环状斑片,初于股上部内侧出现小片红斑,其上有脱屑,并逐渐向四周蔓延,边界清楚,其上有丘疹、水泡、结痂。中央部位可自愈,有色素沉着或脱屑,其下缘多清晰,伴有痒感。
(三)治疗
1.西医治疗
(1)内治
一般不需内治,对于顽固性股癣,可适当内服短程斯皮仁诺、特比萘芬等抗真菌制剂。
(2)外治
因股部皮肤娇嫩,故勿用过于刺激的癣药水,可用复方雷琐辛涂剂或1%克霉唑霜。
2.中医治疗
(1)内治
一般不需内治,当病情较重,出现湿热、热毒证时,治宜清热解毒利湿,可用龙胆泻肝汤和五味消毒饮加减。
(2)外治
①土槿皮酊外涂患处。
②皮肤软膏或华佗膏外涂。
③白及调醋外擦。
④生半夏或生南星1枚,醋磨汁,涂搽。
(3)针灸
可在外用抗真菌制剂的同时,皮损区梅花针扣刺。
(四)预防与调护
1.积极治疗原发的手足癣、甲癣等。
2.尽量避免与其他患者以及患病的动物如狗、猫等接触。
3.避免接触患者用过的浴盆、毛巾等。
4.肥胖者应常洗澡并敷以扑粉。
(五)审美评价
皮肤上发生红斑、丘疹严重破坏了皮肤的光滑之美,且瘙痒,给患者带来痛苦,股癣具有传染性,破坏了皮肤的洁净之美,临床治愈后要求恢复皮肤的光滑、洁净之美,皮损完全消退,无瘙痒。
三、甲癣
甲癣是指皮癣菌侵犯甲板或甲下所引起的疾病,多伴发其它皮肤真菌病,中医称“油灰指甲”、“鹅爪风”,俗称灰指甲,成人多患。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甲癣常由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引起。
(二)临床表现
大多与手足癣同存。损害开始于甲的游离缘,可渐渐蔓延至整个甲板。轻者侵及1~2个指甲,重者累及多个甚至所有指(趾)甲。患甲失去光泽,呈灰褐或灰白色,逐渐增厚、变形、变脆,或残缺不全,或甲板与甲床分离。根据表现不同可分为三型,增厚型:甲缘增厚,渐致整个指(趾)甲肥厚,表面凸凹不平;萎缩型:甲板萎缩,色白,翘起,其下蛀空剥离;破损型:甲板部分增厚,边缘破损残缺,一般无自觉症状,患甲过厚或甲剥离时也可引起疼痛不适。真菌检查阳性。
(三)治疗
1.西医治疗
(1)内治
口服斯皮仁诺或特比萘芬,注意服药期间监测肝肾功能。
(2)外治
①用小刀刮除病甲变脆部分,再外涂30%冰醋酸或5%碘酊,无效时,可拔甲后再搽药。
②用40%尿素软膏包敷后再移除病甲。
2.中医治疗
(1)内治
尚无特效疗法。
(2)外治
①外搽鸦胆子油。
②外搽灰指甲药水。
③选用灰指甲浸泡剂、鹅掌风浸泡剂、醋泡方浸泡,待病甲软化后用刀削刮。
④白凤仙花、鲜羊蹄根各半,捣碎后包敷患甲。
(四)预防与调护
及时彻底治疗手足癣,以防蔓延成甲癣。
(五)审美评价
甲癣使甲板失去原有的光泽,变得粗糙肥厚,色灰暗,尤其发生与指甲者,影响患者自信心,严重者病甲疼痛,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治疗后要求恢复指(趾)甲原有的光泽,形状。
四、鱼鳞病
鱼鳞病是一种遗传性角化异常性皮肤病,以皮肤干燥粗糙、状似鱼鳞为特征。中医学属“蛇皮癣”范畴。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尚不明了。一般认为与遗传有关,可呈现不规律的显性遗传或隐性遗传,也有认为与内分泌功能障碍,特别是与维生素A的代谢障碍有一定关系。
(二)临床表现
出生后不久或幼年发病。主要发生于四肢伸侧或躯干部,皮疹为菱形或多角形鳞屑,污黑或黑褐色,鳞屑紧附皮肤,周边轻翘起,不易剥离,状似鱼鳞或蛇皮。部分患者掌跖部皮肤增厚干燥。患者可因全身汗腺及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肤干燥不适,或轻度瘙痒,尤以冬季明显。重者,夏季可因出汗困难而觉口唇干燥。病情轻重不等,冬季较重,夏季可暂时缓解,经久难愈。
(三)治疗
1.西医治疗
(1)内治
可口服维生素A,13——顺维甲酸等。
(2)外治
10%尿素软膏、0.1%维甲酸软膏外搽。
2.中医治疗
(1)内治
本病为精血亏损,治宜滋阴养血润燥,方用养血润肤饮。
(2)外治
①甘草油外用。
②杏仁60g,研碎煎汤外洗,然后将胡桃90g,乳汁10g,捣烂和成膏外用。
(3)针灸
取穴 关元、中脘、曲池、阳池、三阴交、太溪、足三里、内关、肾俞、脾俞。
(四)预防与调护
冬季洗澡时,尽量避免用碱性较强的肥皂。为保护皮肤水分,应用油性化妆品。每次沐洗后在症状严重的部位立即涂搽上甘油。
(五)审美评价
鱼鳞病虽然不痛不痒(有少数患者微痒),但可遗传下一代,给青少年带来了心理压力,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造成悲观情绪。目前无根治方法,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增加角质层含水量和促进正常角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