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报复心
孩子小的时候,其人生观和世界观都还没有完全形成,他们对各种事物的认识和分析能力也相对比较低,很容易产生挫折感。有时候,甚至因为一件极小的事情,也容易使他们如同大难降临而感到无法承受。正是由于意志软弱,承受挫折的容忍力比较低的缘故,孩子产生了严重的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反应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行为中带有攻击性、敌意性,也就是报复性。
珠珠4岁了,不仅脾气很坏,而且报复心理很重。要是有人骂了或是打了她一下,哪怕是轻轻的,她都会骂回来、打回来。有一次,她把可乐倒在沙发上玩,被爸爸打了一下小屁股,她就整天不和爸爸说话。直到爸爸让她打一下,她才笑了起来。
有一次,珠珠把脚伸进薯片筒里差点拔不出来。妈妈骂了她几句:“你怎么可以把脚乱伸进去?要是铁的就拿不出来了!”又过了一会儿,她跑去玩插座。妈妈说:“珠珠,危险!这不能玩!会触电的!”妈妈见她屡教不改,就打了她两下屁股。可是,当妈妈去阳台晒衣服的时候,她就会偷偷地把阳台门锁了,不让妈妈进去。任凭妈妈怎么叫,她都不开门,自己则在沙发上看动画片。
别看珠珠只有4岁,其报复心理却特别强烈。这可能是家长平常教育孩子时产生了误区:对孩子没有什么耐心,想快点教好孩子;或是对孩子没说原因就打骂,孩子却不知道错在什么地方;打骂之后不及时修补,引起了孩子误解和憎恨,认为家长不疼爱自己;或者是打骂之后又帮孩子收拾,让孩子觉得即使做错,被打骂两下也就没事了。
◎从错误中纠正孩子的坏脾气
孩子的报复心强,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比如,经常体罚孩子,当众伤害他的面子等。所以,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家长要用正常的心态和孩子说道理。比如,床是睡觉的地方,不是吃东西的地方,吃东西应该在餐桌或是客厅。假如食物落在床上就会有细菌,这样孩子就会生病。家长可以给细菌取个名字,让孩子记得清楚一点。比如,他玩风扇的时候,你骂他,他气你也气,只知道你不给我玩,我就偏要玩。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做实验给他,让他知道其中的危险。在教育完之后,需要留个时间给孩子思考自己的行为,为什么是不可以的。
此外,当孩子不小心做错了事时,家长一方面要进行批评教育,另一方面也要告诉孩子,做错事不要紧,爸爸妈妈也都会做错事的。只要承认错误,改正就好。有些孩子觉得做错不好,就死不承认。要让他们知道,谁都会做错事,错了改正就好,要勇于承担责任。
在教育完孩子后,很多家长往往忽略对孩子传达爱意,让孩子产生父母对自己不疼爱的误解。所以,家长要把自己的爱说给孩子听,让他们体会到你们的感受。现在好多孩子只知道说父母不好,认为家长只会打骂自己,原因是他们不懂父母的爱在哪里。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告诉他们。这样不仅能使孩子消除仇恨心理,而且可让他们从中学会到怎么去表达对别人的感情。例如,帮孩子加衣服的时候说:“你是不是好冷啊?爸爸在外面还没回家,一定也好冷是不是?”责骂完后,可以说:“妈妈虽然生气打了你,但妈妈也好心疼的。”“妈妈帮你揉揉,是不是好舒服啊,妈妈也好累啊。你也帮妈妈揉揉吧。”
“父母应该做的事”
1. 家长要用正常的心态,耐心地对孩子讲道理。
2. 让孩子参与处理善后工作。
3. 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后,家长要把自己的爱说给孩子听,让他们体会你们的感受。
◎学会宽容和谅解
其实,小孩子之间打打闹闹,发生磕碰是常有的事。今天你打了我,明天我打了你,后天又和好如初。孩子之间的矛盾,来得快,去得也快,父母不必看得那么严重。对孩子来讲,这些打打闹闹能促使他们慢慢地了解与他人的关系,知道蛮横、任性、霸道在社会上是行不通的,并从中学会与人相处、妥善处理问题的方法。因此,学会原谅别人,是孩子的必修课,它有利于克服自我中心意识,能帮助孩子学会宽容、忍让,为别人着想。
有一次,小章因一本课外书与姐姐小雅争了起来,姐弟二人互不相让,正好被妈妈碰见了。
“小章、小雅,你们两个过来!”
“小雅,你先说,为什么要吵架!”妈妈严厉地问道。
“弟弟拿了我的书,我向他要,可他不给!”小雅理由十足地说。
妈妈又转向小儿子:“是不是这样?”
“是的,妈妈,可我真的想看那本书,这有什么错!”
“看来,你们两个都没错哟!”
停了停,妈妈又说:“其实,你们两个都错了。”
丽丽和小章不解地望着妈妈。
“丽丽,你是姐姐,应该让着弟弟;小章,拿姐姐的书,必须征得姐姐的同意。一个不懂谦让,一个不懂礼貌,是不是都有错?我可不希望我的孩子是这个样子!”
姐弟俩相对无语,他们明白了妈妈的意思,暗自决定向妈妈的要求看齐,做一个听话的、明事理的好孩子。
在对待孩子吵架的问题,有的家长往往把孩子之间打打闹闹这种平常的事情扩大化。有的家长会说:“谁欺负你,爸爸妈妈去打他。”其实,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家长应该培养孩子自己处理问题的勇气,引导他们学会宽容。
“父母应该做的事”
1.家长应该先问清来龙去脉,公正客观地帮助孩子对事情进行分析。
2.要疏导、转移孩子对矛盾的注意,要引导孩子反思起因,从中检讨自己的过失,并宽容伙伴的缺点。
3.告诉孩子,对待朋友要以诚相待,要学会原谅别人的错误和过失,要懂得宽容忍让。此外,要教给孩子原谅的标准,让他们分清是非,知道哪些是可以原谅,哪些是不可以原谅的。明白原谅、忍让不等于没有原则,不是放弃批评与反抗。
4.可以让孩子体验一下不原谅别人的害处,因为总是与人斤斤计较,小朋友们就会不喜欢和你做朋友。不懂得原谅别人,也就不会得到别人的原谅。
★育子必读:报复的故事
最近,爸爸发现女儿妍妍有报复的心理。
一天晚饭后,妈妈和爷爷奶奶都在客厅里看电视。爸爸陪着妍妍在玩,他们玩的是小青蛙行走,其实就是一只上了发条的青蛙。
在那么多玩具中,妍妍最钟情这个玩具。因为她觉得,青蛙上完发条后,就会在地板上来回奔走,非常好玩。爸爸负责给青蛙上发条,妍妍就只管追着青蛙跑动,跟青蛙玩耍。妍妍跟着青蛙从这边蹦跳到那边,来回奔跑着,玩得不厌其烦。忽然,青蛙不走了,停了下来。妍妍跑过去,抓起玩具青蛙,“啊,痛!”“怎么了?”爸爸跑过去问。爸爸将妍妍的手拿过来一看,原来青蛙坏了,里面的弹簧掉了出来,妍妍刚才太急,没注意就被弹簧扎到了。爸爸站起来,告诉妍妍说:“宝贝,没事了,不疼了。青蛙坏了,咱们玩别的吧。”“不要,我就要玩这个。”妍妍一把从爸爸的手里抓过“青蛙”,边用手敲打边说:“你不可以坏,你坏了,我怎么玩呀?”可是不管妍妍怎么弄,青蛙就是不走了。
这时候,妍妍将青蛙重重地摔在地上,然后用脚踩着青蛙说:“让你扎我,还不跟我玩,我踩你,踩你……”爸爸发现,妍妍的眼神也变了,变得很生气,很愤怒。后来,妍妍继续抓起青蛙拍打了好多次,仿佛这样做就可以缓解先前的疼痛和不高兴。爸爸一下子觉察:妍妍已经开始有报复的心理了。
后来,爸爸把这个发现告诉了妈妈,两个人一起分析女儿妍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后来一致觉得可能是因为前几天的一件小事情引起的。前几天,妍妍不小心摔倒了,躺在地上大哭乞求帮忙。一听到哭声,妈妈就急忙上前抱起妍妍,边哄着孩子边用脚跺着摔倒的地方:“没事了,都怪这地方不平整,把我家妍妍给摔倒了。妍妍不哭,妈妈打它、踩它。”妈妈还边说边演示给孩子看,哭得伤心的妍妍被妈妈的举动转移了注意力,于是也跟妈妈做起来。
妍妍今天的举动,估计是在学妈妈的样子了。爸爸说:“看来,以后不能再这样教育孩子了。我们大人以为这样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起到哄孩子的作用。却不知无形中给孩子传递了不良暗示:摔倒不是孩子走路本身的错,而是地面不平所致,从而进行抱怨或者报复。也许,这就是孩子开始出现报复心理的开始。”
妈妈也接着说:“是呀,以后咱们教育孩子,是要注意方式方法了。”
孩子,我要对你说
1. 孩子,我们不欺负人,更不能欺负比自己弱小的人。如果别人欺负你,你可以躲过,可以和他讲理,可以还手抵抗,但注意自己不要受到伤害。
2. 许多人在遇到挫折或烦恼的时候,总想利用报复这一方式去对付给自己带来挫折和烦恼的人。殊不知,报复是柄双刃剑你在报复别人的同时,也会伤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