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执著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困苦和不如意。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我们更应该教育他们勇敢地去面对、克服,直到成功。对于下定了决心的事情,就更是要坚持不懈、执著追求、永不放弃!
张海迪5岁那年,因患脊髓管瘤,高位截瘫,不能上学。但她并没有被病魔吓倒,而是毅然向妈妈提出了“我要上学”的要求。学校不收张海迪这种残疾的孩子,家里又请不起教师。张海迪的父母望着那对执著而灵动的眼睛,决定利用下班时间亲自教她。
残疾给张海迪带来许多学习的困难。每一次学习,都会使她的身心变得非常疲惫,让她连作业都无力完成。有一次,张海迪因疲惫想要推迟学习,妈妈告诉她:“做什么事情,都会遇到困难。学习也是一样。只要你选择了,就应该坚持下去,执著地去追求,不懈地去努力。只有这样,你才能成功。”听了妈妈的话,张海迪明白了学习贵在坚持和自觉,绝不能拖拉。
从此以后,在张海迪的心里种下了一粒执著的种子——认准了目标,不管前面横隔着多少艰难险阻,都要跨越过去,到达成功的彼岸。凭借这粒种子,张海迪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并获得了硕士学位,并最终走上了创作文学的道路,成为山东创作协会的一级作家。
孩子的执著表现出来的是对某件事情的坚持,那是一种原始状态下的性格。父母应该好好地利用孩子的这种个性,教导孩子执著是一种拼搏的精神。告诉孩子执著是有代价的,要用行动和结果来证明自己的执著的正确,一切的一切,都需要自己去努力!
◎在困难中磨练执著的品格
任何事情有成功,就会有失败。失败不可怕,只要我们坚信:对生活充满希望,对理想执著追求,对未来充满憧憬,我们的生活就会多姿多彩。所以,不管在任何时候,都要有坚持到底、执著追求的好品格。
王军霞是我国女子马拉松赛的世界冠军。有一次,当她从领奖台上走下来时,记者问她,是什么力量让她坚持到最后,跑在最前面。她深有感触地向媒体讲述了一个小时候的故事。
小时候,王军霞参加一次由学校举办的10公里越野赛。开始的时候,她跑得很轻松。可是慢慢地,她感觉汗流浃背,脚底发虚,很想停下来喝口水,歇一歇。这时,有一辆校车开了过来。她很想上车,但还是忍住了。又跑了一段时间后,她感到胸口发紧,双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休息的愿望强烈地袭了上来。
这时,又有校车开了过来。她迟疑了一下,还是压制住了放弃的渴望,继续朝前跑。不知又跑了多久,来到了一个小山坡前的时候,她感到全身虚脱,两条腿好像不是自己的。她觉得现在要爬上这个小小的山坡,就好像要攀登珠穆朗玛峰。于是,她决定不再坚持。当校车再一次开过来的时候,她没有犹豫,坐上去了。没想到的是,过了那个小山坡后就到了终点。她为此后悔极了,心想要是再坚持一分钟,就能越过小山坡,就能跑到终点。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骄傲的事情啊!
从那以后,她每次参加比赛的时候,当感到自己跑不动、快要泄气时,她就不断鼓励自己,对自己说:“再坚持一分钟,就快到终点了!”就这样,她一直跑到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
毋庸置疑,王军霞的成功与她小时候执著坚持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人的执著精神,不仅包含着忍受孤独的能力,也包含着承受失败的能力、承受屈辱的能力,而这些都是取得成功的必须条件。
“父母应该做的事”
1.为了培养孩子的执著精神,父母可以引用语文、历史课本中的故事,分析其中的情节。这样做既增强了孩子对课本知识的了解,又培养了孩子的分析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2. 在生活中,父母也不妨常常用赞赏的口吻鼓励孩子,让孩子对自己说:“加油啊!”“我能行!”
★育子必读:执著的故事
20世纪20年代初,在德国一个叫维尔西茨的小镇上,有一位13岁的少年用6支特大的烟火绑在他的滑板车上。然后,他点燃了导火线。烟火的爆炸声此起彼伏,滑板车像发疯似地飞了出去,这位少年也被重重地摔在地上。结果,巨大的爆炸声引来了警察。少年被带到了警察局,受到了一顿训斥。
这样的失败不知经历了多少次,但这个少年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的理想。他凭借着自己的执著,成为世界著名的火箭专家,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志向。
这位少年就是后来著名的科学家冯·布劳恩。
小时候的布劳恩对天文和火箭很感兴趣,他的志向就是能够飞翔。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布劳恩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实验。
大学毕业后,布劳恩获得了飞机驾驶执照。接着,他进入佩内明德大型火箭实验基地,担任技术部主任,开始领导火箭的研制工作。1937年德国的A系列火箭和V-2火箭就是在他主持下研制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冯·布劳恩来到美国研制火箭。在他领导下研制的丘比特火箭将美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土星”系列火箭则成为登月的核心。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冯·布莱恩在取得这些成就之前,经历了多少失败,又是凭着什么样的执著才最终取得成功的。
孩子,我要对你说
1. 孩子,不要害怕困难,坚持就是胜利。
2. 执著不是固执,执著是一种信念。只有坚持正确的信念,才能避免盲目和草率,才有可能持久地坚持,才谈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