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的专注
在难以解决的困难面前,有些人无以应对,束手无策。而对于善于思考,有灵感的人,就能独辟蹊径,消除困难,从而获得成功。
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有一个人说:“给我一个立足点,我就可以移动地球!”
国王听了哈哈大笑,说:“在我的船队里有一艘三桅的新船,非常非常重,在船坞里干活的所有奴隶,用尽全力也不能把它从造船架上推下去。如果你能移动它,我就相信你。”这个人对国王说:“没问题。”
到了要移动大船的这一天,这个人把一个螺旋似的玩意儿固定在船坞上,一套套的绳索和轮子从大船通向螺杆。然后,他摇着手柄,大船开始移动了。不一会儿,船就滑向了大海,
这个人,就是公元前3世纪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机械发明家阿基米德。
公元前287年,阿基米德出生在地中海西部西西里岛上的叙拉古城。
他的父亲是一个天文学家,一生都在研究太阳和月亮的距离。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他从小就热爱读书。古希腊是一个文明古国,文化和科学技术非常发达,市场上布满了书摊,阿基米德常常在那里流连忘返。
他读荷马的诗和历史,读伊索的寓言,读索龙的法律著作,学习天文学、音乐和图画,他在地上堆一层湿沙子做几何习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把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多地用于学习、思考、探索和写作。他常常忘记吃饭,所以别人不得不喂他饭吃,连穿衣脱衣这类事情,别人也不得不替他去做,因为他在专心思考问题的时候,就会忘掉自己的衣服。
阿基米德11岁那年,离开了父母,来到了古希腊最大的城市之一的亚历山大里亚求学。
当时的亚历山大里亚是世界闻名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中心,那里有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藏书多达50多万册,而且集中了一大批当代最有学问的科学家,是希腊艺术和知识的发源地。这深深地吸引着如饥似渴的阿基米德。
当时的书是写在一张张的羊皮上的,写成后粘成一大张,再卷在圆木棍上。书是一个字一个字抄成的,虽然又重又笨,但十分宝贵。
阿基米德没有纸笔,就把书本上学到的定理和公式,牢记在脑子里。阿基米德攻读的是数学,需要画图形、推导公式、进行演算。没有纸,就用小树枝当笔,把大地当纸,因为地面太硬,写上去的字迹看不清楚,阿基米德苦想了几天,又发明了一种“纸”,他把炉灰扒出来,均匀地铺在地面,然后在上面演算。当他回到叙拉古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大名鼎鼎的科学家了。
有一次,赫农王让金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银子,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工匠有没有捣鬼呢?既想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
国王便把金冠交给阿基米德,要他去测定。阿基米德面对金冠日夜冥思苦想,反复观看它的外表,称它的重量,量它的大小,他相信总有办法检查出王冠是不是纯金做成的。
他一天天坐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盯着王冠和金块。如果不是仆人送饭过来,他便记不起吃饭。夜晚,他呆呆地望着黑暗,直到仆人进去把火盆点着。他顾不得洗澡、换衣,变得蓬头垢面,最后只好由两个仆人架着抬着,到澡堂去洗澡。当仆人们架着他穿过大街小巷的时候,他还在大声呼喊:“快放下我,我有重要的事情要做。”
这喊声惊动了市民们,人们蜂拥走上街头,互相打听阿基米德最近在钻研什么问题。因为全城的人都知道,当阿基米德在集中精力研究一个问题时,最反对别人打搅和中途停顿,包括吃饭、睡觉、穿衣、洗澡等等这些日常必须做的事情。
仆人把阿基米德架到澡堂,扒下他的衣服往身上擦洗澡用的油,他还在喊叫着,怒吼着。但是当他泡进浴缸,却意外地安静了。原来他发现由于他的跨入,水在朝外漫溢。他的想象力一下子焕发起来了,他大叫一声,从浴缸里跳了出来。
这时的阿基米德,忘记了穿衣,忘记了一切,浑身上下一丝不挂地冲出澡堂,奔上大街一直往家里跑。同时连声高喊:“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他的妻子见他赤裸裸地跑回家来,气得昏了过去,而阿基米德却一进屋就立即拿起了金冠。他的仆人气喘吁吁地追来,把长袍披在他的身上,他也毫无觉察。
阿基米德用兴奋得发抖的手,往一只瓦罐里倒满了水,分别把金子、银子和王冠放入。
原来他领悟到了,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后,排出的水是不等于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掺了别的金属。他终于发现,王冠所排溢的水量,多于黄金所排溢的水量,而少于白银所排溢的水量。于是,他作出判断,这顶王冠既不是纯金做的,也不是完全由白银做成的,而是金子和银子的掺合体。
这个简单的鉴别方法,为国王解答了王冠疑案,但它真正贡献给人类的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发现,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即,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出液体的重量。后来,该定律就被命名为阿基米德定律。
阿基米德对科学的痴迷程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阿基米德经常为了研究而废寝忘食,走进他的住处,随处可见数字和方程式,墙上、桌上、地上画满了各式各样的图形。甚至于战争已经要夺去他的生命的时候,他都全然不知。
公元前214年,罗马向叙拉古发动了侵略战争,以四个军团之众从海上和陆上两路包围叙拉古,阿基米德不顾古稀高龄,以他超人的勇敢和聪明才智,参加了反侵略的自卫战。
他所设计的远程射石机和弩机,从卫城的垛口发射大量的巨石和箭,有的巨石重达200多千克,把罗马的舰艇打沉打翻。
叙拉古在强敌面前坚守了几年。但是,公元前212年春天,由于守城居民的麻痹大意,叙拉古被罗马侵略者攻占。
这时的阿基米德正在家里面对自己画在地上的一个图形冥思苦想,他是那样专注,那样入迷,竟把战争都忘了。无论呼喊声、尖叫声怎样震耳欲聋,他都没有听见。
当持刀的罗马士兵出现在他的面前,他还气愤地嚷着:“别碰我的图,你给我踩坏了!”当这个士兵要杀他的时候,他说:“给我留下一些时间,让我把这道难题做完。”
无知的的士兵并不理睬他,一刀砍了下去。这位善良、勤奋而智慧的科学老人,濒死前躺在血泊里,还用微弱的声音说:“他们夺去了我的身体,可是我将带走我的心。”
一个人如果能依据自己的才能和特长,选准目标后,集中精力去努力,就可以极大地提高成功的可能性。做一件事,最忌讳的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者见异思迁,不能专心致志。
阿基米德思考问题时,可以忘却周围的一切,甚至于生死都会置之度外,其专注的程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谁能否认,他的惊人的智慧与这种精力的专注和精神的聚焦没有关系呢?
毛毛虫走到饿死
不成功者常常混淆了工作本身与工作成果。他们以为大量的工作,尤其是艰苦的工作,就一定会带来成功。但任何活动本身并不能保证成功,且并不一定是有利的。
一项活动要有用,就一定要朝向一个明确的目标。也就是说,成功的尺度不是做了多少工作,而是做出多少成果。
关于这个概念,最好的例子是法国博物学家让·亨利·法布尔所做的一项研究的结果。他研究的是巡游毛虫。这些毛虫在树上排成长长的队伍前进,有一条带头,其余跟着。法布尔把一组毛虫放在一个大花盆的边上,使它们首尾相接,排成一个圆形。这些毛虫开始动了,像一个长长的游行队伍,没有头,也没有尾。法布尔在毛虫队伍旁边摆了一些食物。但这些毛虫要想吃到食物就要解散队伍,不能一条接一条前进。
法布尔预料,毛虫很快会厌倦这种毫无用处的爬行,而转向食物。可是毛虫没有这样做。出于纯粹的本能,毛虫沿着花盆边一直以同样的速度走了七天七夜。它们一直走到饿死为止。
这些毛虫遵守着它们的本能、习惯、传统、先例、过去的经验、惯例,或者随便你叫它什么好了。它们的活动很卖力,但毫无成果。许多不成功者就跟这些毛虫差不多。他们以为忙碌就是成就,活动本身就是成功。
单单用工作来填满每一天,这看来再也不能接受了。做出足够的成果实现目标,这才是衡量成绩大小的正确方法。随着一个又一个目标的实现,你会逐渐明白要实现目标需要花多大的力气。你往往还能悟出如何用较少的时间来创造较多的价值。这会反过来引导你制定更高远的目标,实现更伟大的理想。随着你工作效率的提高,你对自己、对别人也会有更准确的看法。
一只普通的苍蝇
一只普普通通的小苍蝇竟决定了一场世界台球锦标赛的结果。那是1965年9月7日,纽约举行一场台球世界冠军争夺赛。这场争夺赛是在路易斯·福克斯和约翰·迪瑞之间进行的,奖金四万美元。
这两位都是台球坛上的奇才,观众们在静静地观察着比赛的进展,路易斯·福克斯得分已遥遥领先。他只要再得几分,这场比赛就将宣告结束。
这时赛厅里的气氛十分紧张,福克斯洋洋自得准备做最后几杆漂亮的击球,约翰·迪瑞沮丧地坐在一个角落里,他的败局似乎已定。
突然,在那死一般沉寂的赛厅里出现了一只苍蝇,嗡嗡作响,它绕着球台盘旋了一会儿,然后叮在了主球上。路易斯·福克斯微微一笑,轻轻地一挥手,赶走了苍蝇,他又盯着台球,准备击球,可是这只苍蝇第二次来到台盘上方盘旋,而后又落在了主球上。于是观众中发出一阵紧张的笑声。福克斯又轻嘘一声将苍蝇赶走了,他的情绪并没有因为这种干扰而波动。但是这只苍蝇第三次又回到了台盘上。这次沉寂被打破,观众中发出一阵狂笑。原先冷静的路易斯·福克斯这次再也不冷静了。他用球杆去赶那苍蝇,想把它赶走。不料,球杆擦着了主球,主球滚动了一英寸。苍蝇是不见了,可是由于福克斯触击了主球,他就失去了继续击球的机会,约翰·迪瑞充分地利用这一幸运的机会,长时间的连续击球直到比赛结束。迪瑞夺得了台球世界冠军,并拿走四万美元奖金的大部分。
那天夜里,路易斯,福克斯离开赛厅时,宛若在奇怪的梦幻中游走。第二天早上,一艘警艇在河上发现了他的尸体。他自杀了。
坚持下去
如果面对一次又一次挫折,你能够坚持下去,那么最终这些挫折会沉淀成一个机会,点化你的生命。
罗纳德·皮尔经常对别人说:“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情况会好转的。”
罗纳德·皮尔曾经给别人讲过自己的亲身经历:
每当我失意时,我母亲就这样说:“最好的总会到来,如果你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你会交上好运。并且你会认识到,要是没有从前的失望,那是不会发生的。”
母亲是对的,当我于1932年大学毕业后我发现了这点。我当时决定尝试着在电台找份工作,然后,再设法去做一名体育播音员。
满怀这一梦想,我搭便车去了芝加哥,敲开了每一家电台的门———但每次都碰了一鼻子灰。在一个播音室里,一位很和气的女士告诉我,任何一家较大的电台是不会冒险雇用一名毫无经验的新手的。“再去试试,找家小电台,那里可能会有机会。”她说。
于是,我又搭便车回到了伊利诺斯州的迪克逊。虽然迪克逊没有电台,但我父亲说,蒙哥马利·沃德公司开了一家商店,需要一名当地的运动员去经营他的体育专柜。由于我在迪克逊中学打过橄榄球,于是我提出了申请。那工作听起来很适合我,但我没能如愿以偿。
当时我失望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最好的总会到来。”母亲安慰我说。父亲借车给我,于是我驾车行驶了70英里来到了特莱城。
我走进了爱荷华州达文波特的WOC电台。节目部主任是位很不错的苏格兰人,名叫彼特·麦克阿瑟,他告诉我说他们已经雇用了一名播音员。当我离开他的办公室时,受挫的郁闷心情一下子发作了。我大声地问道:“要是不能在电台工作,又怎么能当上一名体育播音员呢?”
我正在那里等电梯,突然我听到了麦克阿瑟的叫声:“你刚才说体育什么来着?你懂橄榄球吗?”
接着他让我站在一架麦克风前,叫我凭想象播一场比赛。前一年的秋天,我所在的那个橄榄球队在最后20秒时以一个65码的猛冲击败了对方。在那场比赛中,我打了15分钟。就这样,我播了那场比赛。结果,麦克阿瑟告诉我,我将选播星期六的一场比赛。
在回家的路上,就像自那以后的许多次一样,我想到了母亲的话:“如果你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你会交上好运。并且你会认识到,要是没有从前的失望,那是不会发生的。”
捞鱼的哲学
目标越大,得失越大,挫折感也就越大,人生之苦不皆是如此吗?
一个年轻人在逛集市的时候,看见一位老人摆了一个捞鱼的摊子:他向顾客提供鱼网,捞起来的鱼归捞鱼人所有。这个年轻人一时童心大发,蹲下去捞起鱼来。他一连捞碎了三只网,一条小鱼也未捞到。见老人眯着眼看自己的蠢样,心中似乎暗自窃笑,他便不耐烦地说:“老板,你这网子做得太薄了,几乎一碰到水就破了,那些鱼又怎么捞得起来呢?”
老人回答说:“年轻人,看你也是念过书的人,怎么就不懂呢?当你心中产生意念想捞起你认为最美的鱼时,你打量过你手中所握的鱼网是否真的耐用吗?追求不是件坏事,但是要懂得了解你自己呀!”
“可是我还是觉得你的网太薄,根本捞不起鱼。”
“年轻人,你还不懂得捞鱼的哲学吧!这和众人所追求的事业、爱情、金钱都是一样的。当你沉迷于眼前目标之际,你衡量过自己的实力吗?”
十年十亿美元
雷克莱是一位来自以色列的犹太移民,初到美国不久,他就制定了远大的目标:要在十年之内赚到十亿美元!
接下来他开始计划用以下两个方式获取那十亿美元:第一个方式:用短期付款的方式购得一个公司的控制权;
第二个方式:用公司的资产作为基金去取得另外一家公司的控制权。
雷克莱常用第一个方式,他认为这个方式是最有利的。假如实际情形不允许采取第一个方式,非得运用第二个方式不可,他宁愿用现款买下某一家公司,其先决条件是:从买下的这家公司中,马上可获得更多的、可以运用的现款。
不能小看雷克莱的这两种方式。如果抓住机遇,采用适当方式的话,要拥有几个公司,甚至成百上千个公司,也并不完全是幻想。难怪雷克莱在移居美国仅仅几年之后就敢夸下海口,要在十年之内赚到十亿美元!
但十年的时间过去了,他并没有全部达到预定的目标,在追加了将近五年时间之后,他才成为名副其实的十亿富翁,这些都是后话,我们还是谈谈他在明尼亚波里斯组建第一家公司的事吧。
那时,雷克莱白天在皮柏·杰福瑞和霍伍德证券交易所做事。到了晚上,他在一个小型补习班讲授希伯来语。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使他对速度电版公司产生了兴趣。这家公司就是美国速度公司的子公司之一,它专门生产印刷用的铅版和电版。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晚上,雷克莱给补习班讲完课回家,在路上遇到一位名叫伍德的学生家长。这个人正在做股票生意。他是雷克莱工人的那家证券交易所的常客。两个人很熟,所以一见面就攀谈起来。他们从股票的价位,谈到雷克莱教希伯来语的情形,最后,伍德谈起他投资的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就是速度电版公司。
在明尼亚波里斯,速度电版公司是一家比较大的企业,它有最新的生产设备,有宽敞的现代化厂房。可是,它一直是个冷门公司,经营几年下来,还是没有多大的起色。这家公司也有股票上市,但是股票价位始终高不起来。
雷克莱开始暗暗地注意速度电版公司的动态,这家公司成为他进取的目标之一。几年来,这家公司虽然没有多大的发展,但始终保持稳定的收益,大部分股东都把速度电版公司的股票当做储蓄存款放到那里。该公司的股票在市面上流通的数量不大,买卖也不热火。雷克莱要想获得这家公司的控制权,只有收购股票这一途径。如果不设法制造一个机会,使这家公司的股票形成强烈卖势,雷克莱就无法达到自己的目的。
通过和伍德的谈话,雷克莱感到这是个机会。伍德是速度电版公司的主要股东之一,如果利用伍德对该公司的厌倦心理,也许可以酿成一种对雷克莱有益的“气候”。雷克莱充分发挥这次谈话的效力,使伍德甘愿让他帮忙把所持的股票尽早脱手。雷克莱还发现,伍德急于要卖掉速度电版公司的股票,决不仅仅是为了钱,其中必有其他原因。
雷克莱一回到家里,便迫不及待地翻阅与速度电版公司有关的资料。雷克莱是个很有心计的人,他在工作之余,把将来有可能被他收购的公司的资料剪贴得特别齐全。从电版公司创业时的宣传材料,到历年的各期损益表,他都详细地看了一遍。然后,他画了一张简单的曲线表,以便对这家公司的经济状况一目了然。从速度电版公司最近一期的损益表中很难看出问题,因为该公司的销售收入略有增加,盈利也比上期好。雷克莱就从公司外部因素进行分析。他想,这几天铅的价格大涨,每吨高达230。5英镑,这个因素对于电版业的经营一定会有影响。他认为,速度电版公司有很不错的客观条件,但是业绩平平,这就表明公司负责人的能力有限。一个应付日常工作都力不从心的人,一旦遇到意外的情况,肯定会自乱章法,一筹莫展。雷克莱意识到,目前有两个因素可以大做文章:一是速度电版公司股东们的动摇心理,二是伍德急于脱手的股票。搞得好的话,速度电版公司将会成为“连环套”策略的第一环。
雷克莱灵巧利用了一些微妙的关系,并且竭力保持自己的良好信誉,终于以20万美元的短期付款方式从伍德手中取得了价值百万元的股票。随后,他又在速度电版公司的股票已经下跌的形势下,用比当时议价低5%的现款付清了伍德的其余股款。伍德虽吃了十万美元的亏,但他仍庆幸自己把全部股票脱手了。实际上,速度电版公司股票的价格不可能长时间大幅度下跌,因为这种股票的实际价值已经超过了市价。雷克莱以伍德的股权融资,收购了那些小股东们急于脱手的股票。当速度电版公司的股票跃为热门股时,雷克莱已经拥有该公司53%的股权。此刻,他马上发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并顺利地当选为董事长。雷克莱走马上任之后,把公司的名称改为“美国速度公司”。他决定将美国速度公司作为自己发展的大本营。
为壮大这个公司,雷克莱认真经营,使本公司股票变成强热股票。不久,他又将美国彩版公司与美国速度公司合二为一了。
在不到一年时间里,雷克莱从证券交易所普通分析员一跃而成为大公司的董事长。人们会问:他哪里来这么多资金呢?的确,他在控制速度电版公司之前,手头只有二十几万美元。后来。他用炒股票的方式夺得了这家公司,他的财产一下暴增了几十倍。接着。他用美国速度公司财产做抵押,买下了美国彩版公司。这种有形的扩展,并不是雷克莱的主要收获。他的主要收获是:美国速度公司的成长和吞并美国彩版公司的成功,使他对“不使用现款”的策略信心十足,这也使他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有了一个主要的动力。
初施计谋得手之后,雄心勃勃的雷克莱觉得明尼亚波里斯对他来说似乎是狭小了一些。要想大干一番,就应该到纽约去。于是,雷克莱果真从明尼亚波里斯到了纽约。在纽约这个大都会,很少有人知道雷克莱的名字,当然更没有什么人知道他的“连环套经营法”,甚至没有人知道他建立美国速度公司的事情。被人冷落确实是一件痛苦的事。雷克莱后来曾大发感慨:“纽约工商界人士的眼睛是最势利的,他们只认识对他们有用的人,也只跟那些有名气的人交谈。对无名小卒,他们是不屑一顾的。”这番话无疑是他初到纽约时的深切感受。
雷克莱到纽约后意识到,要想跻身于纽约工商界,必须自我宣传一番。于是,他先在犹太籍的商人中间传播所谓“连环套经营法”。不料,他的宣传引起纽约工商界人士的反感和报界的批评。原来,米里特公司的负责人鲁易士和金融专家汉斯在几年前就企图使用“连环套经营法”来扩大自己的企业,结果以失败告终。由于失败,汉斯跑到芝加哥自杀了。从此纽约工商界人士把“连环套”的办法称为经营上的自杀行为。
具有犹太人血统的雷克莱毕竟不同于鲁易士和汉斯,别人认为无法做的生意,他可以从中赚大钱;别人认为无法求发展的环境,他也能找出办法来求发展。
雷克莱找到李斯特长谈了一夜。通过这次交谈,雷克莱意识到,报界的批评起了反宣传的作用,使公众知道他的存在。目前要紧的是尽快用“连环套经营法”的成功事实来证明自己的业绩,并马上找到一家知名度高、经营管理不善的公司。经李斯特介绍,雷克莱进入了MMG公司。这是一家拥有多种销售网络、多样化经营的公司。
雷克莱在进入MMG公司一年多的时间里,充分发挥了他的经营才能,在他的努力下,该公司的营业额扩大了两倍多。不久,该公司的主要负责人有意要退休,雷克莱不失时机地买下了MMG公司,并把它置于美国速度公司的控制之下。这样,他就在纽约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当时,MMG公司的另一个大股东是联合公司,这也是一家拥有几个连锁销售网的母公司。雷克莱把MMG公司的股权转卖给联合公司,而从另外的渠道获得了联合公司的控制权。雷克莱控制了联合公司,也就间接地控制了MMG公司。
第一个连环套搞成之后,雷克莱继续盘算下一步,目标即联合公司的控制人之一格瑞。格瑞的重要关系公司是BTL公司,这是一家拥有综合零售连锁网的母公司。虽然这家公司经营状况不太好,但是,雷克莱凭着自己从事股票交易的特殊才能和精确分析,认为BTL公司值得投资,如果获得BTL公司的控制权,自己的企业又可以增加一个连环套了。
BTL公司的规模很大,雷克莱要想一下子获得它的控制权很不容易。于是,他重施故伎,先给人们造成一个该公司势弱的印象,然后大肆购买别人所抛售的BTL公司的股票,并把联合公司的财产抵押出去,以便将整个财力都投于BTL公司。最后,雷克莱终于获得了BTL公司的控制权。
雷克莱获得BTL公司之后,名声大振。1957年,在《财星》杂志上有一篇评论雷克莱的文章这样写道:“雷克莱巧妙的连环套是这样的:他控制美国速度公司,美国速度公司控制BTL公司,BTL公司控制联合公司,联合公司控制MMG公司”。
雷克莱并不满足于控制BTL公司,他又开始研究一套新的经营方法。他把连环套中的公司进行合并,即把BTL公司、联合公司和MMG公司的各不相通的连锁销售网合并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销售系统。在这个庞大的销售系统中,雷克莱把MMG公司作为主干。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缩短控制的通路。过去他控制MMG公司要经过BTL公司和联合公司,现在完全颠倒了过来,他直接控制MMG公司,再由MMG公司直接控制BTL公司和联合公司。
由此可见,雷克莱的“连环套经营法”已有重大变化。以前单线控制,现在是双线、甚至多线控制了。
雷克莱心目中的大帝国式的集团企业已经略有眉目,因此,他的胆子更大了,他的注意力由纽约转到了全国各地,凡是他认为有利可图的企业,他都想插一脚。1960年,雷克莱的MMG公司用2800万美元买下了俄克拉荷马轮胎供应店的连锁网。不久以后,雷克莱又买下了经济型汽车销售网。
虽然雷克莱进行了多角化经营,而且一连买下两个规模不小的连锁销售系统,但距他“十亿美元企业”的目标还差得很远。他明显地感觉到,必须向那些巨大的公司下手才行。1961年,拉纳商店在经营上发生了严重问题,老板有意出让经营权。这是美国最大的一家成衣连锁店,雷克莱当然不会错过机会。他亲自出马洽谈,结果以6000万美元买下了这个庞大的销售系统。
雷克莱对“不使用现款”的策略已得心应手,所属企业像滚雪球似的不断增大,其发展速度也比以前加快了。几年中,他又买下了在纽约基层零售连锁店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柯某百货店和顶好公司,还买下了生产各种建筑材料的贾奈制造公司和世界著名的电影企业———华纳公司以及国际乳胶公司、史昆勒蒸馏器公司。这些公司都在MMG公司的控制之下。雷克莱的“基地”———美国速度公司也在不断壮大,在不长的时间内,有很多公司陆续被纳入他的控制范围,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美国最大的男人成衣企业科恩公司和李兹运动衣公司。最后,当李斯特把自己的格伦·艾登公司也卖给雷克莱时,他的企业规模已经达到理想的程度,他所拥有的资本已超过十亿美元。
雷克莱凭借“纸契”(包括合约书和抵押权状)扩大企业的做法,经历了大风大浪的考验。换句话说,他在扩展自己企业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有两次危机几乎把他苦心创建的基业冲垮。
那是1963年的事。当时,股票市场受到谣传的影响,股票价位发生变动。有一家很著名的杂志也旧事重提,批评雷克莱倒金字塔式的企业结构很有问题,这使敏感的投资者在心理上产生恐慌,有些人开始大量抛售雷克莱的股票,股票价位也随之大幅度滑落。
幸亏雷克莱在商场的人缘不错,使他在股价一路下跌的困境中,获得了至少两大企业集团的全力支持,他们连续买进雷克莱的20万股股票,总算把阵脚稳住了。可是,新的麻烦又接踵而至,而且麻烦是在他的内部发生的。
当股票风波平息之后,雷克莱急需一笔现款,他打算把拉纳的商店卖给格伦·艾登公司(此时格伦·艾登公司还不在MMG公司控制之下)。然而,MMG公司的股东们都不赞成这样做,他的这个建议不得不搁浅,不知是谁把内部消息传出去了,雷克莱随即又陷入困境,MMG公司的股票价位下跌,连美国速度公司也受到了牵连。
此时,如果雷克莱没有一笔巨大的资金可以动用,他的整个企业系统即将崩溃。这种时候,真是“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拥有众多企业的雷克莱,对于几千元的债权人也只得低声下气了。因为他提款的一切渠道都被银行大亨们冻结了。另外,雷克莱集团企业中的重要人物和分支机构的负责人正在频繁约会,商讨是否应该让雷克莱继续充当企业领导。内部压力大,外部的情况也不乐观,很多投资者对雷克莱的股票表示不信任,都争着脱手。
身为亿万富翁的企业家雷克莱,当然不是一个容易被击倒的人。他很快拟订了一个整顿计划,并将它提交董事会审议。经过讨论,股东们认为仍由雷克莱主持公司利多弊少,因为他拟订的整顿计划有几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第一个方案:利用关系,说服了华尔街的大亨们信任雷克莱,使他们感到只有由雷克莱继续负责经营,企业的连环套才不会解体。雷克莱如愿以偿了,华尔街的银行家们公开表示:他们对雷克莱企业的投资将不撤出。大亨们的举动起了很大的作用,雷克莱公司的股票在市场上止跌回涨。
第二个方案:缩减企业组织,关闭那些不赚钱的或利润低的商店。这一方案是为了增加现金储备。雷克莱在危机中深深地领悟到,收购别人的公司,扩大企业组织,可以运用“不使用现款”的策略。但在日常经营时,如果没有足够的现金可供调度,往往会出现被动局面。过去,雷克莱为了支撑规模庞大的公司架子,设置了很多盈利甚微,甚至根本不赚钱的商店。结果,销售机构的数量增加了,而整个企业的资金占用过多,开支很大,盈利率显著降低。股东们都批评他摆空架子。好在雷克莱并不刚愎自用,他果断地关闭了那些地点设置不妥、经营不善的店铺。
这一措施居然产生了意外的良好效应:一是鞭策了公司全体成员拼命工作,大家都千方百计增加营业额;二是缩短了商品供应的距离,增加了供销的机动性。以前,一家仓储批发店要供应100家零售店的商品,精简后,只供应70~80家就可以了,而且,零售店的布局也更加合理;三是减少投资,并消除了资金占用过多的现象。
第三个方案:重用沙姆·尼曼,提升他为MMG公司的总经理。这不单纯是一个人事变动。它对雷克莱的企业具有稳定人心的作用。尼曼也是以色列人,他跟雷克莱是同乡。他的最大长处是:不嫉妒有才能的人。
尼曼的这个长处对雷克莱的事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识人善用,让每个人做他能做的工作,使每个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其才干,这是使企业充满生气的一个基本保证。”尼曼曾对雷克莱强调这一点。哪一位老板不希望自己的企业人才济济?如果企业的职员都是些唯唯诺诺的庸碌之辈,这个企业还会有什么前途?但讲道理容易,实行难。要招贤用能,不仅需要老板自己有“雅量”,而且需要有一批忠于公司、慧眼识人的高级主管。有一次尼曼向雷克莱推荐一个巡回推销员当经理,雷克莱见过这人,对他印象不太好,这个人的主管也不说他的好话。
雷克莱对尼曼的推荐犹豫不决,尼曼也就不再坚持了。不久,这个人由于和主管合不来,很快就辞职不干了。后来这个推销员被别的大公司雇用。他在那家公司干了不到半年就受到老板的器重,当了生产部的经理。由此看来,尼曼确有容人之量和识人之能。
不论是MMG公司,还是美国速度公司,有很多经理人员都是由尼曼举荐提升的。因此,在出售拉纳商店的提议被搁置以后,由尼曼出任总经理,无疑对雷克莱的庞大企业会起到安定的作用。
雷克莱的企业走上正轨不到两年的时间,另一个打击又猝然来临了。1965年,MMG公司向银行借的一部分款已经到期,而贷款的银行对雷克莱表示不信任,拒绝再延期。对雷克莱来说,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企业刚刚实现经营正常化,一下子要付出巨额现款,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更严重的是,银行一撤回贷款,其他的债权大户对雷克莱的信心也发生了动摇,一个个都急着向雷克莱收回借款。这种火上加油的行为,使局势更加险恶。
雷克莱四外奔走,托了很多人疏通关系,企图渡过难关。结果,一切努力均告失败。几位银行家要清理他的企业。在债权人大会上,银行家们都希望李斯特来接替雷克莱,并声明,推举李斯特,是因为李斯特的格伦·艾登公司资本雄厚,经营状况良好。出乎银行家的意料,李斯特一口回绝了这一提议。身为债权人的李斯特在债权人大会上给予了雷克莱有力的声援,致使银行家们的企图无法得逞。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李斯特自愿将格伦·艾登公司卖给了雷克莱。这样,雷克莱的声势一下子提高了许多,银行家也不再刁难他了,一些想在雷克莱身上打算盘的小公司更销声匿迹了。
在雷克莱的苦心经营下,美国速度公司和MMG公司两大系统控制的企业已有二十多个,而且每个企业都拥有一个庞大的连锁销售网。可是,雷克莱并不满足于“实现十亿美元企业”梦想,他的更大的目标,是要经营一个美国最大的属于犹太人的集团公司。
1967年春天,雷克莱用格伦·艾登公司的股权作抵押,买下史肯勒公司20%的股票。史肯勒公司是美国一家颇有名气的制酒公司,年营业额达5。5亿美元左右。雷克莱在收购史肯勒公司股票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劳拉德烟草公司,该公司企图与史肯勒公司合并。雷克莱为了加强他对史肯勒公司的影响力,决定增加股票的购买数量。但是,由于劳拉德烟草公司的突然插入,史肯勒公司的股票在市上已不易买到。雷克莱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施展一些手段。
几天之后,有些人扬言说史肯勒公司与劳拉德公司合并的事已经告吹。一向敏感的股票市场对这一消息的反应居然出奇地冷淡,史肯勒公司的股票价位并未发生强烈的波动。虽然有人叫喊降低价位,但是有行无市,没有人卖出史肯勒公司的股票。这种情况大大出乎雷克莱的意料。他思忖着再投下一点儿“饵料”。
没过几天,史肯勒公司的股票在市场上有了交易。一天上午,有人以每股55美元的价格卖出5000股。随后,又有人以每股53美元卖出2000股。虽然这两笔交易的数额不大,但已使史肯勒公司的股票在市场上呈现出不稳定的动向。一些散户沉不住气了,竞相跟着卖出。这样,史肯勒公司股票的卖出气氛转浓。在快收盘时,一个大户竟以每股50美元的价格出卖20万股。这20万股马上就被人买走了,此人就是雷克莱。第二天,股票交易所还没开盘,史肯勒公司和劳拉德烟草公司的代表向公众声称:两家公司关于合并谈判非但没破裂,而且已到达成协议的阶段。消息刚一公布,史肯勒公司股票的价格马上开始回升。在短短三天之内,该公司股票的价格加升到60美元一股。此刻,雷克莱把他持有的史肯勒公司的全部股票卖了出去。在前后十天的时间里,雷克莱一进一出,赚了200多万美元。
让我们简单地回顾一下雷克莱的创业经过。1947年,他从英国陆军退役下来,回以色列周游了一趟,便带着妻子在美国定居。起初,他是靠替别人做事维持生活。1953年,他在明尼亚波里斯建立了第一家公司———美国速度公司,这是他筹划中的集团企业的总枢纽。几年后,他在世界第一大都市纽约打开了局面,当上了“十亿美元企业”的总裁。
雷克莱以微薄的财务创造“十亿美元的企业”,他靠的是冒险投资。因此,有人说雷克莱是世界上“最大的赌徒”。他对这一绰号并没有提出异议,反而对这个绰号作了延伸性的解释:“严格说来,任何投资都要冒险,这确实跟赌博没有多大差别。冒险投资额越大,赚得就越多。如果你想得到十亿美元的大企业,你就得有输得起十亿美元的胸怀。”
美国老太太徒步旅行
目标确立以后,重要的事就是采取行动。
一位63岁的美国老太太———菲莉皮亚夫人,决定要从纽约市步行到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市。她到达了迈阿密市,在那儿一些记者采访了她。他们想知道,这种长途跋涉的想法是否曾经骇倒过她?她是如何鼓起勇气,徙步旅行的?
“走一步路是不需要鼓起勇气的。”菲莉皮亚夫人答道,“真的,我所做的一切就是这样。我只是走了一步。接着再走一步。然后再一步,再一步……我就到了这里。”
是的,你必须迈出第一步,然后一步一步走下去。否则,不论你花多少时间思考和学习,都是不会有收益的。
爱迪生的成功
在爱迪生55岁的生日宴会上,有一位老朋友关心地问:“好友啊!你的一生成就非凡,在这剩下来的几年,你打算怎么安排自己?”
爱迪生开朗地回答:“从现在到75岁,我想把时间交给工作。76岁开始我计划去学桥牌。到了80岁,我想和女士好好聊聊。至于85岁后,我想学好高尔夫球。”
老朋友继续问:“那90岁以后的你,想要做些什么呢?”
爱迪生和蔼地说:“我安排的计划不会超过30年,太短就缺乏远见,太长又不切实际不好掌控。”爱迪生75岁生日时,老朋友又问同样的问题,这回爱迪生这么回答:“我从工作当中获得无穷的快乐,我仍然有数不清的构想,这些事情足够我忙上几百年啊!”
爱迪生80岁以后仍没有退休,当时他正在进行人造橡胶的实验,直到84岁逝世当天,还依然埋首工作。
信念的力量
信念是一把打开成功的金钥匙,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都要有坚强的信念做靠山,富有的人选择信念做靠山,能使自己事业更加发达;贫穷的人选择信念做靠山,能使自己摆脱这贫穷的处境。
鲁西南深处有一个小村子叫姜村,这个小村子因为这些年几乎每一年都有几个人考上大学、硕士甚至博士而闻名遐迩。方圆几十里以内的人们没有不知道姜村的,人们会说,就是那个出大学生的村子。久而久之,人们不叫姜村了,大学村成了姜村的新村名。
姜村只有一所小学校,一个年级一个班,以前的时候,一个班只有十几个孩子。现在不同了,方圆十几个村,只要在村里有亲戚的,都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到这里来,人们说,把孩子送到姜村,就等于把孩子送进大学了。
在惊叹姜村奇迹的同时,人们也都在问、都在思索:是姜村的水土好吗?是姜村的父母掌握了教孩子秘诀吗?还是别的什么?
假如你去问姜村的人,他们不会告诉你什么,因为他们对于秘密似乎也一无所知。
在二十多年前,姜村小学调来了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教师,听人说这个教师是一位大学教授,不知什么原因被调到了这个偏远的小村子。
这个老师教了不长时间以后,就有一个传说在村里流传。说这个老师能掐会算,他能预测孩子的前程。原因是,有的孩子回家说,老师说了,我将来能成数学家;有的孩子说,老师说,我将来能成作家;有的孩子说,老师说,将来我能成音乐家;有的说,老师说我将来能成钱学森那样的人等等。
不久,家长们又发现,他们的孩子与以前不大一样了,他们变得懂事而好学,好像他们真的是数学家、作家、音乐家的材料了。老师说会成为数学家的孩子,对数学的学习更加刻苦,老师说会成为作家的孩子,语文成绩更加出类拔萃。孩子们不再贪玩,不用像以前那样严加管教,对于学习也都变得十分自觉。因为他们都被灌输了这样的信念:他们将来都是杰出的人,而有好玩、不刻苦等恶习的孩子都是成不了杰出人才的。
家长们很纳闷,也将信将疑,莫非孩子真的是大材料,被老师识破了天机?
就这样过去了几年,奇迹发生了。这些孩子到了参加高考的时候,大部分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
这个老师在姜村人的眼里变得神乎其神,他们让他看自己的宅基地,测自己的命运。可是这个老师却说,他只会给学生预测,不会其他的。
过了几年,这个老师年龄大了,回到了城市,但他把预测的方法教给了接任的老师,接任的老师还在给一级一级的孩子预测着,而且,他们坚守着老教师的嘱托:不把这个秘密告诉给村里的人们。
我的几个好朋友就是从姜村走出来的,他们说,他们从考上大学的那一刻起,对于这个秘密就恍然大悟了,但他们这些人又都自觉地坚守起了这个秘密。
听完这个故事,我一直在被这个可敬的老师感动着。人世间还有什么力量能超过信念的力量呢?他通过中国最传统的方式,在这些幼小孩子的心灵里栽种了信念!
金牌属于顽强坚持的人
在斯蒂芬·柯维的培训班上,一位美国俄亥俄州拳击冠军给大家讲述了如下经历:
那年我18岁,身高1。59米。说起那次夺冠的经历,至今对我一生都有影响,对手30岁,身高1。79米,是连续三年蝉联全州拳击冠军、人高马大的黑人拳击手。他的左勾拳令人闻风丧胆。当主持人宣布我出场挑战他时,全场观众给我的嘘声,比给对手的掌声还多。
果然不出观众所料,我一上场,就被老练的对手一次次击中,牙齿也被打掉了半颗,我满脸是血,却拿对手毫无办法。
中场休息时,我对教练吉比说,我想中途退出比赛,与其拿鸡蛋碰石头,不如拿鸡蛋去孵只鸡。“不,汤姆,你能行,你不怕流血,你一定能坚持到最后,我深信你的实力。”吉比教练一个劲地对着我大喊。
我豁出去了,感觉到身体已不属于自己,任对手雨点般的拳头落在我身上发出空洞的响声,我的灵魂飞出我流血的身体,一个劲地说:“坚持,我能坚持!”
终于,对手或许累了,或许面对我的顽强开始胆怯了,我终于熬到了决胜局,开始了反攻。汗水、血水流满了我的全身,模糊了我的双眼,我用我的意志去击打,左勾拳、右勾拳、长拳、上勾拳,一记又一记重拳,朝眼前模糊的身影击去。
“是的,汤姆,你能行!”我给自己打气说,在最后一刹那,我眼前有无数个对手的影子在晃动,我想,中间那个不晃的影子一定是他,便对准那一个最后一击……
当教练吉比抱着我又唱又跳,裁判举起我的手时,我这才发现我赢了,对手倒在台上,我夺得了冠军。
对此,柯维总结说:“金牌属于能够顽强坚持的人。”
安东尼·罗宾在谈到如何面对挫折时,讲述了发生在自己朋友身上的一件事:
这位朋友曾在一次滑雪比赛中体会到深刻的心理考验。就在他搬到明尼苏达之后不久,凭着自己的一股热情,买来了滑雪板,硬是开始训练了起来。后来,他居然还参加了一次高难度的比赛。就在这次比赛当中,他一开始滑得不错,嗖嗖向前还真像离弦之箭。但就在他滑了1/4千米之后,就觉得有点儿吃不消了,他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一个个轻松地从他身边滑过去。就这样,他一下子就被孤零零地扔在了冰天雪地里,整个心里面充满了失败的乌云。
他原来打算用两个小时滑完全程,但是现在,严寒刺痛了他的肺,体力消耗也已经使他四肢无力,看来,他只有放弃比赛了。要是真有一条退路,那他肯定是放弃了。但,无奈处身于深林积雪之中,除了继续,别无他法。消沉也只能被搁置一旁,滑吧,就这样滑下去吧!
当然,他内心里仍然有着期望:他盼望路旁出现小木屋,那里温暖舒服———但小木屋并没有出现;他盼望着有急救车推开积雪来把他带上———但也没有出现急救车;他甚至还设想直升飞机的营救———可是,可是,这也仅仅是空想而已。
就这样想着,滑着……直到最后看到一块标志:终点,1/4千米。他简直有些不敢相信!就这样硬着头皮,他竟然把最后的1/4千米也给滑完了,而且总时间超过预想的并不多!
罗宾说:“对这件事,我的朋友总是津津乐道,而且每次讲起来都眉飞色舞。确实,这件事给了他一个确认自己的机会,给了他一个顽强坚持可迎来最后胜利的美好记忆。这样,他要是再碰到生活中的艰难险阻,他就不会害怕退缩了。因为在他看来,只要忍耐着向前,只要坚持不懈,只要保持积极的状态,那自己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儿时的陶醉
在将愿望转变为现实的过程中,毅力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那些财富浩大的人通常被认为冷血或无情,这是一种误解。事实上,他们是具有坚强意志的人,他们在大多数人轻易放弃自己的目标时坚持了下来,所以,他们比大多数人更接近最后一次失败之后的成功。
“许多人梦想成功,对我来说,成功只有在多次失败和对失败进行反省后才能取得。事实上,成功代表着1%,而99%意味着失败。”
这是本田宗一郎1974年在密执安获得博士学位时的一段演讲词。他还曾把这段话归纳为一个简洁而富有哲理的忠告,送给那些渴望成功的企业家,他说:“企业家必须善于瞄准不可能的目标和拥有失败的自由。”
本田宗一郎于1906年10月出生在日本荒僻的兵库县的一个贫穷家庭。他家离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的家不远。盛田出生在一个拥有网球场的优裕家庭,而本田却是一个在路边修理自行车的穷铁匠的儿子。这种早期环境证明在本田最初试制摩托车的日子里对他很有好处。他父亲对他解决机械问题的培养在本田早期的训练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本田是个穷学生,经常逃课,他憎恶正规的教育。但他偏爱试验课,总是运用富有启发性的试验方法做得最好。他一直喜欢机器和机械装置,当儿时第一次看到汽车时,他陶醉了,正如他自传中的一段所展示的话那样:
“……忘掉了一切,我跟在车后跑,我很激动,我认为虽然我当时仅是个孩子,但,总有一天我将自己制造汽车的思想产生了。”
那时,他并不知道自己将不仅仅拥有这样一部开动的机器,而且,将成为生产它们的工业巨头之一。
本田注定比其他人更能改变摩托车和汽车工业。在20世纪早期,本田公司终于挤进了拥挤的摩托车行业在五年内打败了250个竞争对手,使他实现了儿时的制造更先进的汽车的幻想。
本田承认他犯有错误,正如他在密歇根技术大学接受博士学位的演讲中表明的那样:回首我的工作,我感到我除了错误及一系列失败、一系列后悔外什么也没有做。但是,有一点使我很自豪,虽然我接二连三地犯错误,但这些错误和失败都不是同一原因造成的。
本田宗一郎的事迹告诉我们:凡是经得起考验的人,都会因为他顽强的毅力而获得丰厚的报酬。
只有少数人能从经验中得知坚韧不拔精神的正确性,这些人承认失败只是一时的,他们依靠不衰的愿望而使失败转化为胜利。
我们站在人生的轨道上,目击绝大多数的人在失败中倒下去,永远不能再爬起来。对此,我们只能总结说,一个人没有顽强的毅力,那他在任何一行中都不会得到成就。
受挫只是搁浅
受挫只是搁浅,而不是失败;它只是暂时走弯路,而不是走进了死胡同。
———威廉·阿瑟·沃德
克莱门特·斯通是美国“联合保险公司”的董事长,美国最大的商业巨子之一。被称为“保险业怪才”。
斯通幼年丧父,靠母亲替人缝衣服维持生活。为了补贴家用,斯通不得不去贩卖报纸。有一次他走进一家餐馆叫卖报纸,被老板赶了出来。他乘饭馆老板不注意,又溜了进去卖报。气极败坏的餐馆老板一脚把他踢了出去,可是斯通只是揉了揉屁股,手里拿着更多的报纸,又一次溜进餐馆。
那些客人见到他这种勇气,终于劝餐馆老板不要再撵他,并纷纷买他的报纸看。斯通的屁股被踢痛了,但他的口袋里却装满了钱。
勇敢地面对困难,不达目地绝不罢休———斯通就是这样的孩子,后来他仍是那种人。
斯通还在上中学的时候,就开始试着去推销保险了。他来到一栋大楼前,当年贩卖报纸时的情况又出现在他眼前,他一边发抖,一边安慰自己:“如果做了,没有损失,而可能有大的收获,那就下手去做。”还有“马上就做!”、斯通走进大楼,如果他被踢出来,他准备像当年卖报纸被踢出餐馆一样,再试着进去。幸运的是,他没有被踢出来。每一间办公室,他都进去了。他的脑海里一直想着:“马上就做!”
当他每一次走出一间办公室,并且没有任何收获时,他就开始担心到下一个办公室会碰到钉子。不过,他毫不迟疑地强迫自己走进下一个办公室。他找到一项秘诀,就是立刻进下一个办公室,这样就没有时间感到害怕而放弃。
那一天,有两个人跟他买了保险。就推销数量来说,他是失败的,但在了解他自己和推销术方面,他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收获。
第二天,他卖出了四份保险。第三天卖出了六份。他的事业就这样开始了。
勤勉的钢琴家
如果你有伟大的才干,勤勉将会增进它;如果你只有平凡的才能,勤勉也可以补足它。一位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在精彩的演出后,接受记者的采访。
记者问:“大师,您演奏的技巧现在是如此的精湛,你是否还要每天花时间弹琴?”
演奏家说:“如果我一天不练琴,我便会觉得手指生涩;如果三天没练琴,我的朋友们便会知道;倘若一星期不练琴,所有的听众都会听得出来。”
发明大师和街头流浪汉
“心想事成。”此话一点也不假,思考中若带有坚定的目标和不屈不挠的决心,其力量之大真如排山倒海,势不可挡。尤其当你有一股深切的渴望,要把行动目标和决心转化为财富或其他实质的目标时。
很久以前,艾德温·巴纳斯就领悟到:人真的可以思考致富。当然,他并不是一朝一夕之间顿悟出来的。这个领悟是随着他想成为爱迪生事业伙伴的热切渴望而日益彰显的。
巴纳斯的渴望有许多特点,其一是他的渴望很坚定也很明确———他要和爱迪生“共事”,而不是“帮助”爱迪生做事。你仔细揣摩以下描写他如何将渴望转为现实的叙述,你就会进一步了解到致富的原理和原则。
这种渴望或思考刚开始在他心中闪现时,他根本无力付诸实行。因为阻碍他的有两大难题———一是他不认识爱迪生,二是他甚至连到新泽西州橘郡的车费都不够。
不要说两大难处,即便是一大难处,就足以阻碍绝大部分的一般人去采取行动,但是,他的渴望则非同小可!因为他绝不是一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