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职场“潜规则”
“潜规则”这个在现时代新生出来的专有名词,似乎被所有人所鄙视,当然也不可否认,我们每个人又不知不觉地在潜规则下生存着。潜规则是企业文化中最为根深蒂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构成了企业内部事务处理与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但是这些准则的相关条款,却长期以来不为人知。“潜规则”指的就是“暗规则”,是一种区别于表面规则的规则,也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则,在操作时只可意会,无须言传。有一种现象:现在是,以前是,并且此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我们主要关注的重点,那就是办公室内部秘而不宣的潜规则。
认识职场“潜规则”
据调查,受访者普遍认为潜规则主要作用在企业的“内部管理”“薪酬福利”和“人际关系”三方面。职场潜规则是企业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运行规则,它引导甚至制约企业员工的言行和价值判断。
调查发现,75.5%的人表示“企业不会允许夫妻在同一公司工作”,63.1%的人认为“销售是公司最强势的部门,销售的意见和要求最受到重视”。
职场中,最主流的潜规则是“老板说了算”。97.3%的人表示“企业里个人的前途首先取决于老板的喜恶而不是业绩”,90.2%的受访者说“公司里只可暗斗,恩怨不能放在台面上”,88.3%的人说“企业里根本不存在人人平等,同等职位男性比女性收入高”,85.1%的人表示“企业里面有派系,站对队伍比做好事情重要得多”……
(1)近80%的人对潜规则不够了解。
在职场中,员工常常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左右着自己的方向,却又触摸不着,捉摸不透。调查显示,没有人声称对企业潜规则百分之百地了解,只有20%的人觉得自己比较了解企业的潜规则,并能适应企业的潜规则,近80%的人认为自己对潜规则不够了解。其中,45.8%的人认为对潜规则一知半解,27.1%的人对企业潜规则知之甚少,无法猜透,7.6%的人对企业潜规则毫不了解,无从把握。
(2)职场潜规则不可回避。
职业顾问指出,潜规则的客观存在是不可回避的。一些潜规则因企业文化、领导人的不同而大相径庭。比如日韩企业相对偏重员工的合作和忍让,欧美企业鼓励个人能力的发挥和相互竞争。还有一些潜规则是职场中约定俗成的,比如越级汇报的下属在哪里都不会被容忍,员工加班后休假的安排必须以不影响工作任务为前提。
潜规则是企业内部的客观存在,是组织系统自身的固有规律,是系统推进机制的功能性损耗,是系统自然衍生并不断提高的价值体现,无论它在不同时期的表现是何等的不同,也无论在不同的企业中潜规则的内容有何区别,但它的客观性不会改变。
唯一能够改变的,只是我们的思想背景。作为企业这个社会性组织系统内部成员的不同思想决定了我们所看到的潜规则的不同。而事实上,潜规则就是潜规则,它从来没有发生过变化。处理好了,它就成了你奋然前行和升华的平台,处理的糟糕就成了你马失前蹄的泥潭!
职场风格决定你的作为
当你是一个刚进入公司的新员工时,千万不要急于崭露头角,显示自己,而是要用心和用一段时间来冷静观察。
比如你一进公司就有人主动跟你特别亲近,要小心,这个人将来对你的工作未必有很大帮助,他可能因为正受到同事或领导的排挤,而想拉拢新人进入他的同盟,如果你过早地进入这样的圈子,你很快就会发现自己被真正掌握资源的强势圈子排挤在外。
对于一个新人来说,较明智的做法是,保持中立的态度,显示自己的亲和力,用一段时间观察清楚情况以后再决定自己的交际圈。
公司里通常分两种圈子,一种是有利益联盟关系的正式圈子,另一种是没有利益关系的非正式圈子。有利益联盟关系的正式圈子往往有一到两个强势团体,平常他们并不一定经常同进同出、事事一致,但一到大的资源分配时,他们会建立很一致的攻守同盟以获取更多的资源。非正式圈子的人由于利益冲突不大,关系较好,通常在一起吃午饭、娱乐。他们并不一定会在利益冲突时结成同盟。
一旦你被动地卷入到争斗的漩涡中,又看不清力量强弱与原因时,最好的方法是装聋作哑,有时不免放缓你工作该做的事,以待事态明朗。
在职场中,一个人如果像穿山甲一样只知道埋头打洞,那就注定他会一事无成。如果只知道埋头苦干,既不动脑子想问题,也不会想问题,没有一点灵气,领导肯定会不喜欢,甚至也可以认为是愚钝和不敬业,这样的员工即使不被炒鱿鱼,也只能担当一个无足轻重的配角而已。无论是被领导认为是没有方法、没有思路还是没有激情,都是致命的空挡,只有失败一条路可走。可能他和刺猬相比会有些优势,因为刺猬更是无所作为,只知道用那种悲观的方式负隅顽抗地保护自己,甚至下山时都是不争气地滚着走。
相反,如果人在职场中学的是狐狸式的生存哲学,那和穿山甲走向失败的结局应该是殊途同归的。整天不踏踏实实工作,只是挖空心思苦心钻营,总是妄图找到一个肥缺和捷径,结果是做事浮夸善于走形式,也难以在企业立足,所以说这条路也是走不通的。
人在职场既要学会穿山甲的踏实肯干、善于积累、立足现实的精神;也要有反应敏捷、洞察全局、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所以我们要学习雄鹰的风格,兼容高空翱翔和低空捕物的本领。既有高屋建瓴的视野和一览众山小的技能,同时更具有低空甚至陆地厮杀捕物的绝招,使得他成为除了蜗牛以外唯一能上金字塔顶端的英雄,其气概让我们折服,所以让我们学习雄鹰,看得更高,做得更好!
致命想法葬送你的职场生涯
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有一些想法阻碍我们的发展。在职场中也是一样,一些致命的想法总是会让我们看不清自己职场的发展缺陷和发展方向。
(1)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这种人虽然聪明、有历练,但是一旦被提拔,反而毫无自信,觉得自己不能胜任。此外,他没有往上爬的野心,总觉得自己的职位已经很高了,已经很满足了。
这种自我破坏与自我限制的行为,有时候是无意识的。但是,身为企业中、高级主管,这种无意识的行为却会让企业付出很大的代价。
(2)非黑即白看世界。
这种人眼中的世界非黑即白。他们相信,一切事物都应该像有标准答案的考试一样,客观地评定优劣。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在捍卫信念、坚持原则。但是,对这些原则,别人可能完全不以为然。结果,这种人总是孤军奋战,常打败仗。
(3)无止境地追求卓越。
这种人要求自己是英雄,也严格要求别人达到他的水准。在工作上,他们要求自己与部属“更多、更快、更好”。结果,部属被拖得精疲力竭,纷纷“跳船求生”,留下来的人则更累。结果离职率节节升高,造成企业的负担。
(4)强行压制反对者。
他们言行强硬,毫不留情,就像一部推土机,凡阻挡去路者,一律铲平,因为横冲直撞,攻击性过强,不懂得绕道的技巧,结果可能伤害到自己的事业生涯。
(5)天生喜欢引人注目。
这种人为了某种理想,奋斗不懈。在稳定的社会或企业中,他们总是很快表明立场,觉得妥协就是屈辱,如果没有人注意他,他们会变本加厉,直到有人注意为止。
(6)过度自信,急于成功。
他们不切实际,找工作时,不是龙头企业则免谈,否则就自立门户。进入大企业工作后,他们大多自告奋勇,要求负责超过自己能力的工作。结果任务未达成,仍不会停止挥棒,反而想用更高的功绩来弥补之前的承诺,结果成了常败将军。
这种人大多是心理上缺乏肯定,必须找出心理根源,才能停止不断想挥棒的行为。除此之外,也必须强制自己“不作为,不行动”。
(7)被困难“绳捆索绑”。
他们是典型的悲观论者,喜欢杞人忧天。采取行动之前,他会想象一切负面的结果,感到焦虑不安。这种人担任主管,会遇事拖延,按兵不动。因为太在意羞愧感,甚至担心下属会出状况,让他难堪。
这种人必须训练自己,在考虑任何事情时,必须控制心中的恐惧,让自己变得更有行动力。
(8)疏于换位思考。
这种人完全不了解人性,很难了解恐惧、爱、愤怒、贪婪和怜悯等情绪。他们在通电话时,通常连招呼都不打,直接切入正题,缺乏将心比心的能力,他们想把情绪因素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
这种人必须为自己做一次“情绪稽查”,了解自己对哪些感觉较敏感;询问朋友或同事,是否发现你忽略别人的感受;搜集自己行为模式的实际案例,重新演练整个情境,改变行为。
(9)不懂装懂。
工作中那种不懂装懂的人,喜欢说:“这些工作真无聊。”但他们内心的真正感觉是:“我做不好任何工作。”他们希望年纪轻轻就功成名就,但是他们又不喜欢学习、求助或征询意见,因为这样会被人以为他们“不胜任”,所以他们只好装懂。
(10)管不住嘴巴。
有的人往往不知道,有些话题可以公开交谈,而有些内容是只能私下说。这些人通常都是好人,没有心机,但在讲究组织层级的企业里,这种管不住嘴巴的人,只会断送事业生涯。他们必须随时为自己竖立警告标示,提醒自己什么可以说,什么不能说。
新人必知的“潜规则”
工作中看似平常的小事,蕴藏着职场中不得不遵守的一些潜规则,或许有些规则看起来本末倒置,让人无法接受,但这毕竟是一些经验之谈,对于职场拼搏的职员来说,是应该了解的。
做一个自律的人
现在的企业注重行为教育多于思想教育,就是不管你想什么,但你的行为必须符合规范,特别是一些细节方面。
像上班迟到早退、打私人电话这种事,在很多企业中,虽然同事、经理一般都不会当面指正当事人,但他们会认为你工作不用心。
还有报销,有的人以为上司不会注意,多弄些票据,多贴些的士票,可是实际上他们多数会很细心,更何况有这么多其他下属的报销单可比较。一般小问题经理也不会管,但长此以往,你的报销总不太符合实际,你的行为和表现会在他的评价中大打折扣。
很多上司相信他在场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卖力干活,但他要了解的是,哪些员工是他不在场的时候还和原来一样卖力干活的。所以能否在无人监管时执行公司的规定就显得很重要。很多员工以为经理会对小节一无所知,实际上他是清楚的,他不会当面批评,但他会对自律的人肃然起敬。
不要苛求100%的公平
显规则告诉我们要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做事,潜规则却说不能苛求上司一碗水端平,尤其是老板更有特权。
小王刚进公司做计划部主管时,除了工资,就没享受过另类待遇。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得知行政主管赵平的手机费竟实报实销,这让她很不服气!心想赵平天天坐在公司里,从没听她用手机联系工作,凭什么就能报通讯费?不行,她也要向老板争取!于是小王借汇报工作之机向老板提出申请,老板听了很惊讶,说后勤人员不是都没有通讯费吗?“可是赵平就有呀!她的费用实报实销,据说还不低呢。”老板听了沉吟道:“是吗?我了解一下再说。”
这一了解就是两个月,按说上司不回复也就算了,而且小王每月才一百多块钱的话费,争来争去也没啥意思。可是偏偏她就和赵平较上劲了,见老板没动静,她又生气又愤恨,终于忍不住和同事抱怨,却被人家一语道破天机:“你知道赵平的手机费是怎么回事?那其实是一个极重要的客户的电话,只不过借了一下赵平的名字。就你傻,竟然想用这事和老板论高低,不是找死吗?”
小王吓出一身冷汗,暗暗自责不懂高低深浅!怪不得老板见了自己总皱眉头!从此她再也不敢提手机费的事,看赵平的时候也不眼红了。
一味追求公平往往不会有好结果,“追求真理”的正义使者也容易讨人嫌,有时候,你所知道的表象,不一定能成为申诉的证据或理由,对此你不必愤愤不平,等你深入了解公司的运作特点,慢慢熟悉老板的行事风格,也就能够见惯不怪了。
莫和同事金钱往来
显规则告诉我们同事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潜规则却说不是谁都可以当成借钱人。一种叫做“同事”的人际关系,阻碍了职场里的资金往来。
客户主任小李就曾当了一次尴尬的杨白劳!那次时值月底,正是她这种月光女神最难挨的痛苦时光,偏偏又赶上交房租,囊中羞涩的小李只好向同事小张求助,第一次开口借钱,小张自然不好拒绝,很痛快地帮她解了燃眉之急,可是3000元钱也不是一时就能还清的,拮据的小李只好一次次厚着脸皮请人家宽限,最后一次,小张回答小李说不着急,前几天给女儿交学琴费倒是用钱,不过我已经想了办法。小李没心没肺地连声道谢,过后就被“好事者”指出其实人家是在暗示你还钱呢,再说了,你满身名牌会还不起这3000元钱?谁信?话里话外都在影射小李的赖账。小李心里别提多么不舒服了,第二天马上找到同学拆墙补洞,才算暂把这一层羞给遮住,至于日后是否留下不良口碑,小李却是想也不敢想了。
“同事”是以挣钱和事业为目的走到一起的革命战友,尽管比陌生人多一份温暖,但终究不像朋友有着互相帮衬的道义,离开了办公室这一亩三分地,还不是各自散去奔东西。所以如果不想和同事的关系错位或变味,就不要和同事借钱。
不要得罪平庸同事
显规则告诉我们努力敬业的同事值得尊重和学习,潜规则却拓宽了“努力”与“敬业”的外延,说懒散闲在的同事也不能得罪。
原以为外企公司的人各个精明强干,谁知过关斩将的小燕拿到门票进来一看,不过如此:前台秘书整天忙着搞时装秀,销售部的小张天天晚来早走,3个月了也没见他拿回一个单子,还有统计员秀秀,整个一个吃闲饭的,每天的工作只有一件:统计全厂203个员工的午餐成本。天哪!小燕惊叹:没想到进入了E时代,竟还有如此悠闲的工作。
那天去行政部找阿玲领文具,小张陪着秀秀也来领,最后就剩了一个档案夹,小燕笑着抢过来说先来先得。秀秀可不高兴了,她说你刚来哪有那么多的档案要放?小燕不服气,“你有?每天做一张报表就啥也不干了,你又有什么档案?”一听这话秀秀立即拉长了脸,阿玲连忙打圆场,从小燕怀里抢过文件夹递给了秀秀。
小燕气哼哼地回到座位上,小张端着一杯茶悠闲地进来:“怎么了妹妹,有什么不服气的?我告诉你秀秀她小姨每年给咱们公司500万的生意。”然后打着呵欠走了。
下午,阿玲给小燕送来一个新的档案夹,一个劲儿向小燕道歉,她说她得罪不起秀秀,那是老总眼里的红人,也不敢得罪小张,因为他有广泛的社会关系,不少部门都得请他帮忙,况且人家每年都能拿回一两个政府大单。小燕说那你就得罪我呗,阿玲吓得连连摆手:不敢不敢,在这里我谁也得罪不起呀。小燕听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其实,稍动脑筋小燕就会明白:老板不是傻瓜,绝不会平白无故地让人白领工资,那些看似游手好闲的平庸同事,说不定担当着救火队员的光荣任务,关键时刻,老板还需要他们往前冲呢。所以,千万别和他们过不去,实际上你也得罪不起。
脑子听话,听弦外之音
显规则告诉我们要用耳朵听话,用嘴巴沟通,潜规则却说要用脑子听话,用眼神沟通。
小陈是行政部职员,初来乍到,一身稚气,不知公司两位高层徐副总和王副总是面和心不和,徐副总同意的事,王副总总有意见,反之亦然。公司不大,所以行政部有时候也兼做些类似秘书的工作。那次给老板写年终报表分析,王副总让小陈先按他设计的表格做报告,过了两天徐副总问小陈有没有什么格式,小陈就把给王副总的那份报告给了他参考,此举让王副总非常不快,嘴上没说什么,却冷冷地把小陈叫进来让她按自己的思路重新设计表格、重新做报表,还开玩笑般不冷不热地加了一句“这可是有知识产权的,要保密哟”,闹得小陈一头雾水。后经资深高人点化,才知原来二总相争已非一日,大到争权争利争人缘,小到争外出公车的品牌,都要显出个人的身价。所以身为他们的下属,一定要口风严,都不能得罪,徐副总的话没错,王副总的意见也没错,这时候你不光要用耳朵,还要用脑子。
小陈这才知道自己碰到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暗叹公司的运作与生存艺术实在不同凡响,身为下属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就看脑子做出的判断对不对了。
赵丽是王副总的小表妹,那次在给客户做培训时不小心砸坏一个价值8000元的机头,当着徐副总的面,王副总皱着眉头严厉地对小陈说:要查,要按公司规定罚款,决不能敷衍了事。小陈这次可学乖了,先是查找能够遵循的公司制度,然后给行政部出了个方案:扣发一个月奖金。奖金嘛,一个月不到1000元,当然比不上8000元的机头钱。小陈执行的方案是:非故意损坏的要酌情惩罚,情节严重的要照价赔偿。人家赵丽把机头弄坏的时候,可是哭得梨花带雨,这谁都看见了,这怎么也不能说是情节严重吧,所以小陈就建议酌情惩罚了。
事后王副总也追问小陈的解决方案,还打着官腔问惩罚力度是不是不够,小陈巧妙地述说了上述理由,王副总没再说话,挥挥手让小陈走了,不过接下来的日子,和小陈说话的时候总是那么和颜悦色,让她感到特别的舒服。
潜规则暗示了公司的一种潜在文化和行事规则,往往只有老员工们才能深刻领会。如果对此尚不了解,那么不妨多请教资深同事,同时记住:你既不能把自己的上司不当回事,也不能把他们的话真正当回事,执行起来也得有弹性,有时你的确需要装糊涂。
给上司预留指导的空间
显规则告诉我们升职加薪需要自己努力工作靠真实才干获得,潜规则却说做事要多请示上司,功劳要想着分给上司一半,莫要埋没领导的支持和指导。
人力资源专员小张入职3年,能干又努力,工作认真做事漂亮,人缘佳,但奇怪的是尽管工作出色,可仍旧原地踏步,难上青云,倒是那些不如她的同事却接二连三地升了职。
没错,她小张是能干,但上司就是不喜欢她。为什么?在小节上她从不顾及上司感受:比如每次开会老板都指定小张做会议记录,小张整理出来后从来不会让直接主管陈宏过目就直接上交老板,因为老板夸她有生花的文案整理功夫呀;她帮其他的部门做事,从不事先请示陈宏是否还有更重要的工作分配她做,就自行接下,也不管这事会不会留下什么隐患,所以她是得到了好口碑。一次,部门要买个投影仪,陈宏让她询价做性价比,然后准备购买一台,小张拿到供应商资料后多方比较,自作主张就订了货,还对陈宏说出一大串理由,好像她做事是多么地圆满。
在看到又一个同事加薪升职后,小张叹道:唉,上司真是瞎了眼了。
其实上司一点也不瞎,人家心里亮堂着呢。不管你承认不承认,那些表现出色,从不出事,也不需要老板来指点的人,并不一定能得到重用和认可,甚至上司并不喜欢,因为面对你的完美,上司无法发挥他的指导,无法显示他的才干,而你也就不会和进步或改正什么的词挂钩,这时候,完美就是你的缺点;倒是那些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又喜欢和上司接近的人却容易获得更多的机会,因为他给老板预留了发挥的空间,让上司很有成就感,即便日后升了职也会被骄傲地冠名为“我培养出来的”。有时候,满足一下上司的虚荣心也算剑走偏锋的一招。
(本漫画来自互联网)
职场上的“动物原则”
母鸡原则,敢于表现自己
闷头工作当然是件好事,但在领导经常失察的情况下,不妨学习一下母鸡,在领导的眼皮底下适当地表现一下自己。让领导对自己另眼相看。
猫头鹰原则,坚持自己的原则
古话讲,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如果不是什么大是大非的事情,不妨学一下猫头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若是啥事都较真,啥事都原则,你就可能成为“另类”。
猴子原则,学会与同事互动
工作和生活似乎不搭界,但人们在工作中的合作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作之外。为此,在工作之外不妨学学猴子,在没事的时候互相抓个痒、捉个虱子,天长日久,感情积淀,人家自然会在得到香蕉的时候想到你。
蚂蚁原则,培养你的团队精神
在这个讲究分工与合作的社会,如果缺乏配合与沟通,光靠一个人独立完成一件事情是很难的。为此,我们不妨学学蚂蚁,大敌当前时不可斤斤计较;在捉到一只虫子以后,该抻腿抻腿,该咬头咬头。要知道,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只有大家有饭吃,你才会有饭吃。
老虎原则,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
人不能没有原则,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独立思考的原则。为此,我们不妨学学老虎。“一山不容二虎”的这种霸气咱不学,但是将其运用在思考上却是相当必要的。在大是大非的决断上,要学习老虎的独立原则,一旦确定,就要矢志不渝。
长颈鹿原则,学会未雨绸缪
如果不能站得更高,那就想方设法利用自身的优势看得更远。这一点不妨学学长颈鹿,纵然没有尖牙利齿,也能在最大限度内做到未雨绸缪,凭借高高的视野优势,回避风险。
大雁原则,适时向同事示弱
适当分多润寡,学会向周围的同事示弱,先进不一定要年年当,官不一定要年年升。这一点大雁做得最好,要知道编队飞行时,头雁总是轮流更替的。头雁自有光鲜的一面,却也是风险最大的一个位置,要不怎么会有“枪打出头鸟”这一古训?如果条件允许,让一些机会和荣誉给他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笨鸟原则,保持你的灵敏度
作为办公室机器的一个部件,要保持足够的灵敏度,如果事事皆拖后腿,天长日久,你将会成为被淘汰出群体的第一人。为此,不妨学学笨鸟,在弱项上提前飞上一会儿,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职场“潜规则”,让你
“卖”个好价钱
提升你职业生涯的“本钱”
所谓职业生涯的本钱,简单来说,必须涵盖三个方面,一是充分的能力,包括专业技能、管理知识的储备等;二是态度,即工作态度及风格是否切合你所希望就职公司的文化,开阔的视野、兼容并包的心胸、善于学习及适应改变的能力,都会为你的职场能力加分,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创造无限可能;三是诚信,GE前总裁杰克·韦尔奇曾表示“诚信,这是我们的最高价值,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确立并保持诚信等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是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必须是能清晰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希望及能够从事的职业方向。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时刻保持并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使职业生涯呈现上升的态势。
在职场做加法,增加你的含金量。
那么,如何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中不断做加法?如何让自己随着时间、经验的累积变得更有价值,更加抢手?
(1)自我剖析,超越自己。
很多人都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并据此思考下一步该往哪里走。例如在考大学时,很多人会根据目前社会上所谓的热门专业来报读,而不是想想做什么更符合自己的兴趣,结果在就业时就会发现自己面临许多棘手的问题。一旦盲从、缺少目标、随遇而安成为职业生涯中的常态,不断的自我加分必然会成为空谈。
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评估自己的优势,并分析怎样的职业状态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降低劣势。自我认识及评估是一个不断延续的过程,可以通过参加网上提供的职业测评,或者经常与老师、朋友、家人、主管等进行讨论来完成。
(2)做时间的主人,善用时间。
上帝对每个人最公平的地方就是时间,每个人每天都拥有24小时。聪明的善用时间安排,让这24小时发挥出最大功效,是成为个人“与众不同”的关键。
时间管理是一门很大的学问。首要的一点就是充分利用每一秒可利用的时间来进行自我增值。在日本的地铁上,常常能够看到的一幕就是人手一本书,或是专业书籍,或是管理类书籍,利用每段空闲进行学习已经成为他们的习惯。其次是合理安排,制定完善的、合理的工作计划。
(3)做自己的假想敌人,不要和别人比较。
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过多的和别人比较,常常会使得自己处于不平衡的心态中,而受到这种不愉快心情的影响,不仅感受不到工作的快乐,使自己缺少成就感,也会局限和阻碍个人的发展。
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和自己比较:设定目标,然后评估自己有没有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或规划,看自己今天是否比昨天更进步,明天会不会比今天更进一步。
(4)直面挑战,拒绝频繁跳槽。
任何职业都需要一定量的积淀才能有一个质的飞跃,如果没有2~3年的积累,很难对一份工作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频繁的跳槽不仅让你缺少职业技能储备,也会成为HR心中的“扣分”项。
该如何区分有益和无益的跳槽呢?陈先生表示,关键还在于跳槽的动机——不是因为现在的工作不好、不顺心就决定跳槽,而是看有没有一份更好的机会在等待你。
工作没有100%的如意,如果因为不好就换、就逃避,只会影响个人职业生涯的连续性和经验的沉淀。只有主动面对职业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学会适应环境,克服困难,才能最终做到待价而沽,积累跳槽的本钱。
(本漫画来自互联网)
破解同事的身体语言
交际能力对于一个人的职场开拓至关重要。美国的心理学家对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做的研究表明了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该实验室的成员均为高智商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然而有的仍然灿若明星,而有的却已失去了光彩,为何有如此差别?原来明星们具有很强的交际能力,工作之外他们与技术权威们建立了相互信赖的关系,一旦工作中需要帮助,几乎总能很快地得到答复。而业绩平平者遇到问题,向技术权威请求,然后等待答复,结果往往是得不到回音。要想在职场的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首先要搞清楚对方的心理变化。
一个人要向外界传达完整的信息,单纯的语言成分只占7%,声调占38%,另外的55%信息都是需要由非语言的体态来传达的,而且因为肢体语言通常是一个人下意识的举动,所以,它很少具有欺骗性。
鼓掌表示兴奋,顿足代表生气,搓手表示焦虑,垂头代表沮丧,摊手表示无奈,捶胸代表痛苦……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语言借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地。广义言之,肢体语言也包括面部表情;狭义言之,肢体语言只包括身体与四肢所表达的意义。当事人以此等肢体活动表达情绪,别人也可由之辨识出当事人用其肢体所表达的心境。
人类学家观察发现,人与人之间在面对面的情境中,常因彼此间情感的亲疏不同,而不自觉地保持不同的距离:最亲密的人,彼此间可以接近到0.5米;有私交的朋友间,彼此可以接近到0.5~1.25米;一般公共场所的陌生人之间沟通时,彼此间的距离,通常维持在三米以上。此种因情感亲疏而表现的人际间距离的变化,在心理学上称为人际距离。显然,人际距离的变化,是由双方当事人沟通时,在肢体语言上的一种情感性的表示;彼此熟悉者,就亲近一点,彼此陌生时,就保持距离。如一方企图向对方接近,对方将自觉地后退,仍然维持相当的距离。
与人际距离相似的另一现象,是个人空间。个人为了保持其心理上的安全感受,会不自觉地与别人保持相当距离,甚至企图在其周围划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空间,不希望别人侵入。在图书馆或公共场所内,经常看到很多人,自己坐一个位子之外,企图再以其携带的物品占据左右两边的空座位,这种肢体语言所要表达的是一种防卫,防卫外人侵入其个人空间时带来不安的情绪。我们可以注意观察此种人的情绪变化,如有陌生人要求坐在他的旁边,他就会感到不安,甚至起而离去;如有他熟悉的人到来,他会招呼对方,主动让给对方左右的位子,而且他会因此而感到高兴。
由肢体动作表达情绪时,当事人经常并不自知。当我们与人谈话时,时而蹙额,时而摇头,时而摆动手势,时而两腿交叉,我们多半是无意识的。正因如此,心理学家提出一个如下的假设:当你与人说真话的时候,你的身体将与对方接近;当你与人说假话的时候,你的身体将离开对方较远。此一假设验证的结果发现:如果要求受试者与别人陈述编造的假话时,说假话的受试者会不自觉地与对方保持较远的距离,而且显得身体向后靠,肢体的活动较少,唯面部笑容反而增多。因此在办公室的交际活动里,我们更要注重非语言部分的体态沟通。
“眉态”百出
我们常听到用眉毛所作的比喻——“迫在眉睫”,所指的就是情势急迫万分。这样的比喻大约是因为眉毛处于人的头部,又极易被烧光,会危及到我们头部的安全。虽然我们的眉毛本身并不讲话,但它却可以通过屈皱、舒展、高扬、倒竖等种种形状的变化,表现出我们的各种内心感情和心理活动,从而向人们传达出内心的情感信息。
眉毛的变化丰富多彩,心理学家指出,眉毛可有20多种动态,分别表示不同心态与眉毛相关的动作,在职场中,我们可以通过对方眉毛的动作揣摩对方的心理变化。
(1)双眉上扬,表示非常欣喜或极度惊讶。
(2)单眉上扬,表示不理解、有疑问。
(3)皱起眉头,要么是对方陷入困境,要么是拒绝、不赞成。
(4)眉毛迅速上下活动,说明心情愉快,内心赞同或表示亲切。
(5)眉毛倒竖、眉角下拉,说明对方极端愤怒或异常气恼。
(6)眉毛的完全抬高表示“难以置信”。
(7)半抬高表示“大吃一惊”。
(8)正常表示“不作评论”。
(9)半放低表示“大惑不解”。
(10)全部降下表示“怒不可遏”。
(11)眉头紧锁,表示内心忧虑或犹豫不决。
(12)眉梢上扬,表示喜形于色。
(13)眉心舒展,表明心情坦然、愉快。
鼻子透露的信息
在人际交往中,要做到知己知彼,较全面地了解对方的心理状态,就需要从细节着手。而在相互交流中,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往往会从鼻子的变化中显示出来。因此,我们要学会通过观察对方的鼻子洞悉其心理活动。
鼻子的表情虽然非常少,但是由于它位于整个面部的正中,所以同样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经常会提供给我们一定的性格特质线索——尤其是有些人想方设法掩饰的那些特质。我们经常说“皱起的鼻子”,那通常是在对事物表示厌恶的时候;轻蔑的时候则称“嗤之以鼻”;愤怒的时候鼻孔张大、鼻翼扇动。
鼻梁长得高低,固然和人的容貌有关,但从体态语言上来看,是否和人的性格、情绪也有关系呢?有一位日本的整形外科医生,根据他多年的临床经验,得出这样一条结论: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一旦接受了隆鼻手术之后,常会摇身一变而成为倔强之人。那么,东方人的含蓄内向和西方人的外露开朗,是否也和西方人的鼻梁普遍地比东方人的高有关呢?
在东方人中,偶然耸高鼻子或是脸颊稍许向上提起,就显现出了板起脸的表情;从体态语言的角度来分析,便意味着:自我势力范围的扩大,被人看做是妄自尊大、傲慢、倔强等。反之,要把对方的气焰打下去,人们常常会说:“看我不砸断他的鼻梁骨!”虽然不是当真要“砸断”某人的鼻梁骨,但从此也可看出,他不能容忍对方以耸起鼻梁来扩大势力范围。因为对方通过使劲耸起鼻子的动作,使得鼻孔对着他人,其视线必然是由上而往下看,这是一种鄙视他人的表现。
“鼻孔朝天”,这似乎在世界各地都是用来形容一种不高兴或拒绝的姿态。即使连婴儿也知道要扭过脸去,以表示拒绝他所不喜欢的食物,而且他们会尽量把头向后仰以致鼻孔朝天,似乎在逃避那种他们所讨厌的气味。伴随着这个动作出现的,常是一种被形容为“从鼻孔下面看人”的低垂眼神。
不论男女,在跟人交谈的时候,往往会做出抓鼻子、摸耳朵的动作来,这些姿态,相当明确地反映出人类的潜意识情感。
比如,你请他人帮助你完成某桩事情时,倘若对方做出用手摸鼻子的动作,你应该知趣地意识到,他接受你请求的可能性看来不大,还不如说他拒绝了你更为确切。
如果你迫不得已跟一个你所讨厌的人交谈,要想尽快结束无意义的谈话,不妨用手接二连三地去摸鼻子,再加上不断地交换着架起腿或用手拍打桌子等动作,便是有效的办法之一。
另外,用手摸鼻子的行为,如果再加上身体前屈的动作,它所表示出来的信号,又有所不同了。如果是在会话时做出这种姿势,等于是在说:“你的话怕是靠不住吧?”表明他心存怀疑。
这种信号,我们在办公室中经常可以接收到。一个人,当他遇到难题时,往往会不自觉地去摸鼻子。有一个富有经验的业务人员说,他在参加谈判时,总会去观察对方是否去摸鼻子,以决定自己应该如何提出相应的提议来。他敏锐地观察到,当对方在隐瞒他的真正意图时,在讲话和听话的时候,会用手去触摸鼻子。当谈判深入进展时,他摸鼻子的动作就相应地减少了,最后,当提出最终协议时,对方竟然没有再摸鼻子,反而把身体向前移到了椅子的边缘上,紧接着,协议就达成了。所以在谈判中摸鼻子的动作,可以使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到谈判的成功与否。
和摸鼻子的动作容易混淆的,是捏鼻梁的动作。它和摸鼻子的动作所表达的意思不同。
我们在出席一个会议时,在出席者中间,也许可以发现有这么一两个人低着头,做出了捏鼻梁的动作。在这时候,如果你问他:“你的意见如何?”他一定会缄口不答,甚至还闭起双眼。原因何在?这是因为,他正借着捏鼻梁的动作,下意识地想将难以回答、无从决定等内心产生的矛盾传达给对方。
所以这种通常伴随着紧闭双眼的捏鼻梁的动作,表示他正极为关心并深思着他所要做出的决策。一个内心处于矛盾冲突中的人,用手捏捏自己的鼻梁,好像是要证明,自己是陷在真实的困境中了。常在办公室工作的人,常用这种姿势来表明,他陷入了困境之中。当他这样做的时候,我们绝不可以去打扰他,只能保持安静,等着他想出个头绪来。
一位律师曾经说,他认识一个法官,总是用这种姿态来表达出他对案件的想法和感觉。假如法官相信被告有罪,他就不会摘下自己的眼镜。而若是他相信被告是无辜的,就会摘下眼镜来,用手捏住鼻梁,有时还会闭上眼睛几分钟,内心挣扎地对被告进行重新评估。
相由心生
人的面部可以表现出成千上万、不计其数而又十分微妙的表情,而且表情的变化十分迅速、敏捷和细致,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情感,传递信息。面部所表现出的各种各样的情感,最能吸引对方的注意。在你未开口之前对方就从你的面部表情上得到了一定的信息,对你的气质、情绪、性格、态度等有所了解了。所以有句话说得好,看人先看脸,脸是人的价值与性格的外观。所谓脸面不仅是指人的长相,主要是指面部表情。
有一位研究体态语言学的学者,某日下午坐火车去某地,在车上他发现一位年轻女性流露出一副极为高兴的神情。当时,学者猜想,大概是她心中有什么特别高兴的事情吧,结果,当她准备下车时,却搀扶起一个相当高龄的老人。原来,她所以那么高兴,是因为和爷爷在一起。像这种毫不顾忌他人的眼光所表现出来的笑容,便是最真挚的情感。
当一个人肩上背着大挎包,手里拎着旅行袋,急匆匆地向地铁列车赶来时,车门却关紧了。他一边眼睁睁地看着地铁列车离去,一边跺着脚懊恼不已,脸上却浮现出一种笑容。这种情形的笑容,当然不是愉快感情的流露。如何解释这种笑呢?原来,那个赶不上地铁列车的人,由于自己的狼狈和窘相毕露,便把自己作为嘲笑的对象,企图掩饰内心的焦灼感和失望感。这种自嘲现象,相信你在办公室中一定也碰到过。
脸部是人体中传达体态语言、进行非语言情感交流最频繁的场所。我们终日与他人面面相对,在说话的前后,看对方脸色,大致便可了解对方的心理状态。于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了长年累月的“察言观色”的训练。以下罗列了一些脸部表情与表情肌之间的关系:
◆愉快:嘴角向后及上拉,眉毛平展,眼睛平眯,瞳孔放大;
◆抑郁:嘴角下垂,眉毛紧锁,面孔显长;
◆高兴:眉毛上抛,嘴角向上,口微张;
◆蔑视:双眼微闭,视角下斜,抬面颊;
◆痛苦:皱双眉、半眯双眼、嘴角下拉;
◆生气:眼睁圆大,眉毛倒竖,微闭口唇,紧咬牙关。
双手流露的感情
与口头语言相比,手势等各种肢体语言很难“造假”,即使极力掩饰,它们仍会悄悄地泄露我们的内心所想。所以,经验丰富的研究者可以通过类似哑剧的手语发现“说话者”的真实意图。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一边说话一边“手舞足蹈”呢?一些研究认为,手势可以有效地反映情绪。当说话者的情绪非常饱满,想要传达的信息非常强烈时,言语本身已不足以携带全部的信息,这时,手势等肢体语言就能很好地帮助我们传递这些能量了。所以,慷慨激昂时我们会挥舞手臂,义愤填膺时我们会攥紧拳头。
还有研究认为,当一定的情绪产生时,身体的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都会发生变化,引发甲肾上腺素等激素水平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引起躯体产生细微的、不自主的运动。
更重要的是,当说话时传递的信息与本心不完全相符时,会产生一些不协调的负性能量对抗,身体的自然生理防御机制将会潜意识地寻找途径将这些能量释放出去,而手势则是最简单的释放方式。
双手如何摆放非常能够说明某人的情感状态。下面是一些手势的含义。
(1)藏起来的双手,如果某人在说话的时候把双手藏起来的话——比如,放在口袋里——他可能在隐瞒一些很重要的信息,一些不想示人的、对个人很重要的事情。
(2)愤怒的双手,紧握的拳头往往意味着此人不想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无论你何时看到某人在说话的时候握着拳头,那么此人一定是在生气或者感到很难过。如果大拇指藏在拳头里的话,那么此人通常感到很危险,很害怕或者很担忧。在握拳的时候拇指相扣,就像双手环抱一样,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说话的时候用食指朝外指着,或者不停地快速动来动去,这也暗示了某人内心埋藏着怒火。
(3)撒谎的双手,一个不坦率的人手部的动作通常缺少表现力。双手不是握着拳头,就是合拢,或者放在口袋里。注意某人在说话的时候手握得越紧就意味着越紧张。当某人紧紧抓住某样东西的时候,意味着要紧紧地抓住现实不放。爱自我控制的人往往很紧张,很缺乏安全感,其实他们真正想控制的是其他一些东西。因此,要做到这一点,他们就可能会撒谎,或者努力避免表现一些很强烈的情感。并且撒谎会使敏感的面部与颈部神经组织产生刺痒的感觉,于是人们不得不通过摩擦或者抓挠的动作消除这种不适。德斯蒙德·莫里斯是最先发现这种现象的科学家之一。这种现象不仅能解释为什么人们在疑惑的时候会抓挠脖子,它还能解释为什么撒谎者在担心谎言被识破时,就会频频拉拽衣领。这是因为撒谎者一旦感觉到听话人的怀疑,增强的血压就会使脖子不断冒汗。
(4)诚实的双手,反之,当某人很诚实的时候,他的手掌通常是摊开的,手指是伸直的。这表现出了此人的坦率和对他人的兴趣。这是一种接受他人的手势,它意味着此人愿意结识你、并且欢迎你和你的意见。摊开的手掌还意味着你比较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反之,一个手背向外的人通常不太善于接纳别人,也不够坦诚,而且很孤僻,很保守。
(5)固执的双手,如果你看到某人的大拇指是僵直的,而其他手指伸得直直的,或者握成拳头,这说明此人紧紧抱着自己的观点不放。要想一个有着这种手势的人接受你的观点,那是非常困难的。
(6)不耐烦的双手,在桌子上轻叩手指或者把手在桌子上敲得咚咚响,这说明此人很不耐烦或者很紧张。还有就是,手里不停地拨弄东西,都说明此人很缺乏安全感,很紧张,很不安。说明这样的人没自信,需要摸着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才觉得自在。
(7)有压迫感的双手,指甲断裂,爱啃或者撕去手上的死皮,双手绞在一起,不安地摆弄着什么东西,这些都是烦躁不安的表现。尽管人们内心的骚动不安可能在谈话中并不明显,可是以上这些无意识的动作都是人们感到有压迫感的时候爱做的。这些动作还可能意味着愤怒和沮丧。
(8)感到很舒适的双手,如果某人感到很舒服的话,这种感觉可以通过他的双手反映出来。手部动作有力而又沉着,但是很流畅,一点儿也不机械。双手紧握放在脑后,或者双手叉腰都是在表现自己的安全感,这意味着他们感到很舒服,很自在。
(9)自信的双手,一个很自信的人经常会有反映自信心的很多手部动作。十指交叉拱成塔状就是一种表现自信的手势。教师、政治家、律师,以及那些传播信息的人常常会有这种手势。人们在谈判的时候也有这种手势。
说话的手势显示个性
说话配合手势这种肢体动作从不同性别的人身上,反映出的信息也有不同。男性一边说话一边有手势配合,显示他有些任性及自负,假若他提出的意见遭到反对或抨击,他会勃然大怒。如果是女性有这种手势,则表示她个性相当活泼,但有点爱管闲事。
靠在桌边说话的这类人很容易对某一件事情着迷,并表现出热衷的情绪。不过由于性格保守,通常对旧有传统事物兴趣较大,反而难于接受新的事物,包括朋友在内。
边说边搔头或玩弄头发这类人个性正直冲动,是那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所以容易与人发生冲突口角。但为人甚有责任感,交托的事必会办妥,而且做事时非常专心,甚少犯错,是名副其实的义气儿女。
边说话边摸鼻或口周围是腼腆型人物,做人喜欢转弯抹角,不爱直话直说,是个心思封闭的人,对喜欢或憎恨的人及事都不会说出来,往往令身边人觉得深沉,但其实为人心地极好,只是不够爽快。
(本漫画来自互联网)
边说话边点头是对自己理解力及说话能力的肯定,亦是企图去说服对方的姿态。这种人对自己相当有自信,个性坚毅,做起事来非常投入认真,不过为人相当顽固,不易接受别人的批评,自尊心强。
瞪着双眼说话这是没自信的表现,愈瞪得大,表示内心愈慌张,这种人比较神经质,欠稳重,但又时常想掩饰他的怯懦,所以经常瞪眼显示他的淡定及肯定,却往往适得其反。
穿衣打扮,透析性格特征
在办公室的人际交往中,不仅可以从对方的表情、神态或语言判断对方的心理,而且在初次交往时,凭借对方的外表也能直接而快速地把握对方的心理活动。你需要拥有一双慧眼,通过对方的外表和言行快速对对方的心理和人品有一个大致的把握。
从衣服款式透析心理
在职场中,喜欢流行款式,对潮流特别敏感,爱穿流行时装的人,是体制顺应型,他们把自己埋没于多数人中,并乐在其中,以此捍卫孱弱的自我。这种人不甘寂寞,性情多变。
爱穿朴素服装的人,对自己该穿什么,从来不在意,来去总是那一身装扮。这种类型的人同样缺乏主体性,亦是体制顺应型。只要有可能,他们就想一帆风顺,终其一生。
喜欢整体朴素、局部俏丽,不是领带别出心裁,就是手表出类拔萃的人,虽然还是属体制顺应型,但也有不少的自我主张,有时也会用一些掩饰弱点的“小道具”来遮掩自身的缺点:如爱穿短裙的女性,往往相貌欠佳,爱穿粗条竖条套装的男性,往往性情懦弱,缺乏足够的自信。
喜欢穿舶来品的人,品牌的潜在意识强,有强烈自卑感,又不能善于甜言蜜语。他们常常羡慕美好的事物,并自叹不如,自己缺乏信心,也缺乏进取精神。
穿着考究的人,态度不认真,缺乏机密性、严谨性和计划性,但不能否认他们有实干精神。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上,却不能十全十美,存在的优势和劣势总是对比十分明显。
喜欢穿新奇服装、强调与众不同的人,意欲体现强烈的优越感,喜欢标新立异,引人注目,自我表现欲极强,缺乏大胆的想象和创意。
服饰色彩的魅力
一般说来,人们对衣服折射心理的了解多表现在色彩上:常穿白色的人高贵纯洁,但不可靠近;喜欢紫色的人情感比较浪漫;喜欢黄色的人天真烂漫;喜欢蓝色的人诚恳真挚,富有幻想;喜欢黑色的人抑制感情但渴望关怀爱护……但是这样的分类都过于简单,在职场中,衣服所表现出的心理远没有这么简单。
(1)冷色和暖色。
大家都认为,喜欢穿暖色系服装的人,比如红色、橘色,往往内心更加温暖平稳,而心理学分析告诉我们,事实恰恰相反。喜欢暖色系的人内心更为不安,对生活怀着更多的不确定感。美国心理学家彼得·罗福博士研究发现,喜欢穿红色服装的女性被认为是“具有丰富愿望的年轻型”,生活中她们常常感到不满足,富有冒险精神,追随流行时尚,但其变幻无常的性情常常令人捉摸不透;而喜欢绿色系的女性被认为是“坚韧实际的母亲型”,生活中的她们安于现状,行动慎重并很努力。只是这类人往往害怕冒险和超前,性格内向且常常压抑自己的欲望,在感情方面羞于主动。
(2)多彩和单色。
日本心理学教授涩谷昌三认为,衣饰多彩的人外向开朗,但内心充满不安,正是为了弥补这种不安,他们才选择高色调的衣饰。他们对自己的性格和能力有强烈的不确定感,对工作待遇等问题也常感到不满意。和外表的亮丽多彩完全不同,他们其实有着畏缩不前的个性,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与之相反,喜欢穿简单颜色衣服的人对自己的满意度很高,有明确的自我定位,不会随波逐流。他们生活态度实际,感情也很稳定,在人际关系上会以自己的标准来选择交往的对象。他们并不张扬自我,但关键时刻会毫不畏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
(3)裤装or裙装。
职场中,穿裤装的女性较有女人味,穿裙装的女性较强悍。没错儿,这一点恰恰与我们平常的想象背道而驰。心理研究表明,喜欢穿男性化职业装的女人往往表现出这样的心态:她们希望像男性一样工作,以实力决胜负,不靠女性的身份博得特权。因此她们的协调性很好,不易与人冲突。这类女性在离开工作场合之后往往会解除对自己的限制,行为举止变得很淑女。而工作时喜欢穿得很女性化的人,是希望运用女性特质赢得成功。她们有冷静计算以求得生存的特点,和外表呈现的柔弱很不一样,可以算做潜意识里很有征服欲的人。
(4)夸张or简朴。
每个人都有身体隔离界限,而作为“第二皮肤”的衣饰就是最基本的一道隔离界。涩谷昌三曾指出,如果一个人的界限感很薄弱,那么他除了感觉不到自己和他人的不同,也很难掌握与他人之间的距离,因而也不善于和人交往,总是感到不安。想要增强界限感的人,就会穿上和别人明显不同的醒目服装。此外,随着衣服和皮肤贴合程度的增强,也能强化人的这种界限感,对自己的身材自信满足,穿着华美的女性,往往隐藏着更加不安的内心。不考虑身材,喜欢穿着宽松舒适服装的人,则是不追赶潮流,能掌握自己步伐的人。他们一方面能稳守自己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也会有较好的人际关系。
肢体动作暴露女同事的“心”
常常有人感叹“女人心像天上的云,让人猜不透”、“女人心,海底针”。的确,与男性不同,女性更多的时候是将自己内心真实的意图隐藏起来,如果男性不懂女性的体态语言,就可能失去了解、接近女性的机会。那么,通过什么样方法、如何才能读懂女性的心理呢?
体态变化——女性的第二语言
心理学专家告诉我们,除了要注意听女性所表达的话语外,还需要注意“聆听”她们的体态语言。女性的体态变化是她们传达内心真实情感的第二语言。
女性喜欢用身体接触来表达自己的善意和亲密,就像小孩子都喜欢依偎在大人身边撒娇一样,属于动物本能表现的一种。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在理性上逐渐成熟,动物的原始习性就逐渐退化,隐蔽到理性后面。然而女性在羞于或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时,就习惯用身体接触这种最原始的、也是最直截了当的方法作为传达自己感情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女性和小孩子是比男人更具动物性的。
有的男性不理解女性这种表达亲近的方式,当女友的身体紧贴着他的时候,便心花怒放,误以为她对自己有肉体上的欲望,如果行为过分,结果恐怕会很失望。女性触碰男性的身体,并不完全是要进行肉体上的接触,更多是来自精神上、心理上的亲近感,她或许只是以此向你表示好感和亲近罢了。仅此而已,切莫想入非非。
同样,女性一旦在心理上接受了与男性的亲密关系,就会渴望对方表现出一些亲密行为,如牵手、揽肩、抚摸头发、依偎、拥抱等等。有时这仅仅是一些单纯的情感愿望,而非性欲要求。女性对这些细小动作的在意和念念不忘,实际上证明了她对爱人的在意。记住,她会很谨慎地把握身体接触的分寸,在这一点上,有些女性非常有原则。当她靠着你时,她会觉得信任、可靠、安全和温暖,她需要这种感觉比“性”更重要,更有满足感。
解读女性常见肢体语言
有实验发现,一个女性要向外界传达完整的信息,单纯的语言成分只占7%,声调占38%,另55%的信息都需要由非语言的体态语言来传达,而且因为肢体语言通常是一个人下意识的举动,所以它很少具有欺骗性。因此,当一个男性向一个女性求婚时,他大可不必等到她开口应允,看看她紧抿的红唇、低垂的眼帘和微微颤动的肩膀,答案就不言自明了。
(1)头部姿态。
习惯头部上扬的女性通常自视甚高、傲慢而唯我。或许是因为她们的条件一般都不错,追求她的男性又较多,所以她们对男性的要求虽高,却很少能够真正体谅男人的苦心。
头总是低俯的女性通常内向而温柔,虽然有时显得缺乏激情,但能细心体贴地关照对方。
头部侧偏的女性通常充满好奇心,但偏于固执。她们很容易一见钟情,却没有相伴一生的忍耐力。
(2)双手姿势。
握手是男性接触陌生女性身体的主要机会,通过这个机会你可以抓住她传达给你的信息。手心干爽的女性性格开朗,也可能表示对此次晤面没有特殊的兴趣。手心潮湿的女性性情较内向,也可能表明她的内心很紧张或很恐惧。要找到两者间的差别就需看她的眼睛是躲闪还是微闭。
握手时手心朝上的女性多是柔顺易于相处的,手心朝下的女性多是争强好胜不肯服人的一类。而只伸出手指的女性多是精于世故,吝啬贪婪,同时还传达出一种蔑视的意思。一般来说,女性在与男性握手时较少用力,但如果她突然施力,那肯定是在暗示什么。男性一定要注意观察她随后的举动。
女性的手形变化很多。不断地摩擦双手的女性是在期待着什么,如果加上眼睛的直视,可以肯定她在期待着男性进一步的亲近。喜欢十指交叉的女性往往可能是恋爱受过伤害,是一种很明显的本能防卫;但假如她是双肘支撑着交叉双手,那又可能表明她对自己的诱惑力相当自信。而把十指相对做成尖塔型的女性,通常表示的是她只对对方的话而不是男性本身感兴趣。
手在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接触时能传达更丰富的信息,但都是具体环境中才表现出来。例如用手不停地触碰鼻尖,是因为犹豫不决;用手触摸耳朵是对男性的说话内容产生怀疑;用手揉眼睛是在拖延时间,是女性对付不大容易回答的问题的常用手法;用手搔头显然是烦躁不安;用手捂嘴是在掩饰自己真实的想法;而用手在面部摩挲则表示她对谈话毫无兴趣,心不在焉。
(3)腰腹部和臀部。
走路时左右臀上下摆动的女性往往热情而不拘小节,好幻想,不喜欢户外运动。
走路时左右臀几乎不摆动的女性现实而富于功利心,她们像喜欢运动那样喜欢恋爱,目的似乎只为了自己。
臀部安静时自然上翘的女性多数热情开朗,喜爱交际又敢爱敢恨,臀部安静时下垂的女性多数性情温顺。
(4)胸部。
喜欢挺胸的女性肯定充满自信,心中很少有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是现代新女性的代表,也表明她们的心态健康而积极。
喜欢含胸的女性肯定不那么自信,或者天性羞涩。她们的人生观相对消极,多愁善感,渴望爱情又缺少勇气,只会默默等待。
(5)双腿。
每个女性的双腿都会在有意无意的活动间透露出她真实的心理活动。这对于想知道她们心意的男性很有帮助。
平行型:这是女性落座时最普通的安放双腿的形式。这样坐的女性大多是年纪不大的女学生。她们对于自己的外表和健康很有自信,所以对男人的要求很高,除了符合她们条件的男性以外,她们都不予理睬。
一条腿靠在另一条腿上:把右腿跷在左腿上面的女性,是比较有涵养而保守的,因为内向又较理智,习惯压抑控制个人感情。不到特别的时机绝不轻易吐露真情。把左腿跷在右腿上的女性正好相反,天性喜爱冒险,恋爱时积极而大胆,是标准现代女性。
双腿一起弯曲:这是富于罗曼蒂克幻想的女性。她们一般都家境不错,非常注意自己的行为检点。她们的缺点是不时地炫耀自己的高贵,从不肯承认自己的情感,多少有点做作。
十字型:把双腿交叉成十字型的女子多是情窦初开的少女,未经世事,和她们交往不难。
脚尖交叉型:采取这种方式安放双腿的多有自恋或同性恋倾向,或恋爱受挫厌恶男人的女人。
展开双腿型:女性中展开双腿的极少。如果不是因为太胖或下肢有病的话,这样的女性疑是较大胆放纵的类型,缺少教养也缺少对男性的真情,或者是性意识淡漠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