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自理能力,要先舍得让孩子吃苦
教育专家提出:孩子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走出爱的误区。过分呵护孩子,剥夺的是孩子独立承担困难与挫折的机会,而这恰恰是形成良好意志品质与行为准则的必由之路。家长退一步,孩子进一步,这才是成长的自然法则。
①现在的一部分中国孩子,由于一直是在大人们的严密庇护下生活的,加之家庭的溺爱的种种缺陷等,不少孩子自小养成了非常严重的依赖心理。日常生活中稍稍遇到一点儿困难,首先想到的不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难,而是求助于别人。长此以往,降低了孩子的生活适应能力,弱化了孩子的心理素质。常听一些家长对着自己的孩子感叹道:“他们这一代以后怎么办?”有些家长总是埋怨,现在的孩子智力这么好,能力怎么这么差?
其实有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真的懒,而是家长剥夺了孩子勤快的机会。孩子们往往对任何事都感到新鲜和好奇,有时甚至是好玩儿,因此,他们会对很多事跃跃欲试或直接参与,例如扫地、择菜等。可在这些时候,家长常常怕孩子做得不好而加以制止。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这样一些镜头:一位出差在外的家长,因为孩子习惯了每天有人叫醒才起床,不得不定点给家打电话完成“任务”,否则孩子很有可能上学迟到;还有,孩子要自己穿衣服,妈妈说:“快来,我帮你穿,妈妈上班快迟到了”;孩子想帮爸爸洗碗,爸爸说:“你先自己去玩儿吧,这儿不用你帮忙,你只会越帮越忙”。这种教育方式使孩子们失去了干活的机会。一位家长的女儿已上初中,其母亲宁肯违反单位的劳动纪律也要坚持天天接送;一些爷爷送孙子上学,甚至一直把书包背到孙子的课桌前才罢休。凡此种种,孩子既反感,又无奈,最后就习惯了。
不少家庭是饭桌上最好吃的留给孩子,家里最凉快的地方给孩子睡,手头再紧也要挤出钱给孩子买名牌球鞋,工作再忙也不让孩子插手家务。被千娇万宠的这一代孩子,大多具有共同特点:缺乏家庭责任感和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
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余的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在这一观念指导下,许多日本父母在教育孩子学好功课的同时,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到外面打工挣钱。在日本大学生中,勤工俭学非常普遍。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做家庭教师、陪护老人等,挣自己的学费。孩子很小时,父母们就要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父母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背。”总之,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是日本父母的根本出发点。
②要舍得孩子吃一点苦。在实际生活中,让孩子吃一点苦,因为吃苦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孩子身上的“娇气”。在物质方面,家长不要提供太好的条件。例如,在吃的方面,除了保证孩子必要的营养外,不要让孩子吃得太好、太精。对孩子的零食更要节制,尽量不让孩子养成吃零食的习惯。在穿的方面,主要是让孩子穿得整洁、大方、舒服。让孩子从小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在孩子的学习用品和玩具方面,不要总是给孩子买新的。要鼓励孩子用旧东西制作各种学习用品和玩具,使孩子养成勤俭朴素的好习惯。另外,家长还要督促孩子多做一些家务劳动,特别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做,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又能锻炼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有的时候,家长还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困难的环境,让孩子去锻炼。如冬天的早晨,带孩子一起去菜场排队买菜,使孩子体会到大人的辛苦。这种有意识地让孩子吃一些苦的做法,对教育好独生子女是非常必要的。从小让孩子吃一点苦,正是对孩子将来能经得起各种艰苦环境的磨练。
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首先依靠自己的力量。这不但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也会培养出孩子的“自我”意识。孩子3岁,上街的时候就要让他帮你提东西;孩子5岁,就要让他扫地擦桌子,并告诉他如何节省用电;孩子上学,要他节约文具的开支;孩子放学后,要他顺便到菜场去买菜,以便减轻父母的压力;节日里让孩子洗洗马桶,知道臭和脏是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干粗活和重活,知道父母需要他们照顾;孩子上中学,要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费,钱就这么多,超支了只能挨饿;鼓励孩子参加公益活动,让他们懂得奉献的快乐;培养孩子各种生活技能,让他们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当孩子们从小就学会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并与父母分担家庭的责任,他们才能在将来承担起社会的责任。让孩子们懂得去建设一个属于他们的良好的社会,我们才能安心地老去。
总之,所谓独生子女问题,其实本质上是教育问题,尤其是家庭教育方式。正是我们这些无私奉献的伟大父亲母亲们,剥夺了孩子发展的权利,才造成孩子自理能力的缺失。试着把这一切还给孩子们吧,不要总跟在孩子后边,大胆地放飞他们,让他们像我们小时候一样自由发展,将来他们会真正感谢我们的,社会会感谢我们的。只要我们做家长的树立“为国教子思想”,克服自身的“独子难教”的思想倾向,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认识到孩子是未来事业的接班人,科学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采用科学教育的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他们,就一定能把“中国的一群小皇帝”培养成国家和社会的“四有新人”和建设人才。
(2)怎样安排孩子的暑假
暑假来了,面对孩子两个月的漫长假期,我们的家长要求孩子做什么呢?
①要让孩子暑假过得充实,需要制定一个计划,关于计划的内容,需要家人一起讨论,家长要让孩子训练什么,孩子自己想做什么。比如:孩子想参加篮球训练班,家长想要孩子学习英语或者提高学习能力等,这可以两方面结合起来,尊重孩子的意见很重要,毕竟暑假是孩子自己的,但为了孩子以后着想,家长需要规定孩子必须要参加的项目。
②让孩子体验生活。很多家长总感觉孩子太任性了,怕吃苦,学习成绩不好,能力不强,生活中浪费很严重,伸手就向父母要钱,而家长现在竞争大,生活压力大,也很担心孩子的未来,所以总给孩子说,“你怎么不好好学习啊?”“你怎么不进取啊?”其实这样的话说多了,谁都不想听,何况是孩子,如果领导每天说你,“你怎么不好好工作?”“你看别人,工作业绩多好。”那作为大人的我们也很反感的,所以让孩子参加体验生活活动,让孩子到农村体验艰苦的生活,你给他讲10遍,不如他去一次生活体验。人都是一样的,没有经历过,不知道感受。
③提高学习能力确实很重要。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竞争大,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所以花大精力去培养,但还是一个传统观点,就是给孩子补课,孩子数学不好,补数学,孩子作文不好,就补语文,学英语成为家长追求的时尚。孩子数学不好,主要是缺少一种学习能力,就是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计算能力不佳,如果孩子这些能力不提高,等到孩子上中学了,也很难提高数学成绩,进入理想大学的希望很难实现。虽然给孩子补数学,暂时的成绩有提高,但到新的学期接受新的知识又是弄不懂,家长又觉得孩子成绩下降了,又去补数学,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补课的恶性循环,到头来孩子累得要死,并且成绩总是难以进展。
但是学习能力的培养见效慢,毕竟是一种能力,需要慢慢提高,写作文不好,主要是孩子记忆力不强,记不住词汇,逻辑组织能力不佳,对语句不能逻辑组织起来,到头来写得语句不通顺,条理不清楚。如果天天给孩子补作文,可能暂时孩子作文有进步,但到中学时期,作文大都是议论文,如果没有逻辑组织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作文肯定是一塌糊涂,以后要从事设计、律师、公务员等要求逻辑推理能力较强的工作,将难以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