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孩子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而进行体育锻炼是保证自己有个健康体魄的重要条件。如果说寻医问药是治标不治本,而体育锻炼则是防患于未然。
很多成人都已经意识到运动和锻炼对身体的好处,会经常去健身房、体育馆,而对孩子的体育锻炼和运动能力往往是忽视,甚至是漠视,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尤其男孩子,天性好动,整日玩个不停,哪里还需要什么体育锻炼!其实不然,科学家研究发现,合理、适度、科学的体育锻炼对孩子的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强身健体,同时也能培养孩子坚韧的意志和坚强的品格。也许它并不是能起立竿见影之功效,但是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孩子的身心发展将会获益匪浅。
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环。家庭学习计划里,学校课程安排中,体育往往是可有可无,甚至是一片空白,那些主要科目、专业课程等可以随意挤占孩子们体育锻炼的时间。这一现状既有校方的原因,也有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
孩子最乐意干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凡是主观上不愿意做的事情他就很难做好。所以,培养他们体育锻炼的习惯也应当从培养兴趣入手。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家长的任务就是保护和发展他们的体育兴趣。一般地说,经常给孩子讲名人锻炼身体的轶闻,与孩子一起跑步、做操、打球等,都是促进孩子体育兴趣的有效途径。在具体指导孩子进行锻炼时,要注意把体育锻炼和游戏娱乐结合起来。比如一边跳橡皮筋,一边教孩子们唱儿歌;又比如,让孩子一边排队去做早操,一边唱儿歌,这样的锻炼会使孩子感到满身喜悦,身心都得到锻炼。当小孩子的体育兴趣得到发展和巩固后,老师和家长应有意识地加重体育锻炼的成分,增强孩子自觉锻炼的意识。家长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爱好、特点选择孩子喜欢的运动项目。每个孩子都喜欢令人兴奋的体育运动,他们还希望在自己所参加的集体活动中显示出个人成就。7~12岁的孩子更需要发展一般性运动技能。过早地要求孩子进行大运动量、专业化的练习和严酷的训练,以及参与激烈的竞争等,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所以,家长要持续地寻找孩子参与活动的方法,使孩子形成参加多种体育活动的积极态度。
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锻炼也是如此。孩子对体育锻炼毫无兴趣,在家长的强制下被动参与是不会产生良好的锻炼效果的。因此,家长应努力培养孩子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现提出以下方法供家长参考:
引导孩子观看体育节目,如球赛、田径、体操等项目的比赛录像等,使孩子对体育活动发生兴趣,产生体验欲望。
家长以身作则,亲自带领孩子去参加体育锻炼,逐步培养孩子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通过讲故事、讲道理,使孩子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与作用,激发孩子对体育的兴趣。
制定严格的锻炼制度,奖罚并举,培养孩子对体育的兴趣。
引导孩子参加有趣的体育活动。孩子参加体育锻炼之初,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而把健身的价值放在次要位置。当孩子兴趣培养起来以后,可适当突出目的性。但趣味性应始终是孩子能持续坚持锻炼的关键,家长切勿轻视。
②引导孩子科学地锻炼身体
体育锻炼的实质就是通过机体的活动促进某些器官、肌肉的发育,促进身体健康。同时通过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要想锻炼取得实效,必须注重科学锻炼,否则会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
体育锻炼要循序渐进
这就是俗话说的慢慢来,不能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有些家长和孩子看到运动员的身体好、素质好,自己也想练出这样的效果,一开始就硬干蛮练,不但没有看到锻炼的效果,有时还会练出毛病来。因此,初次参加体育锻炼的孩子,一定要做到运动量由小到大,运动强度也由小到大,技术难度由易到难。随着锻炼时间的延续,可逐步地增大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以及运动项目的难度。
体育锻炼要坚持全面
坚持全面就是要求锻炼的项目要多种多样,使自己的全身各部分都能得到锻炼,从而均衡地发展。少年儿童平常体育锻炼的内容应丰富多彩,跑步、跳远、投掷、球类、体操、武术等都可作为锻炼的内容。在一个单位锻炼时间里要避免单一重复的运动。在一个星期或一个月的锻炼中就更应该经常变换锻炼的项目。锻炼中应尽可能地避免过多地从事力量型、静力型的锻炼。
体育锻炼要做到持之以恒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体育锻炼的健身效果不是一次两次、一天两天就能得到的,要经过长时间的坚持锻炼,才能收到实效。此外,坚持不懈地开展体育锻炼活动,还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意志力和自制力,使之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练不出好身体的。
为了做到科学地锻炼身体,家长要帮助孩子制定一个体育锻炼计划,并督促孩子按照计划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
孩子做事情往往缺乏自觉性和毅力,对事情的兴趣较容易转移,如果家长放松对他的督促,他在体育锻炼上就可能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这样自然就会妨碍体育锻炼的效果。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制订一个锻炼身体的计划,明确锻炼的目标和内容,规定锻炼的次数和时间,如规定每天早上6点起床做操,每天下午放学后打乒乓球等。当然,这不一定要写成文字,但父母要给孩子讲清楚,使他做到心里有数、遵照执行就可以了。在制订计划时,在考虑到孩子的兴趣、特点的基础上,应坚持各种运动项目的全面锻炼,使孩子在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使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生理功能得到均衡的发展和全面的改善。
只要家长高度重视,孩子体育锻炼的习惯就一定能养成,孩子的身体素质就一定有提高。
(2)按照孩子性格特点选择适合的项目
①按照性格特点选择项目
不太合群,不习惯和同伴交往
足球、篮球、排球以及接力跑等集体项目可逐步改变孤僻习性,适应周围的群体交往。
胆小,做事怕风险,容易害羞
游泳、滑冰、滑雪、拳击、摔跤、单双杠、跳马、跳箱、平衡木等有挑战性的项目可不断克服害羞、胆小等心理障碍,战胜困难。
犹豫不决,优柔寡断
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拳击、跨栏、跳远、跳高、击剑等项目锻炼人的果敢性。
性情急躁,爱冲动
打太极拳、慢骑自行车、射击等需要考验控制力的项目有益于稳定情绪。
自信心不够
跳绳、俯卧撑、做广播体操等项目增强自信心。
做事不能正常发挥,容易紧张
公开的、激烈的体育比赛锻炼冷静沉着应对比赛的能力。
好逞强,爱自负
技巧、跳水、体操、马拉松等难度较大、动作较复杂的项目,多找几个对手懂得天外有天的道理。
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选择最适合孩子的运动项目,在体育锻炼中完善孩子的人格。但要提醒一点,有的项目如平衡木、跳马等危险性较高,一定要在专业人员指导的时候才可以做。
②鼓励孩子循序渐进
有些孩子刚开始进行体育锻炼时,心态不是很好,恨不得一下子达到专业运动员的水平,所以常常违背了体育锻炼的一条重要原则,即必须循序渐进。
孩子年龄小,肌肉发展不够成熟,耐力相对大人要差一些,心脏负荷相对也小。因此,做任何动作都应该逐渐适应,慢慢掌握。活动量也要逐渐加大,不要操之过急。在孩子刚开始进行体育锻炼时,强度不要太大,只要有些微汗,面部觉得有些发热,动作协调,活动量就是比较适宜的。告诉孩子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体育锻炼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而非立竿见影的。
在孩子制定锻炼身体的计划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每天有定时、定量的安排,比如早晨六点半至七点是长跑的时间,临睡前做30个仰卧起坐等。
灵活安排地点。天气好可以选择户外活动,天气不好时则应安排室内活动。
多种锻炼方式结合,避免活动单一化。
可以和伙伴、家人一起进行,既能相互鼓励和监督,还能进行一些集体性的活动。
要孩子必须坚持每天锻炼身体,难就难在“坚持”二字。坚持就意味着更多的努力和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忍耐。
如果孩子有些时候实在无法控制自己,那就在实行计划之前,父母或者老师与其约定,对他们进行监督。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和要好的伙伴共同制定和实施计划。这样,孩子才有强健的身体去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