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的孩子会玩吗?
如果有人问你:“你的孩子会玩吗?”你肯定会感觉很奇怪,玩是孩子的天性,难道还有不会玩的孩子?你如果在暑假即将来临的时候采访一下学生家长,尤其是小学生的家长,会惊奇地发现:家长最怕孩子放暑假,大人要上班,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孩子放假除了参加辅导班,在家里只有看电视、上网、睡觉,几乎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做。经过暑假,孩子们更累了,因为他们的心更累了。现在不会玩的孩子大有人在,或者说会玩的孩子还真少,玩对很多现在的孩子已经成为了“奢侈品”。
请看三个镜头:
镜头一:国际著名数学大师陈省身为少年题词“数学好玩”
20××年8月以“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为主题的中国少年数学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20多个省市的近千名少年数学爱好者,带着对世界顶级数学家的崇敬和探索数学奥秘的极大兴趣,走进了数学论坛。
国际著名的数学大师、92岁高龄华裔数学家陈省身为本次活动题词:“数学好玩”。
镜头二:国际知名的语言学大师,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之一赵元任告诉女儿“语言好玩”。
赵元任一生中最大的快乐就是到了世界任何地方,当地人都认他做“老乡”。
二战后,他到法国参加会议。在巴黎车站,他对行李员讲巴黎土语,对方听了,以为他是土生土长的巴黎人,于是感叹:“你回来了啊,现在可不如从前了,巴黎穷了。”
后来,他到德国柏林,用带柏林口音的德语和当地人聊天。邻居一位老人对他说:“上帝保佑,你躲过了这场灾难,平平安安地回来了。”
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巡回讲演,赵元任当翻译。每到一个地方,他都用当地的方言来翻译。他在途中向湖南人学长沙话,等到了长沙,已经能用当地话翻译了,讲演结束后,竟有人跑来和他攀老乡。
赵元任告诉女儿,自己研究语言学是为了“好玩儿”。淡淡一句“好玩儿”背后藏着颇多深意。世界上很多大学者研究某种现象或理论时,他们自己常常是为了好玩。“好玩者,不是功利主义,不是沽名钓誉,更不是哗众取宠,不是一本万利。”
镜头三: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的农村、城市、校园以及大街小巷一群群衣衫朴素,表情中透着严肃、透着天真、透着快乐的孩子在忘我地玩游戏。他们时不时地发出爽朗的笑声。他们有的打弹珠;有的拍洋画;有的滚铁环;有的丢沙包;有的跳房子;有的跳皮筋;有的抓棋子;有的打乒乓球;有的踢毽子;有的撞拐子。(这些是那个年代的十大经典游戏)。
①为什么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孩子反倒不会玩了呢?
全社会应该为“玩”正名。
对孩子来说玩是一门重要的功课,而且是必修课。人们一提到玩,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玩物丧志”,可能是某某大学有多少大学生因为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而被勒令退学。这些情况恰恰是孩子小时候不会玩造成的。中国的学生已经没有了美好的、无忧的童年,他们从上学第一天起就被关进一个叫做学习的“笼子”里,当他们考上大学的时候,大学老师把他们从“笼子”里放出来。他们可能因为在“笼子”里呆的太久了,所以出来后茫然不知所措,可能会迷失方向、迷失自我。他们可能只知道学习,没有什么业余爱好,偶然发现“网络游戏”很好玩,由于他们没有起码的免疫能力,很可能会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其实,他们也许并不知道什么叫“好玩”。
其实,玩是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游戏时会有主动性和愉悦性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和掌握东西最为轻松,也最为有效,而且,这样的学习不会让孩子感到枯燥、厌烦,可以提高孩子学生时代直至成年以后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我们如果注意到3、4岁的孩子神情专注地、兴致勃勃地玩沙子的情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孩子在玩耍时的动机是非常简单而专一的,那就是寻找快乐,他们是在寻找快乐的过程中认识对他们来说完全陌生的世界的。
做父母的要改变观念
很多孩子由于学习压力过大,没有时间玩,没心情玩。有时间、有心情的时候又不知道怎么玩。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个“……从娃娃抓起”命题悄然兴起。“电脑要从娃娃抓起”、“足球要从娃娃抓起”……现在最流行的版本是“学习要从娃娃抓起”(可能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翻版)。学校为了落实“学习要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加大学生的作业量和在校学习的强度,小学生上晚自习已经不是新闻。家长为了落实“学习要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加大孩子课外补课的力度。那么孩子呢?孩子在学校和家长的两面夹击下,犹如钻进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天天睁开眼看到的是书本,听到的话也总是“好好学习”。孩子身心疲惫,尤其是心理上极度疲劳。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是迟早的事情。这样做短时间内即使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也是以牺牲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对学习的兴趣为代价而取得的,结果当然是得不偿失。所以家长应该树立“以孩子为本”的思想,而不是“以分数为本”的思想。家长如果树立“以孩子为本”的思想,孩子可能会获得高分数,会有好的发展;家长如果树立“以分数为本”的思想,可能会“失去”一个健康的孩子。
②父母有义务教孩子学会玩
带孩子走进大自然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家长如果有条件可以带孩子游遍祖国的美好山川;没有条件的也没关系,在家附近也能让孩子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鼓励孩子多和同龄人交往
很多孩子缺乏玩伴,玩得很孤独,没有意思。孩子和同龄人交往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途径。权威调查显示,儿童网络成瘾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缺乏对生活的热情;缺乏同龄人友谊;缺乏家庭的温暖。孩子在和同龄人的交往中不仅能够身心健康,还能学会人际交往的规则等等。
鼓励孩子多参加课外活动
很多家长认为学习就是孩子生活的全部,有意或无意忽视孩子的业余生活。其实,课外活动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有益。即使抱有功利目的,也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现在大学自主招生的力度越来越大,死读书反而越来越不适应形势。
家长朋友们:您的孩子会玩吗?
如果不会,抓紧补上这一课!
因为这一课对孩子的未来很重要!
(2)参与课外活动的好处
在参与课外活动时,除了松弛孩子的学业压力,还可以开拓视野,锻炼多方面的才能,见多才能识广。家长千万不可小看参与课外活动,日积月累可以得到丰富的知识。课外活动虽耗时耗精力,却与学业互有帮助和促进。处理好两者关系,可把成绩提高到最顶端。
①在学习过程中参与课外活动有以下的好处:
课外活动与读书相辅相承
学生一般多专心学业,对课外活动较不重视。其实,在参与课外活动时,除了松弛学习的压力与紧张外,更可培养广阔的胸襟与开朗的性格,对个人的特质培养及未来发展,是有极大帮助的。况且运动有益身心,良好的娱乐爱好对调剂身心也有帮助,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课外的知识与专业所学同是成功的要素
我们千万不可小看日常生活中及参与课外活动时,日积月累所得的知识。这些事业以外的知识,平常观之并无大奇,甚或稀松平常,只是一些常识或人情世故。但日后在工作上,却常有出意料之外的助力,成为成功不可或缺的资本。
课外活动将人生的波折加以调合
人生有高潮起伏也有低潮,此时,课外活动与兴趣爱好就担负舒解身心的调和作用。历史上有许多名人除了在政治上或事业上的成就外,同时也是画家、音乐家或哲学家,就是这个道理。人的本质天资固然重要,但在努力的过程中,叛逆是无法避免的,所以,每个人都应培养一项或多项的课外兴趣,在工作之余,有其他的管道来宣泄不愉快与烦闷,那么,就不容易被人生的波折打倒,而能更加强地迈向成功的大道。
若有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其他更有兴趣的学科时,应把现在所学的念完,以免留有遗憾。若经仔细考虑后真有兴趣于其他志向,应毅然下决心去学习更多知识。况且,科技与各种学术的“整合”是将来的趋势,只会觉得学的不够,知识是永不嫌多的。
②不过多参加影响学业的课外活动
想每一行都干好,到头来哪一行都干不好。
把孩子的课外活动限制在两三项,选择他极感兴趣又有天赋的课外活动。
孩子参加的课外活动中至少包括一项艺术类的。
通过团队合作,孩子懂得人们通过相互配合达到目标的机会要大得多。他们在互相打交道的过程中能增进友情,锻炼社交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外活动能够培养相互协作的素质,能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包括个人关系和工作关系),使他们认识到团队精神的价值。
参加课外活动有助于提高多任务管理的能力,在当今社会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