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得知我要去柬埔寨旅游时,一位朋友曾颇为诧异地问:“去那又小又穷的国家,看啥?”我答:“没听说柬埔寨的吴哥与中国长城、埃及金字塔、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称作‘东方四大奇迹’吗?我参加的是由北京直飞暹粒的包机旅行团,专门去看吴哥古迹。”而当我从吴哥归来,有朋友得知我此行拍了五百多张照片时,又不禁大为惊讶:“你又不是摄影家,几天时间里哪有那么多景致可拍?”
留在我数码相机里的第一组照片,是“吴哥的微笑”。
那天抵达暹粒已是深夜,下榻之后才知道,“吴哥”一词是对暹粒城北六公里的古迹群的统称。吴哥古迹始建于公元802年,前后用四百余年建成,共有大小各式建筑六百余座,分布在约四十五平方公里的丛林中。而列入“东方四大奇迹”的只是这古迹群中保存最完好的吴哥窟,俗称“小吴哥”。吴哥窟是世界上最大的印度教建筑。窟内标志性的三座中央宝塔是柬埔寨国旗上的徽记,足见其在柬埔寨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因此,在我想来,此行的第一个景点,无疑应先看吴哥窟。未料柬埔寨的华裔导游小文解释说,世界上的寺庙正门都是朝南,当年国王苏鲁亚巴尔曼二世为了供奉代表西方的维希奴神,却将吴哥窟设计成正门朝西。如果我们明天上午去看吴哥窟,就正好全是逆光,咋照相留影呀?还有,吴哥窟全部用石头建构,这石头很奇特,夕阳西下时,会全都变成金黄色。因此,我们明天的行程是,上午先看“大吴哥”,下午再看“小吴哥”。
到了“大吴哥”,方知这里原是高棉帝国的王城,也就是吴哥的“心脏”。它确实规模宏大,占地大约十平方公里,系吴哥最伟大的国王阇耶跋摩七世(1181年至1219年在位 )修建,其鼎盛时期,王城周边人口曾达百万之众。我们是乘大巴士来到“大吴哥”南城门前的,据说这是五座城门中保存和修护得最好的一座,高达二十多米。走近一看,不仅城门正上方是一尊巨佛的面部雕像,而且门两侧与背后,也各有一尊巨佛的面部雕像。导游说,这叫“四面佛”,分别代表慈、悲、喜、舍,悲喜皆不形于色。待一会儿,到了巴戎寺,就会看到四十九座宝塔上,都有四面佛。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吴哥的微笑”。
我们是换乘小巴士来到距南城门一千五百米的巴戎寺的。下车一看,这是一座金字塔形建筑,最高处是一座涂金的圆形宝塔,建在两层空心的台基之上。据说按照宗教意识,这表示天上的佛与地上的人得以息息相通。周围建起了四十八座大小不一的宝塔,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中心宝塔。每一座宝塔上的四面佛很像观音菩萨,宽阔的前额、微垂的眼睑、厚重的双唇,阅尽了千百年风雨兴衰的深邃双眸里,饱含着悲悯与淡然,但其原型实际上就是阇耶跋摩七世本人。我颇为惊奇地发现,穿行在众多佛塔间,身处任何一个角落,抬头一望,总能看到有一尊高高在上的佛像,他含笑的眼睛正注视着我,令我感受到他潜在的威慑力,不由得肃然起敬。因此,无论游客是在哪个角落、从哪个角度拍照留影,镜头里都留下了那安详中带有几分神秘的“吴哥的微笑”。
巴戎寺的四十几座大小不一的宝塔,加上五座四面佛塔式城门,恰好代表当时鼎盛吴哥王朝所统辖的五十四个省份,象征着高棉王国的强盛。据史书记载,吴哥王朝曾是东南亚历史上最大、最繁荣、最文明的王国之一。从9世纪的最后十年耶输跋摩一世迁都至吴哥直到13世纪初期,吴哥诸王统治着南起中南半岛南端,北至云南,东自越南,西到孟加拉湾的大片土地。在此期间,他们动用了大量人力、财力从事大规模建设,以为自己和国都增光添彩。自阇耶跋摩七世后,国势逐渐衰落,1431年暹罗军队攻占并洗劫了吴哥,王朝被迫迁都金边。此后,吴哥被遗弃,逐渐淹没在丛林莽野之中,直到19世纪60年代,才被一个名叫亨利·穆奥的法国博物学家发现。也就是说,在长达四百多年的时间里,这“吴哥的微笑”竟然与世隔绝,无人得见其尊容。
一个法国人何以有如此大的神通,来到东南亚旷无人迹的丛林莽野,就能找到与世隔绝这么久远的吴哥遗址呢?导游小文颇为自豪地说:“那就得感谢咱们的老祖宗啦!”接着,他介绍说,1296年,元成宗派遣特使周达观前往当时被称为“真腊”的吴哥王朝。周达观在吴哥城停留一年,回国后将在吴哥所见所闻写成了《 真腊风土记 》。由于吴哥王朝的建立与消失没有留下任何的文字记录,周达观的《 真腊风土记 》就成为世界上记录柬埔寨古代历史的唯一史籍。后来,有来自欧洲的传教士将它翻译成了法文,亨利·穆奥就是凭着周达观《真腊风土记 》的详尽描绘,按图索骥,顺利找到了隐藏在丛林深处的吴哥遗址。他称吴哥窟为东方的“所罗门神庙”,“比希腊或罗马留给我们的任何建筑都更加雄伟壮观”。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吴哥列入濒危世界文化遗产。十余年来,国际社会为保护和修复吴哥提供了大量援助,法国、印度、日本、德国、意大利、中国、美国、瑞士等,都以政府的名义参与了吴哥遗迹的保护。到2003年,吴哥已经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濒危世界文化遗产之列,前来观光的世界各国的游客逐年增多,暹粒也因为巨大的旅游收入而发展为一个国际化的旅游城镇。暹粒人没有想到,这些古老的殿宇会给他们带来如此戏剧化的生活巨变。暹粒人十分感谢这位曾经的天朝来客,特意为周达观在暹粒塑了雕像,以缅怀他为柬埔寨历史所记录的一切。
我们在吴哥景区游览了三天,一座座业已经修复的寺庙宏伟庄严、璀璨夺目,尤其是“小吴哥”内长达八百米的栩栩如生地描述史诗事件的神奇浅浮雕和女王宫那些手持莲花的精致入微、巧夺天工的女神像,无不令我们为之倾倒。第四天,也就是我们此行的最后一个景点是位于暹粒东北约七十公里的崩密列。导游小文利用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在大巴上向我们详细介绍说,当初建造它的就是给世界留下吴哥窟的苏鲁亚巴尔曼二世。其规模与布局和吴哥窟极其相似,堪称孪生兄弟。但是,由于1979年越南军队推翻波尔布特领导的政权后,红色高棉转移到丛林地带,在崩密列四周埋下了无数地雷,使这里变成了一个在几十年间无人敢涉足的巨大迷宫。直到前两年,请德国人来排了三个月雷,才正式对游客开放。他还说到,在红色高棉残暴统治时期,柬埔寨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惨遭屠杀和死于劳役加饥饿。像他这样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大都没有父母。所幸他的父亲是华侨,当时虚报了年龄,躲过征兵,并逃到边境才活了下来……直到1998年12月25日,红色高棉宣布向政府投降,柬埔寨的旅游业才逐渐兴旺起来。然而,无论是在哪个景点,游客们都会见到路边的树荫下有一支席地而坐的小乐队,在演奏悠扬的柬埔寨民间音乐。竖在小乐队旁边的木牌用多国文字表明,他们不是流浪艺人,而是“地雷受害者”,腿脚均有残疾。
到了崩密列,我们看到这座寺庙至今仍处于原始状态,建筑群完全为丛林所吞没。圣殿、古塔、藏经阁都已完全荒弃和坍塌,倾倒的巨石上长满青苔,堵塞了几乎所有的寺内通道……映入我们眼帘的,无不是一片繁华殆尽后的破落景象。但我们在残垣断壁中艰难攀爬、穿行时,会时不时遇到当地的学龄前儿童。他们大都衣衫不整,肤色黧黑,无不面带笑容,习惯性地伸出小手,用中文向我们讨要“糖果”。我想,他们当中一定有那些“地雷受害者”的孩子。当我们邀请他们在废墟上一起照相时,他们都会高声喊“茄子”,并打出“V”字形手势,仿佛是我们自家的孩子,显得十分亲切、可爱。因为是最后一个景点了,所以团友们纷纷把随身所带的糖果全都掏给了临离开崩密列前邂逅的三个小女孩。因此,在我的相机里,留下的最后一组镜头,就是这三个小朋友高兴得手舞足蹈地与我们逐一合影留念的场景。我从她们稚嫩的脸上,看到的是一个民族终于脱离战乱、劫难,向往和平、甜美生活的喜悦。也可以说,这是古老的吴哥,正在向世界展露来之不易的微笑……
2011年12月31日
大吴哥的四面佛
巴戎寺的四面佛群中游客如云
吴哥窟长达八百米的浅浮雕令人叹为观止
浅浮雕局部
瑰丽的小吴哥中央三塔是柬埔寨国旗上的徽记
女 王 宫
女王宫建筑上的精美雕刻
“地雷受害者”组成的小乐队
与崩密列废墟上的三个小孩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