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妃想想也对,向管仲问计。
管仲:眼下只有保存实力,静观其变。坐山观虎斗,获利者必是那坐山上者。
鲁妃想了想,感觉这个方法是对的。
管仲:主公已去,所有的戏都是演给活人看的,你要演好它,让诸儿看不出你与他在争!公孙无知已经树敌,所有人都看到了他的野心,已经处于弱势,你不要近他,也不要疏他,离而不弃,上策也。鲁妃点头道:那个小白,枯竹竿儿一截,点火都嫌弱。管仲却不这么看,但也不接她的口,无语地抬起臂膊,请她去齐僖公生前屋里。鲁妃随管仲进入先前那闹哄哄的屋里,静立一侧,完全成了另一个人。
上卿竖曼毕竟是老臣,深谋远虑,见鲁妃平静下来,立刻拉着三公宣布:主公临终前没特殊交代,依周礼,父亡子袭,主公生前已定太子诸儿。葬礼的所有仪式,均由太子继位后,太子主持。夫人,您意下如何?
鲁妃赶紧表态:依主公生前嘱咐办。
鲁妃无异议,上卿竖曼就不需要再征求别人的意见了。一个混乱的事件,很快平定下来。
诸儿接位,坐到了父亲齐僖公的位置上,是齐襄公。
满朝文武祝贺毕。
齐襄公上任正式议事,第一件大事就是成立齐僖公的治丧委员会。头儿当然是诸儿。管事的副执就很多了,其中公孙无知经上卿竖曼等王族公室重臣提议,排在诸儿后面,与上卿竖曼并列为副执手。其他公子均排在后面。管仲与鲍叔牙虽然位微言轻,他们是公子们的师傅,自然也是要代表公子参加治丧的,排在召忽他们满朝文武里面。组织成立,开始工作,围绕齐僖公尸体的一系列事,都属于内部事务,由巫师去做,大家跟着转就行了。而对外宣布齐僖公谢世,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向周天子与天下诸侯报丧。
上卿竖曼提出兵分几路向东南西北各诸侯国派使者前往,公孙无知提出,他愿意代表诸儿前往洛邑朝见周天子报丧。理由是他随齐僖公去洛邑见过周天子,又是长公子,去是最适合的。依周礼,这事儿要诸儿自己亲自前往,派代表的话,谁能代表诸儿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代表的身份。如果是公孙无知去,代表的规格自然就高了,合了周礼。诸儿没朝深处细想,见他愿意寒冬腊月去奔跑,就乐得让他去吧!谁知公孙无知接过话又说,其他诸侯国,我也都顺势过去,鲁、曹、宋、陈、滑、郑、许、卫、蔡、晋带上数国。
管仲看出了端倪,退朝后故意快步跟上竖曼,对他言道:无知这一跑要多久啊!
上卿竖曼乐道:无知这样吃辛苦真是对僖公的忠诚啊!
管仲笑笑:但愿是真的。请你记住,论使脑子,无知要强过诸儿。这事儿不那么简单,往后还有故事,你看着吧。
上卿竖曼停下,看看管仲。
管仲也站下,两人就路旁边观景边言语起来。
六
这天深夜,上卿竖曼进了诸儿的后宫,密告管仲有话要说。诸儿新任国君,想把后宫那些残花一一清理,哪有什么闲空来治国理政。但诸儿不敢得罪竖曼,更想知道纠的师傅屁股到底想坐在哪一边。听说竖曼与管仲进宫,立刻推开左拥右抱的美人。在灯下,竖曼、管仲与诸儿三人密语的内容,正是公孙无知出使洛邑见周天子姬林的事。依竖曼看,公孙无知想借他国的军队来推翻诸儿,到周天子那里,他必会使坏,让周天子姬林给他一道支持的令,齐国大乱也。诸儿问他们:这种事可能吗?
为什么不可能?这周室已成何体统,主公不会没听说过吧!管仲说,凡事不能听其自然,应该在有防备的条件下,顺天意。顺天意,不可盲目顺之。
诸儿反问道:上卿爱我,支持我,是因为上卿是数朝元老。管仲,你这样做,难道是因为我父亲起用了你的缘故吗?
管仲回说:在我的心目中,国家利益最高。现在,民众正在冀盼之中,朝堂之上不能乱。我就是这个意思。再说了,他公孙无知如果做主公,一定不得人心。
好!诸儿说,难得你与上卿一样对我忠诚。那你们说说,怎么办?明天不让无知出使,可以吗?传出去,天下人怎么笑我?当主公一天,就出尔反尔,无信于天下……
上卿竖曼:当然不能这样做,我认为,可以把他的随从换掉。或者派召忽为副使臣。
管仲反对:不可那么做。一旦被他察觉,小则他留在别国,散布对主公不利的谣言,动摇国人,再则借他国军队攻击我们,不管发生什么情况,都对主公不利!
诸儿不乐了:随他去吗?
管仲: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随他去。这是表面!还有内核。
诸儿与竖曼都不解地问什么“内核”?
管仲:出使洛邑,不可能马上出发。他的随行人员,一定会报到主公这里,上卿也应该会知道。我们何不趁着他准备的过程中,派人打入他的随从中,或者收买他的随从!无知做事虽然用脑,但在使钱上,对下人过于吝啬!依我看,这个世界虽然有不图钱财而忠于义的人,但不在无知身边。无知身边的人,一般的诱惑完全能够收买。我们可以将无知身边的所有人都收买下来,不用中途向国内报告,在那里现场解决,叫无知指望别国出兵扶他做主公的梦,等于黄鼠狼偷鸡毛帚,猫咬猪尿泡儿!
诸儿摇摇头:太难了。在屋里来回地踱步,嘴里不停地说着:太难了,太难了。
上卿竖曼插话道:主公,管大夫能把话说到这个坎儿处,必有高招嘛!
诸儿站到管仲面前,问:先生能够做到吗?
管仲胸有成竹:请主公相信夷吾!
上卿竖曼:主公放心让管仲去做。只是拨钱上,主公不能量小。
诸儿笑道:上卿还不理解我。为了江山,我自然不惜成本,但这事只能秘密进行。无知出行,随从可能在八至十二人之间,我明天就让无知身边那与我私好的女子盗取名单。管大夫可以依那名单实施。细节,不用再向我报告,以免我身边也有他无知的人传话。
管仲见诸儿说出这番话,心里高兴:有其父,必有其子。齐僖公禄甫的儿子诸儿,不孬!
七
公孙无知在齐僖公归天七日祭后出发。
诸儿率文武大臣送到大路上,目睹着这支浩浩荡荡的报丧队伍远去。
公孙无知一路沾沾自喜,再三谋划,每到一国,必是大说诸儿早年如何与同父异母妹妹乱伦,如何背着齐僖公奸杀齐僖公后宫女人,齐僖公如何活活被诸儿气死……他夸大其词称目前齐国朝堂之上,人人自危!他哪里知道,随行人员都已暗中被管仲收买,表面上对公孙无知的话诺诺,背后却报以冷笑。出使的第一站就是鲁国。在鲁国驿站,鲁桓公知道齐僖公去世,使臣前来报丧,立刻安排人接待。无知当着鲁国大夫的面,开始大放厥词。鲁国大夫听了,心里明白他说的正是鲁桓公的正室文姜,不想也不敢多搭腔,迅速告辞。到外面,无知的随从送鲁国大夫出来,暗中私语,让鲁国大夫告诉鲁桓公,如何使计用假话搪塞无知,好让他上当,云云……
果然,无知在拜会鲁桓公时,鲁桓公就对无知要求出兵拥戴他夺位一事表态,只要你有周天子手谕,我照办。公孙无知首战告捷,快活得就差跳舞庆贺。
到了洛邑,拜见周天子姬林。公孙无知故伎重演。老谋深算的姬林却不这么看了,他提出条件,如果你能够借我一千乘骑与戎服,我收到后,立刻下诏书,让你取了我的诏书去联合诸侯各国的军队,送你回国就任齐国国君之位!你能做到吗?
这一千乘骑与戎服,意味着什么?那个时代,谁都明白。单纯的公孙无知竟然不知,更可怕的是,他的那些随从中,无一人提醒他:姬林有了这个,就敢直腰斥责诸侯里的“强者”不敬王。奇怪的是,明知不可为的姬林居然也没朝深处想,这么一件“违规”的事,传出去,又将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公孙无知想都没想地回说,不用国内取,我向鲁国借了给你。你现在要,就可以去取!
姬林:你还是先落实好了再说吧!
公孙无知当场写信着随从快马送到鲁国,要鲁桓公见信拨给千乘与戎服,立刻送到洛邑。鲁桓公看罢信,没回信,而是来到使者身边,用耳语的声音告诉对方:请你立刻通知周天子来取!使者一怔,哪有周天子下驾来你这里取东西的道理。鲁桓公继续说,他身边的卿士家父不是替代天子出使各国吗?让卿士家父来吧。使者说:请主公写封信吧。鲁桓公稍稍提了提声音:难道我会骗你不成?使者见鲁桓公话说到这个份上,顿时不敢再说什么。飞马回程。
《左传》对这件事,是这样提的——
[经]十有五年春二月,天王使家父来求车。
[传]十五年春,天王使家父来求车,非礼也。诸侯不贡车、服,天子不私求财。
(《左传·桓公十五年》)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周天子姬林派了他那位名叫卿士家父的大夫去鲁国借车,给拒绝了。原因是,依周礼:车乘与戎服,乃上者赐予下者的;诸侯是不进贡车乘与戎服的。臣子只能进贡布料。只有天子赐诸侯车乘与戎服。[3]现在,要颠倒这规矩,当然被拒绝。
周天子向鲁国借车与戎服的事,鲁桓公怎么也不愿意悄悄埋没,他着力大大地宣扬了一番,顿时风靡一时。齐国新主公诸儿自然也就全都知道了。这鱼汤未喝到却沾一身腥的事,怎能不让周天子姬林难受?年事已高的姬林遭公孙无知“把玩”,一口气咽不下,竟然断了那生息!《左传》说:“三月乙未,天王崩。”
周天子姬林没借到车乘与戎服,反倒把命玩没了。下一步公孙无知该怎么办?自然也就没了召集天下诸侯联军送他回国篡权登基的故事。何去何从,留在洛邑不但没人理,还要遭天下来吊唁者的唾骂!公孙无知只有离开洛邑。
公孙无知借口回国报告周天子驾崩的消息,坐上船,顺洛水出了洛邑。随行的就发现公孙无知并不是回国。因为齐国在洛邑的东边,应该出东门,他选择的是出南门。那就朝南方而去,南方是什么地方?
一路走走停停……
在曹邑,公孙无知停下了,整整停了数日。
随行都明白他不想回齐国,但不知道他要干什么。终于有一天公孙无知告诉大家,他要去秦国。
随从亶反对:公子要去秦国,是想在那里长期居住下去呢,还是另有打算?你不妨说给我们听听,大家好为你做些准备。
公孙无知:当然想让他们出兵扶我登基。
亶大声道:要他们出兵扶你回国坐上主公的位置?你愿意给他们什么回报呢?
公孙无知一时无法回答。
亶:请公子你不要忘记,秦国的大乱也是刚刚停下。依我看,秦国还需要几年才能挺直腰杆。他们的武公,恐怕是要比宋庄公冯更为雄悍!现在是刚刚接位,在他没挺直腰杆前,是不愿意帮助你的。等他愿意时,他的条件将是苛刻的。
公孙无知:会有什么苛刻条件?难道会越过周天子,跨过魏晋卫郑曹滑陈宋鲁来把我齐纳入他秦国版图?
亶:他可以公开地对你这么说,顺带把你说的那些国家都吃了,还要加上你没说到的,亳绛潞邢宿,更远的徐吴楚!那是什么胃口,你能满足吗?
另一位随从弓上也毫不留情地说道:你愿意把齐国划入他的版图吗?或者少些,划数城邑给他们,或者就直接把齐国划归秦国?
公孙无知听他们这么说,一时无语。
亶更进一步说:你这样做,等于泰山顶上起火,取洛河的水去救啊!
我也不想去秦国。但不去,又能到什么地方去?公孙无知忧愁地说。
弓上说:有许多事并不因为外表的现象就可以断定内在的实质也相同。
公孙无知点点头:你说得很对。具体些呢?
弓上说的具体,就是设法与鲁桓公联系。
公孙无知一听就直摇头:天王借车服一事难道不是他鲁桓公设的套儿?
亶接过话说:不管是不是套儿,也不管天王是不是因为鲁桓公拒绝借车服一事而气死,咱们都不能忽视外界把这件事联起来看的后果。鲁桓公有耳有眼,能看到,能听到!依我看,公子还是回去。
回去?不!那是死路一条。公孙无知叹道,鲁国要能支持我,那是多好的事啊。日后划几座城邑于鲁,还不是盘中筷子挪挪那么轻巧?他为什么不干!又为什么要拒绝借乘骑、戎服给周天子呢?真是,让周天子鱼未吃到,沾一身的腥。去徐国或者吴国,再不行,我们去楚国。
随从们不愿意,开始告诉他利弊关系,动员他回国。亶的话,最后打动了他:不管怎么说,你在齐国食禄无忧,你去其他国家,那个国家一定是想你齐国的城邑土地。否则,不会收留你!离你近的徐国,那个敢称王的国君,绝不会要你齐国一寸地,你去做做客,可以,长住,一定不干!楚吴两国,可能你在那里的下场是流落街头,穷困潦倒……
钟鸣鼎食、衣着绫罗的公孙无知听到会穷困而亡,吓得顿时站立不住,打消了逃亡的念头,顺从大家的意思,回齐国。
公孙无知回国,正好赶上了齐僖公出殡。
夏四月己巳,葬齐僖公。齐僖公禄甫,齐庄公购之子。辛亥周平王四十一年接位,在位三十有二年。史载:“在位期间,曾与鲁、卫、郑诸国会盟伐宋,又与宋、燕联合伐鲁,有小霸诸侯之称。”《国语·郑语》称,平王末年“齐庄、僖于是乎小伯”。[4]
公孙无知经历这趟小小的挫折,像初秋一场霜给整个打蔫儿了。
看到公孙无知不像出发前那么嚣张,齐襄公诸儿倒也心里平静了许多,对管仲尤为器重。
齐襄公诸儿此人,心胸远不如祖父购与父亲禄甫。他明显地表露出对管仲的器重,伤及另一人。此人即公子小白,日后的齐桓公。
[1]见《管子·内言·大匡》。
[2]见《管子·内言·大匡》:“小白之为人无小智,惕而有大虑。非夷吾莫容小白。”
[3]见《周礼·天官·太宰》。
[4]见《春秋考寔》《中国历史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