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已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驱动器,知识就是生产力。“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古老的真理在今天有了全新的含义。在知识经济中,学习和创新是极为重要的,可以决定个人、企业乃至国家经济的命运。对于知识经济来说,大学是教育和培养科技人员的中心。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知识将成为整个经济运行的电流,而大学是产生电流的发电机,大学生则是大学向社会输送的源源不断的带电粒子。
知识是在人类长期的实践和认识活动中,一代又一代人所创造和积累起来的财富。知识一旦被人们所掌握,就能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它可以从潜在的生产力变成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
图书馆素称知识的宝库。大学的图书馆一直被人们看成大学的心脏或中心。没有图书馆,大学生们难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有所了解,至于吸收、继承和借鉴前人的知识积累,只能是一句空话。当前,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社会,社会信息化、信息数字化、网络化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在人们面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记录知识的载体———文献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印刷型文献有增无减,网络文献、联机数据库、光盘文献等也急剧增加。人们要想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求得生存和发展,离开对各种形式的知识信息的吸收、利用是不可想像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学进步、文化繁荣的关键因素。图书馆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多种手段,对印刷型文献及网络、光盘等电子型文献进行广泛搜集和提供,集古今中外各种载体、各种门类的知识信息于一体,它在知识经济中的实际地位和巨大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第一节 成才与图书馆
综观古今中外,大凡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人,无论是政治家,还是科学家,他们当中大都是踏着图书馆的门槛,借助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料的力量,经过长期的自我充实提高,再结合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才取得辉煌的成就。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始人马克思是利用图书馆的典范和楷模。他从1844年移居伦敦起直到逝世,可以说是在英国博物院图书馆度过的。他几乎每天是第一个进图书馆,最后一个离开图书馆,几十年如一日。在那里,马克思有一个习惯了的固定座位,每当读书读到兴奋的时候,他就情不自禁地用脚在地面来回搓磨,天长日久,竟然在座位下的坚硬的水泥地面磨出了两道深深的脚印。马克思为了写《资本论》,整天在英国博物院图书馆里翻阅资料,广泛深入地研究了哲学、法学、历史学、文学、政治经济学、科学技术史、数学、统计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仅做过的笔记、摘录的图书就高达1500种以上。
毛泽东同样十分重视利用图书馆。早在学生时代,他就很喜欢图书馆。1912年,他在湖南长沙上中学时,因不满学校的一些措施,就退了学,寄居在长沙新安巷的湘乡试馆,离试馆三里路就是藏书丰富的湖南图书馆。毛泽东每天在试馆里吃过早餐,就匆忙赶到图书馆去看书,一直到天黑才返回,中午常常饿着肚子,从夏到秋,从秋到冬,无论下雨还是下雪,酷暑还是严冬,但到图书馆看书却很少间断。毛泽东回忆这段学习生活时,曾饶有风趣地比喻说:“那时,就像牛闯进了人家的菜园尝到了菜的味道,拼命地吃。”1914年,毛泽东考入湖南第一师范,课外活动时,他喜欢到图书馆看书。晚上,吹熄灯号了,他就点燃自备的小油灯,坐在床上看书,并做笔记,有时彻夜不睡。图书馆藏书丰富,毛泽东的阅读范围也很广泛,中国的经、史、子、集古籍,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哲学、文学等都读。1918年,毛泽东曾到北京大学图书馆担任过助理员,他还亲手创办了湖南青年图书馆。毛泽东的成长和博学,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应该说和他早期积极利用图书馆是分不开的。
牛顿是三百多年来世界最著名、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牛顿小时候并不是什么“神童”,而是瘦小、虚弱的遗腹子。出生前两个月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在他三岁时改嫁。牛顿上小学时,由于学习不专心,成绩不好。14岁时又因家庭生活困难而被迫休学。1661年,牛顿考入英国剑桥大学,一个偏僻小镇的穷孩子,看到大学图书馆丰富的藏书而耳目一新。牛顿极感兴趣地阅读了笛卡儿的《几何学》、巴鲁的《数学讲义》和《几何讲义》等名家名著,深入地认识并理解了科学前辈伽利略、开普勒等人的有关天体结构和星球运行的学说以及光学、力学许多精湛的论著,为他以后的发明创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牛顿在数学上创立了微积分,在力学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光学上发明了光的分析,在天文学上创制了反射望远镜,考察了行星运动规律,解释了潮汐现象,预言了地球不是正球体,由此说明了岁差现象。牛顿在如此众多的领域作出非凡的科学贡献,除了他后天的勤奋和勇于探索之外,充分利用图书馆,借以继承和吸取前人的成果和成功经验,使自己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向新的科学高峰攀登,应该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原因。
世界著名的中国数学家华罗庚的成长也与利用图书馆密不可分。华罗庚出生在江苏一个落后的小县城———金坛。初中毕业后,在他父亲办的小杂货店站柜台,帮助父亲料理店务和记账。他是如何成为蜚声中外为世人瞩目的数学家的呢?几乎和牛顿一样,除了主观上的勤奋与勇于探索之外,充分利用图书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原因。1930年,大数学家熊庆来发现了华罗庚是个人才,认为值得培养,就邀请他到清华大学当助理。华罗庚到了清华大学,对他吸引力最大的就是图书馆。他为了充分利用图书馆,每天只给自己安排了五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他通过对图书馆的利用,自学完了大学数学专业的全部课程。当时,我国现代数学还处在起步阶段,国外还很少有我国学者的论文发表,而华罗庚一次寄出三篇论文,却全部被刊用了,这在清华大学也是创记录的。
以上事实告诉我们:图书馆对于人才的培养和造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目前所处的年龄正是许多优秀政治家、科学家当时曾经历的阶段。他们当初尽管奋发、进取、有理想、有追求,但毕竟和大家一样,也是一些普普通通的人,他们也不能肯定自己未来就一定能成长为政治家或科学家。如果他们不注重利用图书馆,不依靠对前人成果和经验的吸收和借鉴,都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至于成为作出突破性贡献的名人,更是不可思议。过去的政治家、科学家是这样,今后的政治家、科学家也不会例外。何况今天人类已经进入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时代催人奋进,当代大学生谁无理想、谁无追求?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的宝藏,等待我们去开发、去探索,大学生只要愿意涉足,总会有收获,其收获的大小和涉足的程度始终是成正比的。
第二节 高等教育与图书馆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高等教育事业要跟上急剧变化的世界形势,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和改革,首要的问题就是从教育指导思想、教育体制、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内容入手,迅速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仓库型一次教育思想和陈旧、保守、封闭的教学体制、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内容,树立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思想,引入全新的、积极向上的、全开放的、生动活泼的和充满竞争机制的新形式,让学生从教师、课堂和教材中解放出来,以培养学生自学成才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为主要方向。正是在这一方面,图书馆以其自身的性质、特点,具有强大的优势和无可替代的作用。
这样说决不是言过其实。图书馆藏有数以万计的门类齐全的书刊资料和电子文献,并且对这些文献信息搜集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图书馆工作人员均及时进行科学的整理和加工,变成可以供师生检索和利用的知识信息。正是这些知识信息可以经常不断地帮助教师更新知识,补充教学内容;正是这些知识信息可以经常不断帮助学生增长知识,拓宽视野,促进学生自学成才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
人类的知识是不断发展的。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无论从事科学学习、探索还是研究、传授、引导,都是一种以前人的知识为基础,并同时吸收借鉴同代人的研究成果进而使自己对人类社会作出贡献的创造性劳动。这就是说,任何探索未知世界的工作,任何独立进行或引导别人进行科学创造的工作,都必须建立在前人或旁人成就的基础上,都必须把了解时代最新水准作为起点。事实上,高校教师已完全没有必要像中小学教师那样,紧紧地将学生禁锢在教材中,高校的教师应该起导师作用,应该以引导学生自学为授课的主要内容。当然,这种引导必须让学生纵观本学科的全部历史,横览本学科的发展现状,通过学科最新观点、最新成果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奋发向上的热情。也只有这样做,学生才不会成为教师的奴隶、教材的奴隶。也只有这样做,学生才能真正获得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些高等教育发达国家早就意识到这些,所以,他们对高校图书馆的重视程度很高。在那些国家的大学里,图书馆被人们称之为大学的“心脏”。人们无论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还是研究、传授,图书馆都是非常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和无可替代的。一所大学,如果没有图书馆,它就失去了成长的和发展的条件;一个学者、教授、科学家,如果离开了图书馆,他就会无所作为、一事无成。如果一个高校教师不去利用图书馆更新知识,不注意及时将新知识、新观点、新成果充实到教材中,渗透到讲课中,传授给学生的话,尽管他长年教一门课,使用某种教材已相当熟悉,也可能讲得头头是道,然而,他越是这样,他对社会的效果就越差、危害越大,这样一来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能用代表时代最新水平的新知识、新技术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这无疑是高等教育的失败。如果我们的大学生缺乏对图书馆的应有认识,仅仅沿着教师选用的一本教材苦读死记,很难想像能成长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智能型人才。现代高等教育注重综合素质教育和通才教育,仅仅某一专业的知识尚且不能适应社会急剧发展变化的形式,至于将一个专业缩小成干巴巴的几本教材的考试成绩,则更是误己、误人、误社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作为高等教育,走传统的路固然省力,但这和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不和谐。只有坚持改革,敢于突破,才能使我们的高等教育迅速腾飞,高素质地适应未来社会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才能大量涌现,那种仅有文凭而无真才实学的现象才会减少。到那时,图书馆的许多藏书就不会束之高阁,大学生到图书馆利用文献的范围就不会再那样狭窄,教师长年不利用图书馆也能混日子的现象就会减少,有些学生从入校到毕业从未到过图书馆的状况就会结束。
第三节 创新与图书馆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地位的重要因素。社会的科学创新能力是推动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内在动力。这种社会的科学创新能力,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科学家队伍的集团研究力量;
(2)实验技术装备力量;
(3)图书情报信息系统的保障和效率;
(4)科学劳动结构的最佳程度;
(5)全民族的科学教育水平。
社会的科学创新能力是科学的创造性劳动社会化的产物,创造性劳动的社会化又主要表现为:
(1)科学家队伍的形成;
(2)实验技术装备的综合化;
(3)图书情报信息网络系统的形成。
显然,无论是科学创新能力的五大要素,还是创造性劳动社会化的三种表现,都包括图书情报信息系统。图书情报信息系统自身是否现代化,是否得到重视和利用,将直接影响到科研、创新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科研、创新能力。
科研、创新只有在他人最新成果和最新经验的基础上,才是最有效的、最经济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而且只有利用图书情报信息系统。在目前和今后的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竞争越来越激烈,谁善于利图书情报、知识信息,谁就能把握主动、争取时间、占据优势、压倒对方。知识信息在现代和未来社会将始终起决定作用。
事实上,任何一项科学发明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某个科学家纯粹地冥思苦想出来的。科学家必须而且只有通过大量文献信息的查阅,在不断总结、吸收、继承和借鉴他人成果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才能使自己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牛顿有句名言:“如果说我看到的、发现的比笛卡儿和培根远大的话,那是由于我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以著名的牛顿三定律为例,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第一定律是伽利略的惯性定律,后两个定律是开普勒的天体运动定律。牛顿把他们两个人的天体运动和地球上的运动加在一起,就成为一切宏观运动的三定律。这种对前人科研成果的高度概括、总结和发展,就构成了世界上三百多年来最著名、最伟大的科学家牛顿的科研成果。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美国人尊他为“发明王”。爱迪生一千多项发明中,最著名的发明是发电机和电灯。电灯、电机带动了整个工业的发展,从而出现了人们常说的“第二次产业革命”。而电灯、电机的发明正是爱迪生非常注意阅读他人的科学文献,从《百科全书》中看到了法拉第的电磁学理论,得到了许多电学知识,在这些电学知识的基础上发明了电灯和电机。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们只有通过对前人或同时代杰出的科学知识的继承、吸收、总结和借鉴,才能使自己的思维具有创造性。纵观历史,古今中外凡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伟大人物无一例外。
大学图书馆收藏着人类所创造和积累起来的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使得人们可将几千年的人类历史尽收眼底,将全世界的知识信息通于一旦,我们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应该充分利用它。
第四节 大学生需要学会利用国书馆
一个人从中学步入大学,这在人生旅途中是个重大转折。一个大学生,要想牢固掌握专业知识而又知识渊博,仅有课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充分利用图书馆这个大课堂,在茫茫书海中勤奋耕耘,才能使自己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的人才,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认识到知识的无限性与个人知识的有限性、学习的短暂性与工作需要的长期性之间的矛盾。因为科学总是在不断发展,而且发展迅速,而大学学习只是一个短暂的阶段。那么如何利用大学这个宝贵的学习阶段获得更为丰富的知识,就成了每个大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实践已经证明,一个人的知识多少和深浅程度决定一个人才能的大小,凡有才能和建树的人,都有渊博的知识。
每个大学生,为了适应未来的工作需要和科学不断发展的需求,他们必须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能使自己成为所学专业知识扎实、学识渊博、思维敏捷的大学生。
在大学学习生活中,必须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与技能,这其中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l)了解图书馆藏书。图书馆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所以应了解图书馆的藏书结构。也就是了解图书馆收藏有哪些类别的书刊资料,其突出特点是什么,以便于自己选择阅读。
(2)了解和掌握图书馆目录。图书馆目录是馆藏书刊的反映和缩影,通过目录可以了解藏书,目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了解图书馆目录,也就是了解图书馆设有哪些目录以及各种目录的使用方法,把它们作为学习和治学的门径。
(3)掌握工具书的使用方法。工具书能为人们迅速提供各类知识和资料线索,为人们读书治学和查找资料提供方便,因而读书人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工具书的种类很多,应掌握各类工具书的使用方法,为获取各种知识提供方便。
对图书馆的利用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利用它的文献资料,并掌握其利用方法,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总之,学生成才离不开图书馆这座知识宝库。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利用图书馆,我们特编写了《大学生导读》这本书,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在知识海洋中探宝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