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有不同流派之分,但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顺应自然、形神兼养、保精护肾、调养脾胃。
一、顺应自然
顺应自然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原则。中医学认为,人禀天地之气而生,与自然息息相通。所以人顺应自然规律而摄生,才能使人体内外环境处于和谐的状态,才能适应外界变化,有效抗御病邪,保持健康,延缓衰老,颐养天年。
例如,一年四季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变迁,万物随之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人体阴阳气血的运行也会有相应的改变。根据这一自然规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主张在万物蓬勃生长的春夏季节,要顺应阳气升发的趋势,夜卧早起,多进行户外活动,漫步于空气清新之处,舒展形体,使阳气更加充盛。秋冬季节,气候转凉至寒,风气劲疾,阴气收敛,必须注意防寒保暖,适当调整作息时间,早卧晚起,以避肃杀寒凉之气,使阴精潜藏于内,阳气不致妄泄。
二、形神兼养
形,指人体的脏腑身形;神,主要指人的精神活动。中医学认为,形神共同组成人的生命活动,形和神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形为神之基,神为形之主。这种形神合一的生命观是形神兼养原则的理论依据。所谓形神兼养,指既注意保养形体又注意调摄精神,身体和精神协调发展,实现健康和长寿。
形神兼养,其中以养神为首要。中医主张养神宜清静,精神内守而不宜躁动;养形则以“形劳而不倦”(《素问·上古天真论》)为度。形神兼养,动静有度,调神和强身相统一,才符合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
三、保精护肾
肾之精气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根本,主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并对维持机体各方面的生理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保精护肾,指运用各种方法调养肾精,使精气充足、体健神旺,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保养肾精重在节欲保精。节欲,不是指禁欲,而是指房事有节制。性是人的正常生理需求,性欲不可禁,但也不可纵、不可早。纵欲无度,则耗散肾精,损伤气血,使人未老先衰。除了节欲之外,导引固肾、按摩益肾、食疗补肾和药物调治等也是保精护肾的常用方法。
四、调养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之强弱与人体之盛衰、生命之寿夭关系甚为密切。中医十分重视脾胃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调养脾胃,指运用各种方法顾护脾胃,使脾胃运化功能正常。
调养脾胃的主要内容,一是健脾益气、滋养胃阴,用药注意升降;二是用药不可过偏,避免滥用过于寒凉、燥热之药损伤脾胃。另外,节饮食、调精神等也是健运脾胃、调养后天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