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外了,见外了。
兰书商说他曾找过其他的工作室组稿,公司也招过编辑尝试着自己解决稿子问题,但比来比去,还是选中了“顺势”,不仅选题策划精准,稿子的质量也过得硬。出版社审读稿子的速度特别快,编辑的意见也特别少,像动不动就枪毙稿子影响公司整体出书计划的现象至今还未出现过。
我们公司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速度至关重要。兰书商举起酒杯说,你解决了我的大问题,帮了我的大忙。我敬你一杯!
分内之事,应该的应该的。
不过,你的稿子可是最贵的。我在市场上浴血奋战,到头来怕是成了给你打工哟。哈哈……
一分钱一分货。兰总这么精明能干,你的选择不会错。
席间通过闲聊,石大兴了解到兰书商原来是浙江省一家出版社的发行部负责人,后来做生意的哥哥给了他几十万,于是自己跑来北京做图书。一边做一边摸索,如今已有三年了。
兰书商说,图书出版还是得来北京做,北京出版资源多,信息广,人的文化意识也比内地要强。
这些都属于可理解的正常范畴,无法解释突然大幅提速的原因,也无法消除石大兴心头的疑虑。石大兴继续侧面进行请教与咨询,巧妙地将其分拆成两个问题,一、你为什么要做这么快?二、你为什么能够做得这么快?
兰书商爽快地解答了石大兴的第一个问题。
出版是个暴利的好行业,但我指的仅仅是现在。因为真正的出版巨人是正规出版社,那里面人才济济,资源充沛,渠道优良。单说新华书店吧,省市县乡镇都有,而且都在最好的地段,这么好的渠道和资源哪个行业能比?可目前的状况是除了教育出版社,其他各出版社几乎都是亏损经营,为什么?第一是因为机制存在问题,政策没有放开。第二是里面的编辑不行,有水平,却不懂市场不研究市场,也没有压力。这就是我们民营书商能够混碗饭吃的原因,也是我们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这种局面不可能长久,改革是早晚的事。所以,无论你是想赚钱还是想做一番事业,都必须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多干快上,为自己积攒实力和空间。将来一旦政策放开,允许并鼓励市场公开竞争,那些小公司小书商一定面临灭顶之灾。
……你觉得做多大才有保障?或者说你计划是做多少?
别人不好说,至于我嘛,我希望在三五年之内,发展到和目前最大的社科文艺类出版社那种规模,也就是年出版六百个品种的图书,并保持和他们同步增长的速度。
呵呵,那规模相当大了,据我所知, 目前民营书商没有做这么大的。
也有。听说有做教辅的书商达到了这种码洋规模,不过,品种没有六百个。
那你至少也要算是综合社科类图书第一书商了。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达到之后再戴帽子不迟。
是,是。以你的独到眼光,和你的实干能力,我相信你的未来不是梦!
你真会说话!谢谢!
关于第二问题,兰书商顿了一下,笑笑说,没什么,这没什么,很平常。
凭几十万资金短短两三年发展到你现在的规模,这平常吗?绝对不平常。
机会吧,也是机会吧。事在人为……事在人为。
是有什么不方便说吗?石大兴揪住不放,这是解除顾虑的关键。
没有。是真的没什么。
那就是对我还不够信任了。我是你的合作人,OK?
兰书商想了想,点点头说,是真的没什么,很简单,你如果愿意,你也做得到。
……我很有兴趣也很想知道其中的原因。
原来,兰书商是通过建立信誉从而实现了自己超常规的发展,也可以说是一次有准备有预谋的大行动。
兰书商合作的出版社有一家附属印刷厂,兰书商从做图书开始,一直和这家出版社合作,也一直在附属印刷厂印制图书。因为兰书商始终很低调很守信,和印刷厂的账款往来也一直很规范,到账期按时结款,所以,两年下来,方方面面都建立起了良好的人缘关系和彼此信任的基础。
合作稳定之后,印刷厂通常给客户的账期是六个月,这个老曹也是如此,一般人都能做得到。由于出版社是印刷厂的上级单位,而出版社欠着兰书商的钱,那无形中可以看成是一种抵押,于是,兰书商拿这个说事,通过跟厂长协商,再加上与厂长个人建立起来的私交,兰书商最后和印刷厂达成了账期延长到十二个月的新协议。这也不难,比如老曹,信誉并不好,到账期之后再拖一拖赖一赖,整出十个月甚至十二个月,都很正常,印刷厂也奈何不了他。
但兰书商却利用账期做起了文章,异军突起,迅猛发力,快速挺进。他要在十二个月的有效账期之内,借助出版社的垫资,把一百五十本图书都印出来并发行下去!
石大兴的“顺势”组稿公司成了配合兰书商发动攻势的有力支持者,虽然稿费高,但编辑多实力强,能满足大批量出书稿的需求,而且书稿质量好,通过审读的速度快。
兰书商整个计划的关键核心就是要快!
石大兴惊愕地看着兰书商,你就这样从本来年产二十本图书量一下蹿至了一百五十本?
有什么问题吗?我和印刷厂之间有协议呀。
这……这当然有问题了。二十本到一百五十本,方方面面都不是一个概念,你能驾驭得了?
能驾驭。我已经在行业里摸爬滚打了三年多,不是新手。而且提前都做好了准备工作。
你等等,我琢磨一下。如果我没有算错的话,你现在欠印刷厂应该至少有六七百万?
不瞒你说,八百多万。
这……这真有点匪夷所思。就那个小印刷厂,承受得了?
那印刷厂小吗?国家级出版社背景,光这就不小啦。印刷厂的大头其实也是欠纸厂的,那些纸厂,咱去欠不了多少,欠个几万都天天催命似的,国家级出版社的印刷厂,再小他们也敢让它欠,欠多少都愿意。这样一转嫁,两边的账期都没到时间,印刷厂的压力就感觉不出来。
石大兴到这时已经搞明白了兰书商计划的玄机。通常印刷厂有民营和国营两种,区别是民营印刷厂便宜,服务好,印制快,但只允许客户欠印刷装订费,客户必须自己买纸,这样客户欠不了太多钱,如果客户操蛋,印刷厂还保持着最终的制胜回马枪,看看你欠得差不多了,突然把你印好的书全部扣下,逼迫你把之前的欠款结清。当年廊坊装订厂高老头收拾老曹用的就是这一招。而国营印刷厂一般印刷装订费要贵许多,服务态度不好,印制周期长,但是,关系搞好了,可以帮你垫纸,当然,不是白垫,印刷厂是要加钱的。这样就容易被客户欠出很多钱,风险大大增加,但印刷厂赚得也多。一般文化公司大多选择跟民营印刷厂合作,图实惠,兰书商显然是精明而有远见的人,选择和国营印刷厂合作,属于明的吃小亏,为的是在后面欠上一大笔,用你的政策借你的资金图谋自己的发展。
这应该也是你事先就考虑好了的,对不对?
你什么意思?我不是个坏人。我没违约。
你早晚得违约。
不对。欠的钱我并不是用以吃喝缥赌挥霍掉了,也没有偷偷拿去买房炒楼,而是变成一百五十个品种四五百万册图书铺在二渠道市场和新华书店了,那意味着我现在具备的实力是有能力还款的。到时候即使我不得不违约,也早晚能弥补上。
……如果不出意外,这样说也成立。
能出什么意外呢?如果处处都考虑意外因素,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成立。
一份平平常常的协议,一个简简单单的计划,一次周密协调的行动,普普通通的兰书商一跃就跻身顶级民营书商的行列。石大兴不由得肃然起敬。都说江浙人做生意精明,果然名不虚传。谁说书刊界都是些没文化的乌合之众?眼前这位兰书商,完全称得上集胆识、智慧、执行力于一身!其大手笔令人大开眼界又瞳目结舌!
石大兴暗中感叹自己投错了山门跟错了师傅,孙军、老曹只能培养出阿漆那种处处算计要占便宜、人见人怕的狠角色,跟着兰书商这种老板干,才能领略到成大事者的气魄,学到做大事的真本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处世境界和思维模式。幸亏还不晚,今天石大兴总算见到了高人。
关于兰书商不声不响不知不觉欠出印刷厂近千万的印刷费以及他那不可思议犹如原子弹裂变式的经营策略和发展速度,后来成了图书出版界广为人知的传奇,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这些都是后话。
这次面谈,是兰书商先提出来的。石大兴的疑虑解答完了,兰书商也该说他的正事了。
跟石大兴透露自己的商业运作机密,兰书商不是为了炫耀,因为不透露就没法说他的正事。他必须让石大兴了解事情的大致状况,进而树立起对他的信心。
到这个时候,兰书商想说什么,石大兴已经能猜出十之八九,肯定是要优惠政策,他在脑子里快速构想着应对策略,第一感觉是如果兰书商正式提出来,一点不答应,可能过不去,全部满足兰书商,那也不可能,你要发展,我也得吃饭。
可是,兰书商提出的具体要求和石大兴的判断有较大的出人,他不要求降低稿费标准,只要求相应延长欠款账期,同时,兰书商将于近期再下达一批约稿,他希望这次在预付款问题上也能网开一面。
兰书商说,这是该回合最后一批书稿,等我挺过去之后,之前的新旧老账一次性全部给你结清。
你计划再要多少部书稿?
不低于三十部,最好是五十部。
石大兴没料到他还要再做一批书稿,大概估算一下,已经欠五十多万,即使满足兰书商最低三十部的要求,一分钱不付,那就奔一百万去了。这肯定受不了,绝对不行。
你有能力做一百五十本书投向市场,却没能力支付我这一点小小的稿费?不至于吧?
兰书商笑笑,大概的情况你都知道了,说实话,能力我肯定有,只是时间太短,还没有显示出来。 目前我真没能力支付你这上百万的稿费。
兰书商进一步逢释自己宏伟计划的远景和关键要点的困难之处。
目标分为三步进行,一百五十个品种,三百个品种,然后便是六百个。
最难的是第一目标一百五十个品种的生产投放以及平稳运行,该目标的跨度最大,基础最薄弱,只能充分借助外力去进行。完成任务的标志是回款不仅还清了欠账,而且能满足继续生产的需求。到那时,他应该成为了当前民营书商中的大佬之一,无论是在市场上还是在自己公司的账上,都具有了相应的实力。
欠印刷厂的印刷款十二个月到账期之后,兰书商也就进人了最艰难的时期。印刷厂肯定早就憋急了,所有的人都虎视眺眺磨刀霍霍地注视着他,能不能按时把钱一步步还上,将成为决定胜败的关键一步棋。
为此,兰书商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全力以赴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备战那一天的到来。
石大兴问,十二个月还剩下多久?
两三个月。
你准备得怎样?
出版社欠我的钱有一部分到期了,估计可以抵挡三四个月吧。
这样就有半年的余地,半年时间二渠道的回款加起来又能抵挡一阵子。
就是嘛。
那应该问题不大呀。
什么叫问题不大?应该说没问题,而且资金会有多,并且越来越多。
那你干吗拖欠我的稿费?没必要嘛。
我还得做新书,得进行维持。这一块算上,就不够了。
你可以少做一点,或者停几个月不做,等一等就缓过气来了。
一百五十本书投放市场之后,就相当于你在市场上建立了一个150本的大“蓄水池”,所谓维持,就是要按这种规模进行相应的注水施压,那边源源不断地流出。如果你不继续维护,而是停下来等待,水流出之后蓄水池的水位就会降低,那时你的规模也就要相应地降低。
那是一种竭泽而渔的行为。兰书商坚决予以了否认,我好不容易冲上来了,怎么可能又主动退回去?我可以暂时不继续冲锋,但维持是必须的,是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
150本的规模要维护,一个月就必须继续投放十三到十五本书,这就需要每月再组织不低于一百五十万的资金砸下去。假如以十二个月为周期计算,加上偿还债务,光二渠道兰书商就必须拥有两千万以上的回款才能实现系统平稳运行的目标。这在目前无疑还存在相当大的缺口。
如果我再坚持住十二个月,也就是让经营系统运转上一个大周期,那时,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我再要一批书稿,实际上就是用以维护的。当然,这次我会分期分批往下投放。
怎么样?兰书商盯住石大兴说,对我有没有信心?十二个月,我的大考就结束了。
十二个月,你还得继续下单约稿,对不对?
……那是。没书稿我怎么去维护?
你说你是我的大客户,说对了,确实是我绝对的大客户。现在我也判断判断,你通过比较选择之后,发现我具备你要求的实力。那边,你用策略让印刷厂帮你顶了十二个月,现在你是客大欺店,明火执仗地要求我也帮你顶上一两个月,给你分摊压力。嗯?
兰书商怔了一下,没回答,只是嘿嘿地笑。
我帮你做出了有质量的好稿子,你应该感谢我才对。但你却要求我把裤带子勒起来,把锅挂墙上去,倾全力给你垫背。我想问问你,我能得到什么好处?
石大兴这是在为自己争取时间和空间。博弈,必须有筹码。到这个时候,石大兴已经是很为难了,兰书商的要求显然有些过分,石大兴难以承受。如果立刻表示拒绝,石大兴又觉得过于草率,也有点不舍得。再者说本身已经欠了五十多万,不是小数目,轻易得罪不起。但是,石大兴隐隐约约感觉到这里面存在着机会,有一种亮光在其中闪烁,不过,究竟是什么他还无法捕捉,也看不明确。他需要思考和判断。
这个嘛……兰书商皱着眉头,挠着后脑勺,他还没认真考虑这个问题,但石大兴这么直接发问,他也不好回避。首先,我们已经是朋友了,我可以这样认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