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金达莱就是映山红。宋.李颀《古今诗话》中说,映山红生于山坡欹侧之地,高不过五七尺,花繁而红,辉映山村,开时杜鹃始啼,又名杜鹃花。清.黄遵宪诗:“杜鹃花下杜鹃啼,苦风凄雨梦亦迷。”宋.杨万里诗曰:“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唐.白居易说:“最惜杜鹃花烂漫,春风吹尽不同攀。”
——采访手记
我们在峡谷中穿行。
你仍然在探索七连的历程。
你走进中原,九州中心,带着黄河的古老文明,向宇宙诉说我们的步履是多么艰辛……
你说你家就住在四川壁山沱江边,每到春天,父亲带你到江对岸的山上去看杜鹃花。你看到很多城里人,采集一把把鲜花,拿在手上,挂在车头,花枝招展。父亲无可奈何地惋惜。
父亲也是抗美援朝老战士,他是七连老指导员,退休后回到了老家。父亲说我们从朝鲜归来,朝鲜人民挥舞着金达莱,流着泪水欢送我们。虽然不同国度但是志愿军和朝鲜人民鱼水情深。毛主席说,要“爱护朝鲜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我们跑遍了山岗平原和道路,排除地雷一千多枚,还有两位同志献出了宝贵生命。还为朝鲜人民修建营房,救济灾民粮食,衣物,同兄弟连队一起修建“定州水库”,和朝鲜老乡一起开晚会、唱歌、跳舞,每到农忙季节连队都帮助朝鲜人民插秧、收割,不吃群众一口饭,不收群众一份礼。可是朝鲜人民对部队好啊,鸡下一个蛋也要送到部队来。常常出现“军民同甘苦,感激泪横流”的场面。
父亲说七连在朝鲜守卫西海岸,白天营建施工,构筑坑道,晚上审干肃反,在那里住了6年,军授七连“永备筑城四好连”、授团支部“筑城尖兵”锦旗;二十兵团授七连“筑城先锋”、共青团中央授“先进青年集体”等荣誉称号。
父亲说58年6月10日,接到撤离朝鲜回国命令。在一切为了中朝友谊,一切为了社会主义东方前哨的原则下,进行了撤军移防工作,除了移交防务外,部队把营房营具,大量物资器材和成套医疗设备都无偿移交朝鲜人民军,凡移交的东西,该修的修、该换的换,反复检查核实,分类整理,造册登记,整齐堆放。营房营具都进行了粉刷和维修,整修了道路,美化了环境,营区周围打扫的干干净净,房前房后植了树,种了花,还用各种花石砌成各种地面图案,砌出“中朝友谊万古长青”等标语,美观大方,情意深长。
父亲说7月25日,我们于朝鲜古邑登火车回国。在启程回国那一天,朝鲜当地党政领导和群众都到部队欢送,很多人包括很多的阿爸吉和阿妈尼都是从几十里外拿着鸡蛋、苹果、铜器品、船形鞋等礼品赶到部队的,欢送的人群如海洋。我们离古邑火车站十余里,欢送的朝鲜群众全部把我们的背包背上,手拉着手,流着友谊的泪水,整整哭送了三、四小时,我们有的干部战士,十几华里的路,全是被朝鲜群众抬着到车站的,我们的干部战士被感动的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到了车站,还难舍难分。与英雄的朝鲜人民告别,真切地说是泪别。火车行进在朝鲜境内期间,每到一个停车站都是如此场面,部队下车谢意,共同唱歌,跳舞,叙友谊,哭着话别。人们每喊一句“******主席万岁!”“金日成首相万岁!”就拥抱一次,喊一句“中朝亲善万岁!”就流一次热泪,连人民军的军乐队都泣不成声,无法奏完一支曲子。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父亲说火车于26日上午跨过鸭绿江大桥,进入我们可爱的祖国境内,此时此刻,战士久久怀念的祖国亲人,祖国人民久久敬仰的自己的英雄儿女,这时相逢了,又使人们共同流出了亲切激动的眼泪。但这是凯旋的重逢,那泪花又随着欢歌笑语飞上眉睫。千万的人民在“最可爱的人”面前载歌载舞,挥舞花束,一朵朵大红花戴在战士的胸前,一条条红领巾系在战士的脖子上。在回到祖国的一路上,各地人民把最好最出名的食品送到车站给“最可爱的人”吃,天津的“狗不理包子”、济南的葱花千层油饼、郑州的大甜西瓜、洛阳油酥麻花、成都的麻辣豆腐、资阳的金沟豆瓣;都让我们尝个够,各地最出名的节目都到车站为欢迎我们演出。东北的二人转,天津的平剧,山东的吕剧,河南豫剧,陕西秦腔川剧老调,使我们看了一路。就这样,我们乘火车途径祖国辽、冀、鲁、陕、川六省,历时八天,行程四千公里,于1958年8月3日齐装满员到达了四川壁山县驻地。
四川是黄继光的诞生地,也是邱少云的故乡。这时候战士们才从沉浸在情感的热流中冷静下来,部队开始新的战斗生活。
父亲说,在朝鲜人们手拿一簇簇鲜花欢送。那花就是美丽的金达莱;回到了四川,又看到了那漫山遍野的火红的花朵。一簇簇,红艳艳,开遍了山野,开遍了营房!
这是什么花儿呢?朝鲜国土上有,在祖国的大地上也悄然怒放?有的战士好奇地问。
父亲对战士们说,为什么从朝鲜到我国都有一样的花呢?金达莱就是我国的杜鹃花,汉语叫映山红,朝语叫:金达莱!恐怕北方的同志没有见过,这也说明我们和朝鲜是一衣带水,唇齿相依的邻邦,花儿为什么那样红?是志愿军烈士的鲜血染成,是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象征!
父亲说在庆祝胜利凯旋的大会上,七连荣获“撤军三好连”锦旗。但他个人却受了一个处分。父亲说连队什么都好,就是有个战士救过一个朝鲜姑娘,那姑娘为了感谢战士的救命之恩非要跟着我们走,我的原则性不强,同意他们作为兄妹来往,真到走的时候,那姑娘哭死哭活要跟着战士走,那是绝对不行的,别说一个姑娘,就是一根柴火棒也不能带走啊。这事在别的部队也有,有个炊事班长把人家姑娘放在装炊具的箩筐里,结果上了车被查出来了,毫不留情那战士被军事法庭审判,我们这件事还在萌芽之中,我这个指导员失去了党性原则,受个处分是应该的,后来那个战士还是申请去了南韩。
你问朝鲜战场回来后,七连都在干什么呢?
父亲说连队58年8月归来,毛主席接见王占山。连队建设主要是在训练大纲安排下,贯彻条令、战术、技术基础训练和以扫盲为中心的文化教育。那时连队士兵连小学生都很难找到。连队还出动了大量人工,帮助农村兴建水利,抢收抢种,插秧育苗,拔草施肥,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进行文艺演出。当时师里有个“三五O战士演出队”演遍了中南各省和大军区,二连演唱组是野战军的典型,七连是师里的典型,《一挺轻机枪》是七连演唱组创作后来师里加工修改的,晋京演出受到朱总司令接见。
父亲说59年七连护送张爱萍将军进藏。西藏上层分子发动叛乱,其他部队奉命抵进西藏、青海担负平叛任务。七连随团移防川西雅安,进行了规模较大的换乘奔袭军民联防大演习。在担负护送任务中,途经大渡河、九寨沟、跑马山、泸定桥、康定温泉,爬山涉水,克服重重险阻,圆满返回壁山营房。这事在连史和张爱萍将军传里都有记载。
士兵在峡谷里攀登。
你说刚才还是鼾声四起,骤然间神出鬼没,夜走峡谷,行军一条线,官兵只能侧身而行。壁陡路窄,黑咕隆咚,只听到士兵的喘息声,稍不留神就会坠下深渊。
你问这是什么地方?噢,这是桃花谷口的一个小山村,我看到一头小黄牛站在村头老槐树下,一个大牌坊引起我的注意,那牌坊4柱3门,高8米,宽15米。上书“桃花谷”三个大字,仿古建筑,设计古朴新颍。在青山绿水映衬下,显得雄伟壮观,是进入桃花谷的一大名胜。
我们无心观赏峡谷美景。连队进入峡谷,我们还没有走出包围圈?
我说好久不打仗了吧,部队进驻中原,有没有大的行动?
郭泽利说,那时候指导员是胡永柱将军。
“遥望中原,苍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寿山前珠翠浇,蓬壶殿里歌声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青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劲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待归来,再读汉阳游,骑黄鹤。”
将军是位诗人,他把岳飞这首满江红.黄鹤楼,一字不差地背诵出来。军人不打仗的日子,一言难尽,他说。
将军说,60年是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我们就是听党的话,党叫干啥就干啥!组织******思想宣传队上街宣传学毛著。后来结合学雷锋把学毛著运动推向了高潮。这一学习活动促进了部队思想革命化,特别是对******军事思想的理解,弄清了战争观中的很多问题,提高了对指挥作战原则的认识;在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意识形态方面,也有很大提高,特别是对辩证唯物主义、我军宗旨、为人民服务、生死观、党的建设,政治与经济,政治与军事的关系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有了深刻的理解,进一步树立了革命的人生观。在******思想的武装下,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先进人物处处涌现。但也出现过形式主义,求篇数,背警句,记闪光语言等问题。我们的军队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走过来的。
那时用革命理论做好连队思想政治工作,经验还在全师推广。有个战士叫李俊富,父亲是公社的一个小干部。过去表现很积极,很快入了党。可是入党后不久,班长反映他下降很大,还出现怕苦怕累,不愿过部队的艰苦生活,不安心服役的思想。党支部曾多次找他谈心,对他批评多,耐心讲道理少,谈一次好一段时间,久了,老毛病又犯了,所以李俊富的思想问题一直没有解决。那时学理论就用理论对照,挖思想根源,果然找到了。过去表现好是为了入党,入党是为了回家安排工作,现在消极是等待复员。家里还谈了个小对象,是公社广播员,他在部队干,家里怕他的对象给别人干去了。当时学习的是马列主义革命理论,破除旧的传统观念,就是继续革命思想不牢。很管用,李俊富要求在大会上做检讨,决心纠正自己的错误,要从思想上入党。后来班长不在他代理班长,和大家一起摸爬滚打搞训练,热情很高。这时他家来信,说是祖母有病,那时还讲防修反修,他斗私批修,说,祖母有病是事实,但父母是想以此为名,叫自己回家结婚。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党支部,并表示要写信动员父母,响应党的晚婚号召。把自己的精力多放在为部队建设多做贡献上。李俊在训练场像换了一个人。现在说起来那时候的兵单纯得可爱。
将军说,一个连队就像一个大家庭,百多号人,有的来自城市,有的来自乡村,能力有大小,兵龄有长短,有的是党员,有的是骨干,也会存在各种矛盾,就像老托尔斯泰说的,幸福的家庭处处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
四班新战士郑贤才纪律涣散,有时不请假随便外出,班长陈立德和他谈了好几次,进步不大。班长分析是他的工作不到家,就和他学习毛主席著作。使他明确为谁扛枪,为谁打仗,怎样遵守纪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小郑的思想有转变,纪律性比以前强了。但是过了一个时期,在一个星期天他又不请假到了市区。直到后来,才认识错误。许多同志认为他是敲不响的锣鼓,后来学习毛主席的哲学著作,“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小郑这次出去是买书看,问题是他还没有认识到纪律散漫危害性。后来和他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纪律的论述,讲邱少云故事给他听,终于使他有了转变。在队列教练中,蚊子叮在脸上也站着不动,他体质差,在队列里站昏倒了也不动。你说这样的兵现在还有吗?
将军说,时代不同了,兵的素质也不一样。火箭炮战士刘仲才是个老同志,却是个后进战士,党支部对他做过不少工作,却碰了不少钉子。重要原因是批评他多,肯定他优点少。排长在做思想工作时有急躁情绪,后来排长主动找他谈心,和他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刘仲才的转变很大,他刻苦学习理论,表现一直很好,班长因病住院,连里指定他负责火箭工作,他带领全班刻苦训练,火箭筒一三练习实弹射击取得优秀成绩,后来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将军说,这个时期,老英雄王占山当团长了,他对七连有感情,经常回连传帮带,连队理论小组还在全师巡回演讲哩。
将军又说到1962年,部队担负战略值班任务,全连树立了准备打头仗、打大仗、打恶仗、打硬仗、打胜仗的思想;达到了一声令下,立即出动,开得动、打得准、联得上的要求,本着这一要求,连队每月都进行一次小演习,还进行经常性小拉练,练白天夜间,行军宿营野炊、传口令、走大路、走小路、防空警戒,连队还曾受命准备粉碎蒋匪反攻大陆和65年印巴冲突时准备支援巴基斯坦的两次紧急战备和千里野营大拉练。
七连无论战时还是和平时期,准备打仗的弦始终紧绷着。
将军说,64年的军事大比武使连队技战术水平明显提高,射击投弹刺杀在平地熟练基础上已进入对山地、上下坡、隐现目标、活动目标、空中目标的训练,战术方面主要进入山林地近战、和水网稻田地的战术训练,使练兵转入练思想练作风练动作练指挥的全面练兵阶段。还进行水上练兵,使连队掌握驾驭江河、渡河作战的能力,水上练兵达近百小时,全连人人都能徒手游过宽五十米以上的河流,曾两次武装泅渡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