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今天的青木川是什么模样?
今年在油菜花盛开时节,我又走进了青木川。
同行有省人大科教文卫的同志们,调研的是抗震救灾的立法问题。依惯例我们先到了宁强县,想的是从县城往西直插青木川,这条便捷的公路一度成为这几年旅游的热线。可是我们被告知,必须走老路,从宁强返回大安,从大安再到阳平关,过燕子砭,再到青木川。那条近路因为搞建筑,行走重车,已经毁坏殆尽,不能通行了。只好又走上了当年初进青木川的老路,沿着金牛古道往回折,道路迂回盘绕,上上下下,人在车中如豆子般地摇。
行走两个多小时,车近青木川,沿途多是运建筑材料的大车,腾起的尘土使路边的草木变得眉目不清。路右侧有青木川玉泉坝小学,正在建设中,地震时两栋楼震坏了,省人大支援了100万,落地重修,说是今年4月完工。路左边有政府和香港红十字会援建的搬迁户移民点,几排整齐平房,四室一厅,院后有灶房、猪圈、沼气池,一应俱全。盖房子每户补贴3.50万,其余部分自己筹集。我注意到,房子盖得很结实,与传统方式不同,里面加上了不少钢筋,用的都是外地拉来的红砖,不再是本地土坯和简易水泥砖,房子盖成,香港人要过来验收,不合格不给钱。想起地震时和作协的同志们到这里采访,在不远处看到一处处震塌的房屋,看到焦虑愁苦的乡亲,总是有些无着无落的凄惶。现在好了,那些塌了房的张家李家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住上新居,心里觉得很欣慰踏实。
青木川的新街上已不能走车,被沙石砖料堵塞,几乎家家都在修整房子,一场地震,青木川可以说没有一间不受到破坏的房屋了。魏辅唐的新旧宅院已经修饰完毕,坍塌的屋顶墙壁恢复了旧貌,雕花的窗棂刚刷过桐油,墙砖也将作假的青灰剥去,做了旧。当地文物局长告诉我,这次修整老宅,发现了魏辅唐藏物的暗楼,楼上足有三大间,上楼的梯子是装在楼板上的,不用时往上一推,与楼板混成一体,谁也发现不了。我上去看了看那暗室,明亮干燥,倒是藏匿大烟、枪械的绝佳所在。这个老魏,鬼得很!
恢复最迅速的是辅仁中学,地震期间墙裂檩斜的大礼堂已经面目一新,“凤凰舞台”的匾额高挂在正中,巴洛克浮雕的柱子站立在舞台两侧……地震期间我曾经和辅仁中学周校长有过一次会晤,他为学校没有一名师生伤亡感到庆幸。这次见了我们,激动地把大家领到正在新建的操场,展示学校明天的远景。他指着几次修好又震坏的办公室对大家说,这个房间就是小说里女校长谢静仪的住处,现在是我在使用,小说里边的邱校长就是我……我看见办公楼前有一堆被压挤得变了形,沾满泥浆的铁架子床,大约是从震塌的房间里刨出来的,我说,把这些床留着吧,也让将来的人看看地震给学校造成了什么样的损害。
老街上也到处在修房盖房,文物局的同志坐镇青木川,监督街上住户在改造房屋内里结构的同时必须保证外表民国时代的古旧风貌,不得随意更改。街上,那些木窗板门再次被安装上来,原先贴过瓷砖的被责令铲除,没有谁提出不同意见,青木川的人不傻,他们很知道要抓住这次机遇,坏事变好事,修整过的青木川将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古色古香的文化小镇,越有味越能和经济效益挂钩。我看到,墙上那些历史标语仍旧被保留着,改建的房屋做了旧,标语也按原样做了旧,难得的是在一家院里的雕花窗棂上,修缮中竟然发现了六十多年前的标语,“抗战必胜”,六十多年前雕这窗户的人是怎样一种心劲儿,让人揣摩,让人感动。
地震使青木川牵动了不少人的心,我在震中,亲眼目睹了几个西安年轻人,用自己的小车拉了满满几车东西,冒着骄阳送到了青木川镇政府,镇上干部将他们送的物品认真登记了,手续交接完毕,几个人转身往回走,连口水也没有喝,遗憾的是我当时竟然忘记了问他们的姓名。但这件事一直搁在我的心里,每每想起,心头便热乎乎的。在震后的重建中,全国各地各方面支援青木川约5千万人民币,“知恩图报”大概从徐种德由四川大学返回家乡时便形成了风气,今天的青木川人自然不会忘记这一点。
因为搞建设,农家乐的营业基本停了,我问马上临近“五一”,镇上有无能力接待游客,干部们摇摇头,说以目前这模样,这道路,怕是要让游人吃苦了。我问什么时候能行,他们说得明年。我明白,游客此时到青木川便是添乱,但我也觉得,看看地震后的青木川,看看建设中的青木川未必会让人失望,就像看到一个闭门梳妆的女子,也是一种难得。老街上店铺依旧开着,廊桥上的集依旧按日子摆著,魏辅唐的少校参谋主任依旧在老暗的柜台后面给人在《青木川》书后签着字,桥下的河水依旧哗哗地流着……
青木川,一本翻不尽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