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篇开始,我们正式走进天山北麓,一睹此间的历史人文。在哈密地区巴里坤湖附近,曾经生活着一个能征善战、弯弓骑马的小国,取世代居住之地的湖水之名为蒲类国。蒲类国是天山以北最靠近中原的国度,由于地理位置显著,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蒲类国福祸相依夹缝中生存,可谓时运不齐,命途多舛。自张骞奉旨出使西域,联合西域各国以断匈奴“右臂”,削弱其在河西走廊至西域一带的势力,到汉大将赵破奴及王恢率数万骑克楼兰破姑师,将姑师一分为八改称车师,再到经营西域的匈奴日逐王派人与时任护鄯善以西使者的郑吉相谋,率众来降。汉与匈奴在西域你争我夺,势力也是此消彼长,诸国惶惶不可终日,诚如当时楼兰王的原话,小国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
西域都护府设立,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汉匈之争基本尘埃落定。蒲类国也被一分为二,名为蒲类前后国。汉朝在西域的征战实在太多太多,而发生在蒲类国的故事又太多太多,至于赵充国被任命蒲类将军,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与乌孙合击匈奴于蒲类泽,俘获西祁王,被封为营平侯;东汉窦固在天山大破呼衍王,追击到蒲类海,夺取伊吾卢,重置西域都护及戊己校尉,再通丝路道。蒲类国犹如人生的起起落落一般沉沉浮浮,跌跌撞撞地走到了大唐王朝,成为蒲类县。
说起唐军的征战,李世民的睥睨天下自不待说,当然也离不开他手下将领的赫赫战功。其实最初对初唐英雄人物的了解,完全来自五毛钱一本、五分钱租看一天的连环画,以及单田芳老先生出神入化的评书演绎,像《瓦岗英雄》、《说唐后传》、《薛仁贵征西》,那时电视节目远不像现在这般热闹芜杂,每天午时坚守收音机旁听评书是精神世界最大的享受。众多将领中有个叫樊梨花的女性格外的耀眼,就连大老粗程咬金都由衷称赞说:我平生走南闯北,阅人无数,最佩服的就是樊梨花。
樊梨花师承骊山老母,在《西游记》“四圣试禅心”一回里,骊山老母变身老妇带头挑逗猪八戒撞天婚摸媳妇。樊梨花和穆桂英、白素贞师出一脉,不仅习得上乘功夫,还练就移山倒海,撒豆成兵之法,赐配诛仙剑、打神鞭及乾坤圈等各种神器。樊梨花本是天宫玉帝身旁的玉女,因与金童薛丁山在蟠桃会上打翻水晶瓶而被打入凡尘,两人在人间再续前缘。神话传说都奔着美好的一面疾驰,现实又是另番模样。
先从樊梨花公公薛仁贵说起。薛礼薛仁贵箭术高超,一袭白袍又增添英武之气,立志驰骋沙场,建功边疆,他从无名小卒一步一个脚印,单骑救主直取敌将首级继而名扬军中,后随唐太宗征辽东,获金口玉言点评: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他统领宫廷禁卫军,守天下之门,洪水袭向宫中,忠肝义胆营救唐高宗,成就一段千古佳话。将军三箭定天山,活捉铁勒九部首领;攻克杨广、李世民梦寐以求却又求之不得的高丽王国,驻守平壤治地有方,功绩一时达到顶峰。诚如前面所言,巅峰之后难免跌落,薛仁贵后来讨伐吐蕃兵败全军覆没,负荆请罪才免一死,解职为庶人,直到近七十岁高龄再披战袍,担任兵马大元帅,突厥人闻名丧胆,不敢迎战,以一貌退万敌。正如唐高宗的有感而发:汉北辽东咸遵声教者,并卿之力也。
上面描述其实是想告诉大家,世上罕有常胜将军,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能以胜败论英雄,同样不能以职位论贵贱,只是该胜务必胜,否则对不起上天给予、对不起众生追捧,即便败也要重拾信心东山再起,否则便是辜负了自己冷落了人心。
薛仁贵征西剿灭铁勒部,坑杀活埋十几万手无寸铁部众,而且强娶俘虏中的贵族小姐为妾,还有贪污腐化的举报,治军不严的名声,现实种种与戏曲演绎中完美的薛仁贵还是有着些许的差距。至于王宝钏18年寒窑苦等,也真是只有苦等了。
薛仁贵儿子、樊梨花丈夫薛丁山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可能觉得樊梨花太过靓丽,所以就需配一个伟岸的丈夫吧。按照稗官野史传录,薛丁山儿子无意踢死太子、惊崩圣驾,薛家惨遭屠戮,只留樊梨花及后世小将,奉旨再度征西。关于樊梨花的文韬武略在西域记载颇盛。
巴里坤和乃楞格尔草原交汇之处有座鸣沙山,因风吹震动,无数沙粒在气流中旋转,会发出嗡嗡响声。传说是樊梨花挂帅西征,一营女兵行军在此与敌军遭遇,恶战中女兵悉数壮烈牺牲,紧接着漫天的沙暴刮了七天七夜,沙砾掩埋了将士尸骨,堆积成鸣沙山。现今夜半万籁俱寂之时,隐约仍能听到金戈铁马、战鼓厮杀之声,许是战死西域异乡的女子们不屈的倾诉吧。樊梨花率军路过东天山焕彩沟,北疆寒气自谷中吹来,她下令点将换装,并为死难将士准备棺木,该处自此被称为棺材沟。清代的宁远大将军岳钟琪后也带兵经过此地,见山谷风景斑斓绚丽,原名实在不雅,便改名为焕彩沟。还有木垒县的独山守捉,巴里坤的大河唐城,樊梨花遗落的铜镜湖,草原女性石人,河谷草原处处都流传有樊梨花的神奇记载。
中国仅有三个哈萨克自治县,即新疆木垒县、巴里坤县和甘肃阿克塞县。木垒县就位于蒲类国民西迁的蒲类后国,史书上的“山北六国”之一。
哈萨克民族自古就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他们的族名来自白天鹅的传说,话说一个名叫卡勒恰哈德尔的部落首领身负重伤走投无路之际,遇到一只高贵的白天鹅,天鹅化身美丽少女救活卡勒恰哈德尔,并以身相许,两人生子取名哈萨克,意为白天鹅。哈萨克族源并非单一,也是经过数百年多个民族的相互融合,像葛逻禄人、塞人、克烈、乃蛮、乌孙等众,至十五世纪末才正式确立最终的哈萨克民族。
游牧民族以畜牧业为主,骑马驰骋是件稀松平常的事,故而哈萨克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人群是靠牲畜来生存的。作为古老的游牧民族,哈萨克族又是个热爱歌唱,以歌声为倾诉方式的民族。正因为此,马匹和歌声是哈萨克人的两只翅膀。
游牧生活并非想象中的诗情画意,《天龙八部》里契丹人乔峰终极梦想,就是与心爱的姑娘阿朱到塞外牧马放羊,什么功名利禄,什么国道沧桑,都只是梦幻泡影一场空。武侠世界里没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现实生活中却总要面对这样那样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又不简单的真实细节。比如牧民的转场生活,每年8月下旬,内地平原酷暑炎热的时节,山区高原已有雪花飘落,牧民要将成群结队的牛羊转移到春秋牧场;10月中下旬雪情趋于增势,无草可食的牛羊又要随着牧民一起到山外寻找新的草场,驻扎生活在偏远而孤独的山谷冬季牧场,默默地守望着漫长的冬季,日子交织着寂寥与困苦;冬末春初,万物复苏、积雪逐渐消融,山野坚守一冬的牧民就要赶着牛羊从冬季牧场慢慢自南向北游牧,一个多月边牧边走,牲畜进入春秋牧场产仔繁殖;6月份天气转暖,人畜又开始向阿尔泰山夏牧场转移,牛羊正式进入最重要的“抓膘育肥”阶段。于是年复一年,周而复始,近千公里的转场路,形成了无奈的“羊追雪”和“雪赶羊”的循环。牧民不怕转场的辛苦,难以忍受的是冬季牧场的孤独无聊,在那样的荒野寒冬,除了羊群,面对的只剩下天与地,自己和自己。
漫长而艰辛的转场路上,牧民们仅仅依靠着单薄的力量,保护着他们的牛羊,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凶猛野兽做着抗争。新中国成立后,为使游牧的哈萨克族牧民免受迁徙之苦,政府投资修建了很多带院子和牲畜棚的房子,让他们过安定定居的生活,但牧民仍难适应砖瓦农耕,老老少少的一家人拆掉毡房,骑上骏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转场生活。
哈萨克人离不开马,马是哈萨克人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是当地农耕和运输的重要役畜,不仅放牧转场需要它,就连营养补给也主要靠马肉。他们在马背上出生成长,在马背上追逐狩猎,他们一生与马为友。哈萨克人天生骑术非凡,每年夏秋绿草如茵草茂畜壮时节,年轻的哈萨克男女便会聚集到一片平坦宽阔的草原,参加场“姑娘追”的相亲游戏。“姑娘追”分去程和回程,去时由小伙子“追”姑娘,可以倾吐心曲,表达爱慕之意;回程则由姑娘“回应”小伙子,姑娘策马扬鞭,有心则挥鞭假意抽打男方,无意则手下不留情,直到打的对方抱头鼠窜。
同样在清爽的夏日,哈萨克人都要举行传统的“阿肯弹唱会”,就是把演唱和诗歌融为一体的即兴创作大比赛,各地的“阿肯”要在众人面前把自己拿手的曲调即兴填唱,大家沟通交流,由裁判予以评分点评。繁星点点,篝火烈烈,流萤纷飞,美丽而富饶的大草原上,人们用欢歌笑语谱写着哈萨克人独有的温情篇章。
哈萨克民族最流行的乐器是音量不大,音律却极其优美的冬不拉。关于冬不拉的传说故事有很多版本,或是王子与灰姑娘,或是公主与小猎人,都是充满着对美好生活向往,对纯洁爱情的憧憬。只是冬不拉的名字让人费解,据说是纪念从前一个拯救民众的王子之名,想必更多是好事翻译者的故弄玄虚,由东布拉继而引申为冬不拉。
哈萨克人还有项旷世本领,他们被称为最后的猎鹰部落。哈萨克人认为,天空之下最机警、勇猛、强悍、聪慧的鸟类是雄鹰,雄鹰所向无敌的猎杀能力使其成为哈萨克牧民崇拜的图腾。一般鹰隼只能捕捉小型的鸟鼠,而若要捕捉到黄羊、狐狸甚至野狼的时候,则需要金雕出马了。金雕栖息于高寒草原环境中,它不仅身型巨大英姿飒爽,还兼具飞行迅捷猎杀勇猛,说是鸟中之王毫不夸张。
训鹰自古以来没有文字记载,全靠着代代口口相传。第一步是捕鹰,捉鹰的工具不外乎拍网扣网与脚套机关,发现但凡捕捉鸟类,粘网与绳套皆适用,飞行中的鸟儿遇网翅膀就失去振翅效用,落地行走的飞禽又容易被收缩绳套套中脚踝,总之能达到生擒活捉的目的。获得活鹰后,先要“熬”鹰,皮面罩蒙住鹰头,昼夜不让它舒服歇息,饮食上保持半饥饿状态,消磨其锐气,褪去其野性,直到雄鹰消除对主人的敌意,主动飞到主人手臂皮护套上索食,成为服服帖帖的宠物。室内训练结束,开始进行更难的野外驯飞。室外调驯时,先把鹰尾十六根用以调节飞翔的尾毛用线缠起,抑制鹰的飞行能力,限制在小范围内对猎物进行攻击叼食,然后是鹰腿系上绳子,放风筝似地让它去捕获猎物,放线收回反反复复,渐渐的猎鹰养成了听到主人召唤就能乖乖返回。还有就是不见猎物不揭眼罩,更不可解开脚绊,就是所谓俗称的不见兔子不撒鹰。培育一头好的猎鹰需要花三至四年的时间,这也是为什么有一匹好马也难换一只好鹰的说法了。
蒲类海巴里坤湖是个海拔一千五百多米的高山湖泊,湖水源自周边的自然泉水,湖畔草场辽阔,毡房座座,牧歌悠悠,盛夏时节湖边经常举办阿肯弹唱会,还具有迷离蜃市罩山峦的奇观,碧草蓝天,水天一色,是周边旅者避暑休闲的绝佳去处。在巴里坤县城有一块形如乌龟的巨型奇石,被当地人称为蒲类神龟,过去蒲类国鱼肥水美、百姓幸福美满,一天从蒲类海生出条黑龙,经常出没祸害牲畜,蒲类国逐渐变得荒凉。这事后来被嫦娥知晓,便派神龟去降伏黑龙,神龟下界入蒲类海,制服闹事的黑龙,蒲类国又恢复生机。神鬼为保蒲类国永享太平,便化身为石龟,守护在蒲类海旁。
到了蒲类国,也真正走进了天山之北,走进了群山环抱的高山草场,野花浪漫的河谷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