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想,热爱艺术、懂得艺术的人,没有谁因为《青山翠谷》不是彩色的,而认为它的艺术水准和表现力大打折扣。尽管当我看到牧师在春季山间树下的水仙花丛里,鼓励被医生断言不可行走的休,迈出第一步时,可以闻得到水仙花的香味,树林的香味,山谷里弥漫的春天香味。烂漫的水仙在春风中摇曳,电影色彩呈现的白色,略微使我有些遗憾。
1941年荣获奥斯卡五项最佳的《青山翠谷》,买来多年没有看过。职场中的人,尤其是当下,少有耐心细细品味这部节奏缓慢的、古老的、黑白的、底层生活的,描述一个英国煤业小镇以及一个矿工家庭的,情节略显沉闷,故事略显冗长的老经典。
美国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除了拍出一批后世,尤其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娱乐片,好莱坞巨星充实的经典爱情片外,还有一些如《巨人》、《愤怒的葡萄》、《青山翠谷》等,描写底层人士奋斗史,美国梦实现历程的大片。国内不仅二三十年前未加足够重视和介绍,即便现今经济发达到令世界侧目的程度,仍未见加以推荐。
影片描绘了美国移民的发源地之一,19世纪威尔士煤业小镇的矿工们,生活简单、朴素、快乐。有了钱就要花出去,用于喝酒和赌博。有嘴就会唱歌,有脚就会跳舞(这里引用形容中国少数民族的话),辛苦劳作一天,从矿井下班,也是合唱着,回到自己家里。他们的合唱水平之高,甚至可以受女王之邀,去温莎演唱。这种自发的精神娱乐,前次从《南风窗》记述美国当代农民生活的文章中,仍可看出,传统延续着,并得到发扬光大。比如,每个农场都有图书馆。
英国的农民和工人,与中国似乎并无不同。一个工业化的小镇上发生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21世纪的今天,中国的工业化乡村依然在发生着。英国国立学校的残酷,教会的冷漠虚伪,年轻时在狄更斯作品中,已经略有了解。
这是一部不以美色、情节、荒诞、绮丽打动人心的影片,当年打动了战争边缘的美国人,今天同样打动了地球另一端的21世纪的中国人。
遐想当年质朴的美国人,并没有因连获奥斯卡五项大奖而搞出《青山翠谷》二、三,讲述、渲染牧师和摩根家女儿之后的旧情复燃,几个被迫离开家园的儿子在美国、新西兰混得如何发达显贵,为新大陆书写辉煌。
联系读过的林语堂《美国的智慧》,美国就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虔诚得近乎狂热的清教徒,坚固的精神支柱;优秀的技术工人被劣势群体竞争出市场,离乡背井走进陌生的新大陆,带来了冒险、不屈、顽强、聪慧、勤奋等优秀品质。
当你觉得没有生路的时候,只有寻找不是道路的生路。当你觉得食物匮乏时,只有走出去寻觅活路;当你觉得精神营养空乏时,只有去外界寻找新鲜的更富有营养的精神产品。
一个人,如果只关心灵魂,肉体就要枯萎死灭;只关心肉体,灵魂就要枯萎死灭。关注灵魂的人,不大关注肉体与现实;关注肉体与现实的人,对于灵魂同样关注甚少。
既要在人类社会残酷冷漠、你死我活的竞争环境中活下去,又要时刻保持灵魂的丰润,只有相互调和,均衡发展,不偏废任何属于自己的,同属于大自然赐予的优秀的生命成分。
201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