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659400000008

第8章

第七二乘迴心者有六種說。

釋曰標章列數也。

一或一切至小乘中說。

釋曰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故皆無迴心此據本乘以說。

二或一切至此約終教說。

釋曰初約大乘以標以悉下約因緣以釋根本下示迴心之本小乘下彈方便須迴言以悉有佛性者謂定性二乘悉當成佛故則體大為因用大為緣合會熏彼無明故起心而向大也。

問如瑜伽至不應理故。

釋曰初引諸論為難端既本下正難因亡言入無餘者謂灰斷沉空諸識麤亡故言不就也既本下縱奪非理。

答彼論依始教至不復起也。

釋曰示論指權有二義故初約本識唯妄故說有滅二順小沉空故言不起權有斯理故說不迴。

今約終教至得生心也。

釋曰初約實故明具分唯識二指二乘迷其斷證不可言滅又由下牒彼無證定成方便既成方便以何迴心故指四因為生心之本也四因者謂佛性大悲無明與不究竟也。

問如生心至分齊如何。

釋曰既許生心應歷時分故茲問也。

答由根不等故去有遲疾。

釋曰二乘四果根行不同故經時有謂下之八六四萬是也。

遲者經劫至但總相說。

釋曰此文初法二喻三合四解言味著三昧樂等者由修三昧定折伏煩惱得出三界安住無餘猶暫止息然雖暫止不復退凡由滯著故經歷時劫譬如下舉喻躭三昧酒醉寂滅瓶合法可知但總相者未分諸果之別時也。

若差別說至菩提心位。

釋曰縱爾根機不等歷時短長要且皆登無上大菩提位心冥果海也。

如涅槃經至菩提之心。

釋曰引經明四果與獨覺經劫得果次解受生發心云。

解云此明至便能發心。

釋曰須陀洹人受七生等者謂未斷修惑名為預流生極七返即登無學言七返者謂九品修惑能潤七生且上上品能潤兩生上中上下中上各潤一生中中中下合潤一生下三品惑共潤一生如七步蛇步盡命終此是七返聖人若家家者頌云斷欲三四品三二生家家斷至五二向斷六一來果釋曰斷上三品四生已損名受三生更斷中上一品復損一生故斷四品總損五生但受二生故云三二生家家也故無斷一二品惑名家家者以得初果起大加行必無斷二等亦無斷五生家家者由斷第六即證一來無一品惑能障於果故言家家者家不一故家家有二一天家家或於欲天受三二生二人家家即於人中受三二生後證圓寂此是家家聖人已釋上半下半明其向果既斷六品得於一來故斷五品名趣果向此人在於定中經八萬劫生心歸佛受正教化其第二果但斷二生者謂一生天上一來人間即便入滅在於寂定經六萬劫方乃發心受佛教化其第三不還果者論云斷第七八品一生名一間此即第三向斷九不還果故釋曰若斷七八餘第九在亦有一生而為間隔故名一間有一品惑不證不還有一生在不證圓寂皆名一間即此一間是不還向九品全斷更不還來生於欲界成不還果羅漢向果斷上二果七十二品可知經劫迴心亦準知此是漸證聖人此上三類皆就修道而明也若是見道更斷八十八品分別麤惑如常所明上斷惑疏中不記愚法小乘惑者義見於此學者知之。

此五人發心至經爾許劫也。

釋曰既能迴心向大不知入何位次故此定其入十信位何以故今彼知具達妄發菩提心修菩薩道故又有義下說經時與前別也前約在涅槃中此說在迴心中前義為正兼取後義。

如直往人至上來明遲者。

釋曰始從悠悠入信修行歷一萬劫成就發心登初住位獨覺根雖大小不同明利相似故時劫同也。

若極疾者至竝約終教說。

釋曰此顯根未熟教不遇如來但於出世方便淨中受化聞經而證佛果天台依此經文立方便淨此宗身土次下當明。

三或一切至引二乘說。

釋曰權乘三無二有引攝小乘作如此說可知。

四或非迴至約頓教說。

釋曰此教離相佛尚不存焉明迴向既無有迴亦無不迴何以故雙亡對待故。

五或合具至攝方便說。

釋曰總收諸教前四既附於教故此合具也。

六或俱絕至一乘別教說。

釋曰初義深不可窺故無所迴何以故見所不及故引文例知次義本來成佛故皆以究竟不假更迴所引經例解此竝下約教以結。

問如一乘攝至如別處說。

釋曰初問二答問約三一得法答據漸入頓證之殊於二教中皆有示位顯法初中亦位約信法約大心悲智等行六度緣真次中道間頓悟法證難思故十十法門以顯無盡言因陀羅慧比丘者即六千之首是舍利弗之門徒由文殊大士象王迴觀即道成言下義當解行身徧於五位法者謂三生圓證以定位一得一切得故五位齊成也。

第八佛果至但有修德也。

釋曰前中者常無常中也但以此教得名而不得義故無性德之常隨彼所修修成敗壞是故唯是無常故遺教云動不動法皆是敗壞不安相引論可知。

若三乘始教至相續起故。

釋曰約三常以明三身法身是凝然常故云以自性故亦無常以離不離故者謂隱顯不定隱故言離顯故言不離有斯不定故說無常修生功德是無常者此通報化二身何以故轉識修成故故釋義云以從因緣生故等一得是常者標次釋義云以無間斷故相續起故無間即不斷常釋報身相續常即釋化身故知三常明三身也次引證云。

莊嚴論云至俱常住等。

釋曰但以三常證三身俱常不證無常也。

若依終教至還歸真體。

釋曰約有為無為以定常與無常有為之智修生功德故屬無常若知合本真無為一際故屬常住何以下徵而釋之本從真流故者謂非真流之智無以證真無明已盡等者謂始覺覺妄盡故同一本覺無復始本之異也。

故梁攝論至如彼應知。

釋曰證上本末同真緣修即性故也。

又智論云至非生滅故。

釋曰真妄非一故不與世合獨顯真常也。

解云薩婆若至起用唯是真作。

釋曰初約喻顯圓智周徧是故下揀顯真常法身下明隨緣不變何以徵釋所以用攬真成也。

故起信論至乃至廣說等。

釋曰上引攝論說法身真常寂而能用此引起信明報化即真用而能寂又論下示相即無礙之相故云法身影現等謂法身屬體影現當用思之。

二總說者至隨義應知。

釋曰由此法身下明體不礙相由不變故下明相不礙體全相不變二義鎔融者體相雙融同時無礙此是明德相之法約此以明佛身故云是故佛果即常即無常言具足四句一常唯真故二無常唯相故三兩示體相同時四雙非以相奪故或非四句者不變湛然故故曰隨義應知。

問若爾何故至非異耶。

釋曰此問由或非四句而起四句既非法非一異故。

答若始教中至故非一也。

釋曰此教談法不即故約智證真以明非異然雖非異且智屬有為真屬無為故非一也則是以有為智證無為理如日合空定成二相也。

若終教中至無自體故。

釋曰緣起則成事故功德不虗無性則體空故離而無體。

此中初義與至思之可見。

釋曰事有成事體空理有隨緣不變若乃二義相順便成非異初門是也舉體全收故二義相違即成非一次門是也以義差別下明非隔別也。

若依頓教以至常與無常。

釋曰此教絕待超言唯無住故云唯一實性身平等平等斯絕亦絕故重言平等不可說有下佛相也本來爾故。

若寄言顯者至如是準之。

釋曰即相見真猶屬寄言況識情分別者焉造斯旨思之。

若依圓教至有常等四句。

釋曰初總標一約下別列一約用佛果既通三世間等者謂智正覺眾生器世間融此三法以成十身是故具有常等四句者謂三世既融是常有力無力等故無常體用交徹故兩亦互隱互奪故雙非。

二約德佛果至思之可見。

釋曰約德四義修生就緣起本有約實德兩亦則相資圓融則雙拂故亦成四句上二下結勸。

三約體通四句至際故俱非。

釋曰以不說為顯故是常者謂法本如是故與阿含相應故是無常者言生理囊故二義無礙故俱有者因果交徹故隨緣起際故俱非者不限上二故。

此上三義至無礙思之。

釋曰融攝上三成大緣起舉一兼餘重重無盡故也。

二明相好至是實法也。

釋曰大相三十二隨形八十種列名如別所明仍不能即色見空故是實也。

若三乘中至終教等說。

釋曰示相指教二義不同初約權引攝小乘分次約實直往勝進故。

問何故智論至各出因耶。

釋曰由上談三十二相即是空義故引論中出因等實義以難之。

答為引二乘至得出因也。

釋曰初正答所問小乘下約教明因言為引二乘因下而說現業果不亡者謂小乘怖苦因苦以斷集此中引彼故現不亡故有難云業既不亡焉能成道故答云聖道斷惑非滅報故如羅漢下指相示報小乘等者約教說報問其相好下出相好因初義隱報彰化為彼難見報相故次義即化是報故即就此化中便出因故。

問何故攝論至功德攝耶。

釋曰由前示相者為引小故即乖此文故引為問。

答此亦有二義至此約終教說。

釋曰答中二義初義為迴小故說相為真令其觀對生信樂故次義功德為法身非真理故既非真理攝相為法亦未失通途終教可知又三十二相下即相見性正屬法身終教所談無煩疑惑。

若依一乘至相海品說。

釋曰一乘佛相將十蓮華藏世界抹作微塵一微塵是一相此相皆是實德故皆徧法界若通機見即屬業用故云業用亦爾。

又觀佛三昧至已廣分別。

釋曰言同人相故說三十二相者轉輪聖王有三十二相故同也勝諸天故說八十種好者帝釋諸天有相而無好故此勝之。

解云此中至餘義可知。

釋曰分其三段即為三教初為小乘但三十二次三乘八萬相好終為一乘十蓮華相等。

第九明攝化至化境分齊也。

釋曰攝化分齊者依諸教明化境之寬陿也小乘唯娑婆者謂不信界外別有土故此猶約化之邊量若克佛之所依唯處四洲之一故云於中此閻浮是報佛所依百億下狀化境之量也。

若三乘中至今此不說。

釋曰此二今此不說者謂既明攝化乃是對機此既佛之證用故不說也其身土之為義也諸教不同諸宗各說今試辨之略分為七初列名二開合三顯相四出因五辨體六方便七問答。

初列名者一法性土二自受用土三他受用土四變化土五圓融無礙土。

二開合者然佛土之義雖有多種不出其三一法性土二受用土三變化土若開受用有自他則成四土統為二種謂淨及穢或性及相融而為一有異餘宗。

三顯相者然說三者依三身故報有自他故為四身四身還依四土唯識云自性身依法性土雖此身土體無差別而屬佛法性相異故此佛身土俱非盡攝雖不可說形量大小能隨事相其量無邊譬如虗空徧一切處自受用身還依自土謂大圓鏡智相應淨識由昔所修自利無漏純淨佛土因緣成就從初成佛盡未來際相續變為純淨佛土周圓無際眾寶莊嚴自受用身常依而住如淨土量身量亦爾諸根相好一一無邊無限善根所引生故功德智慧既非色法雖不可說數量大小而依所證及所依身亦可說言徧一切處釋曰謂功德隨所依身智慧隨所證如他受用身亦依自土謂平等智大慈悲力由昔所修利他無偏純淨佛土因緣成就隨住十地菩薩所宜變為淨佛土或小或大或劣或勝前後改轉他受用身依之而住能依量亦無定限若變化身依變化土謂成事智大慈悲力由昔所修利他無偏淨穢佛土因緣成就隨未登地有情所宜化為佛土或淨或穢或小或大前後改轉佛變化身依之而住能依身量亦無定限上皆論文統唯二種謂淨與穢或性與相者攝四為二也諸經論中皆有於此二種之二先攝上四為淨穢者乃有多義一前三皆淨四中有淨有穢則三類半為淨半類為穢二前三為淨以他受用斷分別障已證真如故得名淨變化皆穢設有七珍穢眾生住故亦非淨三後二皆穢仁王經云三賢十聖住果報唯佛一人居淨土故生囗說有形皆穢無形為淨則唯法性為淨若爾自受用土豈稱穢耶此以冥同真性不可說其量大小則同淨攝二攝前四為性相者略有二門一法性為性餘三皆相二自受用土冥同真性亦可名性餘二唯相融而為一有異餘宗者則淨穢性相三土四土無不圓融即華嚴意故云有異餘宗由茲有異故一質不成淨穢虧盈異質不成一理齊平有質不成[打-丁+(容-口+又)]源則冥無質不成緣起萬形故與奪圓融無有障礙是以淨穢域絕不可言一理唯一味不可言異冥同性空不可言有隨緣成立不可言無又此四句一向遮過實則即異即同即有即無若互相形奪則一異兩亡有無雙寂若圓融無礙則即一即多即無即有有是無有無是有無多是即一之多一是即多之一有無即理事無礙一多即事事無礙由此重重故華藏剎一一塵中皆見法界廣如玄文四句六句示之。

四出因者有通有別通者謂淨穢一切淨穢等土皆是如來通慧力成此通三土唯除法性也為物而取擬將普應除餘自受用皆為物故別明者若自受用土因大圓鏡智之所成故若變化土因謂眾生菩薩共攝一緣各隨行業來生其國凡聖同居所以爾者若菩薩自修直心眾生謟曲何由得生故勸物同修直心故菩薩以直心之因取直心土以應直心眾生為同一緣來生其國萬行皆然故云隨其行業言凡聖同居者即變化土若他受用唯聖所居變化之土凡聖同居聖居有二一就機化故二於凡身中初證聖果亦當居之若他受用土因謂平等智大慈悲力由昔所修利他純淨行故此就佛說今通菩薩謂佛因中修此二因成他受用即是佛因若住此菩薩修此二因得他受用約菩薩因也其法性土為諸土之體窮其因者有正有助謂法爾為其正因以一切智及總以諸因而為緣因故若融他四即是我宗非別有一其圓融之因亦如土說若別明者謂正覺時其心充滿十方世界微塵剎土念劫圓融一時成立由二種因一善根所流語因中也此無邊剎皆遮那數淨則嚴華藏猶是分明理實而言願周法界即圓融修行自他二利無障礙行故得爾也二成道勢力明果用也此一受用變化相融也即如經初摩竭陀地堅固等後一無問成與不成常能融攝。

五辨體者諸教不同釋有二意一則別配八微是小乘唯心是始教法性是終頓二教一切法是圓教二則通明圓教其四義頓教唯法性小乘唯八微始終二教通於前三若三名別即是始教三若無礙性相相融即是終教故法相宗出體云別說一法性土以真如為體二實報土力無畏等一切功德無徧五蘊以為體若攝相歸性亦真如為體三色相土攝境從心自利後得智為體故佛地論云最極自在淨識為相相即體相若約別相即四塵為體四他受用土攝境從心利他後得智為體攝相歸性亦以真如為體若約別相亦是四塵五變化土同前他受用體是知始教具用三法圓教則以性融相融性相無礙故通一切法則事事無礙而為其體。

六方便者唯約淨也若隨宜攝物佛應統之則淨穢皆稱佛土若就行致唯淨非穢故生公淨名經云行致淨土非造於土者眾生類矣十四科中釋致義之問云何致非得耶答夫稱致者體為物假雖獲非己所以因他而得故名為致謂佛修萬行直趣真極不取色相他受用等因他眾生遂以大悲為物取土故云行致既因萬行而致於土必招淨也然淨有二種一世間淨離欲穢故以六行為方便以色無邊界為淨土二出世間淨此復二種一者出世所謂二乘以緣諦為方便權教說之無別淨土約實言者出三界外別有淨土二乘所居智論有文法華亦爾二出世間上上淨此謂菩薩即以萬行而為方便以實報七珍無量莊嚴而為其土今此正明菩薩兼顯二乘然出世上上淨中復有二種一者真極佛自受用相累兼亡而為方便二者未極等覺已還故仁王云三賢十聖住果報唯佛一人居淨土未極之中復有二種一八地已上一向清淨以永絕色累照體獨立神無方所故其淨土色相難名目也二七地已還未出三界無徧觀智有間斷故非一向淨若依瑜伽入初地去方為淨土三賢所居皆稱非淨此分受用變化別故若約華嚴十信菩薩即有淨故始自近友終成佛力皆淨方便故上來四對皆約方便為因清淨為果。

七問答料揀者問上之方便清淨與諸土同耶異耶若同如何別說若異應成九土答亦同亦異同故不離諸土異故因果兩殊是以上諸身土約果佛統之皆名佛土佛隨異類取土攝生或淨或穢三界朽宅屬于一人娑婆雜惡居華藏內是我佛土然就佛言之故無國而不淨也今之方便約其因人行業所致故上上皆以方便為因清淨為果也問此之方便與夫天台方便有餘可配屬耶答通局不等明混有殊則此通而彼局此明而彼混何以故此中通者始自界內六行凡夫終至出世上上真極受用彼之局者但限界外一淨方便居迴心羅漢故此中明者備彰諸行故彼宗混者唯言淨土故若爾法相大乘何不立之答彼宗不許滯寂二乘有迴心故是故不立問此之變化可對同居否答縱對亦不全同何則且彼同居屬于界內方便屬于界外此中變化雙通內外內故上上凡聖同居外故約實言者出三界外別有淨土二乘所居既進非他用故屬變化故變化身居變化土被三賢菩薩及二乘故但法性同寂光餘諸身土開合融通逈異別故學者知之問法性是一身土何分答與諸身土為體故義分為二無乖一性耳問第五身土不云華藏而云圓融無礙者何耶答若云華藏猶帶平偏若云圓融無礙一則極融諸土二乃塵剎相含通因陀羅綱世界便有十種無礙如別所明恐繁不敘也。

其釋迦佛至此約始教說。

釋曰此居****之頂約攝報說引攝二乘故次徵釋云。

何以故為至亦順彼說也。

釋曰徵意云以其他受用土應超界外何以却居色頂耶為二乘下有三義故偏居彼天初翻化立報二觀對生信三順小分齊良以此教大乘初門多分影似故有同不同也。

或有說釋迦至此約終教說。

釋曰終教超權故土居界外次出意云。

以不隨下至亦非實報。

釋曰既超界外故不隨下二乘說故即顯界內娑婆但唯是化權教引攝報土亦即是化故云是故當知亦非實報此乃以實奪權也。

或說化境至故非一乘也。

釋曰揀寬廣之相初據三千等倍增之數以揀權小故二又唯下約同類世界以揀非一乘之異類界也言同類者同有須彌日月等異類者樹形江河形等。

或說釋迦至一乘同教說。

釋曰界內即報染淨雙如將會融通故有斯說。

何以故以法華至故非別教也。

釋曰華嚴覺樹道成即蓮華鷲峰開顯處即淨方葢由法演一乘有茲相類言漸同此故是同教者謂法既同歸儀式亦爾也然未下料揀處局故非別教。

或有說此釋至約同教說。

釋曰土既隨教殊勝故身亦稱土希奇即化為報教義深細良在茲焉二十一種如彼所列恐繁不引。

何以故此釋迦至為同教攝也。

釋曰初徵二釋徵云既一佛身何以或化或報或十身耶此釋迦下約諸教以釋今此方便下明佛地經談功德之所以且指化為報人難信受故彼經中論佛功德既顯功德報相決然即方便顯說華嚴一乘法等者謂設爾於方便教中若顯說一乘十十法門此身即方便身雲無盡此乃身隨法異故也。

或有說此釋迦至相盡離念故。

釋曰此是涅槃所說故彼經云下證成此約下明教心相下釋成應脫情解故。

若別教一乘至以顯無盡。

釋曰別教所談此釋迦身是十身之一十身融通故顯無盡也。

然彼十佛境界至第二會初說。

釋曰言圓融自在當不可說者融果海故若寄法顯示如第二會初說者普光明會中表法以示。

二世界海有至十佛等境界。

釋曰蓮華藏界布列二十重狀如倒卓浮圖并及盤迴世界涉入重重故云具足主伴通因陀羅等此等境界是佛所依。

二於三千界至輪王境界。

釋曰先列十重此等下寄攝顯勝。

三無量雜類至互不相礙。

釋曰異類世界皆徧法界故彼此相入乃至諸塵亦各周徧。

此上三位至全別不同也。

釋曰結世界海屬佛攝化彰其分齊也仍此三位本末圓融者有二本末一以華藏為本餘二為末二世界為本塵道為末故次徵云何以故釋云隨一世界即約麤細故當知下結揀也。

第十佛身開合至先義後數。

釋曰義論法智開合數約一身多身依義明身故分先後也。

義中先約至此約始教說。

釋曰或唯真境界為法身者此教所談真始出障為法身故仍不具德如佛地下證成但要清淨法界攝法身四智攝餘身因帶而來若云攝者大圓鏡智攝自受用平等性智攝他受用成所作智攝化身玅觀察智徧諸身土此謂轉八識成四智菩提也。

或唯玅智至二句終教說。

釋曰初標智為法身以本覺下釋相此教所談即寂而照即照而寂故以本覺智故照也修智同本覺故寂也寂照無礙故以智為法身如攝論下引文證成可知或境智合為法身者標以境智相如者釋謂二法雙現體用竝融故合境智為法身也引論證相如准知此上二句者約義以結教。

或境智俱泯至此約頓教說。

釋曰此教之宗毀相泯心相想俱絕獨顯幽靈故以雙泯強為法身引經可知。

或合具前至此約一乘辨。

釋曰或具合前四句以具德故者謂總收諸說或境或智或雙存或俱泯就此門中融成性德此猶約同教一乘說或俱絕前五以圓融無礙故者謂行起解絕星羅法身正當別教一乘之法身也此二句如性起品說者彼中談如來出現之身故也。

次別約釋迦至是十佛故也。

釋曰唯約本師以明五教之身言或是報非法化如同教一乘及小乘說等者謂一乘以丈六即奇特如說法華之身隨教之勝故小乘以丈六執為實報故云俱淺深之異也或是法非報化者如上吾今此身即是法身也或亦法亦報化總如三乘等說者通前四教或非報化者融通為十逈異諸宗故如別教。

數開合者至此約頓教。

釋曰此教一佛亦屬寄言若據離言即非安立。

或立二佛至此約教說。

釋曰言生身化身約小乘說者謂王宮降生修行成道不易此身故曰生身隨類變現故曰化身始教二身開合可見但以他用與化身帶識所論故云生身自用附真故云法身自性應化舉體云動皆名法身也。

或立三身佛至此約終教說。

釋曰言二於三身外別立自性身為明法身是恒沙功德法者此乃開合之殊若合則法身即收功德開則據功德法為法性但為依若始教法身無此開合何以故不具德故三亦於報身內福智分二故有四者謂福為功德佛智即智慧佛也。

或立十佛至圓教說也。

釋曰十佛之名如上已列言十身者自有二義一約融三世間為十者一眾生身二國土身三業報身四聲聞身五緣覺身六菩薩身七如來身八智身九法身十虗空身二就佛上自有十身一菩提身二願身三化身四力持身五相好莊嚴身六威勢身七意生身八福德身九法身十智身廣顯其相如第八地等。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葬天传

    葬天传

    这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帝者为尊,修士称霸,传说仙路已断,茫茫仙路谁争锋,亿万修士只留下一句话:登仙难,登仙难,难于灭苍天!
  • 末世护法

    末世护法

    梦境也好,幻城也罢。法本不灭,人心灭法。天魔也好,护法也罢。念念众生,即名释迦。本书别名:《论脑子进水后的治疗和护理》,主要讲的是一个精分少女凭借一颗蕴涵宇宙的水晶穿越天上人间,于末法一世带领天龙八部破魔护佛,最后竟盖了个寺庙,把亲生老公送进去当和尚的狗血智障故事。书友群:552189499
  • 女官难为

    女官难为

    有宫廷的地方就有宫斗,但宫斗未必就是妃子的专利。宫女也有职场,宫女也力争上游,宫女也要斗智斗勇斗手腕。谁说宫女就不能做官?身为娇柔女儿,也可以穿上官服不让须眉!然而,步步为营得来的女官职位,是否真如当初预想的那般风光?
  • 武斗魂

    武斗魂

    兄弟俩人齐心合力封印恶魔,历经千山万苦,终于达成目标,后来被自己以为最信任的人背叛,才发现值得自己珍惜的人一直在身边
  • 天降贤淑男

    天降贤淑男

    星野樱编著的《天降贤淑男》内容介绍:“你知道所谓男人应该要怎样吗?”“知道啊。东女族规:要温柔贤良,三从四德,在家从母,成婚从妻,妻死从女。”“喂喂,这都把女人的活抢完了要我去干吗?让我告诉你何为真正的男人味!他应该人高马大,纽扣永远只扣到第三颗,走着潇洒自如,站着风流倜傥。偶尔点一支烟,单手捏起我的下巴,低头把一口烟雾喷到我脸上,带着半沧桑半深情半无奈半忧伤半明媚的神情对我说,‘女人,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人’。“等等,你喜欢这种……牲口禽兽?”“这叫男人味!”“好,妻君,你在外面怎么风流倜傥我不会过问的,可是我们不先办蘸事的话,你这辈子都当不了牲口的女人!”
  • 庶女凶残:王爷请小心

    庶女凶残:王爷请小心

    那一夜,血光漫天,相府燃起滔天烈火。她泪洒三千,剑指与他:“苏墨白,你所谓的爱,就是赐我满门抄斩?”诀别一笑,她扯下发带,恢复女子身份。后在众人,满目震惊之下。投身火海,落得尸骨无存!
  • 死神沙瓶

    死神沙瓶

    记载死生的沙瓶在不断地流动、流动,直到死去......
  • 石歹的快乐每一天

    石歹的快乐每一天

    1189年,年纪只有16岁的小伙子石歹,因为一次科举考试落榜,他的心情十分低落,然后在他失望的时候,碰到了它的朋友梁小艺也是和他一样也是一名落榜生,两个人见面的时候,都说出了自己的苦恼。两个人说完话之后,两个人就回到自己家了,回家之后石歹面对的是家人的情感对话与安慰,而梁小艺回家的时候面对的是家人的讽刺与刁难。到了三年以后石歹成为了一位街上的小商小贩,梁小艺因为又一次考试失败而被自己的亲生父母赶出了家门,石歹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就去对被他的家人赶出家门梁小艺说道,高兴点儿,不要因为考试屡屡失败就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梁小艺听了这句话之后,脸上就微微地出现了笑容。
  • 东汉情缘

    东汉情缘

    曾经懦弱的东汉末年公主,无意间来到二十一世纪,看她如何在这个陌生的世界步步为营,为爱情筑起自己的堡垒····汉时明月今朝看,缘来缘去如谢红,恩恩怨怨,越过时间的宏壑,周转在痴男怨女间,挥之不去·····
  • 不朽太虚

    不朽太虚

    当恢复力强大到一定程度,成为打不死的小强,谁与争锋?当五感力强大到一定程度,事无巨细的被掌握,谁与争锋?什么是绝招?那就是当一个简单的东西被练到极致,那就是绝招!家族被灭,侥幸从死神手中逃生的寇岩意外打通生死玄关;窥不死之密,夺天地之命,成就不朽太虚!!!本书属于非11、无11、正能量,不喜勿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