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这么一幅漫画,叫“如此指挥”:画中有一位干部模样的人,一手拿着香烟,另一只手则指着不远的地方,嘴里说:“那里有水源。”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群人正在满头大汗地挥镐舞锹,地上虽然已经挖出了一个很深的坑,但还是没有见到一滴水。而水源呢?则正在他的脚下。如果仔细地观察,还会发现那个干部是闭着眼睛的。
看完这幅漫画,在捧腹大笑之后,还能够得到什么东西呢?结合到企业,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上司是否能够正确地进行领导、指挥,在很大程度上将会直接影响到下属员工的绩效水平。
考核过程中也是这样。考核者的水平如何,也将会影响到整个的考核效果。如果考核者不能正确地理解考核项目,准确地把握考核标准,严格地实施考核,那么,再好的考核制度、考核量表,也是形同虚设,根本实现不了考核目的。这就好比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硬件造得再好,如果没有相应的软件来支持,整个计算机也是废铁一堆,根本没有用处。
要想提高考核者的水平,就必须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培训。培训考核者,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增进考核的效果。
1.考核重点一致
郭明和徐光从学校毕业后,来到了同一家公司,而且很巧,两个人是邻居。因此,尽管他们不在同一个部门,但是两人上下班还是同来同往。
一天早上,因为两个人在上班的途中,热心地帮忙送一位素不相识的突发病人去了医院,所以上班迟到了。
郭明的主管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认为他这次迟到情有可原,毕竟是因为做好人好事,这才导致迟到的嘛。所以,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在部门内进行了表扬。而徐光受到的待遇可就不一样了,他的主管并没有因此就原谅他,因为主管认为,无论什么原因,都必须严格地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所以,他就按规定扣发了徐光当月的出勤奖。
因为两位主管在考核过程中的侧重点不一样——一个注重过程,一个注重结果,所以,郭明和徐光的考核结果也就截然不同。像这种由于考核重点不一致,从而造成考核结果不同的现象,在企业中是经常出现的。
为了避免这一问题,保证考核的公平性,对考核者进行培训也就很必要。这样,才能使各个考核者的考核重点保持一致,从而得到公平的考核结果。
2.使被考核者产生信赖感
有这么一个专门的实验:实验人员挑选了两名水平几乎完全相同的领班,分别来作两组工人的质量检验员。
对其中一组(我们称之为A组)工人,实验人员告诉他们,质量检验员是经过专门培训的;而对另一组(我们称之为B组)工人,则告诉他们,技师检验员是直接从车间挑选出来的,没有经过培训。
在为期一个星期的实验中,实验人员发现:A组的质检员在工作中几乎就没有遇到过什么麻烦,凡是他挑出来的次品,工人们都乖乖地拿回去重新又返了工,即使有时他故意说一些正品不符合标准,工人们也基本上没有辩解什么。
而B组质检员可就不同了,他的检验工作遇到了很大的阻力,质检员挑出来的次品,工人们不但不愿意拿回去返工,反而跟他争辩,说产品根本就没有毛病,只是他太挑剔了。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会有同感。例如,在看病的时候,当别人告诉你,医生是从××名牌医科大学毕业的,你肯定会对他有百倍的信心,放心让他来看自己的病;相反,如果告诉你这位医生是自学成才的,那么即使他的医术再高明,你也会疑虑重重,不敢放心地让他来看自己的病。
所以,为了保证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就要对考核者进行培训,以此来增加被考核者的信赖感。
3.保证正确的工作方向
对员工进行考核,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发现他们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通过制定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从而来提高工作的正确性。
如果考核者自己就不能把握正确的工作方向,那么又怎能对被考核者的工作进行纠正呢?
国内有一家生产灯具的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特意从国外引进了一套先进的设备。由于生产过程中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这套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也很先进:必须双手同时按动开关,机器才能开始工作。可是到月底,伤亡数据统计上来以后,经理很纳闷:事故发生率竟然比使用旧设备时还要高。
直到后来,经理亲自去了生产第一线,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原来,工人们都在其中一个按钮上放了一件重物,这样就等于按动了一个开关,于是他们用一只手就可以启动机器了,而省出来的另一只手,则可以不停地往机器里添加原料。刚开始时,两只手配合得还很好,一只手加原料,一只手按开关;但是,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动作就不那么协调了,加原料的手还没有从机器里拿出来,另一只手就按动了开关。这么来,事故发生率自然也就上升了。
当问起原因时,工人们都告诉经理,是领班教他们这么做的,说可以提高工作速度;并且,如果谁违反了这一规定,在月底考核时就会被扣分。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对考核者进行培训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提高他们自身的业务素质水平,从而才可以进行正确的工作指导。